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精神病醫院去年的業績姍姍來遲,但其資金管理風波看似初步解決,公司正爭取恢復交易

重點:

  • 康寧醫院去年收入增加14.4%至14.85億元,但轉盈為虧,錄得2,422萬元虧損
  • 該公司涉及董事長親屬的巨額資金流事故,看來已出現平息迹象

 

莫莉

溫州康寧醫院股份有限公司(2120.HK)近年風波不斷,於2018年,其A股上市申請被中國證監會否決,2020年再戰上海科創板後,卻在2022年初遭遇核數師辭任,同時曝出資金流異常的醜聞,自2022年4月1日起,公司更一直停牌至今。

在上市公司業績期結束半個月後,康寧醫院的2022年業績姍姍來遲。公司期內轉盈為虧,虧損額為2,422萬元,管理層解釋,由於公司向杭州怡寧醫院的借款計提壞賬1,590萬元,令信用減值損失大增11倍至2,520萬元,導致期內錄得虧損。

康寧醫院是一家民營精神病專科醫院,2015年11月登陸港交所,是中國第一家精神專科醫院上市公司,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民營精神病專科醫院,擁有29家自有專科醫院,營運床位達9,688張。旗下總院溫州康寧醫院,是中國唯一一家獲評為三級甲等的民營精神專科醫院。

從營收來看,康寧醫院在2022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有限,實現了不錯的增長,期內收入14.85億元,按年增加14.4%,其中自有醫院營運收入為約13.67億元,較2021年增加13.6%。期內,整體毛利增加7.3%至3.53億元,但由於溫州地區2021年醫保支付政策調整,去年的醫保結算錄得4,360萬元負差,導致綜合毛利率下降1.5個百分點,至23.8%。

儘管財報已經發佈,但康寧醫院仍然停牌,無法判斷投資者對該公司業績的看法。不過,在去年4月停牌前,公司股價已經不斷尋底,一度跌至歷史最低位7.8港元,較2015年的發行價為38.7港元跌去八成,停牌前的價格則為12.1港元。

資金管理漏洞

截至去年底,康寧醫院的淨資產為13億元,市帳率僅0.62倍,遠低於民營腫瘤醫院集團海吉亞醫療(6078.HK)的7.1倍,顯示其估值顯著低於同業。這可能因為康寧醫院暴露出明顯的資金管理漏洞,打擊了投資者對公司前景的信心。

作為民營精神病醫院的佼佼者,康寧醫院在上市伊始,也曾與資本市場有過一段「蜜月期」,最大的轉捩點出現在2022年初的更換核數師公告。這份發佈於2022年1月30日的公告稱,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辭任康寧醫院的核數師,原因是發現該公司存在多宗資金流異常事件。翌日,康寧醫院股價曾大挫31%,收市仍跌26.7%。

根據公告,普華永道發現,康寧醫院附屬公司的個人出資人以及兩名裝修工程供應商,通過社工部員工和相關財務人員,將資金匯入財務人員的個人銀行帳戶。財務人員將資金取出後,隨即存入銀行帳戶,康寧醫院的會計人員隨後將這些存入的資金,作為應收病人醫療費欠款的回款進行了會計處理,在2019、2020年度,這些資金合計約1,443萬元。

此外,普華永道發現,康寧醫院的社工部某位員工於2020年度及2021年1月至6月期間,收到了五名裝修工程供應商的大額資金轉款,合計約979萬元。普華永道還披露,一名裝修工程商、康寧醫院附屬公司的個人出資人,與康寧醫院一名高級管理人員有大額資金往來,於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間,該等轉款之淨流入金額約950萬元,該名高級管理人員解釋該等資金往來是來自個人原因借款。

綜合之後的公告,收到979萬元的員工,是康寧醫院董事長管偉立胞弟的妻子。從裝修工程商等人獲得950萬資金的高級管理人員是王紅月,她曾長期擔任公司執行董事兼財務總監,也是管偉立的妻子王蓮月之胞妹。王紅月於2021年12月底和2022年1月,已分別辭任財務總監和執行董事職務。

擴展老年市場

對於這些資金流異常問題,康寧醫院重新聘請了獨立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獨立調查,在2022年10月16日和今年4月14日,發佈了調查結果以及內部監控審閱結果

對於第一筆1,443萬元資金,王紅月解釋是公司為某些貧困患者募捐籌集的捐款,而這種處理方式,是為了降低應收賬款及壞賬數目。第二筆由管偉立胞弟妻子收到的供應商大額轉款則實際為1,210萬元,調查顯示這是她的丈夫與供應商共同參與這些項目時的採購費和報酬。

換言之,管偉立胞弟與裝修工程商一起承接康寧醫院的十多個項目,共獲得醫院付款1,828萬元,而管偉立胞弟從中收取1,210萬元。至於最後一項資金流入,調查認為公司利益並未因此受到影響。為滿足復牌條件,該公司已聘請獨立專業顧問,以審查本其內部監控及程序,並提供改善建議及及跟進落實情況,其股份將繼續暫停交易,直至另行通知為止

當前中國老齡化進程加速,康寧醫院在深耕精神專科醫療領域的同時,繼續加快推進老年醫療板塊佈局。去年,該公司收購了樂清怡寧醫院的100%股權及縉雲舒寧醫院的控股權,設立的溫州甌海怡寧老年醫院正式開業,進一步擴大在老年醫療板塊的市場覆蓋面。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萬國數據營收增長 國際業務拆分上市

數據中心運營商萬國數據控股有限公司(GDS.US;9698.HK)周三公布,第四季度營收同比增長9.1%至26.9億元,持續經營業務淨虧損從30.7億元收窄至1.73億元。 公司同時宣布,完成對國際業務的新一輪融資,該部門已從原"GDS International"更名為DayOne Data Centers Ltd.。融資完成後,萬國數據在DayOne Data Centers的持股比例,從原來的52.7%降至35.6%。萬國數據表示,隨著持股比例下降,不再將DayOne Data Centers的財務業績納入自身財報。 財報發佈後,萬國數據美股周三跌14%至30.61美元。受人工智能應用需求增長推動,投資者對數據中心運營商熱情高漲,該股在過去52周內已累計上漲近三倍。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研發收入減少 和黃醫藥去年少賺63%

長和實業(0001.HK)控股的生物制藥公司和黃醫藥(中國)有限公司(HCM.US; 0013.HK; HCM.L)周三公布去年度業績,公司錄得收入6.3億美元,按年減少24.8%,股東應佔溢利達3,772.9萬美元,按年減少62.6%,但實現連續兩年錄得盈利。 公司稱,連同日本武田在海外銷售,該集團在腫瘤產品的總銷售額增長134%至5.01億美元,另達成協議以6.08億美元出售合資企業上海和黃藥業的部分股權。收入下降主要來自合作夥伴的研發收入有所減少。其中來自武田藥品的首付款、監管里程碑及研發服務收入從2023年的3.459億美元減少至2024年的6,700萬美元。 另外,和黃醫藥與信達生物(01801.HK) 聯合宣布,用於治療晚期腎細胞癌的FRUSICA-2中國II/III期研究已達主要終點。周四,和黃醫藥港股高開3.7%,至中午休市漲幅擴大至9.41%,報26.15港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DouYu is a livestream game company

直播業務今非昔比 鬥魚覓藍海再衝刺

儘管季度虧損大幅增加,但鬥魚在擺脫傳統遊戲直播業務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消息甫一公布,公司股價大漲31% 重點: 鬥魚第四季度營收下滑12%,淨虧損增加了一倍多,同時平均月活用戶下降14%至4,450萬 隨著鬥魚從最初的遊戲直播業務向多元化發展,廣告及其他收入去年增長了63.6%,收入貢獻比達28%   譚英 鬥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DOYU.US)的名字中「鬥魚」兩字意思是戰鬥的魚,眼下它可能確實在為生存而戰,因曾經讓它聲名鵲起的直播業務逐漸式微。公司上周發布的最新季報顯示,第四季度營收持續下滑,延續過去四年來的下滑態勢。與此同時,公司的季度虧損也增加了一倍多,全年陷入虧損。 但投資者對公司擺脫直播遊戲業務、實現多元化方面取得的進展感到滿意。直播遊戲業務可謂壓力重重,一方面面臨激烈的競爭,另一方面政府限制未成年人的上網時間。一些人可能正在押注,猜想鬥魚作為一家獨立公司的日子可能已屈指可數,它有機會成為潛在的並購目標,很可能將以溢價出售。 聯席首席執行官任思敏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計劃今年將更多資源放到新業務上。她說:「我們的戰略不是收縮,而是重新分配資源,從低效項目轉向高價值業務部門。」 雖然拓展這些業務是一個長期目標,但扭轉公司自2021年以來的營收下滑趨勢,才是更為緊迫的任務。第四季度,這一下滑趨勢仍在繼續,營收從去年同期的13億元降至11.4億元,同比下降12.3%。淨虧損從2023年同期的6,220萬元擴大至1.64億元。 該季度,移動端月均活躍用戶數(MAU)同比下降14%至4,450萬。不過,一個令人鼓舞的跡象是,最新數據較上一季度增長了5.9%。第四季度,平均付費用戶數量也出現同比下降,從2023年的370萬降至最新季度的330萬。 鬥魚試圖通過專注於「其他業務」來重啓增長,這些業務包括廣告、語音社交網絡和遊戲會員服務。第四季度,這部分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47.2%,達到4.05億元,全年增長63.6%至12億元。 投資者似乎把注意力集中在鬥魚多元化發展的強勁勢頭上,它的股價在公告發布後的兩個交易日內飆升17%。不過,股價上漲背後可能還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線索之一是公司現金減少了35%,從2023年底的68.6億元減少到2024年底的44.7億元。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自2024年開始,鬥魚在分紅和股票回購上的支出達到6.2億元,包括今年1月的最新現金分紅。財務副總裁曹昊表示,公司的現金儲備足以將資源重新分配到不斷增長的業務中,並應對業務波動,同時「大幅」減少淨虧損。 這似乎表明,鬥魚正在把股東利益和股價穩定放在首位,同時接受大型競爭對手不可避免的崛起,尤其是抖音。 併購將至? 投資者的熱情或許還源於對鬥魚可能被私有化,或被更大競爭對手收購的新預期。其中一個潛在買家可能是領先的遊戲公司騰訊控股(0700.HK),騰訊已經是鬥魚的主要股東,持有該公司38%的股份。 騰訊最近一直在收購遊戲資產,包括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的視頻遊戲工作室,字節跳動已從該行業退出。一些人可能會猜測,騰訊也可能出價將鬥魚和競爭對手虎牙(HUYA.US)私有化,它同樣也是後者的大股東,且目前的處境與鬥魚類似。騰訊此前曾試圖促成鬥魚和虎牙的合併,但最終於2021年被中國市場監管部門以反壟斷為由否決。 跟鬥魚的情況類似,根據虎牙在周二發布的第四季度財報,營收同比下降2.3%至15億元,淨虧損從去年同期的2.75億元收窄至1.72億元。而且與鬥魚一樣,虎牙的直播收入也在下降,從2023年全年的65億元下降到去年的47億元。 儘管最初的鬥魚和虎牙合併計劃遭否決,但隨著遊戲直播行業因政府監管限制、抖音等新平台的競爭,以及消費者情緒低迷而陷入困境,監管機構可能會改變當初的看法。中國媒體報道稱,這樣的合併或許只是時間問題,騰訊的投資團隊去年曾與兩家公司的高管會面,討論合併計劃。 雖然鬥魚和虎牙的直播收入一直在萎縮,但鬥魚和快手(1024.HK)卻在直播領域快速擴張。快手此前公布的財報顯示,其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1.4%至311億元,利潤同比增長49.9%至21億元。 另一個支持鬥魚和虎牙合併,或者其中一家甚至兩家被第三方收購的可能,是兩個平台最近出現的合作跡象。這種合作始於去年3月,當時鬥魚、虎牙和騰訊旗下的微信,同時直播騰訊熱門遊戲《王者榮耀》的一場直播活動。 任何涉及騰訊的此類合併,對騰訊來說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因它資金充裕,而且已經持有鬥魚38%的股份和虎牙50%的股份。根據鬥魚最新2.65億美元的市值和虎牙8.38億美元的市值,騰訊收購鬥魚剩餘股份需支付1.62億美元,收購虎牙剩餘股份需支付4.2億美元,合計才5.8億美元左右。 鬥魚目前的市銷率(P/S)只有0.44倍,遠低於虎牙的1.02倍,因此該公司的價值看起來被低估了。這或許反映出分析師群體對鬥魚的看法不太積極,雅虎財經調查的五位分析師均給予「持有」評級。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手游發盈警料蝕22億元

游戲運營商中手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0302.HK)周三發盈警,去年淨虧損按年擴大57倍至22億元人民幣(下同),2023年的虧損為3,800萬元。去年的收入亦按年下跌25%至30%。 公司表示,業績下滑主要因新遊戲延遲推出,而期內推出的部分遊戲表現未達預期,至於已推出一段時間的遊戲,部分也開始到達周期的末端。 非經營開支上,亦由2023年的1億元,大幅增至去年的17億元。主要因若干投資出現減值虧損,以及知識產權、內容供應商牌照及研發開支等無形資產出現減值。 中手游周四開市跌14%報0.43港元,股價在過去半年下跌逾7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