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超人氣社平台TikTok的母企字節跳動因上市碰壁,計劃斥資最多30億美元、按3,000億美元估值回購公司股份,為股東提供套現機會,但業務本身喜憂參半

重點:

  • TikTok被指與中國政府分享用戶數據,引發美國國家安全威脅的擔憂,加上在印度和歐洲腹背受敵,令字節跳動海外上市計劃停滯不前
  • 按去年收入的市銷率計算,字節跳動的估值高於社交巨企Alphabet、Meta及騰訊

羅小芹

如果一家公司遲遲未能上市,又要向前期股東交代,有甚麼良方妙計?這家科網巨企選擇了自掏銀包回購股份,向股東提供套現機會。

近年上市傳聞不絕,但「只聞樓梯響」的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ByteDance),據悉最近向現有股東建議以每股最多177美元的價格回購股份,並將於兩到三個月內進行,作價相當於公司估值約3,000億美元(約21,400億元)。

去年字節跳動於二級市場的估值,大約在3,000億至4,000億美元區間,這次回購價雖然屬於下限水平,但已讓這個擁有逾10億用戶的社交平台,穩坐全球最大「獨角獸」寶座;緊隨其後的是由世界首富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創立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今年5月,該公司按1,270億美元的估值,完成了最新一輪融資。

字節跳動2012年3月於中國成立,其中短視頻分享平台抖音、以及其海外版TikTok廣受全球年輕人歡迎。隨着廣告收入增加,字節跳動估值出現爆炸性增長。以科網龍頭騰訊控股(0700.HK)上周五收盤的市值26,450億港元(24,050億元)計算,字節跳動的估值只比騰訊低11%,更已拋離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的16,826億港元(15,300億元)。

收入增幅領先同業

事實上,騰訊與阿里巴巴去年的營收增長分別僅為16%及19%,而字節跳動去年營收同比增長卻高達70%至580億美元。若單從業務增長潛力來比較,其估值有更大增長空間。

字節跳動於2020年3月進行C輪融資時,估值已達1,400億美元,同年12月升至1,800億美元。據報該公司去年初出售三筆小股權交易,使其估值達到4,250億美元的歷史高位,雖然這次回購價低於估值高峰,但已經足以為早年參股這家公司的私募投資者如紅杉資本和海納國際等提供可觀回報。

憑著精準預測用戶偏好的演算法,字節跳動不單成為短視頻應用的王者,而且被所有爭取廣告收益的應用程式視為頭號勁敵,行業共識都認為很難從業務上打敗TikTok,但讓公司受挫的,或許是政治因素。

早於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治下,TikTok便一直被質疑與中國政府分享用戶數據,從而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特朗普更於2020年試圖迫使字節跳動向甲骨文(ORCL.US)為首的財團出售TikTok控股權,但最終並未落實,雙方只成為合作夥伴,TikTok的國安威脅問題未能在其任內獲得解決。

海外業務腹背受敵

TikTok的燙手山芋由去年初上任的美國總統拜登接下,隨着去年4月,時任字節跳動首席財務官周受資出任TikTok首席執行官,由此揭開反擊美國國會對其國安審查的序幕,今年6月,周氏致信美國國會議員,重點強調他是在新加坡生活的新加坡人,以此緩解外界對TikTok日常運作受中國政府干預的憂慮;但有TikTok及字節跳動的前員工直指,周受資對TikTok的決策權有限,而近月也有TikTok高管承認中國員工可以訪問外國用戶數據。

此外,TikTok在今年6月宣布,正把其在美國的流量轉移到甲骨文的伺服器,由甲骨文審閱TikTok的內容演算法,以保障其美國的平台獨立運作,不會受到中國當局的操控。

應對美國的國安審查,只是TikTok眾多海外戰線之一,TikTok在印度至今已被禁兩年,加上遭歐洲消費者組織BEUC指控無法保護兒童和青少年免於平台上的潛在有害內容,也沒有明確告知用戶該平台收集了甚麼數據,令公司腹背受敵。反觀中國政府也擔心遠赴海外上市的科網公司出現數據安全問題,令字節跳動的上市計劃遲遲未能落實,其首席財務官高准便於8月底透露,目前沒有具體上市計劃及時間表。

字節跳動未披露去年是否已錄得利潤,因此難與其他社交媒體企業的市盈率作比較,但按公司去年營收580億美元計算,回購價的估值相當於5.17倍市銷率。同期Google母企Alphabet(GOOG.US)、Facebook母企Meta(META.US)及騰訊的市銷率,分別為4.8倍、3.4倍與4.7倍。雖然字節跳動的市銷率較高,但如果去年70%的同比營收增長能延續到今年,相信足以支撐其溢價。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Feihe’s sliding profits point to China dairy market past its sell-by date

中國飛鶴發盈警 乳業市場難復當年勇

隨著近年內地出生率下降及經濟增長放緩,奶類產品出現供過於求,企業急去庫存,把資產減值,令內地乳業股表現低迷。 重點 中國飛鶴料今年上半年盈利大跌逾三成 企業最壞時刻或已過去,有機會走出谷。   鄭瑞棠 內地嬰幼兒配方奶粉龍頭企業中國飛鶴有限公司(6186.HK)近日發盈警,預計截至今年六月底半年盈利10至12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9億元大幅減少。盈利減少主要由於集團為消費者提供生育補助、降低嬰幼兒奶粉的庫存、為全脂奶粉產品進行減值及政府的補助減少等。 中國飛鶴在嬰兒配方奶粉市場連月續五年中國第一,並且連續三年全球第一。不過公司太集中於嬰幼兒市場,嬰兒配方奶粉佔公司收入逾九成,近年集團擬將業務分散至其他市場,但暫未見有成效。 至於主從事上游原料奶業務的現代牧業(1117.HK)亦發盈警,預計今年上半年虧損將擴大至8至10億元,比上年同期約2億元大幅增加。主要是由於公司的乳牛公平值重估出現損失,預計最高達18.5億元。 現代牧業生產牛奶,主要資產自然是乳牛,24年底公司擁有乳牛逾49萬隻,但公司主動淘汰產能較低的乳牛及原料奶價格下降,都令乳牛的公平值下降。 企業紛紛發盈警 乳業股龍頭企業蒙牛(2319.HK),去年盈利大跌九成八,只得1.05億元,純利大跌是由於集團收購貝米拉的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以及聯營公司現代牧業虧損所致。 業績報告指出,由於乳製品行業供需不平衡,消費需求不及預期,去年收入按年下跌一成。已晉身藍籌股的蒙牛近年股價低迷,公司收入主要來自液態奶產品,去年佔公司總收入82.4%。 可見近期無論從事原奶、嬰幼兒奶粉、及液態奶的公司,盈利皆有壓力,顯示無論處於中國乳品市場產業鏈那一個位置,都面臨嚴冬。過去中國人口處高增長期,加上經濟急速發展,確是乳品市場的黃金時期,但隨著出生率急劇下降,乳製品需求大幅減少。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出生率由2019年的10.48%(每1000人有10.48人出生),下降至2024年的6.77%。零至三歲兒童由亦由19年的4,720萬,大幅下降至24年的2,820萬。 面對行業需求急速下滑,導致市場出現供過於求情況,內地原料奶價格由21年的每公斤4.4元,大跌三成至24年底的3.1元。企業在好景時擴大產能,在市場逆轉時造成供過於求,需要積極調整產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原料奶產量約4,000萬公噸,同比降2.8%,是7年來首次下跌。 政府由以住的一孩政策,到近年鼓勵生育,去年新生嬰兒有954萬,已終止連續7年的跌勢,惟內地每年死亡人數逾一千萬,使人口總數持續下跌。近期經常有內地城市推出派錢催生的政策,例如今年三月內蒙呼和浩特公布向生育一孩、二孩及三孩的家庭,分別發放一萬、五萬及十萬元。每有鼓勵生育政策傳出,都令乳業股有短線炒作。不過,要短期內改變新一代少生孩子的觀念,也似不容易。 有望走出谷底 除嬰幼兒市場,近年經濟漸富庶及人民注重健康,成人飲用乳品也有增加。2023年中國人均乳製品年消費量約為18公斤,僅及全球平均的三分之二,相信仍有增長空間。不過由於飲食習慣差異,要達到歐美國家人均消費量逾30公斤相信較為困難 另外,期望人口老化的趨勢增加老人配方奶粉需求,可部分填補嬰兒奶粉需求下滑的缺口,這些皆是乳品市場的正面因素。 縱觀目前在港上市的中國乳業股,從事嬰幼兒奶粉以中國飛鶴規模最大,現價往績市盈率約為11倍,H&H國際(1112.HK)及中國聖牧(1432.HK)去年沒有盈利,至於主要從事液態奶生產的蒙牛由於去年盈利大跌,現價市盈率達550倍,但預計今年將回復至十多倍水平。 面對需求下滑,產能過盛,乳業公司近年積極去庫存,為資產減值,相信影響已在近期的業績中反映,現時估值處於較低水平,行業有機會走出底部,但市場基本因素已變,實在難以回到以住的黃金高增長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iel is a glass maker

印度生產基地成形 伯恩光學會否重啓IPO計劃?

港股IPO近期表現強勁,同業上市表現亮眼,或促使蘋果手機玻璃供應商伯恩光學重啓香港上市計劃 重點: 伯恩光學正在印度新建生產基地,並在越南進一步擴張,以響應客戶需求,實現境外製造多元化佈局 這家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生產玻璃配件的企業可能重啓在港的上市計劃   陽歌 2025年或將成為港股十年來IPO表現最為強勁的年份之一,同時也可能成為「玻璃之年」。 一家領先的高科技玻璃製造商、伯恩光學的競爭對手剛在港募資48億港元(6.11億美元)僅數日,市場傳聞伯恩光學也可能籌備融資額更高的IPO。因為藍思科技(300433.SZ; 6613.HK)此次登陸港股是對其深交所主板上市的補充,而若伯恩光學在港上市,則將是首次公開募股。 伯恩光學並未對此次傳聞作出任何評論。公司之前曾嘗試赴港上市,最近一次是在2022年。當時報道稱其擬募資高達20億美元,約為藍思科技募資額三倍多。 伯恩光學最受矚目的是其iPhone核心供應商的地位,公司客戶還包括三星、榮耀及小米等頭部智能設備製造商。據悉,正是與蘋果的合作關係,正推動伯恩光學進軍印度市場。為了減少對中國的過度依賴,蘋果近年加速將智能手機生產轉移至印度。 據媒體報道,蘋果這家美國科技巨頭目前約有20%的iPhone是通過富士康和塔塔電子在印度生產的,並計劃在未來兩年將比例提升至約三分之一。隨著產量提升,蘋果正鼓勵其供應商在印建立本地生產基地。 據官網信息顯示,總部位於香港的伯恩光學在全球設有八個生產基地,總投資達400億港元,其中中國與越南工廠年產能合計18.5億件,僱員總數逾7萬人。 據去年的媒體報道,伯恩光學擬在印度建立生產基地。相關投資的報道最初源於去年1月,印度汽車零部件製造商Samvardhana Motherson International Ltd.表示伯恩光學將投資其電子零部件子公司Motherson Electronic Components Pvt Ltd. 去年8月,印度媒體Business Standard報道稱,該電子零部件公司將成為雙方的合資企業,投資額約250億盧比(2.9億美元),伯恩光學最終持股比例或達49%,剩餘股份由Motherson International持有。今年4月的後續報道顯示,伯恩光學已完成首期注資。 該報道同時指出合資公司將生產玻璃蓋板及其他零部件,廠址或定於泰米爾納德邦——蘋果另一家玻璃供應商康寧(GLW.US)正在當地建設新廠,預計今年底投產。據報道,伯恩光學在印度的合資企業預計前四至五年營收可達10億美元。 同樣重要的是,伯恩光學有望通過此合資項目構建其海外產能,為客戶提供更多選項,從而成為更受信賴的戰略合作夥伴,也獲得更多海外發展的機遇。 相比之下,藍思科技大部分生產仍在中國,但正通過越南及墨西哥工廠實現多元化佈局。伯恩光學進軍印度的舉措或使其佔據競爭優勢,因其印度工廠能更高效地服務蘋果及其他正將生產轉向印度的客戶群。 手機行業元老 作為元老級的中國科技公司,伯恩光學三十餘年前開始在深圳生產手錶玻璃蓋板。深圳是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的早期試驗田,這裡培育出微信運營商騰訊及全球最大無人機製造商大疆等科技巨頭。 據《福布斯》報道,公司創始人楊建文、林惠英夫婦於2000年代初開始研發手機玻璃屏幕,旨在替代當時普遍採用的易刮花的塑料蓋板。…

簡訊:美麗田園料中期純利年增不少於35%

美容與健康管理集團美麗田園醫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2373.HK)周一公布,預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收入不少於14.5億元(2.02億美元),按年增長不少於27%;淨利潤不少於1.7億元,按年升幅不少於35%。 公司表示,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雙美+雙保健」的高毛利商業模式持續優化,提升收入結構與毛利率表現,同時「內生增長+外延擴張」雙輪驅動戰略帶動業務規模擴大及市場佔有率提升,推動規模效應持續釋放,令淨利率穩步上升。 美麗田園周一高開1.3%,至中午休市報29.55港元,轉跌0.84%,股價今年以來仍升6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361度Q2銷售佳 零售電商拍住上

運動品牌361度國際有限公司(1361.HK)周一公布第二季度營運概要,主品牌產品及童裝品牌均同比上升10%。至於電子商務平台的產品,整體流水同比亦錄得20%增長。 公司表示,已進一步深化落實「科技賦能產品創新升級」戰略,針對多樣化市場需求持續推出新品,進一步深化「專業化、年輕化及國際化」的品牌定位。 期內,分銷商於廣州、長沙、天津、上海及大連等地增設39家361度超品門店。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的超品門店數量達49家。 周一361度平開報4.99港元,今年以來,公司股價升近18%。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