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將收入停滯不前歸咎於監管和汽車芯片短缺,同時繼續加大汽車交易服務力度 

重點:

  • 燦谷及時轉向汽車交易業務,以補充其陷入困境的汽車貸款業務,整體業績有所改善
  • 它認為國內的監管挑戰和全球芯片短缺要為收入增長停滯負責

歐嘉德

中國正努力打造一個成功融合線上線下服務的汽車交易、貸款平台,這場競賽已經變成了一場商業模式的碰碰車遊戲,而且對其中一些參與者來說成了一個汽車墳場。結果就是激烈的競爭導致許多企業的利潤受損,並傷及它們的股價。

創立於十多年前、以在線汽車貸款起家的燦谷(Cango Inc.,CANG.US)已經成為該領域更為自律的參與者之一,它的目標是最終成為批發商、汽車經銷商以及新車和二手車零售買家的一站式交易商店。它上周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距離這一目標還很遙遠,因為收入增長出現停滯的跡象,而且短期內也看不到緩解的可能。

業績公布後,燦谷上周五的收盤價僅比其歷史最低點高出一絲,按最新收盤價4美元計算,價格是其2018年IPO時12美元的三分之一。與最新業績同時宣布的適度股票回購計劃,對支撐其股價也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燦谷身處一個過度擁擠的市場,它的競爭對手既有上市公司,也有至少一家資金雄厚、有風投支持的公司。除了持續盈利、運營在線分類廣告汽車電商的老牌企業汽車之家(Autohome)之外,中國汽車交易市場充斥著轉型中的商業模式、裁員、燒錢和利潤低的問題。

總部位於上海的燦谷,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長了兩倍多,達到9.467億元(1.466億美元)。但除非你與世隔絕,沒有註意到去年同期中國新冠疫情大流行高峰期汽車購買量暴跌這樣一個事實,才會覺得這樣的增長有多了不起。實際情況是,最新的數字代表了與前兩個季度相比,汽車交易收入和汽車融資交易都出現了驟降。

燦谷的最新季度凈利潤為5.577億元,乍看之下也很驚人。但是一旦你把它持有電動汽車初創公司理想汽車(Li Auto)的6億多元收益剔除,剩下的就沒多少了。

在季度電話會議上,燦谷的高管們將季度環比下降歸咎於兩個宏觀因素。他們說,監管機構正在間接影響該公司的汽車貸款業務,並警告說,這種挑戰將持續到今年下半年。與此相對應,該公司預測第三季度的總收入將進一步環比下降至7億至7.5億元之間,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此外,全球汽車芯片短缺已導致減產和新車需求下降。燦谷再次警告說,短缺可能會持續2021年全年,損害其大量獲取新車再轉售給當地經銷商的能力。

 「芯片供應短缺確實對我們的汽車交易量有很大影響,在第三季度,汽車(芯片)的短缺預計會有相當大的影響,」燦谷首席財務官張永毅告訴投資者。燦谷在2021年上半年賣掉了汽車庫存,從而避免了一些與短缺有關的問題。但隨著庫存基本賣完,下半年看起來很暗淡。

正在進行中的轉型

雖然營收前景有些暗淡,但燦谷營收構成的戲劇性轉變,卻讓人刮目相看。這一轉變使得汽車交易收入從一年前的近乎零猛增至最近一個季度的5.22億元,超過了汽車融資,成為燦谷最大的收入來源,占比55%。

少數看好燦谷的人將它描述為一個被嚴重低估的金融科技賭註,顯然是指其源自汽車金融的出身,目前這一塊仍然佔

其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雖然這個角色已經在弱化,但該公司堅稱,汽車貸款仍將是其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它在最新的年報中坦言,「汽車交易解決方案將是推動我們未來增長的關鍵催化劑。」

就規模而言,汽車之家仍然是中國汽車交易市場最大的參與者,大約是燦谷不起眼的5.8億美元市值的10倍。汽車之家周三公布第二季度營收和利潤同比分別下降16%和9%,這表明它也很容易受到市場近期挑戰的影響。

P2P二手車交易平臺瓜子二手車直賣網的所有者、私人持股的車好多集團自2015年成立以來,已經籌集了近40億美元,但因為市場擁擠,為了獲得市場份額,「燒」掉了大部分資金。但這並沒有令風投卻步,截至6月,其估值已被推高至100億美元。它的資助者名單讀起來就像是大風投名錄,包括軟銀、紅杉資本、騰訊、阿里巴巴的聯合創始人馬雲、IDG 資本和分類廣告公司58同城。

優信是該領域另一家尋求從中間商轉型為二手車買手/翻新商/賣家的公司,近年來它已經退出了汽車貸款業務。優信一直苦苦掙紮,但它最近抓住了新加坡財富基金GIC這根救命稻草,該基金在5月披露,已將其在優信的持股比例提高到17.5%。華平投資(Warburg Pincus)和TPG也是它的大股東。

與此同時,騰訊支持的易鑫集團展示了單純依賴汽車貸款的困難。據其周三發布的最新季報,易鑫上半年營收下滑13%,其中自營融資服務甚至遭受了46%的更大幅度下降。與許多同行一樣,它的股價目前接近歷史低點。

從另一家汽車交易獨角獸企業人人車,也能看到競爭的激烈,它曾經估值14億美元,得到了高盛、騰訊和滴滴出行的支持,在2019年裁員60%,去年因現金短缺而陷入困境。

新車和二手車交易商開心汽車去年股價下滑至2019年發行價的二十分之一,目前正在尋找不同的退出方式。本月,該公司表示,正在與未披露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就潛在的合並進行談判,這暫時提振了該公司的股價。

剔除一次性收益,這些上市公司的估值全部處於最低水平。根據路孚特(Refinitiv)的數據,燦谷的12個月遠期市盈率只有1.13,汽車之家是1.32。易鑫是這個群體中看起來最高的,也沒有超過6,而優信則處於虧損狀態。

外國同行由於缺少利潤,很難進行比較。美國的二手車電商Carvana盡管其盈利歷史不穩定,但市值超過600億美元。而歐洲最大的汽車交易商,由軟銀支持的Auto1,今年早些時候在法蘭克福上市,其市值超過80億歐元(94.4億美元),盡管在過去四年中每年的虧損額都在增加。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C-Mer Eye Care announced last Friday that it had repurchased a total of 1.35 million shares from the market over the past five trading days.

快訊:希瑪眼科擲490萬港元回購股份

最新:希瑪眼科醫療控股有限公司(3309.HK)上周五公布,在過去五個交易日從市場回購合共135萬股,每股作價介乎3.55至3.73港元,總值490萬港元(455萬元)。 利好:股份回購會減少公眾持有的股票數量,在利潤及股息不變的情況下,每股收益及獲分派的股息將會增加。 值得關注:由於希瑪眼科的股價正處於過去52周的中低端水平,公司可能選擇在此刻回購,以提振股價表現。 深度:希瑪眼科由香港著名眼科醫生林順潮於2012年創立,是大灣區領先的連鎖眼科醫療集團,公司於2018年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截至今年6月底,在中國內地擁有8間眼科醫院和兩間眼科診所。該公司近年把業務擴展至包括牙科、整型外科、醫學美容、家庭醫學和腫瘤科等多個專科服務,令收入穩步上升。不過,該公司去年卻轉盈為虧,主要因為其位於上海及北京的核心眼科業務在疫情中受到打擊而出現虧損。 市場反應:希瑪眼科周一股價下跌,中午收市軟1.6%至3.59港元,比52周低位稍高16.6%。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3309.HK
Sino-Ocean Group suspended debt payment

停付債款董事跳船 遠洋集團告急

背負龐大債務的遠洋集團,停止支付境外債務,能否渡過困境,全看未來物業銷售 重點: 遠洋集團今年中期虧損近184億元,按年上升十六倍 公司長短期貸款達919億元,淨負債比率高達326%      劉智恒 內房企業負債堆積如山,市場先被中國恒大(3333.HK)驚天債項嚇了一大跳,繼而連原先以為穩如磐石的碧桂園(2007.HK)也幾被債務沒頂,近期甚至有大型國企中國人壽(2628.HK)撐腰的遠洋集團控股有限公司(3377.HK),也要暫停支付所有境外債務。 遠洋的公告表示,鑑於流動性緊張,暫停所有境外債務付款,直至整體重組,或延期解決方案獲得實施。同時,境外美元債券從9月15日起,於港交所停牌,直至另行通知。 過去市場一直認為,中國人壽持近三成權益的遠洋作風穩健,公司規模龐大,土地儲備充裕, 2021年更對部分深陷困境的房企施以援手,包括以40億港元(43.63億元)收購紅星美凱龍(1528.HK)旗下重慶公司七成權益。萬萬想不到昨天的白武士,今天也自顧不暇,處於瀕危邊緣。 中期虧損同比升16倍 集團在過去一年,不斷將到期債務展期,市場對遠洋的困境也心知不妙,直到近期公布的中期業績,對其狀況更加看得透徹。上半年虧損近184億元,去年同期只是蝕10.87億元,即一年間虧損擴大近十六倍。 虧損來自金融資產減值損失淨額近113 億元,主要是集團對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等,計提了預期信用損失撥備。 遠洋集團負債沉重,去年底淨負債比率已高達183%,半年過去,情況急轉直下,截至今年6月底止,淨負債比率已上升至326%。上半年長短期貸款達919億元,流動貸款更高達446億元,但手頭現金按年下跌32%至只得31.5億元,遠遠不足以償還年內債務。即使加上受限制銀行存款的45億元,仍然是杯水車薪。 事實上,別說要還本金,光是利息支出就教集團吃不消,由於國際市場利率不斷上升,集團平均利率由去年同期的5.07厘,上升至5.78厘,期內利息總開支升近13%至27.47億元,以集團業務與財務情況看,要償還利息也不容易。 今年中,董事局成員出現大變動,五位非執行董事中,有四位辭任,另外獨立非執行董事中,五位成員中有三位辭任,換言之董事會出現大變動,對於一家上市企業來說並不尋常。若結合公司的財務及經營狀況,不難讓人聯想到,是否董事們為免受公司問題拖累,選擇及早集體跳船。 核數師質疑能否持續經營 遠洋去年底的業績中,核數師立信德豪對公司能否持續經營,表示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立信德豪指出,截至去年底止,遠洋虧損156.5億元,經營現金淨流出155.3億元,而有220億元的銀行及金融機構貸款,已歸類為流動負債,但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有46.23億元,財務狀況對集團能否持續經營構成重大疑問。集團可能無法在正常業務中,變現資產或清償債務。 此外,核數師還對公司發出保留意見,其一是未能充分獲取遠洋的聯營公司瑞喜集團的財務資料,以作出適當的審計證據。另外是遠洋的非全資子公司中聯置地一筆滾存餘額106億的應收款,集團未提供必要資料,以證明款項是管理層所指的目的而存在。 要挽強瀾於既倒,遠洋早已十分果斷,將手上的大型項目斬纜退出或出售。去年底將成都遠洋太古里及相關物管公司各五成權益,以接近55億元轉讓予太古地產(1972.HK)。期間亦不斷退出或出售項目,包括北京遠洋銳中心、北京頤堤港一期,以及北京中國人壽金融中心一成股權,累計套現近140億元。 今年5月,更將北京遠洋未來廣場的權益,以19.63億元轉予居然之家,但扣除各項債務轉讓及對價後,實際只能收到近3.5億元。 未來銷售成關鍵 雖然遠洋願意割肉還債,但在今天中國樓市極度不景氣下,別說虧損出售,要在市場找到買家也殊不容易,特別八成以上開發商都是負債纍纍,他們也想將手上項目沽售。即使個別仍具財力的開發商,也不敢輕舉妄動,因為自身也要留下一定資金去應付樓市寒冬,而且在樓市持續下滑時,今天以為是平價收購,明天看可能就是高價,結果是人人按兵不動。 遠洋的困境能否迎刃而解,除了看債權人的取態,最重要還是看房屋銷售,畢竟房地產公司手上的資產主要就是房屋,若銷售理想,不但可以有資金回籠,還可有力向債權人證明,若有充足時間,集團是有機會償還欠債,這樣才能說服債權人,願意接受其債務重組方案。 不過,按目前遠洋的銷情進展,情況教人擔憂。上半年銷售356.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17%,似乎還可以接受。然而今年7月開始,銷售情況急轉直下,該月銷售金額只有25億元,較去年同期近90億元,大跌72%。到8月更加不濟,只有19.7億元,按年大跌78%。由1至8月累計銷售401億元,按年下挫34%。若然銷售持續不振,遠洋恐怕難以扭轉逆境。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3377.HK
Viva Biotech announced Thursday that the acquisition of 20% of Langhua Pharmaceutical by its Weizongchen Pharmaceutical subsidiary for 640 million yuan has been completed.

快訊:維亞生物完成全購朗華製藥

最新:維亞生物科技控股集團(1873.HK)周四公布,旗下全資附屬公司維宗晨醫藥以6.4億元代價,收購朗華製藥餘下20%股份的交易已經完成。 利好:維亞生物的另一全資附屬維亞上海,亦會根據股權轉讓協議,將所持朗華製藥全部股權售予維宗晨醫藥,令朗華製藥將成為其全資附屬公司,以作為重組計劃的一部分。 值得關注:事實上,根據9月13日的公告顯示,由於持有該部分小數股權的股東,未能與維亞上海就有關朗華製藥的上市計畫達成一致,因此決定行使銷售權,將所持股份賣出。 深度:維亞生物成立於2008年,2019年以每股4.41港元上市,主要業務是就臨床前創新藥物開發,向全球生物科技及製藥客戶提供基於結構的藥物發現服務。該公司於2021年曾錄得2.87億元盈利,但去年卻再度虧損5.28億元,主要因為市場波動,導致其投資孵化企業的股權價值產生公允價值變動損失,以及中國內地的新冠疫情反覆,導致實際開工率受到限制。 市場反應:維亞生物周五股價上升,中午收市升4.1%至1.26港元收盤,位處過去52周的中下水平。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Everest Medicines announced Thursday that it has received an exclusive license from Kezar Life Sciences to develop, manufacture and commercialize Zetomipzomib.

快訊:雲頂新耀獲Kezar Life新藥獨家授權許可

最新:雲頂新耀有限公司(1952.HK)周四公布,獲納斯達克上市公司Kezar Life Sciences(KZR.US)授予獨家授權許可,在大中華區、韓國及若干東南亞國家開發、生產及商業化對方的主要候選藥物、用作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Zetomipzomib。 利好:該公司認為,該項合作有助豐富其腎臟產品管線,並鞏固在腎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領先地位。 值得關注:該公司需向對方繳交700萬美元(5,100萬元)預付款,以及最多1.255億美元的潛在臨床及商業里程碑款項。 深度:雲頂新耀於2017年成立,主力研發癌症和自身免疫性失調藥物,並於2020年在港股上市。該公司早在2019年已開始與外國公司合作,獲吉利德(GILD.US)授出獨家許可權,於中國地區開發及商業化乳腺癌藥物戈沙妥珠單抗,但該協議在2022年終止。去年12月,該公司宣布耗資9億元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生產設施開始營運,但由於國產mRNA疫苗競爭激烈,被市場形容為一場「豪賭」。 市場反應:雲頂新耀周四股價向下,中午收市軟1.8%至18.36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1952.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