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鎳產品貿易商即將到港股上市,公司近年致力建構上下游全產業縺,收入及盈利均高速增長

重點:

  • 力勤資源已通過港交所聆訊,市場傳聞將集資72億元
  • 隨着高鎳化三元電池華麗登場,該公司的上下游鎳業務具有龐大增長潛力

羅小芹

近年電動車開始使用的高鎳化三元電池,因應高鎳材料大規模生產,擁有高於傳統磷酸鐵鋰電池的成本優勢,成為長續航程(超過600公里)新能源汽車的標準配置。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增長,力勤資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望成為鎳產業鏈中具增長潛力的黑馬。

這家公司剛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市場傳聞將集資10億美元(72億元),並計劃盡快開展招股程序,有望成為年底罕有的中大型上市活動。

要了解力勤資源在動力電池產業的布局,可以參考其最大競爭對手天齊鋰業(9696.HK; 002466.SZ)與贛鋒鋰業(1772.HK; 002460.SZ),因為三者業務同樣涵蓋採礦及貿易、冶煉生產、設備製造、銷售等環節,唯一不同的是力勤資源屬於鎳全產業鏈企業。

近年動力電池市場持續擴張,帶動全球金屬鎳的需求,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鎳價由2016年每噸9,595美元上漲至去年的1.85萬美元,五年間累升近倍。今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市場對俄羅斯遭國際制裁的擔憂,鎳價一度抽升至每噸10萬美元以上,令上半年鎳平均價格被推高至每噸2.87萬美元,直至第三季才回穩於2.4萬美元水平。鎳價穩步向上,證明公司進軍上游業務的策略是走對了。

上半年盈利猛增

招股文件披露,力勤資源的收入從2019年的93.5億元,上升至去年的124.5億元,同期淨利潤也從5.67億元增至12.6億元;今年上半年,其收入及淨利潤更高達99.8億元及22.9億元,按年分別大增長144%及24.7倍,主要受惠於公司把印尼鎳鈷化合物貿易項目HPL的持股比例從36.9%增加至54.9%,並把相關業績整合至公司所致。

雖然力勤資源被歸納為鎳全產業鏈企業,但上游業務仍過於單薄,收入主要來自鎳貿易,近年佔收入比例約七成,去年的鎳產品貿易量更在全球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達26.8%。自從取得印尼HPL項目的控股權後,鎳產品生產收入的收入佔比已於今年上半年升至49.6%,反觀鎳貿易收入佔比則攤薄至42.1%,令產銷結構更為均衡。

顯然,力勤資源的未來,與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景氣程度有莫大關連。據灼識諮詢報告預計,2021至2026年間,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的複合年增長率將達25.1%,與新能源汽車息息相關的動力電池也因此迎來爆發期,期間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31.7%,從而帶動全球鎳消耗量的複合年增長率達32.2%。

鎳是生產高鎳三元電池的關鍵原材料,特斯拉(TSLA.US)於2020年推出、用於長續航車型的4680超級電池,其陰極便是使用鎳基技術。同年,力勤資源與特斯拉動力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300750.HK)合組的公司寧波普勤時代,力勤資源便佔有三成股權,以推進新能源電池的全產業鏈深度合作。

需大量現金投資

由於高鎳三元電池的製造成本開始下降,成為愈來愈多的新能源汽車的主流選擇,例如特斯拉的4680超級電池使用了高鎳(無鈷)材料後,續航里程較上一代21700電池提升16%,但成本卻降低了14%。

因此,力勤資源加快整合鎳資源的上下游產業,除了可以减少單一貿易業務波動的影響,也能夠憑藉提供穩定的原材料供應,協助下游業務提高毛利率,令盈利能力上升。

不過,上游生產業務屬於資本密集型,需要持續及大量資金投入,截至9月底止,其銀行借貸已達67.25億元,加上未來數年為上游業務投資高峰期,單靠經營收入或不足以應付資金缺口。

據招股書所示,力勤資源未來將投資印尼HPL旗下高壓酸浸工藝(HPAL)項目一期及二期鎳鈷化合物生產線。此外,公司亦將投資印尼礦熱爐工藝(RKEF)項目一期及二期鎳鐵生產線的開發及建設,全部資本開支涉及43.6億美元,反映公司融資需求已迫在眉睫。

要評估力勤資源的上市估值,可以參考在香港上市的鎳鈷股洛陽鉬業(3993.HK)、以及鋰業股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的平均市盈率約7.4倍,再把力勤資源上半年淨利潤引伸至全年,即45.8億元來計算,反映其市值可達339億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快訊:新氧上季轉虧為盈 收入展望仍然保守

最新:美容應用程式(App)營運商新氧科技有限公司(SY.US)周二公布,去年第四季收入按年減少27.7%至3.25億元,期內錄得3,130萬元淨利潤,扭轉上一年同期虧損2,770萬元的局面。 利好:董事長兼CEO金星表示,受惠於降本增效措施,令利潤規模大幅提升,去年第四季非國際會計準則的經調整淨利潤達3,880萬元,比上一季飆升近300%。 值得關注:該公司去年第四季的月活躍移動用戶為400萬名,比上一年同期的740萬名大減46%;付費醫療服務提供商的數量,也從5,327家減少19.8%至4,272家。 深度:新氧成立於2013年,主要經營醫美整形網站和手機App,協助客戶查詢、挑選和預約醫美服務。與其他以消費者為導向的中國公司一樣,它去年受困於官方的新冠「清零」政策,不少作為新氧最重要客戶的美容手術提供商被迫暫停營業,令新氧平台上的廣告收入減少。雖然這些限制已在去年12月初取消,但新氧對今年第一季的業務展望仍然保守,預計總收入將在2.9億元至3.1億元之間,比去年同期減少3.4%至增加3.2%。 市場反應:業績公布後,新氧股價在周二大漲27.9%,報2.11美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上游水平。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Y.US

宜搜科技謀上市 ChatGPT成賣點

這家以數碼閱讀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中國科技企業,成為首家在招股文件中提到ChatGPT的公司 重點︰ 宜搜科技申請在港交所上市,並計劃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創作文學作品 該公司的核心業務正面臨阿里巴巴、字節跳動與騰訊旗下的閱文集團等企業競爭,作為行業內的中小型企業,只能增加廣告及銷售開支來捍衛市佔率   裴梓龍 人工智能(AI)聊天機器人ChatGPT最近風摩全球,由百度(BIDU.US; 9888.HK)開發的中國版本「文心一言」也正式登場,科技界更掀起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浪潮,從作文、寫詩、編程、翻譯、創作劇本及寫小說等,只要輸入指示詞,ChatGPT都可以幫你完成。 最近,有一家中國科技企業也希望借ChatGPT得到關注,成為首家將ChatGPT寫入招股文件的企業。以網上閱讀小說應用程式為核心的宜搜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已於3月中初次向港交所呈交招股申請,由中銀國際作為獨家保薦人,致力成為「港股AIGC第一股」。 雖然由全球科網巨擎微軟(MSFT.US)投資的公司OpenAI所開發的ChatGPT,目前無法在中國境內應用,但宜搜科技在招股文件中,仍然引述ChatGPT來展示AIGC的重要性,當中提及「AIGC可為內容創作方面帶來根本變化,公司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方面已積累多年研發經驗,將利用經驗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創作文學作品。」 對於中國的小說愛好者來說,宜搜科技絕不陌生,其應用程式裏的小說曾令不少人通宵達旦追看。據招股文件顯示,宜搜的核心業務是數字閱讀推薦服務,去年前9個月的收益為1.77億元,佔公司整體約53.2%。 發行遊戲成效不彰 2005年,汪溪在深圳成立了宜搜科技,主打移動搜索業務,直到2013年,他看準了網絡閱讀小說市場,推出旗艦產品「宜搜小說App」,再於2017年推出「快讀版」,向用戶提供大量可供在線閱讀的電子書,吸引大量中國小說看好者。截至去年9月底,宜搜系列閱讀App的累積註冊用戶人數達4,400萬名。 有了吸引流量的核心「宜搜小說APP」,公司業務近年由數字閱讀推薦服務及數字營銷服務,延伸至網絡遊戲發行,但對整體業績未有幫助。去年前9個月,該公司的整體收入為3.33億元,按年上升5.7%;其中數字閱讀推薦服務收入增加9.2%、數字營銷服務營收僅升約5%,而網絡遊戲發行的收入未成氣候,期內僅錄得約370萬元,佔整體收入1.1%。 慶幸的是,宜搜系統閱讀App的平均月度活躍用戶仍處上升趨勢,從2020年的2,110萬名,穩步增長至去年9月底的2,550萬名;期內月付費用戶平均收益,也從35.7元升至56.9元。 然而,宜搜科技的整體盈利表現不穩定,淨利潤率也相對較低。該公司2020年獲利3,131萬元,淨利潤率僅7.6%,翌年淨利潤率曾升至11.5%,但到了去年前9個月,其淨利潤率再度回落至9%,低於同業閱文集團(0772.HK)去年全年的17.7%。 事實上,中國數字閱讀市場非常擁擠,除了宜搜科技外,也有百度、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字節跳動和具有騰訊(0700.HK)背景的閱文集團等科技公司競爭,這些公司具有雄厚財力,能夠大撒金錢搶佔市場。像宜搜科技這類中小型企業,只能增加廣告及銷售開支來吸引新客和留住舊客,以捍衛市佔率。 廣告開支佔比上升 回顧過去兩年多的業績,該公司的銷售及分銷開支均佔總收入兩成以上,其中去年前9個月按年大增31.3%至9,882萬元,佔整體收入達29.7%,主要涉及在互聯網媒體與網絡平台向客戶投放廣告及推廣產品的支出。 宜搜科技過去的上市過程可謂一波三折,2014年曾計劃到美國上市,其後撤回申請,於2017年在中國新三板上市,但短短兩年後,便因為成交金額低迷而決定除牌。到2019年,公司希望衝刺上海科創板,卻再次未竟全功,兜兜轉轉下,決定轉戰港交所。 從該公司的現金流狀況,反映其確實有一定集資需要。去年前9個月,其經營現金流錄得1,399萬元淨流出,遠遜2021年的流入5,095萬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更大幅減少1.26億元,僅餘8,853萬元。如果現金流出情況未有改善,其業務的可持續性將受到影響。 為支持流動性,宜搜科技加強了舉債力度,流動負債由2021年的4,855萬元,翻倍至去年9月底的1.17億元,當中包括銀行計息借款、合約負債及其他應付款項等。 據宜搜科技在招股文件中表示,這次籌資主要用於提高研發能力、確保長期技術優勢、提高作為第三方數字閱讀平台的實力與擴大數字營銷服務。說穿了,就是要提升公司的AI水平,以奠定AIGC的基本技術基礎,最終目標是利用AI自動生成小說內容,以捕捉這個最新科技浪潮帶來的龐大商機。 宜搜科技去年前9個月獲利3,000萬元,推算全年淨利潤為4,000萬元,對比閱文集團的51倍市盈率,其上市估值僅約20.4億元。然而,在目前港股持續疲弱的市況下,加上宜搜科技僅為競爭激烈賽道上的中小型參與者,要說服投資者認購,或許真的要問一下ChatGPT有甚麼妙計了。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特約報道:同程旅行捉緊中國旅遊復甦機遇

網上旅遊平台同程旅行透過有機增長和收購來擴大業務,為旅遊業反彈做好充足準備 關鍵亮點: 同程旅行在三年疫情期間進行了一系列投資,配合產業鏈多元化發展新業務領域 隨著用戶群擴大,商業化能力亦隨之上升;用戶付費比率從疫情前的12%上升到12.7% 把握本地遊及短途遊需求旺盛的機遇,住宿預訂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0.2%   過去三年,內地經濟活動及人員流動受疫情影響,對旅遊業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 同程旅行(0780.HK)把握機會,在過去三年間深化市場覆蓋率,加強滲透下沉市場,拓展產業鏈業務,並擴大其付費用戶群。雖然其發展速度較疫情前平穩,但自2023年起,壓抑多時的商務和休閒旅遊需求得以釋放,同程旅行強化後的基本面有利推動業務增長。 用戶付費率升至12.7% 同程旅行於2022年錄得總收入約66億元,經調整淨利潤約6.46億元,相當於經調整淨利潤率9.8%。 用戶量方面,同程旅行的平均月活躍用戶和平均月付費用戶數目分別達到2.34億和2,970萬,付費比率上升至12.7%,年付費用戶數目為1.88億名。 住宿業務持續增長 在疫情防控措施的影響下,同程旅行的交通票務業務收入下跌屬預期之內。然而,該公司捉緊了本地和短途遊的需求,令2022年住宿預訂業務的收入錄得0.25%的溫和增長,總收入佔比上升至37%,高於疫情前2019年的32%。 其他業務的收入,包括廣告、會員和其他配套增值服務的收入,也實現了17.9%的同比增長,佔總收入的12%。 挖掘未充分滲透的下沉市場 同程旅行加強深入滲透率低但潛力巨大的下沉市場,通過深化與城鄉汽車營運商的戰略合作,加強於下沉市場的影響力。 截止2022年底,同程旅行近87%的註冊用戶居住在中國的非一線城市,而微信平台上約60.3%的新付費用戶來自中國的三線或以下城市。 為提升不同業務板塊的出行效率,同程旅行加強推廣交叉銷售,同時豐富一站式產品和服務,以更好滿足旅客在旅途期間的需求。 透過收購注入新收入來源 同程旅行啟動一系列收購和業務擴張,包括發展酒店管理業務,並通過收購以進軍旅行團業務,以拓寬其在產業鏈上的佈局。 同程旅行早前成立藝龍酒店科技,是一個集合酒店管理、資訊技術、貿易和採購服務於一身的綜合住宿產業平台。公司亦收購專注於休閒度假遊業務的同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以進一步實現更大的規模效益。 市場重回正軌 強勁反彈在即 疫情加速了旅遊業的數字化發展,為在線旅行社帶來了龐大的機遇。隨著旅遊限制放寬,旅遊需求自 2023 年農曆新年起出現強勁反彈,同程旅行認為,旅遊需求將會持續增長。 同程旅行執行董事兼CEO馬和平表示:「隨著我們在過去幾年積累的行業經驗,用戶數量不斷上升,也建立了穩固的市場地位和品牌影響力,特別在下沉城市建立了強大的用戶基礎。此外,我們還進軍到酒店管理和旅遊團的業務,打造額外的增長動力。我們已經準備就緒,隨著中國旅遊業的復甦之際,保持我們的長期增長勢頭。」 詠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資訊,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0780.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