這家全球首屈一指的稀土磁性材料生產商表示,去年下半年營收和利潤增長雙雙放緩,面向一個關鍵客戶群體的銷售額也出現了放緩

重點

  • 金力永磁預計去年下半年營收增幅在60%至96%之間,可能不及上半年的83%增長
  • 面對一個關鍵客戶群體貢獻的增長放緩,並且西方可能會出現新的競爭對手,該公司正在加大研發投入

陽歌

來自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80.HK; 300748.SZ)的一些最新數據顯示,這家全球領先,用於新能源汽車、風力渦輪機和部分冷氣機的稀土磁性材料生產商的營收和利潤增長都在放緩。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去年推動金力永磁飛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今年也在大幅放緩。

一個鼓舞人心的跡象是,為了保持在競爭中的領先地位,該公司正在大幅增加研發支出。未來幾年,增加研發投入可能都是需要的,因為美國也把腳放在了油門上,試圖斷絕西方公司對於中國稀土產品的依賴,它是作為新能源汽車和其他高科技產品的關鍵原材料之一。

對金力永磁的最新公告——包含對2022年全年的利潤、營收及其他一些關鍵指標的預計,投資者的反應相對溫和。公告出來後的第二天,該公司在香港掛牌的股票下跌2.5%,而在深圳掛牌交易的股票微漲0.4%。但在香港交易的股票週三出現反彈,在上午的交易上漲4%左右。與此同時,在深圳交易的股票週三上午繼續上漲約3%。

去年,該公司在香港交易的股票像坐過山車一樣。目前的價格比52周前低大約10%,但還是比去年12月底的低位高出20%以上。這似乎表明,對於金力永磁,投資者還沒拿定主意。它本質上是一家大宗商品企業,儘管所處的行業非常火熱,但預計今年會冷卻下來。

經歷了一路以來的變動後,該公司現時的市盈率為24倍,位於正海磁材(300224.SZ)的29倍和北方稀土(600111.SH)的16倍之間。與傳統礦業公司相比,這些數字都相對較高,表明投資者依然相對看好它們。

金力永磁所在的中國市場,是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一大推動力,因為中國政府推崇清潔技術,將其作為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的一部分。但中國面向新能源汽車買家的部分重要優惠政策已於去年年底到期,這促使很多人預測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大幅放緩。

據乘用車市場訊息聯席會稱,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567萬輛,比2021年增加90%。乘聯會預測,今年這個數字將增加至850萬輛,相當於增速大幅放緩至31%。

與此同時,美國也採取了行動,拜登政府在去年9月宣佈,將向一家設立在美國的稀土加工處理廠提供1.56億美元(10.6億元)的資金支持。雖然金力永磁是稀土買家,而非實際加工商,但可以肯定地說,美國會鼓勵本土稀土產品生產商的形成,它們最終會與金力永磁競爭,不過這一幕可能至少要再過幾年才會出現。

增長放緩

在了解背景情況後,我們就來深入看看金力永磁的最新公告,公告顯示它的收入和利潤增長都在放緩。分析機構似乎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更穩定的增長階段,這種放緩今年將有所緩和。與此同時,金力永磁在機械人領域的銷售實際上正在加速增長。

我們從營收情況開始,金力永磁表示,預計2022年的營收為69.4億元至77.5億元。我們利用該公司2022年上半年的數據進行的計算顯示,它下半年的收入增長在60%至96%之間,可能慢於上半年83%的增幅。

據雅虎財經調查的四家分析機構的平均預測,預計該公司今年的增長將進一步放緩,增幅約為50%。

利潤趨勢也與之類似,該公司表示,2022年利潤總額將在7.02億元至8.38億元之間。一些類似的計算顯示,經過折算,下半年的利潤增幅在區區2%至61%之間。這兩個數字都遠低於該公司上半年報告的110%的利潤增長。

今年的利潤增長實際上有望趨於穩定,甚至可能出現反彈,分析機構預測增幅在65%左右。這似乎表明他們有信心該公司正在控制成本,這將有助於利潤率的提高。

金力永磁去年全年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收入增長了170%。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強勁,但與去年上半年234%的收入增長相比卻大幅下降,這表明這部分業務(佔總收入的約三分之一)的增長在下半年大幅放緩。

雖然這部分業務放緩,但該公司面向機械人及工業節能電機製造商的銷售卻出現了相反的情況。去年該業務的收入增長了140%,遠遠高於上半年68%的增幅。遺憾的是,這部分業務規模仍然很小,去年上半年僅產生了1億元的收入。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該公司表示其去年的研發支出增長了110%,是2021年的兩倍。這似乎表明,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增長放緩階段,以及來自中國以外的新競爭對手出現,金力永磁意識到它需要通過創新來保持其行業領先地位和高市盈率。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快訊:商湯商業客戶流失 經調整虧損升兩倍

最新:人工智能(AI)企業商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20.HK)周二公布去年業績,期內收入減少19%至38.1億元,非國際會計準則下的經調整虧損擴大234%至47.4億元。 利好:為響應ChatGPT的廣泛應用,該公司計劃今年中推出以AI為基礎的自然語言處理(NLP)模式,而公司去年在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方面取得技術突破,能提供6K高清圖的生成、回應中文古詩詞作為提示詞來生成對應圖片等。 值得關注:受到新冠疫情及宏觀經濟不利影響,該公司去年的智慧商業客戶數量減少22.2%至717名,令該部分收入下降25.2%至14.6億元,抵銷了智慧生活板塊收入的增長。 深度:商湯是中國電腦視覺AI初創企業「四小龍」之首,通過開發AI軟件平台,向政府及企業客戶提供應用於智慧城市、監控及自動駕駛等人工智能即服務(AI-as-a-Service)。雖然該公司曾被美國政府列入「中國軍工企業」黑名單,令上市計劃一度延遲,最終仍順利於2021年12月掛牌。值得注意的是,受龐大研發開支拖累,該公司自2014成立以來一直未能盈利,主要靠以往的多輪股權融資「輸血」,而且在過去5年已累計錄得逾430億元淨虧損。 市場反應:商湯股價周三下挫,中午收市軟2.6%至2.61港元,位處過去52周的中下水平。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0020.HK

新冠疫情退潮 石藥mRNA疫苖生不逢時?

石藥集團的SYS6006是中國大陸首款獲批的mRNA疫苗,但這款創新產品的上市並未帶給投資者信心 重點: 由於欠缺大規模III期臨床試驗,加上上市速度被質疑過急,沖淡了石藥mRNA新冠疫苗獲批的利好消息 隨著大多數國民都接種過新冠疫苗,加上疫情已趨於溫和,mRNA疫苗的市場空間急劇萎縮,前景難被看好   斯年 2022年營收上漲,重磅新冠mRNA疫苗獲批上市,股價卻迎來大跌。石藥集團有限公司(1093.HK)或許未預計到,兩個看似利好的消息,投資者卻表現得如此悲觀。 3月22日,石藥集團發佈公告,表示經國家藥監局組織論證同意,旗下新冠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SYS6006獲納入在中國緊急使用。這宗本來是中國大陸地區mRNA疫苗「從0到1」獲批的里程碑事件,卻讓石藥的股價在翌日大挫7.3%至7.74港元,市值降至900億港元(192億元)邊緣。 事實上,隨著大多數中國人口都接種過新冠疫苗,加上官方在去年12月初解除一系列嚴格的防疫舉措後,新冠疫情沒有再出現大規模暴發,疫苗市場空間隨即急劇萎縮,投資者的負面反應確實不足為奇。 石藥是一家集創新藥物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大型藥企,旗下產品眾多。據公司官方網頁顯示,其銷售過億元的單品就有36個,覆蓋多個疾病領域。 在mRNA新冠疫苖宣布獲批使用的同一日,石藥發佈了去年業績,過去一年,集團整體收入增加11%至309.37億元,其中成藥業務營收按年增長8.1%至245.2億元,原料產品營收上升16.5%至44.5億元。 臨床試驗不足一年 神經系統和抗腫瘤產品是集團營收的主力。根據財報,該公司去年在神經系統領域的產品營收最高,達到81.1億元,按年增速依然達到7.5%:抗腫瘤領域藥物收入則下降3.8%,貢獻營收74.2億元。 石藥的研發管線眾多,而且持續有新產品推出,去年上市的新藥包括治療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多恩達,以及治療濾泡性淋巴瘤的克必妥。此外,該公司還有多款仿製藥在中國官方的集中採購獲選,帶來新的收入貢獻,亦使產品結構更為均衡。 至於最令市場關注的,始終是其新冠病毒mRNA疫苗SYS6006獲納入緊急使用,這是中國首款自主研發、獲得緊急授權使用的mRNA疫苗產品。 根據石藥披露的資訊,SYS6006是在2022年4月獲得國家藥監局的應急批准進行臨床試驗,在短短幾個月內,便完成了I、II期和序貫加強免疫臨床研究,證明了其安全性、免疫原性和保護效力。 序貫加強所指的,是按一定的時間間隔,接種不同技術路線的疫苗。中國目前絕大多數國民已經接種過新冠疫苗,當中以國藥(1099.HK)和科興(SVA.US)的滅活疫苖,以及康希諾(6185.HK; 688185.SH)的腺病毒載體疫苗為主,對mRNA路線的新冠疫苗而言,序貫接種效果的研究顯得更有意義。 石藥指出,在疫情期間開展的4,000宗序貫加強免疫臨床研究中,以重組蛋白疫苗為對照,觀察加強接種後7至28天,SYS6006的保護效力為70.2%,到14至28天時,其保護效力更升至85.3%。此外,在兩劑或三劑滅活疫苗基礎上接種一劑SYS6006,對包括OmicronBA.5、BF.7等在內的病毒株,都有很好的交叉中和作用。 疫情緩和影響需求 然而,這款創新產品的快速上市,卻引起了投資者的擔憂。首先,該疫苗至今尚未完成重要且規模最大的III期臨床試驗,欠缺大規模試驗和過於快速的上市速度,恐招致外界對其真實效果的質疑;另外,即使這款疫苗安全有效,在全球新冠疫情退潮的背景,其市場空間非常有限。 作為疫苗的創新技術路徑,輝瑞(PFE.US)聯手BioNTech(BNTX.US)、以及莫德納(MRNA.US)獨自研發的mRNA疫苗在新冠疫情期間分別上市,點燃市場熱情,例如輝瑞財報顯示,其新冠mRNA疫苗在2022年為公司貢獻了378億美元(2,600億元)營收,佔其總營收近四成。 但兩款海外上市的mRNA疫苗,至今未能進入中國內地市場。2020年3月,復星醫藥(2196.HK; 600196.SH)曾向BioNTech支付數千萬美元的許可費,獲得大中華地區獨家開發和商業化復必泰疫苗的權益,但三年過去,該疫苗卻僅僅進入了港澳及台灣地區。 因此,中國本土企業研發新冠mRNA疫苗始終熱情不減,眾多新老藥企及疫苗企業紛紛入局。佈局較早的艾博生物在2021年先後獲得逾7億美元和3億美元融資,估值已突破200億元。而在今年,康希諾生物、沃森生物(300142.SZ)與國藥中生均先後發佈旗下新冠mRNA疫苗的進展。不過,作為「後來者」的石藥卻成功奪得mRNA頭籌,SYS6006臨床試驗不到一年就火速獲批。 但一個不可迴避的事實是,隨著全球新冠疫苗廣泛接種,疫情趨於平穩,包括mRNA在內的新冠疫苗的市場空間已經急劇萎縮。例如去年營收突破千億美元大關的輝瑞已經下調今年的業績指引,預計營收為670億至710億美元,而下調原因完全來自於新冠產品的預期收入將會下滑;中國疫苗企業康希諾更因為新冠疫苗市場開始萎縮,去年業績已由盈轉虧,股價從2021年450港元的巔峰下跌近九成。 由此可見,儘管石藥的mRNA疫苗上市,對該公司和中國疫苗發展有突破性意義,但對於市場而言,其整體前景很難被看好。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1093.HK

快訊:達勢股份上市日窄幅波動

最新:達美樂薄餅(Domino's Pizza)的中國營運商達勢股份有限公司(1405.HK)周二首日上市,開市報46港元,與其IPO定價持平。 利好:該公司發行的約1,280萬股股份中,佔90%的國際配售部分反應理想,錄得90%的超額認購。 值得關注:零售投資者對該公司的香港公開發售反應冷淡,該部分僅接獲57.55萬股或45%認購申請,因此餘下的70.45萬股已重新分配至國際配售部分,並以招股價下限46港元上市。 深度:達勢股份是全球最大薄餅連鎖達美樂薄餅的中國加盟商,目前在中國17個城市經營604家門店。該公司去年3月向港交所申請上市,並在10月遞交更新版招股書,最終成功掛牌。雖然去年中國反覆爆發新冠疫情,但該公司由於專注於外賣服務,過去四年外賣訂單佔其收入都超過70%,因此受到疫情的衝擊相對堂食較小,其收入仍按年上升25%至20.2億元。不過,由於積極開店,令開支持續增加,它去年錄得2.2億元淨虧損,並預計將會繼續虧損。 市場反應:達勢股份周五早市窄幅波動,中午收市報46港元,無升跌。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網龍盼從教育牟利 但投資者漸失耐性

去年,該公司的教育部門雖然錄得虧損,但營收依然超過了資歷更老的遊戲部門 重點: 網龍去年下半年營收下滑1.5%,扭轉了上半年增長26%的局面 該公司正在奠定基礎,希望利用旗下普羅米休斯品牌的課堂交互顯示面板,轉型為高利潤率的教育服務供應商   陽歌 教育賺錢,但遊戲更賺錢。 網龍網路控股有限公司(0777.HK)正是在週二香港開市時候學到了這一課,因為投資者在其發佈的年度業績報告,發現其2022年下半年營收縮水、利潤大幅下滑,因此對其股票進行了懲罰。網龍的收入來源包括遊戲和教育服務,該公司是中國成立時間最早的遊戲公司之一。 總括而言,網龍在長達20年的歷程裏,憑藉強大海外市場保持遊戲業務持續盈利的能力,相對令人讚嘆。除了行業龍頭騰訊控股(0700.HK)和網易(NTES.US;9999.HK)外,鮮有中型遊戲公司能夠做到這樣。 與此同時,該公司正在打造一項看上去頗為明智的教育戰略,包括將旗下互動式面板作為重要的教學助手,引入中國和世界各地的課堂。雖然這項業務的利潤率非常低,但網龍正在為推出用於這些面板的教學軟件打基礎,後者是一項利潤率要高得多、並能帶來經常性收入的業務,也就是軟件即服務(SaaS)。 該公司尚未從利潤率更高的教育SaaS業務中獲得回報。但它在去年中達成了一項戰略合作,並在去年稍後時間進行了一項重要的收購,都是在朝著這個方向邁進。它能否成功是另一回事,因為其以普羅米休斯品牌銷售的教育互動面板去年的總銷量僅為 25.3萬塊。雖然比2021年增長了37.5%,但這個數字仍然相對較小。 投資者對教育部門的潛力不以為然,關注的反而是該公司去年下半年收入下滑和利潤暴跌。報告發佈後的第二天,該股開市下跌15%,全日跌幅為14.5%。 該公司在中國風險最大的兩個行業開展業務,事實上,它在成立20多年後仍能保持盈利,似乎還是比較令人驚歎。 中國觀察人士都知道,它核心的遊戲業務經常受到中國監管機構打擊,因官方試圖控制該行業,以減少對中國年輕人的影響。民辦教育服務也是一個敏感的領域,是兩年前的一場大規模整頓行動的對象。一些公司通過將重心從K-12教育轉移到不那麼敏感的大學生和成年人而倖存了下來,不過多數尚未恢復盈利。 根據我們用該公司最新財報中的數據進行計算,網龍去年保持盈利沒有任何問題,儘管其下半年的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7%至2.69億元,這標誌著上半年利潤下降21%的情況有所加速,因為該公司深處中國嚴格的防疫措施造成的動盪之中,加上最近對遊戲和教育打擊行動的影響,仍然揮之不去。 網龍總結稱,2022年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一年」,這與很多中國企業的看法一致。 遊戲行業的「老司機」 雖然網龍不大為人所知,但它是中國最早的一批遊戲公司之一,歷史可以追溯到2001年。多年來,它合作的都是迪士尼(DIS.US)和藝電(EA.US)這樣的大公司,2014年它還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佈局教育服務。 遊戲和教育對公司業務的貢獻各不相同,但至少在過去五六年裡,兩者大致為五五開。去年,教育收入超過遊戲,後者的收入在下半年下降7.8%,前者則增長5.6%。這導致該公司下半年的整體收入下降1.5%至36億元,扭轉了上半年26%的收入增幅。 從更廣泛的角度看,網龍多元化的收入流,從總體上來看還是表現不錯。最大的問題在於,這兩項業務在盈利能力上的巨大差距。遊戲行業利潤豐厚,去年毛利率高達95.6%。教育大不如前者,至少在這方面,它的毛利率只有23.2%,較上一年的30.8%大幅下降。 該公司正在努力提高教育業務的盈利能力,為推出利潤率更高的服務奠定基礎,也就是將硬件產品互動面板銷往海內外的教室。為此,它在12月收購了一家名為Explain Everything的數字白板平台營運商,並表示將利用該公司創建課程、活動和互動式演示,通過旗下的普羅米休斯面板來提供。 去年6月,網龍還與一家名為Merlin Mind的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後者專注於人工智能技術,網龍希望將其構建到未來基於SaaS模式的教育產品和服務中。 該公司還繼續投資於遊戲業務,去年研發團隊增加了300名成員,為2023年預期的市場復甦機會做準備。該公司也繼續在全球範圍內拓展該業務,以便實現市場的多元化——中國市場雖然利潤豐厚,但易受打擊,去年海外市場佔其遊戲收入的16%。 週二的股價大跌,標誌著投資者對網龍股價的持續低估。該股目前的市盈率僅有7倍,遠低於網易的21倍,以及職業培訓服務提供者中國東方教育(0667.HK)的33倍。 這種懷疑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不無道理,因為它的教育業務目前仍在虧損,該公司需要證明這項業務能在未來一兩年實現盈利。它的盈利戰略顯然是有效的,目前正朝著這個方向採取正確的行動。在如此多變的環境下,該公司能夠長期保持經營似乎也表明,該公司的教育業務還是有一定成功的機會。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0777.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