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HK
Xiaomi licensed to make its own cars

中國版「蘋果」已獲准自主生產電動車,此前發佈的首款車型SU7取得初步成功

重點:

  • 小米獲得監管部門批准,可以獨立批量生產電動汽車,這是公司尋求擴大高風險電動汽車業務的關鍵
  • 這家智能手機製造商的電動汽車計劃,可能會因生產瓶頸、質量問題和消費者需求減弱而受挫

夏飛

雖然入局晚,但小米集團(1810.HK)進軍中國擁擠的電動汽車(EV)市場的步伐卻沒有放緩,甚至可能還在加速。

本月早些時候,這一進程又取得了新的里程碑,以智能手機聞名的小米獲監管部門的批准,可獨立生產汽車,而不是依賴第三方生產線。小米因此進入快車道,成為中國僅有的十幾家擁有自主生產權限的電動汽車製造商之一,為其提高產量和加快交付速度鋪平了道路。

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中,很多都依賴第三方廠商,部分是為了節省與修建廠房相關的成本,這通常需耗資數十億美元,部分也是為了避開獲得生產許可的監管障礙。雖然使用第三方生產可以避開巨額資本支出,無需取得難以獲得的許可,但由於缺乏對生產設施的掌控,也可能導致延誤和質量問題。

「小米初期首戰告捷,這意味著小米汽車終於擠上了牌桌。」小米頗具個人魅力的創始人雷軍,上周在公司年會上對著歡呼的人群說,他指的就是今年3月發佈首款電動汽車。「當然,我們離真正的成功還差很遠,我們的長征才剛剛開始。」

在美國加大力度遏制中國科技巨頭崛起之際,雷軍熱情洋溢的講話,可能會在中國產生積極影響,但小米仍需要克服多重障礙,才能確立全球電動汽車領導者的地位。其中包括歐洲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的反傾銷關稅(如果小米決定進入歐洲市場),以及由於供應過剩而價格戰盛行的中國市場,對新能源汽車(NEV)需求迅速放緩。

总部位于北京的小米因「饥饿营销」而闻名,这类营销可以追溯到十年前小米成立之初,那时它还是一家智能手机制造商。近来,据媒体报道小米正面臨另一個問題,即由於生產瓶頸,買家最長要等五個月才能提車。在SU7發佈僅幾周後,有關小米這款造型優美的電動汽車出現的各種故障的報道也浮出水面。

一炮而紅爭議不斷

小米進入電動汽車行業較晚,但卻取得巨大的成功,至少從一些初步數據來看是這樣。自3月發佈以來,SU7(一款與保時捷相似,但售價低至215,900元的藍綠色純電車型)立即引起轟動。這款車的銷量從4月約7,000輛,穩步攀升至6月的11,000多輛,使公司有望提前實現年度目標。

這款車配備了自動駕駛系統,可接入小米的數字聯網設備生態系統,它受到熱烈歡迎。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數據顯示,6月份小米超過小鵬汽車 (XPEV.US; 9868.HK)等主要中國競爭對手,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製造商中排名第14位。雷軍曾表示,小米要成為全球前五大電動汽車品牌之一,才能在這個行業存活下去。

但小米汽車的質量問題也迅速成為中國媒體的頭條新聞。5月份,一位車主聲稱他的SU7只行開了39公里就壞了。還有人反映稱,提完車幾天後就出現了掉漆的情況。同月,小米承認部分車的制動系統存在故障,但聲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需求強勁也導致等待時間延長。據中國媒體報道,SU7現在下單後預計要等29周甚至更長時間才能交付,而高端款的等待時間更長,比如SU7 Max最長需要等36周。相比之下,特斯拉(TSLA.US)改版後的Model 3在中國的等待時間要短得多,僅需6到9周,雷軍稱這款車是SU7的直接競爭對手。

獲得生產許可,讓小米能夠更好地掌控生產設施,可能有助於解決生產瓶頸問題,但目前尚不清楚小米將於何時開始自己生產。更具象徵意義的是,生產許可也表明雷軍有意長期參與電動汽車競爭。除SU7外,小米還計劃在未來兩年推出另外兩款車型。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一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還將今年電動汽車的交付目標,從最初的7.2萬輛提高到了12萬輛。

單一市場遊戲

與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LI.US; 2015.HK)等競爭對手不同,它們為了擺脫過熱的國內市場,正在歐洲和中東市場大舉擴張。這樣的策略避免了許多市場對中國電動汽車日益增長的保護主義,但也使小米在國內市場(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面臨日益增長的經濟逆風。

中國整個電動車市場在二季度錄得強勁銷售,儘管今年開局低迷,這部分要歸因於汽車製造商的新一輪降價和政府補貼。但惠譽評級警告,由於經濟的不確定性,今年的銷售增長將放緩至20%左右,僅為2023年近40%增幅的一半。

智能手機的銷售佔小米收入的60%以上,雷軍在小米汽車的發佈會上承認,SU7目前是虧本銷售。小米的首席財務官林世偉在5月向投資者透露,公司電動汽車業務的毛利率,目前僅在5%至10%之間,和行業領導者比亞迪(1211.HK; 002594.SZ)的22%毛利率相比微不足道。

小米的股價今年基本沒有變化,因為投資者在觀望電動汽車業務的發展情況,以及該公司的核心智能手機業務能否從去年的疲弱表現中反彈。儘管如此,分析機構仍對小米電動汽車的前景充滿熱情。摩根士丹利今年5月將小米股票的目標價,從20港元上調至25港元,並預計小米電動汽車的發貨量和利潤率會進一步上升。在接受Marketscreener調查的29家分析機構中,17家將該公司評為「買入」,另有7家給予期「中等買入」評級。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TikTok Deal

新聞概要:中美馬德里會談就TikTok交易達成框架協議

TikTok交易將化解美方對安全的擔憂,但同時保留這個熱門社交平台的「中國特色」    李世達 中美官員周一表示,雙方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會談中,就TikTok問題達成一項框架協議。美國總統特朗普隨後在社交媒體表示,該協議將在周五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通話中確認。 此次會談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率團,美方則由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領銜,議題涵蓋美方單邊關稅措施、出口管制以及TikTok問題。這是自美國總統川普今年4月啟動新一輪關稅戰以來的第四次會談。 這項涉及1.7億美國用戶的熱門社交媒體應用的潛在協議,成為這兩個全球第一與第二大經濟體在數月談判中罕見的突破。 據財新報道,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表示,關於TikTok問題,中國一貫反對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絕不會以犧牲原則立場、企業利益和國際公平正義為代價,尋求達成任何協議。 李成鋼說:「中方將堅決維護國家利益和中資企業合法權益,依法依規開展技術出口審批。同時,中國政府充分尊重企業意願,支持企業在符合市場原則基礎上,開展平等商業談判。」 貝森特則在會談結束後表示,雙方就TikTok問題達成了框架協議,他稱這項協議是兩個私有主體之間的事,但商業條款已達成一致。他強調,該協議將解決美國在安全方面的擔憂,但同時會保留TikTok的中國特色。 CNBC報道稱,貝森特指出,在該框架下,可能會由美國控制TikTok的所有權。 TikTok的未來動向一直是中美談判焦點。特朗普今年以來已三度簽署行政令,將TikTok出售期限不斷延後,最新截止日期為9月17日。根據美方立法,一旦無法剝離,TikTok將面臨在美被禁的命運。 特朗普先前曾強調,美國已有潛在買家,包括地產大亨弗蘭克·麥考特(Frank McCourt)、AI初創公司Perplexity AI以及由Employer.com創辦人廷斯利(Jesse Tinsley)組成的財團等,不過方案涉及收購範圍與股權結構各有差異。 然而,TikTok是否能夠出售,最終需經中國政府批准。早在2020年,中國商務部與科技部便將「基於數據分析的個性化推送服務技術」及「人工智能交互界面技術」納入出口管制清單,意味TikTok核心演算法若要轉讓,必須獲得主管部門許可。 中方先前已多次強調,將依法依規處理TikTok相關事宜,堅決維護企業正當權益,並強調中國政府從未要求企業違反當地法律提供境外數據。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自駕龍頭首掛 禾賽科技午收升逾一成

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禾賽科技有限公司(2525.HK, HSAI.US)周二首日在香港掛牌,開市即升7.7%報229.2元,之後股價續向上升,中午收市報237.2元,升11.47%。 公司發售1,955萬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每股定價212.8元,錄得超額認購167.7倍,國際配售超額13倍,集資淨額40億元。 過去三年,禾賽科技均為全球第一大激光雷達供應商,去年在全球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市場排名第三。公司的收入由2022年的12億元人民幣(下同),增至去年的20.77億元。今年首三個月,收入3.59億元,同比增加46.3%,虧損則收窄84%至1,750萬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英國零售商Sainsbury’s向京東出售Argos談判告吹

電商巨頭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618.HK, JD.US)近期積極在歐洲市場尋求併購實體零售商,但其拓展計劃在英國受挫。 英國連鎖超市集團J Sainsbury plc(SBRY.L)周日公告,已終止與京東關於出售旗下商品零售商Argos的談判。公司稱,在媒體披露雙方洽談出售的消息後,京東大幅修改收購條件,但該方案不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因此決定退出洽談。 Argos是英國第二大綜合商品零售商,擁有全英第三大訪問量的零售網站及逾 1,100個提貨點,在2016年被Sainsbury's以11億英鎊收購。 Sainsbury's預計,2025至2026財年可實現零售基礎經營溢利約10億英鎊(13.6億美元),以及超過5億英鎊的零售自由現金流。 京東港股周一平開,至中午休市報132.7港元,升0.7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QMSK is involved in auto insurance for accidents

納斯達克新規限制 青民數科被迫提升集資額

這家汽車保險售後服務提供商,將首次公開募股目標擴大為最初三倍,募資上限達3,700萬美元 重點: 繼納斯達克宣布擬要求中概股募資額不低於2,500萬美元後,青民數科大幅調高納斯達克上市規模 這家公司最新財年營收增長38%,但因擴張開支激增,導致利潤下降近10% 阳歌 青民數科(青島)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最新修訂的納斯達克上市申請中,最引人注目的並非汽車保險理賠服務的業務動態,而是募資規模的巨量級上調。不過,此次將募資目標從900萬美元提升至上限3,700萬美元,並不意味著公司對投資者認購熱情的信心上升。 實際上,此次激進擴容直接源於納斯達克本月早些時候,宣布擬嚴控中概股小規模上市。此類募資通常不足1,000萬美元的微型上市,已成納斯達克中概股主流,公眾流通股比例普遍低於總股本的10%。 此類低流通量易引發股價劇烈波動,通常呈現單邊下跌態勢。當股價閃崩時,缺乏經驗的散戶往往損失慘重。雪上加霜的是,多數企業採用激進的估值定價,使其上市後股價大幅回落幾成定局。 回溯今年3月首度申請赴美上市時,青民數科完全符合上述情況。這家向車險企業提供理賠風險評估等增值服務的公司,據其1月原始申請及3月修訂文件披露,最初募資目標僅600萬至900萬美元。當時,公司計劃售出的150萬股,僅佔總股本約9%。 最新修訂文件中,其募資目標已大幅躍升至2,500萬至3,750萬美元區間,對應每股4至6美元。當前,公司擬售625萬股,超原始方案三倍有餘,佔擴股後總股本比例近30%。 募資規模與流通股比例的雙重提升,顯然是對納斯達克9月3日擬修訂中概股上市標準的直接回應。新規要求所有中概股募資額不低於2,500萬美元,公眾流通股市值需達1,500萬美元。若流通股市值跌破500萬美元,將自動啓動暫停交易及退市加速機制。 上周五提交的修訂版招股書中,青民數科明確提及納斯達克待實施的新規,該標準尚需美國監管部門批准。 公司聲明:「若新規生效,將大幅提高我司等發行人的上市及維持上市門檻。無法滿足修訂後的上市要求,可能導致我們難以在納斯達克掛牌或維持上市地位,從而對證券流動性、市場能見度及整體變現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估值高企 青民數科每股4至6美元定價區間及上市後2,125萬股總股本,對應市值介於8,500萬至1.27億美元之間。按截至2025年3月財年最新年報利潤計,中位數市盈率(P/E)達47倍;其市銷率(P/S)中位數為2.2倍。 相較中國車險領域同業,上述估值均顯偏高。在港上市的眾淼控股(1471.HK)涵蓋車險業務,市盈率37倍、市銷率7.8倍。而處於虧損狀態的保險經紀商手回集團(2621.HK)與車車科技(CCG.US)市銷率僅分別為0.68倍及0.19倍。 儘管青民數科或因已有盈利且增速較快,可嘗試更高估值溢價,但現實是投資者較難認同。如同我們之前指出,採取激進估值的中概股首日交易常現股價大跌,往往在數月甚至數日內市值腰斬。 待觀其效,青民數科會維持高估值,抑或因募資規模巨幅擴容,需引入超計劃的投資者而被迫下調定價。 最後,審視財務數據,公司基本面確具優勢。青民數科通過覆蓋中國大部地區的10,651個服務網點開展業務。風險評估服務單價低廉,截至2025年3月財年平均價50美元,較上年48.80美元微漲2.5%。 招股書顯示,最新財年客戶數量從35家增至64家,增幅顯著。表明其客戶群雖集中但仍具規模,涵蓋若干「頭部保險公司」。 伴隨客戶群擴容及單筆風險評估成本上升,公司最新財年營收同比增長38%,從截至2024年3月的3,460萬美元增至4,770萬美元。其毛利率保持相對平穩,從上年9.6%微降至9.2%。但為支撐擴張投入的運營開支激增近兩倍,致使其最新財年利潤同比下降8%,從244萬美元降至225萬美元。 總體而言,青民數科上市,基本面相對扎實,募資規模與流通比例的巨幅提升預示未來赴美中概股的轉型方向。但當前估值訴求仍顯激進,意味公司最終可能被迫將發行價降至當前4至6美元區間以下。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