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虧損的上海電動汽車製造商擬尋求10億美元的新融資,它面臨眾多本土競爭對手日趨激烈的競爭

重點:

  • 威馬控股申請在香港IPO,據稱將融資最多10億美元,與多家在港上市的國內電動汽車初創公司展開競爭
  • 過去幾年公司銷量大幅增長,但隨著中國大力推廣清潔技術,成本和競爭壓力也隨之增大

史鶴立

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威馬控股有限公司正開足馬力駛入金融市場,它剛剛提交了融資最多10億美元(66.8億元)的香港上市計畫。但該公司可能會發現,香港的上市“車位”十分擁擠,它將成為第五家在這座城市上市的國內電動汽車製造商。

或許威馬——這家發音接近德語“世界冠軍”(Weltmeister)的公司,也意識到香港正在變得擁擠不堪。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最初的目標是於2020年在不那麼擁擠的上海證交所上市,但後來因為未公開的原因放棄了該計畫。

雖然可能要走上一段艱難的旅程,據媒體報道,威馬控股希望在今年年底之前上市。其承銷商團隊完全來自中國,包括海通證券、招銀國際和中銀國際。

威馬被視作蔚來汽車(NIO.US; 9866.HK)、小鵬汽車(XPEV.US; 9868.HK)和理想汽車(LI.US; 2015.HK)等本土電動汽車初創公司的競爭對手。在起步階段,威馬曾計畫將優步的靈活性與特斯拉(TSLA.US)的技術相結合。公司CEO沈暉曾擔任富豪中國董事長,在汽車行業擁有逾25年經驗。他還曾是富豪的中國所有者吉利汽車(0175.HK)的董事,也曾在中國的菲亞特汽車工作過。

雖然進入金融市場較晚,威馬在創造市場所需的真實產品方面毫不遜色。這是否足以使其成為名字中暗含的“世界冠軍”則是另一回事,需要時間來驗證。

上周提交的IPO檔顯示,該公司2021年銷量較2020年翻了一番,達到44,152輛,推動收入同期增長78%。其銷量基本上每年都會翻倍,例如從2019年的12,799輛增至2020年的21,937輛。

2021年,該公司汽車銷量在國內電動汽車初創公司中排名第五,落後於銷量均超過9萬的小鵬、理想和蔚來,以及銷量達69,674輛的合眾汽車。中國競爭激烈的電動汽車市場中也有更成熟的品牌,其中以特斯拉和本土的比亞迪(1211.HK; 002594.SZ)為代表,比亞迪的投資者包括億萬富豪沃倫·巴菲特。

雖然威馬的收入增長迅猛,在2021年達到47億元,較2019年的18億元翻了一番以上,其虧損也在猛增。公司2021年淨虧損達82億元,較2019年的41億元增長了一倍。但毛虧損率多年來持續改善,2021年為負31.1%,相比之下,2020年為負43.5%,2019年達到負58.3%。

Crunchbase的資料顯示,截至去年11月,威馬在之前的8輪融資中共募集了53億美元。沈暉和他的妻子目前持有該公司30.8%的股份,是最大的股東。其他投資者包括地產開發商雅居樂集團(3383.HK),持股6.5%,以及搜尋引擎巨頭百度(BIDU.US; 9888.HK),持股6%。

一開始就自行製造

威馬控股自稱是首家從一開始就建立自己生產設施的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預計到2022年,將總共推出五款車型,瞄準中國年輕和精通科技的用戶和家庭。該公司表示,2019年推出的EX6車型迎合了中國越來越多的三胎家庭,並預計在未來幾年,每年都會推出一款新車型;其中M7預計將於今年下半年上市。

威馬有兩個生產基地,一個在浙江沿海城市溫州,另一個在湖北中部城市黃岡,年生產能力達25萬輛。該公司的首款車型EX5於2018年在溫州投產,兩年後黃岡生產基地投產。

2017年接受媒體採訪時,沈暉詳細闡述了自己的計畫——不僅要生產一款體面的大眾市場汽車,還要在Uber式的未來為客戶提供靈活的所有權,為新的中國客戶,特別是年輕一代提供“電氣化、互聯互通和共用”相交融的體驗。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威馬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其部分業務主張包括發展現代技術以增強連通性。 

直至2017年,該公司還計畫使用Weltmeister這個名字作為自己的品牌,從中可以看到初創企業對更為傳統的汽車製造商(其中許多總部設在德國)構成的挑戰越來越大。但後來它放棄了這個想法,到目前為止,它的四款車型都不包含Weltmeister這個名字或WM首字母縮寫。取而代之的是,該公司採用了一個更具辨識度的中國名字——威馬,意思是“威猛的馬”。

根據招股說明書,威馬汽車屬於中檔產品,價格在16萬元至26萬元之間。這比蔚來汽車便宜,後者的五款車型定價在32.8萬元到55.6萬元之間。

與競爭對手相比,威馬的上市時間較遲。被稱為“電動三寶”的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和蔚來汽車已經在美國和香港上市。這三家公司最初都是在美國掛牌,但後來都到香港二次上市,借此防範因美國的證券監管機構與中國就資訊披露產生的糾紛而可能導致的退市。

中國的一些二線電動汽車初創企業也在尋求海外資本市場融資。浙江的零跑汽車3月份申請在香港上市,總部位於北京的前途汽車上個月表示,將通過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在紐約納斯達克上市。

在傳聞威馬汽車將於2020年在上海上市時,媒體報導猜測IPO後它的估值可能達到43億美元。蔚來汽車在2018年上市時的估值為64億美元,當時處於預期區間的底部。

但從那時起,時代已經發生了變化,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充滿幻想,對電動汽車的整體看法也變得更加樂觀。隨後的反彈將蔚來汽車的市值推高至目前的320億美元,而理想汽車和小鵬緊隨其後,分別為280億美元和197億美元。 

理想汽車的市銷率為4.5倍,小鵬汽車和蔚來汽車分別是6.2倍和4.8倍,這個群體的平均市銷率為5.2倍。考慮到威馬汽車是國內第五大電動車製造商(按汽車銷量計算),它的市銷率可能與同行類似,這將使該公司的估值達到約36億美元。

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簡訊:結束三年收入萎縮 虎牙重返增長軌道

遊戲直播公司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HUYA.US)周二披露,在經歷競爭加劇、監管打壓及合併案遭否等困境後,公司今年一季度實現收入正增長,結束逾三年的業績收縮周期。 虎牙披露,今年一季度營收總額為15.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5億元微增。此前公司上一次實現同比增長,要追溯至2021年第三季度,當季營收從28.1億元增長5.7%至29.8億元。 公司核心直播業務收入仍延續跌勢,最新季度同比下滑約10%至11.4億元。但遊戲相關服務收入大漲52%至3.7億元,彌補了核心業務缺口。根據非公認會計准則,公司最近三個月實現淨利潤2,400萬元,較上年同期的9,250萬元有所下降。 財報發布後,虎牙美股周二漲1.9%。該股年內累計漲幅已達25%。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五年投資10億 美團Keeta進軍巴西

外送服務巨頭美團(3690.HK)近日宣布,將斥資10億美元把其海外外送平台「Keeta」拓展至巴西,此前該平台已在香港及沙特阿拉伯成功推出。美團表示,Keeta將於「未來幾個月內」登陸巴西,並計劃於未來五年內在當地投入總額10億美元。 南華早報報道,有關協議於本周一在北京簽署,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親臨現場,與美團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王興一同見證。王興表示,巴西是擁有巨大潛力的重要市場,美團將致力於「提升消費者體驗、幫助合作餐廳成長,並為外送員提供更多機會」。 美團於2022年開始部署開拓海外市場,Keeta已分別在香港及沙特阿拉伯推出服務。去年2月,美團進行多項業務整合,由王興親自負責海外業務拓展。 公司稱,Keeta將在巴西建立全國性外送網絡,並為當地餐飲商戶提供多元行銷及數位營運工具,助其拓展業務。 儘管利好消息公布,美團周二股價仍下跌4%,報138.60港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瀾滄古荼大股東押股 虧損停牌兼換核數師

茶商普洱瀾滄古茶股份有限公司(6911.HK)周二公布,控股股東之一的王娟及廣州天速信息將股份質押,涉及近2,000萬股,佔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15.83%。 瀾滄古茶自2023年12月上市以來,不斷出現問題,除上市首次業績發布錄得盈利按年上升11%外,去年中期已出現盈利大倒退,大幅下挫80%至509萬元人民幣(下同)。期間公司又更換核數師,不再任用羅兵咸永道。及後又公布,更改上市集資金額用途,將當中2,600萬元用作償還貸款。 到今年3月底,公司發盈警預計2024年將出現虧損介乎9,650萬元至1.2億元, 2023年有盈利8,008萬元。而且,公司未能如期發布業績,在今年4月1日停牌至今。 自上市以來,公司的股價由每股上市價10.7港元,下跌72%至停牌前的3.05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ijin Mining spinning off its overseas gold mining arm and taking it public, in order to benefit from surging gold price

分拆海外金礦業務上市 紫金礦業搶食高金價紅利

紫金礦業選在金價創新高之際,啟動海外黃金資產分拆,為長線擴張預留更大的想像空間 重點: 境外黃金產量約佔公司整體黃金產量近七成 去年黃金業務銷售收入佔總收入約49.64%   李世達 在資本市場上,黃金不只是貴金屬,更是一種信仰。當地緣政治不穩、利率趨降、通脹高企,全球資金往往如候鳥般湧向避風港——黃金。2025年4月,國際金價一度飆升至每盎司3,500美元歷史新高,年內漲幅逾30%,成為市場最搶手的資產。 而就在這波金價熱潮,中國最大金屬礦商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899.HK; 601899.SH)近日宣布,將位於南美、中亞、非洲與大洋洲的多個大型金礦整合至香港註冊的子公司「紫金黃金國際」,並擬於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可謂「趁熱打鐵」,精準踩在金價上升周期的浪頭之上。 公司稱,此舉旨在加快國際化步伐、強化資本運作效率、擴大海外融資與併購能力。分拆完成後,紫金黃金國際仍為紫金礦業合併報表範圍內的控股子公司,確保公司對境外黃金資產的控制權不變。 業績隨金價起飛 黃金作為紫金礦業的重要業務板塊,其收入與利潤貢獻不可小覷。根據紫金礦業2024年報,黃金業務銷售收入佔總收入約49.64%,為集團最大收入來源。 毛利方面,黃金貢獻亦高達30.07%,遠高於其他金屬品類。全年礦山產金量達72.94噸,年增7.7%,其中約65.5%來自海外礦場,如哥倫比亞Buriticá金礦、澳洲諾頓金田,以及蘇里南的羅斯貝爾金礦。 此外,公司產金能力及資源量也位居領先,去年礦山產金產量72.94噸,同比上升7.70%。近五年礦山產金產量年複合增長達12%。今年第一季度礦山產金產量為19.07噸,同比增長13%。公司也上調全年黃金產量目標為85噸,較去年提升16%。 根據中國黃金協會數據,2024年中國實現礦山產金298.4噸,公司礦山產金相當於中國總量的24%。截至2024年底,公司黃金資源量達3483.7噸,在全球排名第六 紫金礦業整體2024年業績亦受惠於金價飆升。全年營業收入達3,036.4億元,年增3.5%;淨利潤320.5億元,年增高達51.76%,遠超國際金價全年升幅27%,創下歷史新高。礦產品毛利率升至57.97%,較上年上升8.88個百分點,反映出金價上行對盈利能力的顯著推動。 2025年一季度,營收達789.28億元,按年增5.5%;淨利潤101.67億元,同比增長62.39%,首次單季突破百億元。同期國際金價再升約20%,4月下旬一度觸及3,500美元歷史高點。 境外金礦吸引力大 從戰略角度來看,紫金此番分拆不僅是資產重估,更是資本運作上的前瞻部署。獨立上市的紫金黃金國際,將成為公司在海外進行黃金資源併購與資本操作的主要平台,藉此可降低母公司財務負擔與地緣風險,強化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此外,在香港上市亦有利於對標國際黃金巨頭如Newmont(NEM.US)、Barrick Gold(GOLD.US),爭取更高估值與全球資本關注。 而獨立上市後的紫金黃金國際,資產底氣並不薄弱,其黃金產量接近紫金礦業總黃金產量約七成,潛在估值規模不容小覷。其中,南美洲是黃金產量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公司位於該區的四個金礦去年產量達21.6噸,佔整體約三成。若能獨立上市,料將迅速進入黃金類股投資者視野,成為黃金ETF與主題基金追蹤的熱門標的。 從股價反應亦可見市場的期待。紫金礦業在宣布分拆當日,A股與H股分別上漲1.7%與1.3%,反映資本市場對此舉正面看待。市場普遍認為,紫金此舉可釋放其海外黃金資產價值,提升整體估值,並吸引更多對黃金資產有配置需求的長線資金。 總體來看,紫金礦業選擇在金價高漲時分拆黃金資產,不僅是順勢而為的資本運作,也是對未來全球資源競爭與地緣政治變局的主動應對。對投資人而言,紫金黃金國際的上市開啟了針對中國海外黃金資源的獨立投資通道,有助於釋放黃金資產價值、提升估值彈性,並增強國際資本接觸。在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美元走弱預期下,黃金資產的吸引力與日俱增。而具備規模化資產、成熟產線的紫金黃金國際,將比新興金礦公司更具抗壓與盈利能力。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