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騰訊控股成爲大股東的中國汽車服務商途虎養車,正部署赴港上市

重點:

  • 市場傳聞這家公司計劃由原定的美國轉到港股市場掛牌,籌資最多4億美元
  • 汽車服務行業競爭激烈,途虎養車持續錄得虧損,因此寄望擴展新能源車業務以扭轉營運表現

羅小芹

作爲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中國擁有龐大的中産駕車社群,爲汽車服務市場提供足够後盾。

根據灼識諮詢(CIC)的市場報告,按商品成交額(GMV)計算,2020年中國汽車服務市場規模(包含汽車維修、保養及汽車美容等)爲1.03萬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1.65萬億元,由2021至2025年期間複合年增長率爲10%。

但是,礙於地理關係,汽車服務市場高度分散,要取得規模經濟效益,服務商不單要建立全國性的網絡覆蓋,亦要在願意花錢的車主社群中建立品牌的知名度。在這樣背景下,綫上綫下一體化汽車服務平台途虎養車通過獨立汽車服務提供商(IAM)模式,希望連接上游供應商和下游門店,並開拓新能源汽車業務,嘗試在競爭激烈的行業開拓一片藍海市場。

途虎養車1月底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據市場消息透露,公司本來打算在美國掛牌,但最終選擇在港股市場申請上市,籌資最多4億美元(25.4億元)。

根據途虎養車的招股文件披露,公司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首9個月的收入,分別爲70.4億元、87.5億元及84.4億元。截至去年9月底止,在36,592家門店中,合作門店數目爲33,223家,佔90.8%,自營及加盟工場店只佔0.6%與8.6%。由於合作門店能擴大公司的地域覆蓋,進一步提高供應鏈效率,累計交易用戶已達1,390萬名,反映IAM模式行之有效。

專注汽車服務

從收入和運營的汽車服務門店數量計,途虎養車是全國最大的獨立汽車服務商,但它與其他對手最大的不同,是它更專注汽車維修保養的業務範疇。根據灼識諮詢報告,途虎養車的每月活躍用戶於2021年9月達到1,000萬名,爲中國汽車服務商提供服務的最大車主社群。

途虎養車與同業的易鑫集團(2858.HK)與美國上市的燦谷(CANG.US)均獲得騰訊(0700.HK)入股,但易鑫與燦谷均有相當比例的收入來自汽車貸款業務,例如易鑫去年上半年有47.5%的收入由汽車貸款促成、燦谷去年首三季由汽車貸款促成的收入比例亦有34%。相比之下,途虎養車專注汽車維修保養的持續剛性需求,能减少新車銷售表現波動對業務的影響。

由於中國大陸汽車市場銷售低迷,易鑫與燦谷去年也經歷了一段艱難時期。根據最新的業績報告,去年前三季度,燦谷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虧損6,823萬元,扭轉了2020年同期的18.6億元利潤,當時燦谷在一項投資上獲得了巨大收益。該公司的股價去年暴跌了60%以上。另外,易鑫去年上半年虧損收窄至1.35億元,但該公司的股票也損失了60%價值。

若剔除股份支付開支、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以及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回購虧損,途虎養車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首三季虧損分別爲10.36億元、9.71億元與9.02億元,淨虧損率在10.7%至15%之間。在公司急劇擴張以致增加補貼下,一成多的淨虧損率尚算合理水平。

然而,回到業務基本點,途虎養車能否單憑汽車服務,成爲其上市時吸引投資者的主要賣點?

車主開支上升

據招股書披露,汽車服務開支在車齡超過6年後開始顯著增加,2020年中國的平均車齡爲5.6年,估計到2025年,中國乘用車的平均車齡將達到7.6年,但仍然較美國及歐盟成員國的平均車齡12.2年及12.1年爲低。

同時,中國車主在汽車服務每年平均開支約爲每輛車666.6美元,低於美國的1,288.3美元及歐盟成員國的779.8美元。隨著中國乘用車保有量(已登記在册的或處於在用狀態的乘用車)持續增加,加上汽車服務平均開支有上升空間,未來汽車服務市場發展應有一定潜力。

途虎養車另一著眼點爲新能源汽車業務。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去年全年汽車銷量僅同比增加3.8%,但新能源汽車銷量卻同比大增1.6倍。去年途虎養車分別與新能源車品牌零跑汽車及北汽極狐達成戰略合作,爲有關車主提供全方位的汽車服務,銳意開拓這個具備龐大增長動力的市場,以增加未來收入來源。

2020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保有量僅達450萬輛,佔乘用車總保有量的1.9%,可見相關比例仍然較小。據業界預計,新能源乘用車在到2025年的保有量,可望上升至整體汽車市場的9.5%,届時應可爲途虎養車提供不錯的新業務發展機會。

途虎養車未有招股詳情,要估計其上市市值,可利用易鑫集團與燦穀的市銷率(P/S ratio)作比較,前者目前的市銷率約2.06倍,後者僅爲0.78倍,若取其平均1.42倍,以途虎養車去年首9個月的收入引伸到全年、預計約137億港元計算,估計其市值可達200億港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Years of losses and thin profit margins leave 160 Health with few investment highlights

連年虧損毛利率低 健康160乏投資亮點

在線醫療平台健康160申港上市接連受挫後,近日終獲港交所開綠燈,隨即在港公開招股 重點: 公司連續虧損多年,今年首季虧損1,500萬元 藥物銷售毛利率偏低,只有1%   劉智恒 英國大文豪狄更斯在《雙城記》開首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對於香港新股市場,現在絕對是最好時代,公司能趕在這個風口上市,縱使未有亮麗的業績,也可成為投資者的寵兒。 健康160國際有限公司(2656.HK)兩次申港上市均折㦸沉沙,但今天看來並不是壞事,公司今年6月遞交新的申請,本月初終獲港交所批准,正好趕上這班衝刺中的香港新股市場列車。 根據招股書,公司發售3,364.55萬股,每股售價最高14.86港元,香港公開發售超額500倍,集資約5億港元。 健康160的收入主要來自兩大業務,一是以批發模式向企業客戶(包括區域醫藥貿易公司、醫療保健機構及其他醫藥銷售平台)提供醫藥健康用品,及以零售模式向個人用戶銷售產品。 另外是提供數字化醫療健康解決方案,公司透過健康160平台,整合線上及線下渠道的醫療健康服務,有效地連接醫療健康機構,醫護人員及個人用戶。 截至今年3月底止,健康160的平台累計連接超過44,600家醫療機構。同時,亦與超過90萬名醫護人員建立合作關係,註冊用戶達5,520萬名,平均月活躍用戶達330萬名。 健康160平台已具相當規模,但深入分析,公司的業務及財務仍然疲弱,存在一定問題。 三年累虧3.4億 公司業績表現乏善可陳,2022至2024年收入分別為5.26億元、6.29億元及6.2億元,收入似乎有點停滯不前,今年首三個月,收入更只有1億元。 期間公司連年虧損,過去三年分別蝕1.1億元、1.09億元及1.07億元,今年首季虧損同比收窄59%至1,550萬元。即是說過去三年多,累計虧損達3.4億元。 此外,公司的毛利率並不理想,雖然整體毛利率由2022年的22.5%,上升至今年首季度的27%,但仔細分析,發覺數字醫療的毛利率在今年首季雖高達80.9%,卻只佔整體收入的33%。相反佔公司總收入64.3%的醫藥健康用品銷售的毛利率,由2022年的4.1%跌至去年的1.4%,到今年首季仍停在此水平。 至於公司的負債情況,似乎遲遲未能解決,2022年淨負債一度高達3.8億元,2023年雖跌至3,775萬元,去年又反彈至8,514萬元,今年首季進一步升至9,782萬元。健康160解釋,主要因為增加借款擴展解決方案業務,以及員工增加導致工資及福利開支上升。公司長期在淨負債的狀況,投資者必然對此有所戒心。 經營現金續流走 健康160的經營現金流也是一大問題,過去幾年一直在流血,由2022年至今年首季,分別錄得現金流出4,239萬元、6,453萬元、5,605萬元及1,328萬元。公司解釋是業務正處擴張階段,要在營運能力、技術提升及市場拓展上進行大量投資,以致營運成本高企,導致經營現金流走。 面對各項不利的財務數據,公司強調長期發展策略明確,並已鞏固了商業基礎。目前已建立多項收入來源,覆蓋範圍擴展至全國260個城市。 公司相信,未來的關鍵是提升收入並要改善成本,現已採取一系列措來獲取及挽留客戶、深化用戶參與度、提高技術及優化變現策略等。另外通過標準化及自動化流程,利用數據分析提高營銷的成本效益,專注影響力大的項目研發及精簡行政職能,藉以提升營運效率。 宜短炒暫忌長揸 雖然公司明確指出目標,問題是最終能否達到?何時可以收支平衡?甚至是扭虧為盈,至今沒有給出一幅藍圖。 事實上要買相類的公司,現階段還是買龍頭股較穩健,縱然京東健康(6618.HK)的延伸市盈率達38倍、藥師幫(9885.HK)約67倍或平安好醫生(1833.HK)250倍,估值一點也不便宜,但起碼三家公司已有盈利,業務規模龐大,具有一定優勢。 當然,在新股熱下,投資者暫可考慮作短線買賣,長線似乎要持續觀望公司上市後業務及股價表現才下決定。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不同集團通過上市聆訊 擬本月底啓動IPO

據國內媒體報道,高端嬰童用品製造商不同集團已於周四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為其本月底啓動IPO鋪平道路。 據其周四向港交所提交的最新招股說明書顯示,中信證券與海通國際擔任承銷商,但不同集團尚未公布具體募資目標。 據更新文件披露,該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25%,由上年同期的5.82億元增至7.26億元;同期毛利率自50.2%降至49.3%。同期利潤按年增長72%,從2,820萬元增至4,850萬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安踏計劃未來三年東南亞開千家門店

運動服裝製造商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2020.HK)周四在新加坡一場活動上表示,未來三年計劃在東南亞開設1,000家門店。安踏將東南亞總部設在新加坡,未來逐步拓展至南亞、澳洲及新西蘭等周邊市場。 安踏表示,今年上半年,安踏品牌海外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50%,主要受惠於東南亞市場增長,以及在美國和中東的新線下業務啟動。在中東和北非,安踏零售網絡已覆蓋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埃及和肯尼亞等市場。另外,公司即將於9月在美國比華利山開設美國首家旗艦店,推動近一步擴張。 今年上半年,收入增加14.3%至385.4億元(54.1億美元),經調整純利增加7.1%至65.97億元,毛利率下跌0.7個百分點至63.4%。截至6月底,集團共擁有逾13,000間門店。 安踏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93.8港元,跌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ello Group does dating

新增「AI戀愛軍師」功能 摯文集團盼重燃網絡交友熱情

這家主打交友應用的頭部公司近日推出人工智能輔助功能,為用戶提供搭訕建議,試圖在歷經五年收入下滑後重拾增長勢頭 重點: 摯文集團二季度營收同比下降2.6%,延續了自2020年以來的持續下滑趨勢,同期公司更意外錄得季度虧損 該公司海外業務近期表現亮眼,營收佔比從去年同期的不足10%升至二季度的17%    陽歌 經典文學人物「大鼻子情聖」(Cyrano de Bergerac)式的求愛手法,能否終結摯文集團(MOMO.US)長達五年的營收困局?本周公布的最新財報,對此難以判斷。這家公司二季度收入延續跌勢,自2020年起的下行通道仍未扭轉。 不過,管理層透露,核心產品陌陌App新增的AI戀愛助攻功能初顯成效。該功能與十九世紀法國戲劇《大鼻子情聖》中,提供戀愛指導代寫情書的橋段異曲同工。二季度上線的「AI招呼」功能,可協助男性用戶生成個性化問候語。 該公司首席運營官張思川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解釋:「在運用AI技術優化破冰體驗基礎上,我們正測試會話中實時內容推薦功能。該功能提升多輪對話發生率與聊天深度,對用戶留存產生積極作用,助力陌陌穩定基本盤。」 這一方案對不善言辭的中國年輕男性頗具吸引力。在應試教育傳統下,男性在青少年時期普遍缺乏情感經驗。但至少目前,這項創新尚未遏制摯文集團的收入下滑,反觀其他經歷相似困境的消費類企業,近幾個季度營收已逐步企穩。 今年一季度,摯文集團收入僅微跌1.5%,創近年最佳表現,復蘇曙光初現。然而,最新財報顯示,二季度營收同比下滑2.6%至26.2億元(約合3.68億美元),上年同期為26.9億元。 頹勢或延續至三季度,公司預計營收介於25.9億至26.9億元,意味區間下限同比降3.2%,上限則微增0.6%。更令人失望的是,管理層預警當前少有的亮點海外業務,增速或將在三季度放緩。 最後一重打擊是,這家公司逾三年來首次錄得季度淨虧損,但該意外狀況似與後文將談及的一次性支出相關。 財報發布後三日,摯文集團股價累跌7.3%,年內漲幅幾近回吐。儘管其52周累計漲幅仍有17%,但遠遜於同期iShares MSCI中國ETF近60%的漲幅,中概股在此期間集體走強。 昔日的資本寵兒 摯文集團原名陌陌(源自核心應用名稱),被視為中國版「Tinder」而備受資本追捧。近年,公司業務從早期約會功能延伸至主流婚戀市場,新增AI戀愛輔助功能即是明證。 經過多年強勁增長後,2018年併購「探探」使其深陷泥淖,近五年始終著力破局。疊加疫情期間社交活動萎縮,用戶居家防疫,導致陌陌核心業務重挫。 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引發消費謹慎情緒,陌陌主營收入來源虛擬禮物購買力受到抑制。公司歸因「消費疲軟」致陌陌App增值服務二季度同比下滑11%至18.5億元,約佔總營收70%。 陌陌App付費用戶二季度環比下滑約15%至350萬,探探同期減少約10%至74萬。 海外業務成近期少有的亮點。該業務營收同比激增73%至4.42億元,佔總收入比重從上年同期的9.5%躍升至17%,中東地區表現尤為強勁。但管理層預警,因擴張策略轉趨保守,三季度增速或降至60%區間中段。 期內,公司成本費用同比縮減2.1%,基本匹配收入降幅。但公司意外錄得1.39億元淨虧損,為2021年以來首次季度虧損,主因是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派息相關的一次性稅費計提。 分析師及投資者對摯文集團分歧顯著,普遍觀望其國內業務拐點。雅虎財經調查的八位分析師中,六位維持「買入」評級,一位建議「持有」,一位將之評為「弱於大盤」。該公司11倍市盈率顯著低於Match Group(MTCH.US)與Bumble(BMBL.US)等同業19倍的平均水平。 國內逆風疊加海外業務擴張期潛在競爭,市場對摯文集團預期低迷。最新AI功能雖具想象力,或可重燃資本關注,但同業跟進將使技術優勢弱化。更嚴峻的是,國內經濟疲軟導致的消費需求萎縮,非企業一己之力可逆轉。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