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7.HK YUMC.US
Yum China posts record revenue

肯德基和必勝客在中國的運營商拓寬價格帶以吸引更廣的客群

重點:

  • 百勝中國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錄得創紀錄營收和經調整經營利潤,按固定匯率計算,分別同比增長15%和10%
  • 公司正在拓寬價格帶,挖掘中國比薩市場的潛力,也在肯德基提供更多低價位選擇

      

陽歌

在眼下的中國,緊日子要過,館子也要下。

這是百勝中國控股有限公司(YUMC.US; 9987.HK)最新季報傳達的關鍵信息之一。儘管中國經濟已經結束了飛速增長的時代,但公司仍在第三季度錄得創紀錄的營收和強勁的利潤增長。消費者日益謹慎的消費態度,實際上有利於像肯德基和必勝客這樣的快餐店,它們為價格敏感的顧客提供了廣泛的選擇。

中國近期的經濟放緩體現在一系列指標上,從出口疲軟到創紀錄的青年失業率,從房地產價格下跌到通貨緊縮跡象。在這樣的情況下,消費者支出變得越來越謹慎。隨著這種態度沿著產業鏈慢慢往下傳遞,汽車、房屋乃至智能手機等大件商品的賣家最先感受到了壓力。有跡象顯示,經濟可能正在復蘇,比如出口情況改善,但大家仍在期待更有力的經濟刺激措施。

「我們一定要記住,消費者支出正變得更為謹慎,」百勝中國首席執行官屈翠容週二在第三季度業績公布後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說。「我們獲得銷售增長的辦法向來很簡單:好吃、好玩,極致性價比。」

首席財務官楊家威詳細談到了當前的市場情緒,指出在中國疫情後的第一年,消費需求在夏季相對強勁,但9月開始走弱並延續到了10月。

「今年我們整體業務的復蘇趨勢明顯,多項指標創下新高,」他說。「疫情後的經濟復蘇過程呈現波浪式和非線性的特點。因此我們將我們將持續拉動銷售並提升效能。」

​​百勝中國是改革開放後首個進入中國的全球餐飲巨頭,於1987年在天安門廣場附近開設了第一家肯德基餐廳。肯德基和必勝客作為該集團的支柱性連鎖品牌,雖然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市場相對低端,但對於當時月收入僅相當於20美元甚至更少的普通中國人來說,這些店鋪可謂高消費場所。在那個年代,有人甚至在肯德基舉辦婚宴,想要用昂貴而有異域風味的飯菜宴請賓客。

在過去30年里,隨著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如今肯德基和必勝客在中國已是尋常事物。最新業績顯示,截至9月底,百勝中國在中國內地共有14,102家門店,其普及程度由此可見一斑。不過,與西方相比,肯德基和必勝客在中國的形象相對而言依舊更為高檔。

經濟實惠之選

在最新財報中,百勝中國詳細介紹了近期推出的平價產品。在必勝客,公司將繼續拓展50元以下價格帶的比薩產品,發掘未被充分滿足的消費者需求,目前這個連鎖品牌約五分之一的比薩售價低於50元。

高性價的產品也很受歡迎。公司表示,肯德基每周的「瘋狂星期四」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在第三季度,這天的銷售額比其他工作日高出40%。

消費者花錢謹慎,但對性價比的關注,反而幫助百勝中國在本季度實現了總收入同比增長9%,錄得創紀錄的29.1億美元。按固定匯率計算,增幅甚至達到了15%,反映出近期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而百勝中國的財報貨幣單位為美元。

按固定匯率計算,同店銷售額同比增加4%,約達到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的90%。

本季度,百勝中國創下紀錄,淨新增500家門店,今年前九個月淨新增門店總數達到1,155家,2023年新開1,400家至1,600家門店的目標有望實現。在9月中旬的投資者日上,百勝中國表示,它的目標是到2026年門店數量增加到2萬家,為了實現這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公司正在向更多城市擴張。

百勝中國一直在努力通過多種措施提高效率,包括採用覆蓋多家門店的共享管理組模式,提高數字化和自動化程度,以降低勞動力成本,以及越來越多地使用比直營餐廳支出更少的加盟模式。

隨著這些措施取得成效,扣除去年疫情期間政府臨時補貼的影響,以及不計及人民幣貶值的影響,公司本季度經調整淨利潤增長了21%。前九個月,經調整營業利潤超過了10億美元。

報告發布當天,百勝中國在紐約的股價下跌15%,但在次日回升。該股今年下跌了約 20%,但市盈率仍高達26倍,領先同業。這個數字也高於它之前的母公司Yum! Brands (YUM.US)和麥當勞(MCD.US),這兩者的市盈率均為24倍。與餐飲品牌國際 (QSR.US)的20倍相比,百勝中國更是高出一截,前者旗下的漢堡王、天好咖啡和Popeyes炸雞等核心品牌在中國市場也相當活躍。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腦動極光首席執行官因病去職

腦動極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6681.HK)周五公布,集團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及首席研發官王曉怡,因持續加重的抑鬱症引發的健康問題辭職,自周四起生效。 王曉怡在公告中稱,其病情在公司上市過程中加重,確認必須暫停所有工作,集中精力治療康復,此舉也有助確保公司治理穩定。公司已授權授權集團首席技術官兼首席運營官蔡龍軍代行王曉怡職務。 腦動極光總部位於浙江紹興,是中國首家將腦科學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開發醫療級數碼療法產品的公司,其產品管線涵蓋由血管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精神疾病、兒童發育缺陷等。去年公司收入1.22億元(1,700萬美元),按年增82.01%,虧損1.98億元,收窄44.7%。 消息公布後,周五公司股價高開,至中午收市報6.99港元,升1.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椰子水龍頭IF 招股集資11.6億元

椰子水品牌IF母企IFBH Ltd.(6603.HK)周五在港公開招股,發售近4,166.7萬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售價介乎25.3元至27.8元,集資近11.6億元,於本月25日截止認購,30日掛牌。 2020年開始,if已成內地椰子水的一哥,銷量更連續五年位居榜首,市場佔有率達34%。在香港市場,自2016年開始,已連續九年銷量第一,市佔率達到60%。 公司2024年的收入為1.58億美元,較2023年大升80%。 去年盈利3,332萬美元,按年勁升98%。公司的收入中,椰子水佔比達95.6%;集團去年毛利率,由2023年的35.5上升1.7個百分點至37.2%。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ENN bids to reshape its gas business with listing switch-up

先退市再上市 新奧股份如何一石多鳥?

中國燃氣產業深度整合的當下,新奧股份選擇了一條極富策略性的道路,一舉重塑產業版圖與市場估值 重點: 公司擬先私有化港股上市公司新奧能源,再以介紹形式在港上市,形成A+H架構 公司表示,這次整合有助於簡化營運並強化其在天然氣市場的地位    李世達 中國最大的民營燃氣企業之一,新奧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600803.SH)正在用一次罕見的市場操作,重構其資本版圖、估值體系與產業協同策略。 本周一,新奧股份正式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請,打算以介紹形式於港股上市,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為獨家保薦人。此前於今年3月底,新奧股份提出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持股34.28%的港股上市公司新奧能源(2688.HK)。介紹上市須待私有化協議安排生效,以及港交所上市委員會批准後方可作實。 也就是說,新奧股份將先私有化新奧能源,以新奧股份名義發行H股在港交所重新掛牌,將自己在港股第二上市,打造「A+H」雙重平台。介紹形式上市的好處是能夠跳過IPO環節,縮短上市周期,但不涉及新股發行,也就不會募得新資金。 根據新奧股份提交的上市申請文件,整個操作分為兩個核心步驟:一是收購新奧能源全部已發行H股股份,二是以新奧股份名義安排H股在港交所上市,從而實現新奧股份接替新奧能源在港股的市場地位。 在私有化交易中,新奧股份將向新奧能源的原有H股股東支付每股2.9427股新奧股份H股及現金代價24.50港元,總現金代價為183.61億港元(23.39億美元)。交易完成後,新奧能源的H股將全數被收購並註銷,從而實現退市。此前,新奧股份已透過全資子公司新能香港向銀行團貸款185億港元,為此次私有化之用。 另一方面,為配合介紹上市,新奧股份預計最多發行不超過22.04億股H股。這些H股不屬於公開發售性質,也非市場募資用途,而是專為完成私有化而發行給原新奧能源股東的對價股份。由於這些股份已分配予具身份的股東且具備足夠流通性,故可直接符合港交所「介紹上市」的技術門檻。 透過這一操作,不但完成了對新奧能源的100%控股,也實現了A+H兩地上市架構的切換,同時保留了原H股股東的市場參與權利,避免因退市而失去流通平台,具備策略與市場層面的雙重考量。 此次操作也為投資人提供了套利空間。新奧能源股價65港元,以公司估算的新奧股份H股18.86港元計算,私有化對價約80港元,潛在收益超過23%。而自公布私有化消息後,新奧能源股價已漲10%。 而從財務狀況來看,截至去年底新奧股份資產負債率約為54.3%,若加上新增的185億港元貸款,仍低於能源類企業常見的70%風險線。另一方面,公司持有貨幣現金約121億元,現金流穩定,整體結構仍安全。 整合產業鏈上下游兩端 新奧能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城市燃氣營運商之一,掌控261個城市燃氣專營權、覆蓋超過3,100萬個居民用戶與27萬工商客戶。而新奧股份作為集團母公司,則更聚焦於LNG進口、儲運設施、平台交易及泛能技術等上游與平台型業務。兩家公司雖然此前已存資本聯繫(新奧股份持有新奧能源34.28%股權),但在財務報表與治理架構上始終相互獨立,難以實現利潤最大化與營運協同。 此次交易完成後,新奧股份將成為新奧能源的唯一股東,不僅可全面併表其利潤,也能將其銷售網絡與終端資源納入整體戰略規劃。公司宣稱,合併後的新奧股份2024年淨利潤將從原本的44.93億元提升至81.36億元,增幅高達81.1%。若以港股介紹上市後的合理估值計算,新奧股份在港的整體市值有望達千億港元規模。 在能源價格波動愈發頻繁的背景下,能夠控制完整產業鏈、打通氣源採購與終端銷售兩端,便能具備更強議價能力與風險對沖手段。 從2024年財報數據來看,由於天然氣價格大跌,新奧股份的收入從2022年的1,540.4億元下滑至2024年的1,358.3億元,天然氣批發業務毛利率也從2023年的4.27%大幅下降至0.37%,對其盈利造成極大壓力。同時,新奧能源的零售業務則穩定提供逾11%的毛利率,且隨著工業用戶復甦與能源結構調整,未來有望進一步擴張。 整體而言,新奧股份用銀行貸款來的錢進行一系列操作,取得了市值約720億港元公司的100%股權,形成氣源採購到終端銷售的全產業鏈閉環,實現境內外估值體系的重塑,可謂一舉多得的操作。隨著整合落地與雙重上市架構搭建完成,新奧股份對抗風險的能力顯著增強,也有望進一步打開成長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黑芝麻收購系統芯片解決方案供應商

自動駕駛芯片製造商黑芝麻智能國際控股有限公司(2533.HK)周三宣布簽署非約束性協議,擬收購一家專注於高性價比、低功耗人工智能系統芯片及解決方案的開發企業。該公司表示,收購目標公司股權並額外注入資本,但未披露目標公司名稱及交易總對價。 公司補充,此項收購將助力其「能夠提供高中低級全息覆蓋的車規級計算芯片,並為智能汽車提供全場景解決方案。同時,收購事項亦將促進集團產品拓展至更廣泛機器人應用 ,提供AI推理芯片全系產品及解決方案」。 黑芝麻去年收入同比增長51.8%至4.74億元,經調整虧損則從2023年的12.5億元小幅擴大至13億元。 該股周四早盤高開2.5%,但隨後回吐多數漲幅。午後交易時段漲幅收窄至0.4%。以其週三收盤價18.24港元計算,當前股價較去年八月28港元的上市定價下跌35%。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