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ailing pioneer adds reinvented MDL Wholesale to IPO shopping list

麥德龍供應鏈收入佔比最大的業務,是主要服務系內物美集團,故毛利率偏低

重點:

  • 物美科技剝離零售業務,變身麥德龍供應鏈再闖關在香港上市
  • 上市前投資者包括騰訊、聯想等,惟同業估值不高

白芯蕊

物美集團創始人張文中,2021年曾計劃將兩大皇牌業務包括物美超市與麥德龍中國門店,打包成物美科技在香港上市,惟最終未能成事。不過,物美科技經過重組剝離零售業務後,計劃將旗下主營食品供應鏈服務的麥德龍供應鏈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

說起張文中,確是位傳奇人物,2006年曾因犯詐騙罪、單位行賄罪、挪用資金罪而被判入獄,直到2013年因減刑獲釋放。張氏強調自己無犯案,不斷堅持最終沉冤得雪,最後在2018年改判無罪。

至於物美集團則由張文中在1994年創辦,最初經營得有聲有色,物美更是內地率先使用自主開發的POS(銷售點情報管理)和MIS(管理信息)系統。但自領軍人物張文中入獄後,加上阿里巴巴和京東集團的崛起,令物美進入低潮期。

不過,經歷冤獄的張文中似乎有新領悟,更在2021年彭博訪問時稱「一切都會過去」,更帶領整個物美系內集團重新出發。

儘管如此,當前的零售格局競爭激烈,在百貨方面要與阿里巴巴和京東對抗,在食品雜貨領域則要面對拼多多、美團、叮咚和盒馬鮮生的挑戰。

根據麥德龍的上市申請文件中顯示,集團1994年使用物美品牌進行營運,到2008年擴大發展至提供餐飲服務及分銷業務,在2020年更向德國企業Metro AG收購麥德龍中國,以物美及麥德龍中國品牌開展零售業務,但到2024年將零售業務出售給控股股東。至於計劃上市的麥德龍供應鏈,目前只專注向中國地區提供食品快消供應鏈解決方案。

儘管剝離零售業務,但集團股東仍星光熠熠。據初步招股文件顯示,上市前投資者便包括騰訊旗下的意像構架投資、聯想集團旗下的Ultimate Lenovo Limited、中國光大控股旗下的耀藝、內地險商大家保險集團及招商銀行旗下的Easy Joy Ventures Limited等等。

零售商配送佔六成

回顧過去業務表現,麥德龍供應鏈在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收入分別為278.2億元、271億元和248.6億元,業務佔比最大是零售商配送解決方案,分別佔2021至2023年總收入的59.8%、60.6%及60.1%。

所謂零售商配送解決方案業務,即向客戶提供倉儲、庫存管理及物流解決方案服務,現時麥德龍物流網絡方面,在中國擁有兩個中央配送中心、16個區域配送中心和100個地區履約中心,最主要客戶是物美集團,涉及內地100家麥德龍品牌門市,以及物美品牌366家超市及304家便利店,提供零售商配送解決方案。

除物美集團外,客戶亦擴展至包括湖北及湖南以外地區的獨立第三方連鎖零售商,包括食品及非食品類別,故此麥德龍供應鏈商品組合總處理量達3.4萬個SKU(存貨單位)。

無可否認,中國食品快消供應鏈行業增長快。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該市場規模由2018年的7.04萬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9.9萬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7.1%,預計2023至2028年複合年增長率稍微加快至7.4%,即到2028年市場規模可提高至14.1萬億元,意味行業理論上增長動力仍平穩。

不過,值得留意是麥德龍供應鏈佔比最大的零售商配送解決方案業務,由於客戶主要是系內物美集團,故2021至2023年該業務毛利率只分別有3.4%、3.3%及3.7%,實屬一個偏低水平。

幸好麥德龍其他業務較爭氣,當中收入佔比第二大的食品服務及配送解決方案(佔2023年收入14.2%),去年毛利率達20.6%,收入佔比第三大業務的福利禮品解決方案(佔2023年總收入14.1%),去年毛利率則達17.7%,最終拉高整體集團去年毛利率至10.7%,也帶挈麥德龍2023年經調整淨利潤達4.3億元,按年升4.4%。

港股勢弱難獲高估值

細看目前香港上市的物流供應鏈企業,較大成交及市值的股份分別是京東物流(2618.HK)與嘉里物流(0636.HK)。據彭博數據顯示,預期市盈率分別為16.5倍和8.8倍,麥德龍較兩者規模要少,未必能爭取高估值,以去年盈利約2.5億元計算,若以7倍市盈率上市,在港市值約19億港元。

尤其是香港股市整體氣氛仍偏弱,除人民幣持續貶值外,美國總統大選特朗普贏面較大,有機會令中美爭拗升温,嚇怕投資者重回港股,就算目前恒指要重上兩萬點大關也頗有拉牛上樹之感,加上新股市場表現差,綜合上半年合共29家新股上市,當中15隻首日掛牌便跌破招股價,對新股上市的企業,絶對是一個挑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鷹瞳科技H股全流通獲批

眼科影像識別方案提供商北京鷹瞳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251.HK)周一公布,已收到中國證監會發出的備案通知書,完成其合共5015.1萬股未上市股份實施H股全流通的備案。股份轉換涉及26位股東。 成立於2015年的鷹瞳科技主要提供眼科影像識別方案,去年7月宣布研發萬語醫療大模型,從單一影像診斷向全科醫療問答、健康管理領域延伸。今年2月,萬語醫療大模型完成升級並接入DeepSeek R1模型。 公司去年收入按年下跌23.3%至1.56億元(2,100萬美元),虧損由2023年的1.33億元擴大至2.55億元。公司股價自2021年11月上市以來累跌83.22%,今年至今則跌7.9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順豐首季業績盈收雙升

物流企業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36.HK, 002352.SZ)周一公布首季度業績,收入按年上升6.9%至698億元人民幣(下同),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利潤為22.3億元,按年升16.9%。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利潤為19.7億元,按年升19%。 首季度實現總件量35.6億票,同比增長19.7%。當中速運物流受惠於公司完善產品矩陣,以及強化服務競爭力,收入同比增長7.2%。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9%,主要受惠於公司持續加強國際網路能力建設。 周二順豐開市升1.3%報37.8港元,現股價較公司去年上市定價高1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Nanhua Futures filing for Hong Kong IPO as its global expansion efforts are encountering the setback of tariff war

南華期貨申港上市 全球擴張碰上關稅戰

南華期貨A股於2019年8月在上證交易所掛牌,今次若成功在港上市,可進一步深化國際化戰略 重點: 南華期貨去年淨利潤4.58億元,按年升13.7% 未來力拓海外市場   徐緯珺 在關稅陰霾下,近月全球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加上地緣政治緊張、經濟政策轉變,投資者的避險情緒有增無減,已在上證交易所掛牌的南華期貨股份有限公司(603093.SH),無懼市場的不確定性,依然申請來港上市,希望透過A+H上市,進一步鞏固國際化戰略。 根據上市申請文件,南華期貨於1996年成立,是中國首批期貨公司之一,總部在中國杭州,與香港上市的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0619.HK)或其聯營公司(包括南華期貨有限公司)沒有任何關連。為降低訴訟的潛在風險,公司以橫華國際的名義在香港開展業務。 南華期貨的業務主要有四個板塊:中國境內期貨經紀業務、中國境內風險管理服務、中國境內財富管理業務,以及境外金融服務,前三者是境內業務,最後一項是境外業務。以2024年經調整經營收入計算,境內業務約佔51%,境外業務約佔48%,餘為其他業務。 境外交易量上升 公司主要收入來自佣金及手續費,還有利息收入。中國境內期貨經紀佣金及手續費淨收入,2023年為4.04億元,2024年減少25.8%至3億元;同期境外淨收入則由1億元增加45.7%至1.46億元。主要原因是中國境內期貨經紀平均佣金率下降,而境外期貨交易量則不斷上升。 南華期貨的境外金融服務包括期貨服務、資產管理、證券經紀及槓桿式外匯交易,目前在香港、芝加哥、新加坡及倫敦都已設立據點。 過去三個年度,南華期貨淨利潤都有增長,由2022年的2.46億元增至2023年的4.03億元,增幅63.8%;2024年增至4.58億元,增幅13.7%,淨利潤得到改善,主要歸因於境外金融服務的盈利能力持續增強。 加強境外業務發展,是集團未來的一個目標,如成功在香港上市集資,可以加強境外附屬公司的資本基礎,藉此擴展境外業務,以提升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及風險應對能力。 不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為南華期貨的全球擴張戰略帶來隱憂,某些國家的政府可能會對外國公司實施更嚴格的監管規定或設置障礙,對公司擴張不利。 加強科技抗同質化 至於境內業務,三個板塊中以期貨經紀業務為主,要在高度競爭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必須要創新和提供獨特價值的產品或服務。因應市場發展,南華期貨定下技術創新為企業戰略的核心,持續推進金融科技和數字技術的發展,加強期現交易風險管理系統,優化交易系統的速度和可靠性,打造獨特的競爭優勢。目前國內期貨公司同質化嚴重,南華期貨以技術創新為核心,大方向正確。 現時在香港掛牌的同類股有弘業期貨(3678.HK,001236.SZ)與中泰期貨(1461.HK),在業務與規模方面,跟南華期貨相差不太遠。弘業期貨是首家「A+H」期貨公司,在港股市場具有先發優勢,H股現時的市盈率約73倍;中泰期貨則是通過港股市場融資強化國際化布局,現時的市盈率高逾100倍。惟此二股的成交量未算活躍,市盈率的參考性不高。 南華期貨上市定價,較可取的是參考內地同業,例如國內期貨行業龍頭永安期貨(600927.SH),現時的市盈率約25倍;瑞達期貨(002961.SZ)約17倍;南華期貨本身A股的市盈率也只是17倍左右,以此推算,南華期貨H股定價估計也不會太高。 總括來說,雖然南華期貨是最早實施全球化戰略的公司之一,在不同海外市場已打下基礎,領先很多同業,但目前全球金融市場存在非常多變數,包括關稅、地緣政治、經濟政策等,這些不可測因素,是最大的風險所在。此外,香港投資者對內地期貨公司業務模式了解有限,亦有可能影響其H股估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受惠大電視熱銷 TCL首季業績增長強勁

TCL電子控股有限公司(1070.HK)周日披露,在高端大屏及高分辨率機型銷售強勁的推動下,公司一季度電視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1.4%至651萬台,同期營收增速達銷量增速一倍,錄得22.3%的同比增長。 數據顯示,公司最新季度65英吋及以上大屏電視出貨量同比勁增33%,佔整體銷量的27.7%,較去年同期提升4.5個百分點。當季出貨機型的平均屏幕尺寸同比增加1.9英吋至53.4英吋。其高分辨率Mini LED電視季度出貨量同比激增233%,在總出貨量中的佔比從去年同期的3%增長超過一倍至8.8%。 周一香港市場午後交易時段,TCL電子股價上漲5.8%。該股今年以來累計漲幅約達5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