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s AI gamble in China: Did it bet on the wrong horse?

苹果选择与阿里巴巴进行有限的AI合作,而不是采用备受关注的开源明星 DeepSeek,可能是一种误判

  

卓薇安

苹果(AAPL.US)宣布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合作,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AI驱动智能手机功能时,这一举动普遍被视为为了应对北京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而作出的深思熟虑之举。然而,在选择阿里巴巴的同时,苹果或许忽略了中国AI版图中的真正颠覆者——DeepSeek。这家开源新创公司正悄悄地以阿里巴巴无法企及的方式重新定义AI效率与生态整合能力。苹果未拥抱DeepSeek,可能是一次重大的战略误判,让它在这个以本地化与灵活性为主导的市场中陷入被动。

苹果对阿里巴巴的有限押注

苹果在中国的AI策略主要聚焦于透过阿里云基础设施,提升Siri的中文语言能力与AI驱动的照片搜寻功能。这样的策略合情合理,但缺乏想像力。它确保了符合法规,也能接触到阿里庞大的用户生态系,但这仅仅触及了中国AI需求快速演进的表层。

事实是,中国的AI竞赛早已不再是单点技术的升级,而是围绕“生态驱动、低延迟、无缝整合”的智能体验。字节跳动的超个性化推荐引擎,以及腾讯(0700.HK)的AI驱动微信生态,就是这种转变的典型代表。苹果对阿里的依赖,无法使其在这场新时代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它仍然像个局外人,在这个需要深耕本地、分散式AI策略的市场里步履维艰。

DeepSeek引爆AI宁静革命

DeepSeek代表了中国AI范式的根本性变化。不同于阿里封闭的云端架构,DeepSeek主打轻量化、节能高效的开源模型。这一策略正快速获得中国科技巨头的青睐。

例如,腾讯的微信搜寻功能借助DeepSeek架构,使响应时间缩短了40%;美团(3690.HK)也将其整合进客服机器人中。甚至连阿里的钉钉(DingTalk)企业平台,也开始利用DeepSeek进行工作流程自动化。

优势显而易见:DeepSeek的AI模型设计偏重于“端侧运算”,减少对云端依赖,同时提升速度与能效——这与苹果本身在Apple Silicon晶片上推进的端侧AI策略不谋而合。若苹果能将DeepSeek纳入其AI版图,不仅可大幅降低云端基础设施成本,也能更符合中国对AI本地化处理的监管要求。

掌中AI战:中国本土巨头迅速领先

就在苹果尚在追赶的同时,华为荣耀Vivo等本土品牌正积极将AI深度整合进其硬体产品中。例如,华为的Mate 60 Pro搭载了自家的“麒麟AI芯片”,实现实时端侧运算;荣耀的Magic系列则强调“零延迟”的AI互动。

这些公司深知,在中国,AI早已不是附加功能,而是用户的基本期望。

更令苹果进退两难的是,一些中国安卓品牌推出的“伪AI”功能,透过预设的关键词触发回应,来营造出类似AI的效果。这种情况导致市场认知混淆:即使苹果的AI技术更先进、更真实,消费者仍可能认为价格更低的中国手机同样具有AI功能。

合规的代价vs创新的成本

监管仍是苹果在中国面临的核心挑战。北京对数据本地化与AI治理的严格要求,迫使外国企业与本土企业合作,这正是苹果选择阿里巴巴的主要原因。

然而,苹果必须明白:“合规”不等于“领先”。中国的AI发展模式,与硅谷那种以登月计划式创新为驱动的模式截然不同。中国AI的核心在于:快速整合、多功能场景落地、生态协同驱动,而非单点突破。

字节跳动的剪映(CapCut)是最佳例证。这款AI驱动的短影音工具,结合用户生成内容与实时推荐演算法,在数周内迅速爆红。而苹果的AI项目,例如Vision Pro空间运算,虽具创新性,却难以达到中国本地那种深层、生态化的渗透。

要缩短这个差距,苹果不仅要与阿里合作,更应与腾讯的AI基础架构、字节的内容推荐系统等更广泛的本土力量展开合作。

苹果AI策略需要重启

苹果与阿里巴巴的合作,虽是必要的一步,但绝非足够。中国AI竞争的真正战场,是生态驱动、开源灵活、端侧高效。DeepSeek正是这些趋势的集中体现,而苹果选择忽视它、转向阿里,或将为此付出高昂代价。

若苹果希望在中国AI领域保住未来,它必须意识到:成功不在于“稳妥地绑定单一合作伙伴”,而在于建立一张反映中国技术生态特性的合作网络。在这个没有单一企业能主导AI的市场里,苹果若不彻底调整,恐将在这场本世纪最关键的技术竞赛中被甩在后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咏竹坊的观点

卓薇安,驻新加坡记者,专注科技方面的报道,也是科技媒体初创公司Tech Tech China的联合创始人。她的联络方式:techtechchinaeditor@gmail.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JD Logistics does logistics

新闻概要:京东物流发力扩展,收入与利润齐增

2025年上半年,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实现强劲增长,持续效率优化也提升了其盈利能力 余特莉 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618.HK)周四报告称,得益于稳定的市场扩展势头,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同比增长14.1%至985亿元(137亿美元)。且其一体化供应链(ISC)解决方案业务的客户规模与单客户支出均实现稳健增长。 据周四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收入在六个月内达到501亿元,占总收入超过一半,同比增长19.9%。在为母公司京东集团(JD.US;9618.HK)提供服务之外,其外部ISC客户群扩大至73,713家客户,增长14.5%,持续业务多元化。来自外部ISC客户的单客户平均收入约为239,000元。 来自其他客户的收入(包括快递与货运服务)也同比增长8.7%,达484亿元。期间,京东物流进一步强化了荔枝、樱桃等生鲜产品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并在港、澳市场实现快速增长。第二季度,公司已启动招募及管理全职骑手参与京东外卖配送服务,旨在与最后一公里快运服务形成更高的协同效应与效率提升。 京东物流在上半年录得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7.1%,主要源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改善。 CEO胡伟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市场需求逐渐释放,京东物流持续提升供应链服务能力,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京东物流在二季度营收达516亿元,占京东集团总收入约15%,同比增长16.6%。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利润为26亿元,同比增长5.4%。 公司正积极拓展全球市场。6月,其在沙特推出自营B2C快递服务JoyExpress,提供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最快可当日或次日达,并全程由内部配送团队完成履约,还包含暂存退货等增值功能。 京东物流还在上半年扩展自营仓库,覆盖美国、英国、沙特、韩国及越南等地,使其全球物流服务扩至数百个国家与地区。 作为全球拓展的一环,京东物流在波兰华沙启用了第三个仓库,并于香港开设运营中心,进一步提升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能力。 公司强调,科技仍是提升其服务效率的关键。其“货到人”自动化仓储解决方案——“智狼”已开始在仓库部署,以实现高量级订单履约及供应链大部无人化操作。 京东物流是竞争白热化的中国物流行业的头部企业,以成本效益与快速投递著称,脱胎于母公司京东集团,并于2021年独立上市。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云工场料上半年多赚最多三成

IDC解决方案服务商云工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12.HK)周五公布,预计6月止六个月净利介乎1,400万元至1,60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约1,230万元增长约14%至30%。 公司表示,盈利增长主要受惠于上市开支减少,以及持续推进的营运成本控制措施。 云工场主要提供网络数据中心(IDC)解决方案服务、边缘运算服务以及资讯通信技术(ICT)相关服务等。8月12日,公司宣布与香农芯创(300475.SZ)成立合资公司,开拓智能算力服务市场。 公司股价周五低开,至中午休市报4.22港元,升0.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现代牙科发盈喜 料中期盈利增逾三成

现代牙科集团有限公司(3600.HK)周四发盈喜,料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将介乎17.75亿港元至18.5亿港元,同比上升4.3%至8.7%;纯利介乎2.79亿港元至2.95亿港元,同比上升30.1%至37.6%。 公司表示,增长主要因增加使用数码解决方案,令集团营运效率持续提升,以及受惠于欧元及澳元兑人民币与港元的升值。同时,因今年初完成收购泰国最大牙科实验室Hexa Ceram,因而带动收入与盈利增长。 现代牙科开盘升近10%报5.08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价升逾两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网易二季度盈收双升

网易股份有限公司(NTES.US)周四宣布,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4%至279亿元,上年同期为255亿元。业绩增长得益于核心网络游戏业务及教育板块有道的营收增长,抵消在线音乐业务的业绩下滑。 公司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营收同比上升13.7%至228亿元,有道营收增长7.2%达14亿元。但在线音乐业务营收同比下降3.5%至20亿元。该季度公司利润从上年同期的68亿元增至86亿元,增幅达26%。 财报发布后,网易股价周四下跌3.9%。该股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达45%。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