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靠“太二”品牌打出名堂的餐飲連鎖集團九毛九,預告上半年淨利潤將大減七成

重點:

  • 九毛九發佈盈利警告,雖然上半年收入僅微跌6.1%,但淨利潤卻大削70.4%,主要受疫情影響,以及擴充門店的開支增加
  • 該公司的估值遠高於同業,反映投資者對其前景仍然樂觀

葉天娜

2022年已過去了7個月,這7個月對所有中國餐廳老闆來說,絕對是一種煎熬。

由於新冠疫情反覆不定,中國各大城市連接“封城”嚴防病毒擴散,居民們連門都出不了,更遑論外出吃飯。因此,餐廳老闆們除了等待病毒“動態清零”外,也只能看著自己的銀行戶口同時“清零”。

但在疫市中,仍有連鎖餐廳集團選擇擴充,等待疫情平穩後大展拳腳,這就是以酸菜魚聞名的九毛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9922.HK)。

8月1日晚上,九毛九發出了盈利警告,預計截至6月底的上半年營業額按年下跌約6.1%至18.99億元,雖然收入跌幅溫和,但卻預計淨利潤將大跌最多70.4%至5,500萬元。按常理來說,這種盈利預警一般會令公司股價受壓,但九毛九不跌反升,在公佈盈警後三天漲了約4%,更錄得南向港股通的資金持續流入。

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認為,中國多個城市在第二季封城,九毛九有很多分店都未能開業,所以業績不佳早已是市場預期,從公司股價從6月底最高22.5港元落至8月初的17港元,已足以反映投資者期望。

逆市擴張

“隨著中國疫情緩和,像九毛九這類中國股民喜愛的知名品牌,憧憬官方推出刺激內需等振興經濟措施,目前的股價水準是值得投資者關注。”溫傑說。

九毛九主席管毅宏也看中了疫後內需復甦的商機,在其他餐廳縮減規模保存實力的同時,九毛九在上半年反而新增了37家餐廳,當中包括35家主打酸菜魚的“太二”品牌餐廳和兩家“慫重慶火鍋廠”分店,因此令開支大幅上升,拖累公司半年盈利表現。

事實上,九毛九近年的核心收入來源,便是以年輕客群為主的“太二”品牌餐廳,其主打的酸菜魚菜式風靡全中國,截至去年底在全國有350家分店,去年收入同比急升67.3%至32.9億元,佔總收入78.6%,無論人均消費與翻座率,均比主品牌“九毛九”為高。

至於慫重慶火鍋廠同樣主打年輕人,專賣一種口味鍋底,被視為九毛九的第三增長曲線,餐廳數量由2020年的只有兩家激增至去年底的9家,其人均消費達129元,比太二的80元為高。該品牌今年上半年新增兩家分店,估計是想繼續試探麻辣火鍋市場,以挑戰同行海底撈(6862.HK)為最終目標,而海底撈去年的平均翻座率為3,高於慫重慶火鍋廠的2.5,但人均消費104.7元,比後者低近兩成。

整合品牌

除了積極擴充外,管毅宏也有重整業務。今年6月,九毛九公佈僅以50.94萬元出售管理“2顆雞蛋煎餅”品牌的廣州兩顆雞蛋餐飲80.85%股權,交易完成後,廣州兩顆雞蛋餐飲將不再為公司的間接非全資附屬公司。

2顆雞蛋煎餅的表現一直未如理想,截至去年底,該品牌旗下自營店與加盟店分別只有6家與17家,按年減少6家與15家,營業額只佔公司總收入不足0.7%,人均消費也只有20多元,對於九毛九來說有如“雞肋”。既然如此,倒不如壯士斷臂,集中資源發展更具盈利能力的品牌。

九毛九與海底撈可以說是中國現代餐飲奇跡,見證了中國人過去十多年來對火鍋的熱愛。1994年之前只是一名工人的張勇,創辦了以麻辣火鍋以及各種創新服務的海底撈,在餐飲業市場殺出一片天,成為全國最大的連鎖火鍋集團,翻座率更高達每天5次。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海底撈一共新增了超過一千家門店,但在新冠疫情肆虐下,公司去年虧損高達41.6億元,最終需關停300多家餐廳,股價也從最高的85.8港元,大幅蒸發八成至上周的16港元水準,連張勇也親自承認錯判情勢及 “盲目自信”。

對比張勇,以一家海南小麵館起家的管毅宏在2005年創辦九毛九,2010年從一家傳統的餐飲企業轉型為連鎖餐廳,以“九毛九”同名品牌經營門店,並在2015年成立了針對年輕食客群的“太二”品牌,主打時尚酸菜魚產品,並從副品牌晉身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雖然目前總餐廳數量只有500多家,遠比海底撈截至去年底的1,443家少,但管毅宏未來會否跟隨張勇的快速擴張路線,市場還需時觀察。畢竟當業務蒸蒸日上時,加速發展的誘惑總是很大的。

不過從投資者角度,則較為看好九毛九的增長前景,因為該股的市盈率高達64倍,是港股上市的內地餐飲股中最高者;至於其市銷率5.48倍,也遠高於兩大同業海底撈與呷哺呷哺(0520.HK)的1.83倍和0.51倍,反映市場願意給予九毛九較高溢價。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Sanhua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infrastructure

簡訊:浙江三花獲證監會批准赴港IPO

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准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002050.SZ)赴港上市申請,為這家制冷空調元器件製造商的IPO計劃掃清關鍵監管障礙。 根據證監會官周一網上的備案通知書披露,三花智控擬發行約4.77億新股。 該公司於今年1月遞交港交所上市申請,由中金公司與華泰國際擔任聯席承銷商。財務數據顯示,其去年首九個月營收同比增長8.4%至20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90億元有所增長;當期淨利潤從21.6億元增至23億元,增幅達6.5%。 三花智控已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該公司去年原計劃在瑞士二次上市,但最終由於市場環境變化而改道為香港資本市場。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北森控股去年度虧損收窄

人力資源管理雲服務(HCM SaaS)供應商北森控股有限公司(9669.HK)周二公布,預料截至3月31日止的2025財政年度,虧損將介乎約1.3億元(1,800萬美元)至約1.96億元,較2024財年的虧損約32.09億元收窄。 公司表示,虧損收窄主要由於公司可贖回可轉換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虧損,及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較2024財年減少所致。 北森控股預期,2025財年收入將介乎約9.23億至約9.66億元,按年增長約8%至13%,年度經常性收入預料介乎約8.9億至約9.27億元,按年增加約17.7%至22.5%。 公司股價周二低開0.5%報5.89港元,至中午收市報5.97港元,跌1.3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小南國大折讓配股 集資不足900萬元

餐飲集團上海小南國控股有限公司(3666.HK),周一晚公布配股,將以每股0.02元,配售近4.43億股,較周一收市價0.024元大幅折讓16.7%,僅集資890萬元,集資所得用作一般營運資金。 小南國表示,配售可籌集額外運營資金、增強公司的財務狀況及擴大本公司的股東基礎,從而提高股份流通性。 曾經是上海餐飲龍頭之一的小南國,近年業務每況愈下,去年收入按年大跌30%至3.14億元人民幣(下同),虧損卻較2023年擴大80%至8,506萬元 小南國周二高開25%報0.03港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33%。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利來私有化計劃未獲股東批准

服裝品牌金利來集團有限公司(0533.HK)上周五公布,大股東兼主席曾智明建議將公司私有化之計劃,在法院會議上未獲股東批准,其中,贊成及反對分別佔出席投票的股東股數55.332%及44.668%。因此,建議及計劃已告失效。 曾智明於去年12月提出私有化計劃,理由是公司估值偏低,且20年來並未在市場上集資,上市地位「無關緊要」。其出價每股1.5232港元雖較當時市價溢價約24.85%,但較截至去年6月底止股東應佔每股資產淨值(NAV)4.4741港元,折讓約65.95%。 根據年報,金利來去年收入12.2億港元(1.57億美元),同比下滑8.4%,淨利潤則下滑19.9%至9,310萬港元。截至去年底,公司銀行存款、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10.5億港元。公司投資物業及發展中物業資產賬面總價值逾33億港元。 公司股價周一大幅低開39.6%,報0.9港元,至中午收市報1.05港元,跌29.53%。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