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恒

    

香港

    

尖東曾是香港「夜繽紛」的繁華地

曾經標誌著香港夜生活的大富豪夜總會,早於2012年結業,其位於尖沙嘴東部的舊址,一度獲免稅品店租用,但因疫情而退租,之後一直丟空,至近日由一財團以每月140萬港元承租,面積5萬平方呎,據報道會經營餐飲、娛樂場所及會議展覽場地。

大富豪夜總會在上世紀80至90年代,是富豪紙醉金迷的銷金窩,見證香港經濟起飛,亦經常成為電影及電視劇的拍攝題材。隨著內地騰飛,本港夜總會日漸昔微,尖東一家家夜店亦先後結業,最後連大富豪也黯然落幕,夜夜笙歌的尖東,燈紅酒綠的生活已灰飛煙滅。是次雖有新的財團進駐,但時移世易,香港環境已改變,加上尖東的配套落後、商場破舊、規模細少,更沒名牌名店,即使有新娛樂場開業,能否起死回生,市場也不寄厚望。

百年老店成集體回憶

過去的輝煌只能成為回憶,另一家港人熟識的酒家蓮香樓,於2022年結業後,酒樓位於上環曾昭灝大廈的舊址,有報道指已獲城規會批准,重建為一幢樓高30層的住宅,共有175個單位,每伙平均342方呎。蓮香樓在香港曾是赫赫有名的酒家,歷史達百年,多年來經營模式並沒大改變,酒樓不設知客,茶客要自己找位置,亦容許搭位,食物款式多年變化不大,主打菜有醬燒骨、煎釀鯪魚、霸王鴨。

社會在改變,經營者若仍沉醉昔日光輝或堅持以往的營運模式,趕不上時代,就會被淘汰,蓮香樓可以說是活生生的例子。曾經輝煌的食店,確實教人懷念,但另一方面也見到,隨著社會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的飲食口味改變、對服務的要求提升,更要一個舒適及整潔的進食環境,但蓮香樓仍一如過往,就難與對手競爭,最後只能成為港人的集體回憶。

新盤潛在供應3萬伙

物業中介公司利嘉閣統計,今年本港潛在推售的新盤達到114個,可提供的住宅單位共38,045個,略低於去年40,291個約6%,但仍是自2005年後,十九年來的第二高。當中又以九龍啟德區的供應最多,共有13個項目,可售單位7,349伙。

如果光看可出售的住宅單位,跟每年一手吸納量約萬多個比較,供應遠遠超過需求,驟眼看很是嚇人。不過,以往多年潛在可推售單位都遠較市場需求高,所以實際情況要視符發展商推盤部署,若大家一窩蜂推售,樓價肯定崩圍。可是今天本地發展商的負債比率仍然低,手上資金充裕,香港經濟縱是疲弱但也不是衰退,發展商不需一下子將所有單位推出;相反在美息接近見頂,以及香港不斷輸入專才,本港樓市即使會再調整,肯定不會出現大跌市。

內地

    

「保交樓」決定樓市生死

新華社報道,指住建部相關負責人透露,接受「保交樓」的專項借款項目,整體復工率達到99.9%。去年底在350萬伙「保交樓」項目中,逾300萬伙已交樓,比例超過86%。今年「保交樓」工作進入攻堅期,仍然需要各方群策群力,把最後的「硬骨頭」解決好。

「保交樓」是內地樓市重中之重,雖然樓市持續走弱是不爭事實,銷售情況疲弱也不容否認;然而若接連出現樓盤爛尾,問題就嚴重得多,那時市場的信心會崩潰,沒人敢輕言入市,樓價及交投將一落千丈。因此,中央十分重視「保交樓」,可說是力守房市的最後底線,處理不好,不但樓市及經濟陷於困境,更有可能動搖社會民生。

華住佳績股價急彈

經營及管理酒店的華住集團(1179.HK),去年第四季度的內地業務理想,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已超越2019年同期。華住在第四季新開酒店共460間,同時關閉225間,全年淨增加852間。受到利好消息帶動,華住股價連升三天,升幅超過一成。

內地的旅遊及出行自疫後出現爆發增長,除交通外,酒店業最受惠,多家酒店的業務甚至回復至疫前。我們估計,今年初期內地酒店表現仍然理想,但下半年暫時較難預計,因為旅遊業迅猛的增長,很大程度是幾年疫情四處封關,市民不能外出,復常後遂出現一波又一波的報復性旅遊,隨著時間過去,熱情或許會減退,特別內地經濟並不太理想,房產價格又下滑,市民財富效應失去,對旅遊消費會有影響。

咏竹坊文章

    

奧園重組的一線龧光

內房債務重組迫近眉睫,好幾家房企面臨清盤危機,本周《咏竹坊》報道中國奧園(3883.HK)的債務重組有突破進展,涉及61億美元的境外債重組,雖被其中一位債權人平安海外反對,但仍獲法院批准,加上集團去年9月共12隻境內債務獲展期,奧園的債務壓力暫可舒一口氣。

奧園成功通過債務重組,對於內房企業及整個內地樓市來說,均屬利好消息,畢竟奧園若被清盤,資產很大機會在市場放售,一下子有大量物業求售,市場將要承受更大壓力。不過,我們認為內房縱可削債及延期還款,重組的債務在未來仍要償還,而房企有否能力還債,最大關鍵是看銷售成績,是否有資金回籠。按目前中國樓市,今天的情況未許樂觀,因此房企仍面對頗大的壓力。

羅素街舖王租金插水

《咏竹坊》報道中式餐飲連鎖店和府撈麵有計劃在港上市,集資1至2億美元,籌備上市前,集團先在港開設分店,以增加集團知名度。分店設於銅鑼灣羅素街,位置之前是由名牌Prada租用地下至三樓,當年月租900萬港元,呎租平均600港元。現時和府只租用地舖,月租30萬港元,呎租190港元。

與Prada租金比較,和府的租金差距近七成,而且Prada每方呎600港元是以四層樓面平均租金計算,事實地舖租金應更高。從這宗租務反映,香港的租金下調幅度相當大,特別該舖處於羅素街,屬港島黃金地段,過往多是國際名牌租用,現本港經濟疲弱,內地豪客減少,令奢侈品市場受影響,昔日的天價租金已成為絕唱。

新聞

簡訊:納入港股通 正力新能升勢曇花一現

鋰離子電池製造商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3677.HK)周一宣布被納入港股通,內地投資者將能買賣其股票。 公司表示,通過連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與香港交易所的交易機制,已於周一正式啓動。 公司表示:「董事會認為,公司被納入港股通名單,將有助加快擴大股東基礎及提高股份流通性,並進一步提高在資本市場上的聲譽及品牌知名度。」 獲納入港股通的首個交易日,正力新能股價周一上漲6.4%;但次日回吐多數漲幅,周二收市下跌3.6%,報10.83港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超額7,557倍破港紀錄 大行科工首掛午收升21%

折疊自行車製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二首日在香港掛牌,開市即升36%報67.5港元,之後股價略回軟,中午收市報60港元,升21%。 公司發售792萬股H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每股售價49.5港元,錄得超額認購7,557.4倍,打破香港新股認購紀錄,國際配售超額20.65倍,集資淨額3.42億元。 集資所得三成用於生產系統現代化及擴大運營規模、三成用於強化經銷網絡及策略性品牌發展、另外三成用於研發,餘下一成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花旗銀行申請終止銀聯成員資格

中國銀聯近日公告,已終止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的成員資格。銀聯方面證實,此舉為花旗中國主動申請,與其近年全面退出個人銀行業務相關。 據財新周五報道,花旗中國回應指出,隨著零售財富管理和信用卡業務的出售與關閉,銀聯成員資格已無必要,但對公業務的境內外支付和收款不受影響。該行強調,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專注企業與機構客戶的跨境銀行需求。 自2021年花期集團(C.US)宣布退出包括中國在內14個市場的零售銀行業務以來,花旗中國已將36億美元的財富管理資產出售予滙豐,並於2024年完成零售及信用卡業務剝離。與此同時,花旗集團今年6月宣布精簡其位於上海和大連的全球技術中心,裁減約3,500名員工。 花旗中國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總資產1,761.42億元(246.9億美元),同比下降1.4%,但營收按年增長20.5%至57.96億元,淨利潤亦大增53.9%至17.55億元。 花旗退出後,至此在華持有銀聯成員資格的外資銀行僅剩八家,包括滙豐、渣打、東亞、星展、瑞穗、德意志、三菱日聯及恒生。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Unitree makes humanoid robots

機器人春晚舞出未來 宇樹科技擬年底上市

這家科技企業,在央視春晚的機器人跳舞表演驚艷觀眾,計劃在年底前進軍資本市場 重點: 宣布年度營收突破10億元之際,宇樹科技計劃今年底前上市 儘管人形機器人引發市場熱議,但性能不穩或使規模化商用仍需數年   陳竹 中國初創企業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憑借人形機器人,在近兩年異軍突起,成為行業新星。今年1月,公司的機器人登上央視春晚舞台的勁舞視頻,引發全網刷屏。上個月,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公司斬獲百米障礙跑、4×100米接力及1500米長跑等幾乎所有競速項目冠軍。宇樹科技更成為拳擊賽事獨家設備供應商,在競爭對手側目之下,包辦全部參賽機型。 乘此東風,這家風頭正勁的企業計劃轉戰資本市場上周宣布擬於年底前,向未披露的證券交易所遞交上市申請文件。此番聲明坐實了持續數月的上市傳言,路透社報道稱,宇樹科技目標估值達70億美元。 上市將成為宇樹科技重要里程碑,為加速產品研發與商業化進程,這家公司亟需資本加持。在中美科技競爭加劇背景下,中國政府對人形機器人領域給予強力支持,以期佔據產業制高點。此次上市,也將檢驗市場對中國發展的機器人產業的信心。 總部位於杭州的宇樹科技,由機械發燒友王興興創立,他對機械創新的熱忱由來已久。王興興曾因僅耗資200元,打造雙足機器人而名聲大噪。大學時期,他便以科技狂人聞名,宿舍堆滿工具零件,雙手密布的傷痕,見證用廢料加工精密部件時難以避免的意外事故。作為繼馬雲等初代創業者後的新生代創始人代表,2016年大學畢業的王興興,在無人機巨頭大疆任職兩月後,於同年創建宇樹科技。 王興興的熱忱同樣贏得資本界青睞,宇樹科技成立至今已完成10輪融資,吸引順為資本、初心資本、中信證券、深創投及紅杉中國等知名本土機構。據媒體報道,公司當前估值約100億至150億元(約合14至21億美元),距其尋求的60億美元目標估值僅達三成左右。 人形機器人價格下行 雖以人形機器人著稱,宇樹科技當前主要收入,仍來自其拓展人形機器人業務前的初始產品四足機器人。公司尚未全面披露財務詳情,但表示將於年內公布更多數據。據上周上市公告中透露的少數關鍵指標,公司2024年營收的65%來自四足機器人,30%來自人形機器人,5%為組件產品。 在今年6月的公開活動中,王興興曾向媒體稱公司年度營收突破10億元,但未指明具體年份。2023年推出的首款人形機器人H1,是中國首個具備奔跑能力的全尺寸通用型號。公司在新一代產品中顯著壓縮成本,2024年發售的H1,售價降至99,000元。7月新推的R1機型性價比進一步躍升,入門價僅39,000元。 定價與歐美同業形成鮮明反差,摩根士丹利研報顯示,2024年頂級人形機器人成本約20萬美元。宇樹科技實現超低定價的核心優勢,在於借力中國完備的製造業生態。從電池、傳感器到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本土已有成熟供應商網絡,助力企業以可控成本快速擴大產能。 政府對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也給予強勁助力,通過補貼、稅收減免與低成本融資等多重組合拳助推行業進階。部分受益於政策驅動,中國人形機器人企業已突破千家量級,代表性公司包括智元機器人、松延動力等。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車企比亞迪(1211.HK; 002594.SZ)等各領域頭部企業,或親自下場,或投資佈局。 儘管宇樹科技在控本增效方面成效卓著,同業價格戰亦日益白熱化。如加速進化的K1人型機器人定價88,000元,與H1系列近乎持平。如同國內眾多過熱賽道的發展軌跡,人形機器人領域或將陷入價格持續下探的內卷式廝殺。 多家機構研報力證人形機器人產業潛力,麥格理證券今年2月預測,全球市場規模將從2026年的36億美元,飆升至2031年的516億美元。 不過,短期市場表現或難支撐此等樂觀預期。在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參賽機型頻現摔倒碰撞的報道,印證性能尚欠穩定。儘管機器人在春晚等特定場景的奔跑搏擊表現亮眼,但在實際應用中,執行取物等基礎任務的能力仍存瓶頸。 近期,港股機器人板塊漲勢如虹,意味宇樹科技上市若估值合理,必將引爆市場熱情。優必選(9880.HK)當前市銷率高達30倍,越疆科技(2432.HK)更達47倍,顯示投資者對此類公司前景極為看好。 這對宇樹科技及其同業堪稱利好,即使距打造在工廠及家庭等場景執行任務的人形機器人,可能尚有漫長征途。部分產品已顯積極信號,宇樹科技20%的四足機器人,應用於檢測消防等工業場景。如今,需證明人形機器人不囿於歌舞競速,更能超脫實驗環境,投入大規模應用場景。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