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聚眼科一招提升收入:併購
這家總部位於內蒙古的眼科護理供應商,正借收購私立醫院和診所,在高增長領域打造龐大投資組合
重點:
- 朝聚眼科的戰略是通過並購實現增長,近日宣佈收購北京一家醫院
- 去年上半年,這家眼科護理提供商的收入和利潤分別增長30%和44.3%,產生了充足現金,能滿足大肆收購之需
譚英
朝聚眼科醫療控股有限公司(2219.HK)正將目光投向中國利潤豐厚的私立醫院業務,近年中產階級不斷壯大,他們有能力在基本公立醫療體系之外,尋求更優質的服務。朝聚眼科總部位於內蒙古,並非是內地富裕地區,但今年一開始就宣布以3,680萬元,在北京收購明月眼科診所。
此前,公司從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增加了八家眼科醫院和兩家眼科中心,使其總數分別達到26家和27家,新增的八家中六家是收購所得。醫院提供全面的眼科服務,而眼科中心提供的是更基礎的服務,如驗配眼鏡和簡單的眼科檢查。去年3月,公司還在寧夏收購一家眼鏡廠。
朝聚在2021年7月上市,當時集資15億港元,儘管其後積極擴張,但今天股價還不到上市價的三分之一。與復星醫藥(2196.HK)等除核心藥品業務外還經營醫院的大型企業相比,該公司規模相對較小。據報道,復星醫藥正在考慮分拆旗下的醫院部門,該部門2023年上半年收入31億元,是朝聚6.93億元的三倍多。
但投資者對兩家公司的股票基本一視同仁,它們目前的市盈率(P/E)均在11倍左右。可能部分要歸因於復星醫藥的醫院業務(大多位於富裕的沿海地區,擁有20處醫療設施,6,000多個床位)仍在虧錢。相比之下,擁有1,112個床位的朝聚眼科,在不太富裕的西北地區卻獲得了可觀的利潤。去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44%至1.47億元,營收6.93億元,同比增長30%。
與中國所有的醫院系統一樣,朝聚眼科也遭受疫情的重創。三年疫情期間,大部分門診服務設施在不同時間被迫關閉。但朝聚已從低迷中完全恢復,去年上半年中國結束嚴格的疫情管控後,其利潤增長強勁。
通過自建和收購新設施來實現增長,提升了朝聚的收入,該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淨現金流一直在增加,2022年同比增長約10%至2.73億元,2023年上半年增長24%至1.95億元。但然而,不斷收購是有代價的,因一直在燒錢,現金從2021年底的12億元大幅下降至一年後的9.45億元。截至去年中,更進一步下降至4.14億元,主要原因是資金被用於投資。
醫院泡沫
對於中國的民營醫院來說,快速增長並不一定是好事,在新冠疫情前,該行業已接近泡沫狀態。據醫學期刊《柳葉刀》報道,2015年時,中國民營醫院的數量超過了公立醫院,到2021年,民營醫院的數量是公立醫院的一倍,前者為24,766家,後者為11,804家。但是,朝聚不僅一直專注於眼科領域,還將領域拓展至眼科服務相對匱乏的華北地區。
成立於1988年的朝聚眼科,是內蒙古最大城市包頭的家族企業。董事長是張波洲,大股東包括創始人張朝聚的子女,以及老中醫張星煥的孫輩,張星煥在1921年創辦了診所仲和堂。
雖然與中國沿海地區相比,內蒙古可能相對貧窮,但在2022年,內蒙古以102,558元的人均GDP排名全國第八,上海為179,907元。儘管如此,朝聚眼科因在一個競爭相對較少的市場,反獲得豐厚的利潤。最新收購的北京醫院距離內蒙古總部不遠,朝聚眼科正試圖走出傳統大本營,進入利潤更豐厚但競爭也更激烈的地區。
眼科護理需求不斷增長,一定程度上是人們長時間玩電腦和智能手機造成的眼部問題所致。在中國,超過一半的青少年近視,比例居世界之首,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間達29.5小時。眼部護理產品的市場也在迅速擴大,根據咨詢公司博聖軒的數據,2022年,蒸汽眼罩、眼部按摩器和熱敷眼罩等產品分別增長501%、111%和109%。
朝聚眼科兩大業務板塊中規模較大的「消費眼科服務」,去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61億元,而「基礎眼科服務」緊隨其後,為3.32億元。2022年上半年,基礎眼科服務佔總收入的比例為45.5%,2023年同期為47.9%;同期,消費眼科服務佔總收入的比例從54.6%降至52.1%。
朝聚眼科並不在大多數投資者的關注範圍內,但雅虎財經採訪的五家分析機構,將該公司的平均目標價定為7.68港元,較當前水平高出約80%。同樣經歷了快速擴張階段的植發機構雍禾醫療(2279.HK),其市銷率為0.69倍,遠低於朝聚眼科的2.26倍,可能是前者尚處於虧損階段所致。而這也恰恰表明,投資者最喜歡的莫過於利潤,更不用說動聽的增長故事了。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