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US 9618.HK
Walmart sells JD.com stake

這家美國零售巨頭出售了在中國主要電子商務公司的股份,結束長達八年的聯姻,以專注於自己的中國業務

重點:

  • 沃爾瑪出售京東股份之際,其中國業務正因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喜歡開市客那樣的倉儲式購物而蓬勃發展
  • 由於中國消費持續低迷,京東在中國嚴峻的電商市場面臨激烈的競爭

肖林

沒有永恆的盟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不斷變化的聯盟,英國政治家亨利·約翰·坦普爾在一個多世紀前曾說過一句名言:“(只有)我們的利益是永恆的,而實現這些利益正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這種觀點似乎特別有助於解釋上周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WMT.US)與中國領先的電子商務公司京東(JD.US; 9618.HK)的分手,兩家公司持續了十多年的合作關係就此結束。

8月21日,沃爾瑪出售名下9.4%的京東股份,正式與這家合伙八年的夥伴分道揚鑣。此次分手恰逢雙方在龐大的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上一份為期八年的競業禁止協議到期。

“這一決定使我們能夠專注於沃爾瑪中國和山姆會員商店強勁的中國業務,並將資金投入其他優先事項。”沃爾瑪在宣佈分手後說,並接著表示將繼續保持與京東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沃爾瑪從此次出售套現約36億美元。

京東試圖緩和此次分手帶來的打擊,稱對兩家公司未來的合作充滿信心。從更實際的層面來看,公司還回購了3.9億美元的股票,用完了3月份宣佈的30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中的剩餘額度。

沃爾瑪繼續入駐京東,並持有達達(DADA.US)的股份,達達是京東的同城配送服務平台,截至3月31日,沃爾瑪仍持有該平台9%的股份。

但這麼大一筆股份被清倉,更不用說失去這樣一位大牌合作夥伴,必然會對京東的股票造成影響。上週三,該股在香港收盤時下跌約9%,交易價格不到2021年2月曆史高點的三分之一。沃爾瑪的股價走勢則相反,上漲0.6%,創下75.58美元的歷史新高。

結束聯姻以及隨後的股價反應,顯示投資者對京東未來的擔憂,而對正試圖在龐大但極度複雜的中國零售市場找到出路的沃爾瑪來說,這也是一個小小的積極信號。

據官方媒體報道,沃爾瑪對京東的興趣可以追溯到2010年,當時它試圖投資這家嶄露頭角的公司的C輪融資。彼時,沃爾瑪在中國101個城市擁有189家門店。京東已經是中國第二大電子商務平台,僅次於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大受歡迎的淘寶。

那次投資最終未能實現,市場傳言稱沃爾瑪堅持要求獲得京東的控股權,導致投資泡湯——該公司的創始人劉強東拒絕了這要求。沃爾瑪隨後買入中國在線雜貨店1號店的股份,以此作為根基,擴大在中國的電子商務業務。後來,沃爾瑪增持並最終在2015年獲得該公司的全部股份。

與此同時,京東2014年在美國上市時,將沃爾瑪列為競爭對手之一,那時外國投資者仍然傾心於中國電子商務的巨大潛力。

天生一對?

這兩家昔日的競爭對手迅速改變態度,於2016年宣佈達成開拓性合作。在這場“中國製造”的聯姻中,沃爾瑪用1號店換取京東5%的股份。沃爾瑪獲得了京東電商基礎設施的使用權,而京東的產品中則有了更多來自沃爾瑪的進口商品,從而獲得了領先於淘寶的優勢。

當時,京東正在迅速向中國較小的市場擴張,那些市場由於消費能力較低而被忽視,但那裡的數億消費者帶來了巨大的商機。京東的平台和物流網絡對沃爾瑪來說是無價之寶,沃爾瑪的數百家實體店正面臨著來自電商的競爭。還有傳言稱,沃爾瑪曾經給予厚望的與1號店的合作遭遇了衝突。

沃爾瑪與京東的聯姻受到了熱烈歡迎,兩家公司的股票均因這一消息而上漲。到當年年底,沃爾瑪已將其在京東的股份增持至10%,合作一年後,沃爾瑪在京東的銷售額增長了兩倍。

一刀兩斷

在聯姻後的八年時間里,沃爾瑪一直在中國建立自己的物流和銷售網絡。更重要的是,它已經縮小了傳統的實體店網絡,將重心轉移到花錢越來越謹慎、鐘意高性價比的消費者身上。它的山姆會員店品牌,成功地抓住了這個市場變化,頂住了疫情後中國消費市場目前低迷的影響。

在香港,到鄰近城市深圳的山姆會員店及其競爭對手開市客 (CSCO.US) 購物,已成為流行的一日游活動。中國其他市場的山姆會員商店,經常擠滿了渴望買到便宜商品的購物者。

沃爾瑪公佈今年二季度營收增長4.8%,超出市場預期。其中部分增長可能來自中國,在電子商務銷售額猛增44%的帶動下,沃爾瑪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一反疲軟的市場態勢,躍升17.7%,至46億美元。

沃爾瑪首席執行官董明倫 (Doug McMillon)在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在中國,強勁的會員趨勢和山姆會員店繼續推動兩位數的銷售增長,我們在那裡約一半的銷售額來自數字渠道。“

雖然沃爾瑪已準備好在中國單乾,但京東是否樂於與之分道揚鑣,目前還遠不清楚,因為它在眼下面臨著多重阻力——從激烈的競爭到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這些都讓全球投資者對其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股票感到恐慌。

多年來,京東一直專注於打造自己的平台,以高質量的電子產品和自有物流網絡而聞名,後者保證了及時送貨。但隨著競爭的加劇,它也在原有的直銷模式之外實行多元化,在平台上增加了規模較小的第三方商店,以便更好地與淘寶競爭。它還在嘗試低價和補貼,對標的競爭對手不僅是淘寶,還有拼多多(PDD.US)和抖音等直播電商平台。

京東已加入進來,試圖提高目前在中國風靡一時的直播銷售額,但截止目前收效甚微。與此同時,拼多多在2019年超越京東,成為中國第二大電子商務平台,去年年底更是超越阿里巴巴,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目前的市盈率是三家公司中最高的,為21倍,拼多多緊隨其後,為13倍,京東則處於墊底的位置,僅為9倍,這反映了當前投資者的情緒。

儘管如此,京東在中國仍然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公司今年二季度的利潤幾乎增長了一倍,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將繼續執行低價戰略,在與山姆會員店和拼多多等對手競爭的過程中提供更高的性價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Yunji made an IPO in Hong Kong

雲跡科技香港IPO為投資者鋪就紅毯

這家酒店機器人智能體製造商的IPO籌集約7,600萬美元,成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機器人智能體製造商 重點: 雲跡科技的香港IPO募資約7,600萬美元,大部分資金將投入研發,以拓展其AI機器人與智能體的產品矩陣 公司已獲得阿里巴巴集團、聯想集團、騰訊和方源資本等多元化知名機構投資者的支持   陽歌 有沒有想過在酒店幫你辦理入住或送餐到客房的機器人到底是哪家的產品?答案很可能是北京雲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70.HK)。這家公司已悄然成為中國酒店機器人領域的領先供應商,覆蓋客房服務、按需配送、賓客協助及運維響應等越來越多的場景。 本週四,公司通過香港上市來迎接投資者「入住」,首先踏上紅毯的是耀眼的資本陣容——阿里巴巴集團、聯想集團、騰訊、啓明創投、攜程旅行網、方源資本等頂尖機構皆位列股東名冊。 此次IPO使雲跡科技成為新一代服務機器人供應商中赴港上市的首家企業,其產品覆蓋酒店、商業樓宇、醫療機構及工廠等場景。儘管與很多友商一樣處於虧損狀態,公司仍成功依據港交所兩年前推出的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機制登陸資本市場——該機制允許未達常規盈利要求的技術企業進行IPO。值得注意的是,雲跡科技成為2025年依據港交所上市規則18C章條款上市的首家企業。 有別於靈活性有限且多在生產線上執行固定任務的傳統工業機器人,雲跡科技的硬件設備與智能終端可感知外部信息,經數據整合後在複雜環境中自主決策。公司將其機器人定位為智能體的「肢體」,而AI系統則承擔「大腦」核心職能。 據雲跡科技披露,截至去年末其產品已進駐逾34,000家酒店及150家醫院;2024年機器人累計完成超5億次服務操作,其中僅在2024年12月便執行逾186億次指令。 根據IPO最終條款公告,公司於10月16日正式啓動發行,以每股96.50港元售出690萬股,募得淨額約5.90億港元(約合7,600萬美元)。股票於周四在港交所首秀,掛牌首日高開49%,報142.8港元。 約60%的募集資金將投入研發,雲跡科技正佈局多維度業務增長方向。重中之重是深化其主力創收領域——中國酒店機器人市場的滲透。目前,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酒店市場之一,其機器人滲透率仍處低位。 公司亦計劃拓展寫字樓、醫療機構等其他場景的業務,並探索與餐飲配送企業的潛在合作。最後同樣關鍵的是全球化佈局——當前國內市場貢獻了雲跡科技99%以上的營收,開拓海外市場勢在必行。 上述任一或全部方向的突破,都將為已保持雙位數高速增長的雲跡科技注入新動能。尤為關鍵的是,儘管仍處虧損,其虧損幅度持續收窄;伴隨規模效應顯現,公司在經調整基礎上實現扭虧為盈已近在咫尺。 2014年成立的雲跡科技是AI機器人領域的先行者之一。這類機器人可執行高強度、相對流程化或具危險性的複雜場景任務。根據其最新上市文件引述的第三方資料,公司系全球首批實現服務終端全自動閉環學習系統的企業之一,涵蓋感知、認知、決策、行動與反饋全流程。 廣闊的藍海市場 中國酒店業智能化市場蘊藏雲跡科技最大的機遇,因為大多數酒店都還沒有將機器人納入日常運營。根據上市文件引用的第三方分析,去年中國酒店業機器人智能終端的潛在市場規模達4,200億元(約合590億美元),而實際銷售額僅37億元,強烈的反差也揭示了巨大的增長空間。 招股書顯示,雲跡科技當前以約6.3%市佔率位居行業領先地位。2022至2024年,年均營收增長23%,2025年前五個月營收達8,83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7,430萬元增長19%。公司約四分之三營收來自機器人及功能套件,其餘來自AI數字化系統——該項業務佔比從2022年的16.4%,穩步提升至今年前五個月的25.6%。 儘管直銷仍為雲跡科技主要銷售模式,但為觸達下沉市場,公司正加大對三、四線城市酒店經銷渠道的佈局力度。 儘管渠道分銷通常因中間環節侵蝕毛利率,但雲跡科技憑借規模效應與運營積累,整體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其毛利率從2022年的24.3%穩步增長至2024年的43.5%,不過今年前五個月微降至39.5%。隨規模擴大,研發費用佔比顯著優化,從2022年的42%降至2024年的23.4%。 雲跡科技海外銷售佔比尚不足1%,但其產品已覆蓋中國以外逾20個國家和地區。公司正謀劃重點開拓東南亞及日本市場:後者因人口加速老齡化導致用工荒,酒店等物業經營者對機器人需求激增,蘊藏巨大潛力。 過去三年雲跡科技淨虧損持續收窄,從2022年的3.65億元降至2024年的1.85億元。剔除員工股票薪酬及金融工具價值變動的經調整虧損,同期也從2.34億元大幅縮減至2,760萬元,今年前五個月該指標為2,680萬元。這些數字顯示,伴隨IPO徵程收官,公司至少在經調整層面已逼近盈利拐點。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華為第三季度痛失中國智能手機王座

國際數據公司(IDC)周三發布數據顯示,第三季度陷入頹勢的華為在中國市場痛失桂冠,而東山再起的蘋果(AAPL.US)公司憑借iPhone 17的熱銷實現排名躍升。IDC數據顯示,在截至9月的三個月里,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國市場的整體出貨量同比下降0.6%至6,840萬台。 華為市場份額從第二季度的18.1%跌至第三季度的15.2%,排名從榜首滑落至第三。競爭對手vivo以17.3%的市佔率佔據首位,其第二、三季度市場份額持平。蘋果是期內少數實現份額增長的企業,最新季度市佔率提升1.9個百分點至15.8%,使其從上一季度的第五位躍居本季度中國第二大智能手機品牌。 躋身前六的還有市佔率10%的小米(1810.HK)、9.9%的OPPO及9.8%的榮耀。六大頭部品牌中,僅蘋果與OPPO在最新季度實現同比銷售增長。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思考樂教育折讓13%配股籌2.4億港元

課後教育服務提供商思考樂教育集團(1769.HK)周三公布,向超過六名獨立第三方發行合共1.1億股新股,相當於擴大後股本16.3%;每股作價2.2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折讓13.04%,認購總額2.42億港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將用於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體驗,包括課程開發與教學設施升級,並用於與主要業務相關的人工智能項目,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思考樂教育是中國華南地區的民辦教育提供商,主要提供美術、體育、繪畫、表演等通識教育課程及課後托管服務。今年上半年,思考樂錄得收入約4.39億元,按年上升10.1%;淨利潤6,293.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3.9%,毛利率34.3%,下降約10個百分點。 公司股價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3.01港元,升18.97%。近半年累跌約4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接特斯拉訂單股價爆升 三花智控直斥傳言不實

製冷元件製造商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50.HK,002050.SZ)周四發公告,澄清市場傳聞公司獲得機器人大額訂單的消息。公司直指傳言不屬實,也未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於今年10月15日亦沒有接受任何媒體採訪。 本周三市場有網絡消息傳出,特斯拉研發中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計劃,向三花智控訂購線性執行器,總值達6.85億美元。消息傳出後,三花智控在香港的股價大升13%,成交量較周二倍翻,A股更急升10%而漲停板。 三花智控今年7月才在港上市,股價在短短三個月內一度急升逾倍,至近日股價略回軟,但仍較上市價22.53港元高出66%。 周四公司開市跌5%報37.54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