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竹坊宣布推出繁體中文版網站,面向中國香港及台灣地區市場,滿足更多中概股、中國香港公司及投資者的優質商業分析報道需要。

香港 2022年2月14日 / 專注爲美國和香港地區上市的中國企業提供優質商業報道的咏竹坊(Bamboo Works),自去年7月成立後,一直透過英文及簡體中文網站,以高質量的商業分析報道,幫助投資者了解具發展潛質的中國企業,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為把握資本市場的最新趨勢、並滿足使用繁體中文華人地區投資者的需要,咏竹坊宣布推出繁體中文版網頁。

咏竹坊團隊準備的《中國新能源股成為2021年焦點——詠竹坊特別報告》,統計了本網站內容使用者在thebambooworks.com和Dow Jones Factiva的訪問位置,其中美國佔據了1/4的中概股投資者數量,為各地區中比例最高;但更值得留意的,是中國香港亦佔據19%的相關讀者數量,比中國內地的16%高出3個百分點,反映這個有大量中外資金盤據的國際金融中心,對中概股的關注程度相當高,亦渴求相關公司的優質報道。

原路透社資深記者、曾擔任《財新國際》主編的咏竹坊聯合創始人陽歌(Doug Young)表示:“近年不少中概股從美國退市,特別是涉及大數據的科網公司;同時,百度集團(9888.HK;BIDU.US)、嗶哩嗶哩(9626.HK;BILI.US)、微博(9898.HK;WB.US)均選擇到港股市場尋求第二上市。可以預計,港股市場未來將會更趨熱鬧,吸引更多中概股進駐,加上不少優質中國香港公司亦具投資潛力,值得讓投資者了解更多。咏竹坊此時推出繁體版網頁,能及時迎合港股市場的廣大投資者需要。”

咏竹坊的服務一直以內容爲核心,涵蓋文字、視頻及其他形態,包括傳統的新聞分析及深度專題報道,亦加入了內容簡短精煉的新聞快訊,配合初步深入分析,協助讀者短時間內掌握企業的最新舉動及其背後意義。

咏竹坊去年11月起推出“股事智庫”欄目,邀請來自投資者關係、公共關係、金融服務、公司治理與其他相關界別的高管及專家,與讀者分享各專業領域的最新趨勢及觀點,協助讀者開闊眼界,並掌握行業消息。上述中英文雙語內容除了於自有網站 thebambooworks.com及中、外社交媒體平台分發外,咏竹坊亦在諸多迅速崛起的第三方新聞平台建立自己的頻道,包括美國頂級投資者社區Seeking Alpha、專業財經新聞網站Benzinga、深受中國內地投資者歡迎的今日頭條、富途股票交易平台等等。加入繁體內容後,咏竹坊的這些優質內容將觸達更多的全球投資者,更好地講好“中國股事”。

咏竹坊的創始人團隊合計擁有超過100年的全球財經和資本市場經驗,他們曾在《華爾街日報》、路透社、阿里巴巴、偉達公關、摩根大通等機構長期擔任重要職位。來自於媒體和企業公關這兩個維度的經驗結合,加上對全球資本市場的全面理解,讓咏竹坊能繼續爲中國企業生産出真正打動投資者的故事。

咏竹坊的內容創作由其編輯團隊以及來自《華爾街日報》、路透社、彭博、《紐約時報》的資深記者團隊共同完成,以確保能够爲中國企業塑造準確的形象、創作有吸引力的故事。 

陽歌表示:“開設繁體版網站後,我們的作者、分析師和翻譯團隊,將一如既往為中國和香港公司提供高素質的深度報道,並期待能將這些報道帶給更多華人投資者,讓他們了解這些企業背後潛藏的投資潜力。” 

###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採訪預約,煩請聯繫陳嘉寶: rachelchan@thebambooworks.com (電話:+852 9400 0979) 

新聞

簡訊:雙登集團招股 集資最多8.5億港元

儲能電池廠商雙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960.HK)周一起至周四公開招股,計劃發行5855.7萬股H股,每股定價14.5港元,集資最多約8.5億港元。公司預期將於8月26日掛牌,由中金公司、華泰國際及建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雙登集團是大數據及通信領域的能源存儲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設計、研發及製造儲能電池與系統,客戶涵蓋全球前十大通信運營商及設備商中的五家,以及中國五大通信運營商。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4年雙登在全球通信及數據中心儲能電池供應商中出貨量排名第一,市佔率達11.1%,並在全球新增裝機容量中排名第十二。 財務方面,公司去年收入約45億元(6,300萬美元),按年增長5.6%,惟淨利潤跌8.3%至3.5億元。雙登已引入三水創投作基石投資者,投資額2.2億元。公司計劃將集資淨額40%用於東南亞新建鋰電池產能,35%投入研發中心建設,其餘則用於海外銷售拓展及營運資金。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reatily makes 3D printers

以平價3D打印機為賣點 創想三維闖關港交所

這家公司已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著力打造單價低至199美元3D打印機的大眾級消費市場 重點: 擬赴港上市的創想三維通過十年變革,將消費級打印機價格從4,000美元以上壓縮至199美元的低點,實現3D打印技術普惠化 儘管毛利率顯著低於西方同業,這家3D打印機製造商去年仍實現8,900萬元淨利潤    陳竹 3D打印機製造商深圳市創想三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創業故事,源於中國製造業對極致成本控制的偏愛。公司的四位聯合創始人初識於某3D打印展會,他們共同觀察到:當時市場由昂貴的工業級設備主導,僅有一兩個品牌生產消費級產品,且多為進口設備,單台售價高達30,000至40,000元(約合4,178美元)。 聯合創始人劉輝林後來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正是此類高得令人卻步的價格,促使四人於2014年創立公司,以「讓3D打印技術走進千家萬戶」為使命。如今,這家企業正將其「從零打印」的創業故事推銷給投資者。上周,其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文件。 創業十年之際,該公司已基本實現「全民3D打印機」的願景。總部位於深圳的創想三維設備起售價低至199美元,躋身全球消費級3D打印機市場最大廠商之列。其大刀闊斧的降價策略推動3D打印技術普及化進程,使全球個人消費者、教育機構及小微企業皆能觸及該項技術。 申請文件顯示,創想三維計劃募資以強化研發實力,並深化拓展海外市場,後者已是其重要收入來源。雖然具體募資目標尚未公佈,但選定中金公司作為獨家保薦人顯示本次發行規模可觀,或募資逾1億美元。 創想三維的財務表現印證消費級3D打印市場整體擴張態勢。該公司營收從2022年的13億元躍升至去年的23億元,近乎翻番。申請文件顯示,強勁增長勢頭延續至今年,一季度營收同比攀升29%至7.08億元。 頭部之爭暗流湧動 相較西方同類產品,創想三維具備顯著價格優勢。其3D打印機價格區間覆蓋199至1,499美元,同時提供起價3,400美元的專業級系列。設備應用場景廣泛,涵蓋燈具、玩具等生活用品製造,乃至假牙、齒科模具等醫療產品生產。 極致壓縮成本的底氣源於中國製造體系加持,使創想三維較國際對手獲得顯著成本優勢。政府強力扶持亦功不可沒,2015年推出的《中國製造2025》規劃已將3D打印列為關鍵戰略產業。 政府通過直接補貼、稅收減免、企業採購3D打印技術專項補貼等多元渠道提供支持。此類舉措是中國通過國家協同發力搶佔新興技術制高點的整體產業戰略組成部分。不過,這類扶植也引發西方政府異議,指責其賦予中企非對稱優勢,且常導致產能過剩。 中國的戰略成效有目共睹。目前,中國企業已主導3D打印機入門級領域。據科技媒體Tom's Hardware七月援引研究機構Mordor Intelligence數據,2024年定價低於2,500美元的入門級3D打印機市場中,中國製造商佔據95%的份額,形成市場壟斷。 Tom's Hardware報告顯示,創想三維以39%的市佔率位居全球入門級消費市場最大供應商。但該公司招股書引用的第三方研究略有差異:創想三維被定位為2024年全球第二大廠商,消費級3D打印機市場份額達16.9%,全球出貨量700,000台。招股書未明確其「消費級3D打印機」分類的具體價格區間及市場定義,這或是數據偏差的根源。 低價策略必然壓縮毛利率,這恰是中企基於市場佔有率優先戰略長期秉持的競爭哲學。過去三年,創想三維毛利率徘徊於28.8%至35.2%區間,顯著遜於西方同業。以美國3D打印巨頭Stratasys(SSYS.US)為例,其最新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毛利率達47.7%。 低毛利下持續盈利 儘管毛利率承壓,創想三維仍保持盈利韌性:去年淨利潤8,900萬元,今年一季度淨利達8,200萬元。該數據證明其犧牲毛利仍可持續盈利的能力,折射出卓越運營效能與堅實市場需求。 然而,創想三維的中國消費級3D打印機龍頭地位正遭受本土新銳廠商衝擊。拓竹科技、閃鑄科技及智能派等競爭對手同樣甘於利潤換市場。儘管申請文件顯示,創想三維2020-2024年累計出貨量居首,但單年數據顯示去年已退居次席。這表明其增速落後於部分同業,預告著中國3D打印市場或將成為新一輪「價格血拼」的戰場。 申請文件雖未明示2024年市場魁首,但其描述直指拓竹科技。後者的迅猛崛起令創想三維如芒在背:這家同樣扎根深圳的企業由全球最大無人機廠商大疆前高管於五年前創立,意味著其在技術資源與資本圈層面或具深厚背景。 儘管競爭加劇,3D打印產業仍處技術快速迭代的早期階段。創想三維預見巨大增長潛力:第三方預測顯示,消費級3D打印機出貨量將從2024年的410萬台激增至2029年的1,340萬台,年複合增長率達26.6%。 Stratasys當前市銷率(P/S)僅1.24倍的低位,或反映市場對其近兩年收入下滑及持續虧損的擔憂。若適用同等估值倍數,創想三維估值約4億美元。但鑒於其持續強勁的營收增長與盈利能力,投資者或給予更高溢價。 雖然創想三維推動3D打印平民化的貢獻值得稱道,但低價機型必然伴隨微薄利潤。潛在投資者將密切關注其能否在高階機型市場同步提升競爭力。實現這種平衡布局,或有助其在日趨擁擠的賽道中突圍制勝。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唯品會預計第三季度或將重返營收增長軌道

折扣電商唯品會控股有限公司(VIPS.US)上周四發布財報顯示,公司已連續五個季度營收下滑。為穩定投資者信心,公司宣稱經營形勢趨於穩定,近期有望恢復營收增長。 財報顯示,公司第二季收入25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69億元下降4%。淨利潤亦從去年同期的19億元降至15億元,同比縮水21%。季度活躍用戶數與總訂單量均出現同比下降,但商品交易總額(GMV)逆勢增長1.7%。 伴隨經營企穩,該公司預計第三季度將重返營收增長通道。其預測第三季度收入將達207億元至217億元區間,相當於實現0%至5%的增長。 最新財報發布後,唯品會上周四股價應聲上漲5.9%,但周五回吐部分漲幅。該股年初至今累計漲幅約28%。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ecret to Tingyi's interim profit: price hikes

康師傅中期盈利贏在兩個字:加價

主打方便麵及飲品的康師傅,受惠於價格調升,中期收入微降但盈利卻有理想增長 重點: 公司中期盈利同比上升逾兩成 期內毛利率提升近兩個百分點   劉智恒 康師傅一年多前兵行險著,先在23年11月將飲品零售價格上調17至25%,又在去年5月調升方便麵價8%。基於當時中國內地經濟疲態畢現,人們消費意欲低迷,對價格出奇地敏感,市場認為康師傅的決定十分冒進,隨時因加得減。 消費者更頻頻吐糟,批評之聲此起彼落:「漲唄,以後不喝了」、「沒想到有一天,統一竟然成了康師傅的平替」,消費者被刺痛之餘,有人就用腳投票,不再買康師傅的麵,不飲康師傅的茶。 在一片痛罵聲下,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0322.HK)今年中期卻派出一份頗為亮眼的成績表,並向市場證明,加價的決定是正確,公司下了一著好棋。 截至6月底,康師傅的收入接近401億元,同比下跌2.7%。收入雖微跌,盈利卻出奇地升近21%至22.71億元。撇除一次性出售附屬公司收益,核心盈利升12%至21.1億元,要知道康師傅這類傳統行業及已成熟的企業,有雙位數的增長,實在也殊不簡單。 對於盈利上升,康師傅歸因於成本結構的優化及運營效率提升,令整體毛利率增加1.9個百分點至34.5%。而毛利率得以拉升,與近年加價不無關係。雖然調升價格後令產品銷售輕微下跌,但毛利率的增加,能提升整體利潤。 收入跌盈利升 公司兩大核心業務上,就方便麵而言,上半年收入134.65億元,同比下跌2.5%,但因產品升級調價,毛利率同比升0.7個百分點至27.8%,最終讓方便麵上半年的股東應佔溢利上升11.9%至9.51億元。 飲品方面,上半年收入按年亦下跌2.6%,但因2023年底的加價,以及管理效能提升,毛利率上升2.5個百分點至37.7%,推動飲品的股東應佔溢利大升19.7%至13.35億元。 公司財務穩健,截至6月底的銀行存款及現金(包含長期定存)達194.91億元,較去年底增加近35億。扣除有息借貸150.2億元,淨現金達44.74億元。 雖然康師傅在上半年表現理想,但別對公司前景有較大寄望,畢竟這類成熟的企業,在中國內地發展多年,市場佔有率幾已大定,蹭中國經濟增長紅利時代亦已過去,盈利每年能有輕微增長,已屬有所交待。 康師傅亦深明此道,今天要吸引投資者,主要是派高息,此之所以公司近年將全部盈利派予股東,除了是回饋股東支持外,實也反映公司發展成熟,未能找到新的發展,不用保留大量資金,倒不如將現金悉數派發。 短期難再加價 在市佔率已不易進一步拓展下,最能推升公司業績的方法就是提升產品價格。然而康師傅主打的是基層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十分高,除非迫不得意,公司等閒不容易調升價格。而之前調升飲品及方便麵售價時,消費市場的罵聲不絕於耳,產品銷量因而下調,只不過跌幅並非太大,加價後亦能抵銷到銷量下跌的影響。 事實上集團在近一年多時間,先後將飲品及麵食價格調升,未來兩年甚至三年時間內,並不容易再提價,否則隨時得不償失,被消費者離棄,進而影響銷量,到時加了的價格,也未能彌補銷售下跌帶來的損失。 另外,康師傅是次盈利能增長除提價外,原料價格的下跌也應記一功。然而原料價格的波動,並非公司可掌控。財報顯示,白砂糖、麵粉及聚酯粒的價格均有所下跌,但最主要的原料棕櫚油價則持續上升,今年上半年同比升幅達24%。若然棕櫚油價續向上,勢將加重康師傅成本。 投資者不買賬 確實,市場也未看好康師傅的長線投資價值,公布中期業績後,股價翌日一度下跌6.2%,收市收窄至跌1.75%,報11.2港元。 康師傅的預期市盈率近15倍,死敵統一(0220.HK)的預期市盈率為17倍,旺旺(0151.HK)則是14.5倍。康師傅在行業估值只屬市場水平,吸引力有限。業績後里昂證劵表示扣除公司一次性收益後的盈利,較他們預測低2%,並認為市場競爭格局和飲料復蘇存在不確定性。花旗亦指康師傅持續疲弱的收入,迭加市場份額不斷流失,讓投資者感到憂慮。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