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HK
Domino's frachisee DPC Dash moves into new cities

达美乐比萨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独家总特许经营商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长48%,同店销售额继续逆市保持增长

重点:

  • 达势股份2024年上半年收入取得强劲的两位数增长,在中国净新增146家门店,门店总数达到914家
  • 公司期内首次实现报告和经调整净利润双双转正,实现全面盈利

阳歌

达美乐比萨太火爆了,不开放外送?

尽管这听上去有些古怪,但这确实是达势股份有限公司(1405.HK)面临的情况——他们最近进驻很多新城市,给数亿消费者带去新的西式快餐体验。这家公司是达美乐比萨(DPZ.US)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独家总特许经营商,其近来向新城市的扩张势头非常迅猛,而这些新城市在去年下半年成为了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随着新的消费者对达美乐比萨和其他快餐的热情高涨,也相应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公司上半年财务业绩中,进军新市场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随着这一扩张战略的实施,公司的收入增速高达48%,开始追赶其他老牌快餐品牌。

对整个餐饮市场而言,随着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增长后放缓,消费者普遍采取更为谨慎的消费态度,不愿意轻易地掏腰包。然而,达势股份却出乎意料地在上半年实现了同店销售额的正增长——整个行业几乎都出现了下滑,其中一些下滑幅度相当大。公司将此归功于自己的“高质价比”战略。

达势股份的同店销售额增长率现已相较稳定,此前公司在2022年疫情期间取得了亮眼的两位数增长,随后在2023年上半年亦实现了高个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同店销售额增长3.6%,而去年同期为8.8%。

自2022年以来,不光是北京和上海两大市场,公司还迅速在其他城市开设新店,长远来看这将对同店销售额的整体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那些新开门店在开业时非常火爆吸引大量消费者,随着时间推移销售额又会恢复到正常水平。面对这样的挑战,公司正计划通过增加更多高质价比的品类选择、持续的产品创新和吸引新会员等措施,来吸引更多消费者。

达势股份在中国餐饮行业中仍显得相对年轻和神秘,2010年才开始运营达美乐比萨品牌。在早期阶段,达势股份主要关注北京和上海这两大市场,最近才在CEO王怡的领导下,着力培养本地管理团队,开始积极寻求向其他城市扩张的机遇。王怡曾就职于麦当劳(MCD.US)等其他世界级品牌。

公司今年上半年净新增146家门店,门店总数达到914家,有望轻松实现全年净新增240家店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新开门店中,有134家都位于除北京和上海之外的市场。

截至6月底,公司在中国33个城市开设门店,较去年同期的20个城市明显增多,上半年公司新进驻江门、台州、金华和惠州等城市。自2023年12月以来,达势股份在12个城市新开了42家门店,其中18家已回本,该类门店的平均回本时间预计为9个月左右。公司曾表示,计划到2026年底在中国开设超过1,600家门店。

公司表示:“我们相信达势股份能够继续成功地将达美乐比萨门店推广到中国其他城市,让更多中国消费者了解我们的产品,并进一步增强品牌的全国知名度。展望未来,随着品牌知名度提高,品牌势头不断增强,达势股份将一如既往地实践‘走深走广’战略,继续推进门店网络扩张,进驻更多城市,同时进一步渗透现有市场。”

顾客纷至沓来

达势股份正在追随肯德基、麦当劳甚至星巴克(SBUX.US)等其他西方著名连锁品牌的步伐,进军西式快餐尚未被完全开发的市场。这些品牌以其融合了异国情调的菜品,让人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随着达势股份逐渐深入这些市场,达势股份发现作为一个新兴品牌进入这些城市时,最忠实的粉丝群体更倾向于选择堂食体验或者享受自提的乐趣。因此,新开业的门店经常出现排长队的现象,其中不乏渴望尝鲜的当地年轻人。

因此,达势股份表示,为了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它采取了不寻常的举措——在一些新进入的城市暂停了外送服务,并表示会“在适当的时候逐步开放外送服务。”

达势股份去年初港交所上市,2024年上半年营收跃升48.3%至20亿元。并将持续快速增长主要归因于新店开张和单店销售额的显著提升。来自新市场的收入贡献尤为突出,占总收入的61%。

以门店首30日销售额为衡量指标,达美乐比萨全球前30名榜单中,达势股份占据了28个席位,由此可见新市场的表现之强劲。

今年上半年,单店日均销售额增长10.1%至13,515元,新店和现有门店均有增长。

正如我们前面所指出的,星巴克二季度在华同店销售额下降14%、本土咖啡巨头瑞幸咖啡(LKNCY.US)更是下跌20.9%。相比之下,达势股份保持了同店销售额增长,就显得非常难能可贵。

达势股份一直在通过推出如“火山”饼底等创意比萨产品,以及在每周二、周三比萨全场7折的定期促销活动来吸引顾客。

它持续打造其会员计划,截至8月底,会员人数已从去年同期的1,090万增至超2,000万。与此同时,使用中央厨房和小店模式等成本控制措施,使今年上半年的门店经营利润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达到14.5%。这使得门店经营利润同比增长了59%,达到2.96亿元。

期内,公司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875万元增至1,091万元。而且,在调整后的基础上(剔除基于股票的薪酬和可转换股票价值变化带来的一次性损益),公司也实现了盈利。在这个方面,公司上半年调整后利润为5,089万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1,745万元。

自上市以来,达势股份的股票表现相当亮眼,目前较其IPO股价上涨了逾40%,跑赢同期众多其他遭遇市场波动和挑战的中国公司股票。强劲的表现使其市销率达到2.35倍,远高于咖啡连锁品牌Tim Hortons在中国的运营商Tims天好咖啡 (THCH.US)的0.47倍,以及百胜中国(YUMC.US; 9987.HK)的1.22倍,后者是肯德基和必胜客在中国的运营商。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税负率增加 李宁中期盈利跌11%

李宁有限公司(2331.HK)周四公布,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17亿元,按年增长3.3%,但净利润按年下跌11%至17.37亿元。派中期股息每股0.3359元,合共8.69亿元,较去年减少约11%。 公司指出,期内电商渠道收入增长7.4%,特许经销收入亦升4.4%,成为推动整体业绩的主要动力。不过,直营销售因门店网络调整及消费场景转移影响而下降3.4%,抵销部分增长动能。产品结构方面,鞋类收入按年升近5%,器材及配件大增23.7%,惟服装收入下滑3.4%。 盈利下滑主因来自毛利率下降及税负率上升。期内毛利率降至50%,较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主要因直营折扣加大及渠道结构变化所致。同时,税负率显著上升至33.3%,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 李宁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9.33港元,升6.7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圆通国际亏损扩大 中期蚀6,000万

快递公司圆通国际快递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6123.HK)周四公布中期业绩,收入大幅下跌52.5%至14.14亿港元(下同),股东应占亏损由去年同期的4,210万元,增加43%至6,040万元。 来自海运业务的分部业绩续下滑,较去年同期减少61.8%至930万元,空运业务的分部业绩则续录得亏损,并从去年蚀100万元扩大至亏损5,310万元。 亏损进一步扩大,主要是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收入及毛利,而集团战略性地缩减部分低毛利率及回款周期较长业务,亦导致收入及毛利减少。同时,集团持续加强科研、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全面推动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亦令开支增加。 圆通国际周五平开报1.24元,过去一年高位下调29%。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Living claw back into profit

走出雅居乐暴雷阴霾 雅生活预告上半年扭亏

雅生活在房企债务风暴中选择强硬自救,以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断尾止损,成功扭转去年逾16亿元亏损,预告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 重点: 公司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6亿元 透过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等手段,成功压缩关联公司应收账款风险    李世达 在中国的这场房地产风暴中,物业管理公司通常被视为“相对安全”的资产,因为它们属于轻资产模式,现金流稳定,甚至能为陷入困境的母公司提供变现的机会。然而,当母公司债务危机持续恶化,物管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雅生活智慧城市服务股份有限公司(3319.HK)正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去年上半年,雅生活因大幅计提关联公司雅居乐(3383.HK)的应收款减值而录得逾16亿元亏损。但时隔一年后,雅生活却交出截然不同的盈利预告:2025年上半年预计盈利介乎3亿至4亿元。扭亏为盈的背后,雅生活显然做对了什么。 采取诉讼手段 雅生活的自救行动主要围绕如何处理与雅居乐的财务纠葛展开。公告显示,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起,对关联交易采取了更严格的合同条款设计,以缩短回款周期并减少坏账暴露。雅生活明显向外传达讯息,关联公司不能长期拖欠款项,而希望用制度和流程将风险控制在早期。 另一个动作是接受工抵资产,用工程项目中的资产抵消应收款,这种做法在房企普遍缺乏现金的背景下,成为一种务实选择。虽然流动性差,但相比坏账全额撇掉,仍能部分对冲风险。 更进一步,公司也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把重心放回物业管理和城市服务等能带来稳定现金流的核心板块,对房地产相关的外延增值服务则大幅收缩。 过去一年,许多物管公司都在努力拓展第三方市场,但雅生活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选择不留情面,直接“断尾求生”,不再让自己被高风险业务绑架。现金流是最真实的语言,雅生活公告中明确提到,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相较去年有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雅生活还完成了两笔关联收购,将雅居乐旗下环保企业收入囊中,总金额约6,000万元,为雅生活拓展了城市服务与环保板块的新收入来源,也为未来经营现金流增添了潜在支撑。 股价半年累涨三成 市场对这份盈利预告的反应是直接而迅速的。盈喜公布后首个交易日,雅生活股价当日大涨13.6%,报3.55港元,过去半年累涨近三成。 相比下,恒大物业(6666.HK)在恒大集团(3333.HK)爆雷后,被曝出约134亿元资金被母企挪用,资金链一度断裂,欠缺独立修复能力,只能等待清盘人安排。在恒大集团即将退市之际,传出正在为恒大物业寻找买家。恒大物业今年以来股价累升24%,主要受到消息面带动。 另外,世茂服务(0873.HK)则在维持主业的情况下,持续减少对母企物业的依赖,开始切入商业综合体、办公楼、酒店运营管理等领域,但去年业绩仍陷亏损,盈利能力尚未改善;融创服务(1516.HK)则因母企流动性压力过大,选择“收缩战线”,退出非核心业务,例如出售彰泰服务股权,把资源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两家公司尚未公布最新半年报,但在今年以来物管股回暖带动下,股价都有不错表现。 不过,短期内市场的热情并不代表风险完全解除。雅居乐的债务压力依然存在,若未来再次陷入流动性困境,仍可能波及雅生活。此外,雅生活虽已加快第三方项目拓展,但目前规模仍有限,要真正摆脱依赖,仍需更多时间和资源投入。 雅生活的确展现出逐步脱离母企风险的能力与企图心。以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预期盈利来看,估值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处于“价值修复”阶段。若能进一步扩大第三方市场并保持正向现金流,股价仍有上行空间。不过,母企雅居乐的债务不确定性仍是最大变量,投资者宜关注政策支持与行业整合进度,现阶段仍应保持审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逸仙电商营收增37%,彩妆品重返增长轨道

美妆零售商逸仙控股有限公司(YSG.US)周四公告称,受惠于彩妆品类销售回暖与护肤品强劲增长,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6.8%至10.9亿元。 逸仙财报显示,本季度护肤品销售额达5.8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25亿元猛增78.7%。彩妆品类销售额增长8.8%,扭转了一季度下滑10%的颓势。护肤类加速扩张,使其在本季度总营收占比达到53%,超越彩妆成业绩主力。 公司预计三季度营收增速将放缓至15%至30%,当期营收预测为7.79亿元至8.8亿元。 二季度净亏损由去年同期的8,550万元收窄至1,950万元。按非公认会计准则,二季度实现盈利,当季非GAAP净利润达1,150万元。 财报发布后,逸仙控股周四股价上涨0.6%至9.60美元,该股年初至今累计涨幅约1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