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hare price fell nearly 40% in a week after this drugs company was dropped from a scheme allowing mainland investors to trade Hong Kong-listed stocks.

基石药业频售产品权益 遭剔出港股通股价跳水

基石药业被剔出港股通证券名单后,内地投资者纷纷抛售手中持股,导致其一周内的股价累计下跌近四成 重点: 基石药业首席执行官杨建新对公司前景仍有信心,在过去一年半多次增持,持股量占已发行股票的4.79% 去年下半年完成多项对外授权并收缩商业化战线后,基石药业专注于研发及现有上市管线的适应证拓展   莫莉 港股表现长期低迷,加上市场流动性紧张,对于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进入港股通名单是吸引中国内地资金青睐、提升股票流动性的重要途径。一旦被剔出港股通名单,往往意味着成交量大幅下跌。上周一,基石药业(2616.HK)被剔出港股通证券名单后,内地投资者纷纷抛售手中持股,导致其一周内的股价累计下跌39.2%。 基石药业在公告中称,公司的业务经营及财务状况并无重大变动,业务基本按计划进行。此次基石药业被剔出港股通名单,与2月26日恒生综合指数的指数检讨结果有关,由于基石药业在2023年下半年的市值持续在20亿港元徘徊,不符合大约60亿港元的市值门槛,在新一轮的指数检讨中,被剔出恒生综合指数。 一般来说,如果从港股通名单中除名,内地投资者只能单向卖出相关股票,无法再买入,再加上从恒生综合指数中剔出,相关指数基会被动卖出股票,因此这类股票短时间内将面临极大的抛售压力。除了基石药业之外,同时被剔出港股通名单的腾盛博药(2137.HK)上周内累计下跌41.8%,加科思(1167.HK)下挫34.3%,“植发第一股”雍禾医疗(2279.HK)也累计下跌逾26%。 目前,基石药业的股价仅约0.9港元,上周五的单日成交额也萎缩至300万港元,相比于2019年上市时的12港元股价,已经跌去超过九成。在2021年生物医药行业最后的高涨期内,基石药业的股价也曾达到19.12港元高点,但此后已多次探底。 不过,2022年8月接任基石药业首席执行官的杨建新却对公司前景颇有信心。他自上任以来,在过去一年半已多次增持,所购入的股票价格从2022年9月的高点4.6港元,到最低一次入手的1.66港元,增持行为一直持续到今年的1月22日。如今,杨建新累计持股量占已发行股票的4.79%,已逼近持股5%或以上的大股东行列。 基石药业作为一间以授权引进为主的创新药企,研发效率不可小觑。从2015年成立至2023年期间,其十余条在研管线中曾成功推进了四款创新药获批上市,包括普拉替尼、阿伐替尼、艾伏尼布、舒格利单抗;其中舒格利单抗在中国的权益已授权给辉瑞(PFE.US),其余三款则由基石药业自建商业化团队销售。 在已上市产品中,除了舒格利单抗属基石药业自研产品之外,其余三款均为授权引进,在完成临床试验、实现上市等时间节点,基石药业均要向合作方支付高额里程碑费用以及销售分成。 根据基石药业2023年上半年的财报,期内的总收入为2.61亿元,商业化产品收入为2.47亿元,同比增长53%,毛利率从58.7%提高到64.6%。期内经调整净亏损1.83亿元,同比减少29%,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现金储备约10亿元。 转型“小而美”药企 2023年,在糟糕的融资环境下,基石药业等一众创新药企纷纷开源节流,一方面大力出售项目换取收入,另一方面尽量降低现有开支。 去年12月21日,基石药业宣布将艾伏尼布在大中华区、新加坡的独家权益回售给原研方施维雅,后者将向其支付共5,000万美元。在前一个月,基石药业将另一款商业化产品普拉替尼在中国大陆的独家商业化推广权授予艾力斯,公司并未披露从这笔交易所获的具体收入,之后基石药业的普拉替尼全部销售人员被裁员。 同期,基石药业还与三生制药(1530.HK)签署对外授权许可协议,将肿瘤免疫疗法抗PD-1单抗Nofazinlimab的开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的国内权益授予对方。 去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基石药业的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减少1,500万元,至1.31亿元,研发开支更同比减少7,980万元,至1.87亿元,其中支付给合作方的里程碑费用及第三方合约成本仍然有1.22亿元。如今,基石药业自有商业化团队手中的已上市产品仅剩下阿伐替尼,相关开支还将缩减。3月底,基石药业将公布全年业绩,投资者届时可留意其财务状况。 在2023年12月20日的业务进展交流会上,基石药业明确表示,为进一步提高商业化效率,对外达成多项商业化合作,公司将更多战略重心聚焦于研发。 目前,基石药业的市销率仅有2倍,远低于同样以授权引进为主的创新药企再鼎医药(ZLAB.US; 9688.HK)的7倍。在完成多项对外授权、收缩商业化战线后,基石药业专注于研发及现有上市管线的适应证拓展,未来能否凭借出色的研发转化能力成为“小而美”的创新药企,市场将持续关注。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he pharmaceutical company operated under a licensed-in model saw its market value halved just a few days after listing.

阿诺医药登陆美股跳水 核心产品上市路遇考验

这间以授权引进模式为主的医药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几天,市值已跌去超过一半 重点: 阿诺医药目前尚未有产品上市销售,过去两年多已录得逾1.3亿美元亏损 其核心管线是一款泛磷酸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正开展全球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但近年来同类药物的上市接连遇阻   莫莉 在股市寒冬中,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难度愈来愈大,作为中概股,要在美股登陆,更是难上加难。偏偏却有勇者选择逆流而上,抗癌药物研发企业阿诺医药(Adlai Nortye, ANL.US)在2021年冲刺港交所未果后,近期终于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阿诺医药在这次IPO中总计发行25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发行价定为每股23美元,总市值约8.49亿美元(60亿元)。在IPO发行的同时,日本制药公司Nippon Kayaku(4272.T)认购阿诺医药价值4,000万美元的A类普通股。通过IPO发行及同步进行的私募配售,阿诺医药共计募资约9,750万美元。 阿诺医药是一间以授权引进(License-in)模式为主的医药公司,曾先后从诺华(NOVN.SWX)、卫采株式会社(Eisai, 4523.T)等全球医药巨头手中引入肿瘤管线,公司六条研发管线中,有三条已经进入临床阶段。其中进展最快的两款药物均为License-in产品。 或许是投资者对阿诺医药的研发实力信心不足,该公司闯荡美股的开局并不顺利,9月29日挂牌首日的开市价仅为18美元,较发行价下跌21.7%,全日更大跌34.8%;随后5天,其股价亦连续大幅下跌,上周五收报10.87美元,意味上市首6天,已蒸发近53%市值。 作为一间正处于研发阶段、尚未有上市产品的医药公司,阿诺医药的财报并不好看。招股书显示,阿诺医药在2021年曾与Biotime合作,获得销售知识产权收入4,573万美元,此后再无任何收入。在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个月的运营亏损,分别为864.6万美元、6,727万美元以及1,526万美元;净亏损分别为5,668万美元、5,879万美元以及1,502万美元。 一方面,阿诺医药的License-in需要支付高额费用,另一方面,其自主研发以及临床开发的庞大支出,意味该公司必须长期依靠外部融资输血,成立以来的累计融资额已超过2亿美元。长长的投资者名单中,不仅包括CRO龙头泰格医药、药明生物产业基金等医药资本,也包括经纬创投、德同资本、工银资管、联想之星等知名投资机构。2021年7月,阿诺医药完成最后一轮融资,获得9,740万美元,投后估值约6.47亿美元,但最新市值已跌至仅约4亿美元。 在阿诺医药的候选药物管线中,被寄予厚望的是进展最快的AN2025(Buparlisib),如今正在北美洲、欧洲、亚洲和南美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180多个研究中心开展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分配、开放性的三期临床试验,预计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完成患者入组。 同类药物上市遇阻 Buparlisib是一款泛PI3K抑制剂,有望成为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HNSCC)的同类首创(first in class)药物。HNSCC是全球第7大常见癌症,每年全球新增病例超过80万例。 但是,由于PI3K抑制剂的毒性较强,近年来同类药物的上市接连遇阻,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也不断收紧对PI3K抑制剂的评审。去年1月,国际药企吉利德(GILD.US)撤回了上市6年的PI3Kδ抑制剂Idelalisib的部分适应症,同期拜耳(BAYN.DE)自动撤回PI3K抑制剂Copanlisib在欧盟的一项适应症上市申请,而中国药企信达生物(1801.HK)也在9月底主动撤回PI3K抑制剂Parsaclisib在中国的上市申请。 虽然同行纷纷撤回上市申请,让PI3K抑制剂的竞争格局变得更加宽松,而Buparlisib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唯一处于三期临床试验中的泛PI3K抑制剂。但是,Buparlisib还在诺华手中时,就已经进入临床二期,并且因疗效数据在2016年7月被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即使如此,Buparlisib还是因毒副作用大、耐受性差等问题,被诺华以较低的价格将全球权益转让给了阿诺医药。 阿诺医药能否更好地解决副作用问题,将这款重磅产品成功商业化,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招股书显示,阿诺医药预计在三期临床试验的中期分析后,即2024年上半年,向美国FDA递交新药上市申请(NDA)寻求快速审批,随后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欧盟药品管理局、日本PMDA和其他监管机构递交进一步的上市批准申请。 另一方面,阿诺医药的其他管线均处于临床早期阶段,其中AN0025正在进行一期临床试验,有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乳腺癌症(TNBC)等疾病,内部研发的AN4005则正在美国和中国进行一期临床试验。 虽然阿诺医药前期备受一级市场青睐,获得大量融资支持,但是若核心管线Buparlisib未能成功上市,在如今偏淡的资本市场中,该公司恐怕难以获得更多资金,以支持其他管线的研发。相反,若然Buparlisib可以获得全球多地监管部门批准并成功上市,就能拿下颇为可观的市场空间,投资者不妨再留心观察其研发进展。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再鼎医药商业化加速 预告两年后实现盈利

这家创新药企去年亏损收窄,随着产品收入前景乐观,预告两年后扭亏为盈 重点: 再鼎医药计划在2025年底前上市另外至少8款产品,今年将有多款产品迎来里程碑事件 该公司手握10亿美元现金储备,可能会继续引入更多管线   莫莉 在中国创新药行业中,再鼎医药有限公司(ZLAB.US; 9688.HK)以独特的轻资产运营商业模式而着称。与一般创新药企投入重金自主研发药物不同,该公司采用的是VIC模式(VC+IP+CRO),即通过资本支持获得药物授权,引入创新产品管线,凭借研发团队的合作继续推进产品线,一旦成功获批上市,再以研发外包的形式生产药物。 再鼎医药这种商业模式,一度因引入授权开支过大而被市场诟病,不过,随着商业化药物的销量大增,其亏损正在大幅收窄。其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莹在3月初公布的全年业绩报告中透露,正计划在2025年底前上市另外至少8款产品,实现企业整体盈利。 财报显示,再鼎去年总收入为2.15亿美元(14.9亿元),同比增长49%。期内研发支出大幅缩减50%至2.86亿美元,主要由于新的授权引进协议预付款减少,因此全年净亏损减少37%至4.43亿美元。 业绩公布后,再鼎的港股当日微涨1.7%,翌日下跌6.1%,但第三日又忽然飙升10.8%,这或许显示投资者对其业绩表现见解不一,以致股价反复波动。 迎来更多里程碑 再鼎目前共有4款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均为授权引入后上市,其中核心产品“则乐”是卵巢癌特效药。市场此前担心,“则乐”于2021年12月进入了中国医保目录后,价格下跌将影响整体收入。不过,财报数据缓解了投资者忧虑,去年则乐的销售收入为1.45亿美元,同比增长55.2%,占总收入达67.5%。 至于肿瘤电场疗法“爱普盾”的年收入为4,730万美元,同比增长21.6%,这是一种便携式的癌症治疗方案,使用特定电场频率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1月5日,再鼎与合作伙伴Novocure(NVCR.US)宣布,“爱普盾”联合标准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三期关键性临床研究达到总生存期(OS)的主要终点,与单独使用标准疗法相比,总生存期在统计学上有显着且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预计将在2023年下半年向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提交该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同时在欧盟申请合格认证(CE)标志。 再鼎另外两款上市产品的销售规模不大,胃肠间质瘤创新药“擎乐”的年收入为1,500万美元,同比增长28.7%;2021年12月才上市、用于治疗细菌性肺炎等疾病的“纽再乐”亦贡献收入520万美元。今年1月,擎乐和纽再乐获纳入了中国医保目录,虽然价格或有所下调,但预计将对今年的销售额带来正面作用。 除了上述四款产品外,再鼎今年可能会有多款新产品获批上市。其中艾加莫德(Efgartigimod)用作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新药上市申请,于 2022 年 7 月获中国药监局正式受理,该药物于 2021 年 12 月已获 FDA 批准上市。马吉妥昔单抗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也于 2022 年 1 月申请上市获受理,而舒巴坦钠-度洛巴坦钠(SUL-DUR)也在2022年底向中国药监局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快讯:研发开支增81% 再鼎医药亏损扩大

最新:生物科技企业再鼎医药有限公司(9688.HK; ZLAB.US)周四公布今年第三季业绩,期内净亏损为1.61亿美元(11.7亿元),比去年同期的9,641万美元扩大67%。利好:受惠核心产品口服肿瘤药则乐的营业额大增39%至3,920万美元,期内季度收入增加33.5%至5,754万美元。值得关注:该公司期内的研发开支大增81%至9,950万美元,高达集团整体收入的173%,加上销售、一般和行政开支也上升13%至6,660万美元,成为亏损扩大的主因。深度:再鼎医药是中国药企中,透过“授权引进”模式经营的佼佼者,目前录得收入的四款已商业化产品都是通过授权引入上市。不过由于授权引入开支高昂,公司近年陷入营收越多、亏损越大的困局。因此,公司管理层把公司策略转向“授权引入+自主研发”,通过增聘研发人员及启动临床药物研究,以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不过此举也导致临床研发的相关费用增加,令亏损状况难以改善。市场反应:再鼎医药的股价周四早上曾挫4.1%,中午收盘跌幅收窄至1.1%,报22.7港元,接近过去52周的低位。记者:何仲尼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