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YU.US
DouYu is a livestream game company

儘管季度虧損大幅增加,但鬥魚在擺脫傳統遊戲直播業務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消息甫一公布,公司股價大漲31%

重點:

  • 鬥魚第四季度營收下滑12%,淨虧損增加了一倍多,同時平均月活用戶下降14%至4,450萬
  • 隨著鬥魚從最初的遊戲直播業務向多元化發展,廣告及其他收入去年增長了63.6%,收入貢獻比達28%

 

譚英

鬥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DOYU.US)的名字中「鬥魚」兩字意思是戰鬥的魚,眼下它可能確實在為生存而戰,因曾經讓它聲名鵲起的直播業務逐漸式微。公司上周發布的最新季報顯示,第四季度營收持續下滑,延續過去四年來的下滑態勢。與此同時,公司的季度虧損也增加了一倍多,全年陷入虧損。

但投資者對公司擺脫直播遊戲業務、實現多元化方面取得的進展感到滿意。直播遊戲業務可謂壓力重重,一方面面臨激烈的競爭,另一方面政府限制未成年人的上網時間。一些人可能正在押注,猜想鬥魚作為一家獨立公司的日子可能已屈指可數,它有機會成為潛在的並購目標,很可能將以溢價出售。

聯席首席執行官任思敏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計劃今年將更多資源放到新業務上。她說:「我們的戰略不是收縮,而是重新分配資源,從低效項目轉向高價值業務部門。」

雖然拓展這些業務是一個長期目標,但扭轉公司自2021年以來的營收下滑趨勢,才是更為緊迫的任務。第四季度,這一下滑趨勢仍在繼續,營收從去年同期的13億元降至11.4億元,同比下降12.3%。淨虧損從2023年同期的6,220萬元擴大至1.64億元。

該季度,移動端月均活躍用戶數(MAU)同比下降14%至4,450萬。不過,一個令人鼓舞的跡象是,最新數據較上一季度增長了5.9%。第四季度,平均付費用戶數量也出現同比下降,從2023年的370萬降至最新季度的330萬。

鬥魚試圖通過專注於「其他業務」來重啓增長,這些業務包括廣告、語音社交網絡和遊戲會員服務。第四季度,這部分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47.2%,達到4.05億元,全年增長63.6%至12億元。

投資者似乎把注意力集中在鬥魚多元化發展的強勁勢頭上,它的股價在公告發布後的兩個交易日內飆升17%。不過,股價上漲背後可能還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線索之一是公司現金減少了35%,從2023年底的68.6億元減少到2024年底的44.7億元。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自2024年開始,鬥魚在分紅和股票回購上的支出達到6.2億元,包括今年1月的最新現金分紅。財務副總裁曹昊表示,公司的現金儲備足以將資源重新分配到不斷增長的業務中,並應對業務波動,同時「大幅」減少淨虧損。

這似乎表明,鬥魚正在把股東利益和股價穩定放在首位,同時接受大型競爭對手不可避免的崛起,尤其是抖音。

併購將至?

投資者的熱情或許還源於對鬥魚可能被私有化,或被更大競爭對手收購的新預期。其中一個潛在買家可能是領先的遊戲公司騰訊控股(0700.HK),騰訊已經是鬥魚的主要股東,持有該公司38%的股份。

騰訊最近一直在收購遊戲資產,包括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的視頻遊戲工作室,字節跳動已從該行業退出。一些人可能會猜測,騰訊也可能出價將鬥魚和競爭對手虎牙(HUYA.US)私有化,它同樣也是後者的大股東,且目前的處境與鬥魚類似。騰訊此前曾試圖促成鬥魚和虎牙的合併,但最終於2021年被中國市場監管部門以反壟斷為由否決。

跟鬥魚的情況類似,根據虎牙在周二發布的第四季度財報,營收同比下降2.3%至15億元,淨虧損從去年同期的2.75億元收窄至1.72億元。而且與鬥魚一樣,虎牙的直播收入也在下降,從2023年全年的65億元下降到去年的47億元。

儘管最初的鬥魚和虎牙合併計劃遭否決,但隨著遊戲直播行業因政府監管限制、抖音等新平台的競爭,以及消費者情緒低迷而陷入困境,監管機構可能會改變當初的看法。中國媒體報道稱,這樣的合併或許只是時間問題,騰訊的投資團隊去年曾與兩家公司的高管會面,討論合併計劃。

雖然鬥魚和虎牙的直播收入一直在萎縮,但鬥魚和快手(1024.HK)卻在直播領域快速擴張。快手此前公布的財報顯示,其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1.4%至311億元,利潤同比增長49.9%至21億元。

另一個支持鬥魚和虎牙合併,或者其中一家甚至兩家被第三方收購的可能,是兩個平台最近出現的合作跡象。這種合作始於去年3月,當時鬥魚、虎牙和騰訊旗下的微信,同時直播騰訊熱門遊戲《王者榮耀》的一場直播活動。

任何涉及騰訊的此類合併,對騰訊來說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因它資金充裕,而且已經持有鬥魚38%的股份和虎牙50%的股份。根據鬥魚最新2.65億美元的市值和虎牙8.38億美元的市值,騰訊收購鬥魚剩餘股份需支付1.62億美元,收購虎牙剩餘股份需支付4.2億美元,合計才5.8億美元左右。

鬥魚目前的市銷率(P/S)只有0.44倍,遠低於虎牙的1.02倍,因此該公司的價值看起來被低估了。這或許反映出分析師群體對鬥魚的看法不太積極,雅虎財經調查的五位分析師均給予「持有」評級。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白酒消費減弱 珍酒李渡預告上半年少賺24%

中國白酒生產商珍酒李渡集團有限公司(6979.HK)周二公布,預計6月止六個月淨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23%至24%;收入介乎24億至25.5億元,預計按年下降38.3%至41.9%。 公司表示,業績下滑是由於經濟的不確定性及若干近期政策,致使白酒消費減少,尤其是在商務及社交宴請及送禮場合。公司於6月推出全新戰略性旗艦產品,並著力提升核心市場滲透率、加快渠道周轉,同時積極擴展中端及次高端市場,期望於下半年帶來銷售回暖。 珍酒李渡旗下擁有「珍酒」、「李渡」、「湘窖」和「開口笑」等白酒品牌,產品涵蓋醬香型、兼香型和濃香型白酒。核心產品「珍酒」去年銷量為12,284噸,為連四年下跌。 公司股價周三低開但隨後回升,至中午休市報7.09港元,升3.6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子不語中期盈利增逾三成

跨境電商企業子不語集團有限公司(2420.HK)周二稱,受惠於品牌影響力擴大及運營效率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增長逾30%。 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9億元至20.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4.6億元增長30%至40%。預計期內淨利潤達1億元至1.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140萬元上升10%至20%。 公司將強勁營收增長歸因於「深耕品牌和渠道建設」,並稱運營效率的持續優化也推動了利潤提升。 子不語集團股價周三平開報3.51港元,股價年內累計跌幅約3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博雅盈警料中期盈利最多跌3成半

網上遊戲商博雅互動國際有限公司(0434.HK)周二發盈警,料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業績下跌,盈利較去年同期跌25%至35%。若根據去年經重列盈利3.13億元計算,今年中期盈利介乎2億元至2.35億元。 公司表示,盈利倒退是收入較預期減少,以及因購買加密貨幣,令銀行存款減少,使期內的利息收入較預期為低。 博雅周三開市跌4.1%報7.5元,公司年初以來股價跌逾6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uishang is a bank

徽商銀行盈利背後的隱憂:競爭熾烈息差收窄

這家區域性銀行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增長3.8%,遠低於資產擴張速度,凸顯強烈的息差壓力 重點: 截至今年6月末,徽商銀行資產總額同比增長約17%,但營業收入僅微增2.2%,淨利潤上漲3.8% 中國央行為刺激經濟持續降息,銀行業面臨嚴峻息差壓力 梁武仁 在超長經濟放緩周期衝擊下,中國銀行業多重承壓。縱然使盡渾身解數,如今也難以交出亮眼成績單。以華東地區重要城商行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3698.HK)為例,該行上周五試圖通過盈利預告「解釋」最新利潤增長,但困擾全行業的沈痾痼疾依然待解。 這份公告讓投資者提前一睹今年上半年徽商銀行的財務表現,用「積極」字眼製造利好氛圍,似以巨額利潤增長相誘。 細讀公告,恐難掩失望。雖然截至6月末,該行資產總額較年初勁增約12%,較上年同期增約17%,主體貸款業務擴張迅猛,但上半年以貸款利息為主的營業收入,僅同比上升2.2%至210億元,淨利潤微升至93億元,漲幅僅3.8%。 徽商銀行以華麗辭藻「解釋」中報業績,將「向好業績」歸因於「始終堅守金融本源,全力服務實體經濟」,還羅列諸多成績。 資產擴張與利潤增速的巨大鴻溝昭然若揭:在央行連續降息刺激經濟的背景下,該行信貸業務息差承壓明顯。 淨息差壓力並非徽商銀行獨有。中國銀行業衡量利差的淨息差(NIM)指標已整體承壓多時。理論上來說,利率下行可降低存款成本以維穩息差,但同業白熱化競爭等因素正影響這種動態平衡。 經濟不振時,貸款需求趨弱,銀行間競相殺價爭奪優質客源。為吸引更多借款人,尤其是財務狀況良好的客戶,銀行會下調貸款利率,但這會侵蝕其利潤空間。自2019年(疫情前的最後一年)以來,競爭因素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日益加大。當年,監管機構引入了一套機制,使貸款利率與市場需求更加緊密地掛鈎。 去年,徽商銀行淨息差較2023年縮窄17個基點至1.71%,而2019年該指標高達2.51%,顯示已苦戰息差下行多年。 息差並非當下唯一痛點。經濟困境使貸款違約風險攀升,銀行風控承壓。這一方面,作為華中地區最大城商行的徽商銀行,資產質量指標優於中小同業。 截至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率僅0.98%,較去年末基本持平。相較之下,總資產規模為其一半的宜賓市商業銀行(2596.HK)不良率儘管逐年下降,去年末仍達1.68%。瀘州銀行(1983.HK)的不良率則為1.19%。 徽商銀行由十幾家銀行和信用合作社合併組建而成,其規模優勢或有助於在吸引大型、財務穩健企業的過程中,維持較低的不良率。該行主要面向企業客戶,而非個人借款人,後者本身風險更高。中國的國有銀行主要向其他國有企業放貸來維持較低的不良率,後者在還款出現困難時,通常可獲得地方政府或其他國有企業馳援。 借款方承壓 然而,財報暗藏隱憂。去年,對困境企業的貸款重組量同比增9%;且潛在劣變貸款,即關注類貸款大增62%,佔比升至1.13%,顯示客戶群經營壓力正持續累積。 2020年,該行曾因接管包商銀行四家分行引發關注。這家內蒙古銀行前年破產,成為二十年來首例被接管的商業銀行。這意味著,徽商銀行在疫情動蕩期既要化解自身風險,又需處置四家包商分行的遺留問題。遲至去年,該行仍向第三方轉讓約7.01億元包商系不良資產。 儘管盈利預告成色不足,公告後兩個交易日,徽商銀行股價仍漲超5%。眼下投資者對任何利潤增長都持「飢渴」心態,此輪上漲存在內在邏輯。 不過,徽商銀行的估值仍處窪地:市盈率(P/E)僅3倍,市銷率(P/S)1.3倍,市淨率(P/B)更低至0.3倍。該估值水平甚至不及宜賓市商業銀行——後者市盈率達21倍,市銷率5.2倍。 市場對徽商銀行前景的冷淡態度不難理解:只要經濟下行週期延續,任何利潤增長,尤其是疲軟增長引發的樂觀情緒,終將快速消退。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