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逆變器供應商古瑞瓦特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計畫於主板掛牌,集資最多5億美元

重點:

  • 古瑞瓦特去年度收入及淨利潤分別大增69%及51%,公司或希望把握高增長期,配合美國關稅可能鬆綁的利好消息,到港股市場集資上市
  • 如果美國真的放寬對華進口產品關稅,古瑞瓦特將是中國光伏板塊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原因是公司海外業務比重高達75%

羅小芹   

今年6月中,美國總統拜登放風,表示有意放寬對華進口商品的關稅,以紓緩當地的高通脹問題,由於市場憧憬中國光伏產品有望成為最大受益者,大量資金湧入光伏相關股份。

2011年在深圳成立的古瑞瓦特有限公司,主要專注設計、研發、製造光伏逆變器及儲能系統,近年業務踏入高增長期,其中海外收入佔比高達75%。如果美國放寬關稅,該公司有望成為該行業最受惠的企業之一,選擇此時闖關港交所,可能會較易吸引投資者注意。

該公司的聯席保薦人為瑞信和中金公司,據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稱,該公司將籌集最多5億美元(33.6億元),計畫最快於今年內上市。

初步招股書引述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以各地區2021年戶用光伏逆變器出貨量計,古瑞瓦特是全球最大的供應商,市佔率達19.9%,在美洲及亞洲均位列第一,至於按銷售量計算則全球排行第三。其業務橫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接全球約140萬名家庭及工商業終端客戶,客戶數目自2019年以來增長逾四倍。

2019年,時任美國總統川普把中國光伏逆變器的關稅,由本來的10%大幅上調至25%,迫使中國光伏生產商尋求美國以外的市場,或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境外。

不過,美國的打壓政策未阻礙中國光伏業向海外發展。翻查2020年全球十大光伏逆變器生產商中,中國便佔了六家,除了古瑞瓦特及華為之外,另外四家公司陽光電源(300274.SZ)、錦浪科技(300763.SZ)、固德威(688390.SH)及上能電氣(300827.SZ)都是A股上市的企業。

憧憬拜登政府調低關稅,固德威、錦浪科技、陽光電源及上能電氣的股價自6月起分別大漲18%至52%,當中以海外業務佔比達63.5%的固德威表現最佳,反映有投資者早著先機,先行關注“潛在最受惠”企業。

據古瑞瓦特披露,公司去年營收為31.95億元,同比增長69%,純利則上升51%至5.47億元,兩者均連續多年錄得高速增長。

海外收入佔75%

按地區劃分,去年來自美洲的收入佔32%最多,其次為歐洲、中東與非洲的31%,亞洲及中國本土市場則佔11%及25%,反映業務分佈平均,可減低個別地區的政策風險。

公司主要收入來自光伏逆變器,去年相關營收達24.6億元,佔整體約77%:其次為儲能系統,營收為6.71億元,佔比21%。受有利政策及清潔能源需求增長等多重影響,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全球光伏逆變器按收入計的市場規模,將由去年的122億美元穩步增至2026年的275億美元,期間複合年增長率為17.7%。

但對於該公司的第二業務──儲能系統,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看法更樂觀,預計未來5年市場規模的複合年均增長率超過60%,預計2026年將達到2,500億美元,意味古瑞瓦特還有一大片藍海有待開發。

該公司部署上市前,也吸引了機構投資者關注。美國風險投資公司IDG資本剛於6月初入股古瑞瓦特6.52%,作價9億元。按交易對價計算,公司上市前估值約138億元,與光伏逆變器全球銷量排名第七的上能電氣接近,但相比銷量排第二的陽光電源,卻只及對方的十分之一市值。

如果比較市盈率,可能更具參考性,據雅虎財經資料顯示,陽光電源的市盈率為80.6倍、錦浪科技為128.6倍,固德威為140倍,以平均116倍計算,古瑞瓦特的估值可達630億元,遠高於IDG入股時的估值。

當然,若該公司日後獲批上市時,美國已宣佈調低中國光伏產品關稅,屆時對該公司提高上市估值,自然能提供較有利背景。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Sunevision profits jump but shares slump, near-term pressure against brightening skies

港數據中心需求上行 新意網短期受壓前景看俏

香港數據中心需求因人工智能與跨境數據流量而持續上升,推動新意網去年度收入增長10%,但新租用步伐放慢與融資成本壓力仍令盈利承壓 重點: 2025財年錄得收入29.38億港元,淨利潤年增8%至9.8億港元 績後股價急跌13.81%,但今年以來仍累升逾40%   李世達 隨着人工智能推理、跨境電商與金融交易對低延遲數據處理的需求不斷攀升,香港作為連接中國與全球的網絡樞紐,其數據中心需求持續看漲。在這波趨勢下,新意網集團有限公司(1686.HK)的最新業績自然備受關注。 在截至2025年6月底止的財年,新意網錄得29.38億港元(3.76億美元)收入,按年增長10%。其中數據中心及相關設施服務仍是核心,按年增長11%至27.20億港元。公司解釋,增長主要來自現有客戶擴容,尤其是雲端與AI推理相關需求。 新意網的業務模式以提供大型數據中心設施與互聯服務為核心,屬於「批發型」數據中心營運商。公司將機房容量出租給超大規模雲服務商、電訊商及金融機構,合約期長、租戶穩定,確保收入可見度。 公司擁有多個數據中心,各自承擔不同功能。柴灣的MEGA-i是香港最大、亦是亞洲互聯最密集的數據樞紐;將軍澳的MEGA Plus與MEGA Two分別服務跨國雲端及AI高密度運算;葵涌的MEGA Gateway則鄰近國際海纜登陸站,最新的MEGA IDC首期已投產,二期正在推進。 潛在用戶增加 管理層透露,隨著AI應用需要更貼近用戶端部署,香港的地理與網絡優勢正逐步轉化為實際訂單。公司同時披露,MEGA IDC整體出租率在財年內保持穩定上升,雖然短期新租用步伐略有放慢,但潛在租戶的洽談數量增加,顯示後續需求仍然強勁。 盈利能力方面,期內股東應佔溢利錄得9.79億港元,按年增長8%,增速不及收入。公司解釋,雖然數據中心業務帶來穩定現金流,但淨利增速受到融資成本大增的拖累。由於MEGA IDC一期投產後利息資本化減少,利息開支升至3.37億港元,按年飆升53%,成為盈利增長的主要壓力。不過,EBITDA仍上升至21.28億港元,利潤率由69%提升至72%,反映規模效應與成本管理依舊發揮作用。 公司並不避諱承認壓力所在。公告中直言,未來數年仍有大量新項目建設,包括MEGA IDC二期、沙田及荃灣項目,資本開支需求龐大。雖然母公司新鴻基地產提供支持,但在高息環境下,融資成本仍會是短期股價波動的重要因素。 公司在業績中提到,這些設施的容量利用率正隨着AI與跨境數據需求快速上升,成為推動收入增長的重要引擎。由於內地跨境數據審批趨嚴,使香港成為跨國企業與中資企業的「中轉站」,國際金融機構亦偏好在香港處理敏感數據。這股結構性需求,推動不僅新意網,Equinix(EQIX.US)、Digital Realty(DLR.US)、中國移動國際(0941.HK)萬國數據(9698.HK)等競爭者也在加碼布局香港。 績後股價暴跌 然而,市場對這份業績的反應並不熱烈。績後首個交易日,新意網股價大跌13.81%,收報6.99港元,盤中一度暴挫逾16%,成交更急增至平日的八倍,顯示拋售氣氛濃厚。 投資者主要憂慮新數據中心如MEGA Gateway與MEGA Two的出租進度能否維持高速,若容量利用率上升未如理想,將直接拖累收入增長;同時,高利率環境下融資成本不斷上升,也令市場對未來盈利承受力產生疑慮。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公司股價累升逾40%,績前表現亮眼,或許回吐壓力在績後集中釋放。 從估值看,新意網現時市盈率約29.1倍,低於Equinix的75倍及Digital Realty的42.7倍,估值水平相對較具吸引力。而公司背靠新鴻基地產,在資金與土地供應上具備一定保障,這亦減少了潛在的財務風險。若新項目能快速出租並帶來正向現金流,估值有望被重估。…

簡訊:納入港股通 正力新能升勢曇花一現

鋰離子電池製造商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3677.HK)周一宣布被納入港股通,內地投資者將能買賣其股票。 公司表示,通過連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與香港交易所的交易機制,已於周一正式啓動。 公司表示:「董事會認為,公司被納入港股通名單,將有助加快擴大股東基礎及提高股份流通性,並進一步提高在資本市場上的聲譽及品牌知名度。」 獲納入港股通的首個交易日,正力新能股價周一上漲6.4%;但次日回吐多數漲幅,周二收市下跌3.6%,報10.83港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超額7,557倍破港紀錄 大行科工首掛午收升21%

折疊自行車製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二首日在香港掛牌,開市即升36%報67.5港元,之後股價略回軟,中午收市報60港元,升21%。 公司發售792萬股H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每股售價49.5港元,錄得超額認購7,557.4倍,打破香港新股認購紀錄,國際配售超額20.65倍,集資淨額3.42億元。 集資所得三成用於生產系統現代化及擴大運營規模、三成用於強化經銷網絡及策略性品牌發展、另外三成用於研發,餘下一成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花旗銀行申請終止銀聯成員資格

中國銀聯近日公告,已終止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的成員資格。銀聯方面證實,此舉為花旗中國主動申請,與其近年全面退出個人銀行業務相關。 據財新周五報道,花旗中國回應指出,隨著零售財富管理和信用卡業務的出售與關閉,銀聯成員資格已無必要,但對公業務的境內外支付和收款不受影響。該行強調,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專注企業與機構客戶的跨境銀行需求。 自2021年花期集團(C.US)宣布退出包括中國在內14個市場的零售銀行業務以來,花旗中國已將36億美元的財富管理資產出售予滙豐,並於2024年完成零售及信用卡業務剝離。與此同時,花旗集團今年6月宣布精簡其位於上海和大連的全球技術中心,裁減約3,500名員工。 花旗中國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總資產1,761.42億元(246.9億美元),同比下降1.4%,但營收按年增長20.5%至57.96億元,淨利潤亦大增53.9%至17.55億元。 花旗退出後,至此在華持有銀聯成員資格的外資銀行僅剩八家,包括滙豐、渣打、東亞、星展、瑞穗、德意志、三菱日聯及恒生。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