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8.HK
0120.HK
Regal signed MOU with MISA

近年美歐對華實施打壓措施,香港的資本市場也受影響,外資基金不斷流走,港府及本地企業開始尋找新的投資者

重點:

  • 富豪酒店及四海國際與沙特簽署合作備忘,共同在中東發展酒店
  • 合作投資金額初步估計達50億美元,在中東建50家酒店,當中30家在沙特

     

劉智恒

中東壓歐美,成未來在中國內地及香港投資的一股新動力。

去年初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率團走訪中東,向當地說好香港故事,上月沙特阿拉伯投資部(MISA)到港,與本港投資推廣署簽定諒解備忘錄。不到一個月,香港羅旭瑞家族旗下的富豪酒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078.HK)及四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0120.HK),即與沙特簽定備忘錄,成為首家大型港企與沙特開展合作關係。

富豪酒店夥四海國際與MISA成為戰略合作夥伴,合作酒店開發及項目管理,估計初步涉及的投資額約50億美元(357億元)。富豪酒店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羅寶文透露,集團會以旗下的「富薈酒店」品牌作拓展,計劃到2035年前增加100間富薈酒店,包括在中東會新增50間,其中30間會選址沙特。除實際興建酒店外,亦會以輕資產模式經營,即以富薈品牌提供酒店管理服務。

另外,富豪及四海又會成立投資平台,用作籌集資金發展及收購酒店相關項目之用,模式包括成立合營企業或投資基金,又會考慮通過沙特或香港的上市公司作為募資的平台。

沙特產業單一有風險

沙特阿拉伯投資部副部長Saleh Al-Khabti表示,沙特未來的發展,旅遊是關鍵的投資領域。去年沙特的入境旅遊人次超過1,800萬,遠超其他阿拉伯國家,預計未來10年,能保持每年約11%的增長率。

沙特的經濟情況跟澳門相近,大家也是靠單一產業去支撐國家收入,沙特是石油,澳門是博彩。沙特有感長遠不能只仰賴石油收益,特別新能源的發展,令未來石油的需求可能變得沒有那麼重要,於是要尋求多元化。

在此背景下,沙特推出「2030願景」計劃,具體是實現經濟多元化發展,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新的投資機會,MISA就是負責推動國家投資策略,並為投資者提供更利便的商業機會。

自從歐美國家針對中國,不斷打壓,部分國際資金深恐受牽連而減少在中國內地的投資,政府於是要另覓投資者,適逢中東要多元化經濟發展,雙方一拍即合,遂拉起中東資金在內地投資的帷幕。

中東能頂半邊天

去年蔚來(9866.HK; NIO.US)先後獲阿布扎比投資局旗下的CYVN兩次入股,合共投資了33億美元,持有蔚來20.1%股權。另外,沙特公共投資基金投資華人運通2.5億美元。卡達投資局又以2億美元,認購企業管理軟件和雲服務提供的金蝶軟件(0268.HK)4.26%股份。

除了真金白銀投資入股,又透過合作發展項目。海昌海洋公園(2255.HK)與沙特阿拉伯旅遊發展基金(TDF)簽署備忘錄,將根據沙特的旅遊戰略合作,開發沙特阿拉伯王國海昌海洋公園項目。

正當沙特與中國內地企業打得火熱時,富豪系成首家港資企業搭上沙持這輛資金快車,未來對集團肯定十分有利。

富豪系的主席羅旭瑞,是香港老牌大家族鷹君集團(0041.HK)已故創辦人羅鷹石的兒子,羅旭瑞早年已脫離家族創業。80及90年代間,以財技聞名,先後收購多家上市企業,現時旗下共有五間上市公司,除富豪及四海外,還有百利保(0670.HK)、世紀城市(0355.HK)及富豪產業信託(1881.HK)。

97年亞洲金融風暴影響,加上本港樓市崩圍,羅旭瑞當年因過度投資房地產,集團負債累累,一度頻臨破產邊緣,可幸2003年沙士後中國推出自由行,刺激香港經濟,加上全球經濟復蘇,富豪系得以出售物業渡過難關。然而經此一役後元氣大傷,多年轉趨低調,是次借力沙特資金,在蟄伏多年後重新大展拳腳。

沙特或成大水喉

富豪酒店在港共有十家酒店,分別以富豪及富薈為品牌,除香港機場的麗豪航天城酒店是集團擁有外,其餘九家均只是負責為富豪產業信託經營及管理。此外,在上海、德州及西安,共管理四家酒店,另有一家在成都的酒店正在興建中。公司今年中期業績收入7.8億港元,按年跌25%,虧損7.6億港元。

這次與沙特的合作,富豪主要角色是以多年建立的酒店品牌,與沙特聯手發展酒店,並以及相關知識與經驗,提供營運及管理。至於沙特阿拉伯,透過MISA為富豪酒店物色當地的投資者、企業或基金,以提供資金去發展一系列酒店或相關的項目。對於富豪來說,若憑自己集團的財力,要在中東發展50間酒店實在力有不逮,若加上沙特的資本助力,就有能力擴展版圖。

至於四海國際,主要是經營物業發展及投資,但因為股價極為波動,市場有人戲稱其為「妖股」。合作消息公布後,股價一度急升23%。因市場估計,四海將會成為其中一個融資平台,沙特及富豪會透過這個上市載體與投資者或基金合作,出資發展或收購項目,協助富豪酒店在中東開疆拓土。

暫時來說,備忘錄只是初步的文件,最終發展如何仍有待觀察,特別要注意羅寶文說,本月或2月會再度出訪沙特,了解當地機場,並物色酒店選址。不過,總的來說,是次的合作,對富豪及四海肯定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遊戲相關收入年增12% 網易第三季多賺近三成

網易股份有限公司(9999.HK; NTES.US)周四公布,第三季收入按年升逾8%至283.6億元($13億美元),增速較第二季增長9.4%放緩,非公認會計准則下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5億元,按年升27%。 第三季度,遊戲及相關增值服務收入按年升近12%至233億元,續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當中在線遊戲收入佔分部總收入97.6%。有道收入16.29億元,按年增加3.56%;網易雲音樂收入跌1.8%至19.64億元。創新及其他業務收入跌近19%。 網易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磊表示,未來將聚焦和持續投入現有取得成功的遊戲項目,未來新作採精品化策略,避免資源分散於信心不足的新項目。他又指,已投入大量資源研究AI在遊戲創新、開發及營運中的應用。 業績公布後,網易美股周四收升0.40%,報133.95美元。年初迄今累升52.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價上升銷售策略奏效 六福預告中期多賺5成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發盈喜,料截至今年九月底的中期收入,同比上升約20%至30%;盈利則大增40%至50%。 根據公司去年中期業績,收入54.5億港元,賺4.17億港元;按此計算,即今年收入介乎65.4億至70.9億港元,盈利約5.8億港元至6.75億港元。 公司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因有效的產品差異化及銷售策略成功,帶動定價首飾產品的銷售大幅增長。此外,盈利上升主要受惠金價上漲、定價首飾產品銷售佔比增加,以及營運槓桿帶動利潤率的提升。 六福周五接近平開報25港元,公司今年以來股價上升74%。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XJ International keep selling school assets

債務壓力揮之不去 希教國際持續賣校求生

民辦高教寒冬持續,債台高築的希教國際再度出售資產求生 重點: 最新一宗交易雖僅作價1,000萬元,但涉及每年1.2億元貸款回收承諾 3.5 億美元零息可轉債已完成重組並全數贖回,外幣債務風險正式解除    李世達 在中國民辦高教投資熱潮退卻的當下,債台高築的希教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765.HK)仍在出售資產求生。最新一宗交易公告中,公司以1,000萬元出售100%持有的西安倍諾思教育管理有限公司,買方更要負責為倍諾思教育償還希教的3.8億元借款。 但真正具意義的並非交易對價,而是買方承諾自2026年起每年向希教償還1.2億元本金與8%利息的股東貸款,等於替公司在未來幾年鎖定可預期的現金流,協助緩解持續緊絀的財務壓力。 事實上,希教近兩年來已多次出售資產,市場估算累計變現超過23億元,涵蓋江西、甘肅、雲南、上海、蘇州等多個教育項目,構成一條漸次收縮的資產處置路線。過往公告中,公司措辭高度一致:「聚焦優質核心資產」「改善資產負債表」「提升股東回報」。 若說過去的民辦高教是以擴張換增長,如今希教則是以縮表換生存。 零息可轉債拆彈 希教的財務壓力說來話長,但最受關注的是2021年發行的3.5億美元零息可轉債。該債務曾於去年3月遭債權人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清盤呈請,同年8月撤回,重組談判即告展開。 今年6月,公司與持有逾56%本金的債權人小組達成原則協議,每1,000美元本金,公司將以610美元提前贖回,並於7月獲95.94%未償本金持有人支持通過,使方案具備約束力。重組已於今年9月11日正式生效,隨後公司於9月25日完成所有尚未清償債券的贖回,意味其外幣債務風險基本解除。 然而,拆彈成功並不代表財務壓力從此消失。根據公司截至今年2月的中期報告,公司淨流動負債達56.27億元,其中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11.3億元,而手頭現金僅約16.16億元。 所幸在財務報表的另一端頗為亮眼。期內收入為21.17億元,按年增長3.6%;股東應佔溢利達3.07億元,大增28.5%,經營現金流亦由上年同期的淨流出轉正至2.71億元,公司運營層面似已重回正軌。 至此,化債仍是最重要議題,資產處置成為去槓桿進程中的核心組件。對此次公司出售的西安倍諾思,公告明言校舍規模與場地難以滿足未來教學需求,若不出售便需額外投入改造資本。從財務角度而言,這是一場在增長與現金流之間的取捨,而在債務仍需時間化解的階段,公司顯然選擇後者。 持續出售邊際資產 今年以來,希教密集處置多項教育資產,從甘肅白銀、江西南昌與樟樹,到陝西西安及廣西桂林的項目,市場估算今年至今涉及的現金回收與債務轉移規模或超8億元。 從已披露公告可見,被剝離的項目普遍具備明顯共通點,包括盈利能力偏弱、部分連續虧損或資產淨值為負,且校舍改造與辦學條件提升需要持續資本投入,投資回收期較長等。 此外,多數項目位於生源增速放緩、民辦本科競爭激烈的二三線地區,招生提升空間有限,難以為集團帶來穩定現金流。出售此類邊際資產成為公司降槓桿與修復資產負債表的重要策略,將更多資源集中於具規模與學科優勢的核心辦學集群。 出售消息公布後首個交易日,希教股價下挫7.83%,收報0.2港元,今年以來仍錄約37%升幅,跑贏大市。市場的定價邏輯亦相對清晰:在零息可轉債拆彈後,公司不再面臨外幣債務違約風險,但能否持續推動資產處置回款,並有效用於補強資本結構,將決定估值能否修復。 希教目前追蹤市盈率約3.6倍,仍低於民生教育(1569.HK)的6.7倍及中教控股(0839.HK)的27.4倍。這種折讓反映市場對槓桿與現金流的不確定性,但若未來幾次處置交易能順利收回貸款及對價,尤其在流動性偏緊的周期下逐步改善負債結構,估值曲線仍可能出現修復空間。 對希教而言,出售資產只是漫長去槓桿的中場。在人口負增長、生源分流與監管審慎成為常態的背景下,民辦高教再難以依靠複製校區達成估值提升,如何打造具學科壁壘、區位優勢與穩定現金回收能力的資產,是獲得市場定價主導權的關鍵。希教目前估值仍處低位,具一定情緒修復可能,但相信會是一場耐力賽。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通快遞第三季淨利增長5% 下調全年業務量指引

物流公司中通快遞(ZTO.US; 2057.HK)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錄得收入118.65億元(16.66億美元),按年升11.1%,淨利潤25.24億元,按年升5.3%。 前三季度計,公司收入345.88億元,按年升10.29%。淨利潤64.55億元,按年微升0.33%。 第三季度,中通快遞包裹量為95.7億件,按年增長9.8%。期內包裹量增長及包裹單價增長1.7%,帶動核心快遞服務收入增長11.6%。受惠於電子商務退貨包裹量的增加,由直銷機構產生的直客業務收入增長141.2%。同期毛利率則按年跌6.3個百分點至24.9%。 此外,公司下調了年度指引,將全年包裹量預計由原本的388億至401億件,下調至介於382億至387億件之間,按年增長12.3%至13.8%。 中通快遞港股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48.4港元,升0.6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