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39.HK
Freitane, Kintor’s fastest-progressing key product and as the world's first AR antagonist to have entered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for male androgenetic alopecia treatment, carried high hopes from investors but ended up being declared a failure.

福瑞他恩是開拓藥業進展最快的核心產品,作為全球首個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用於脫髮治療的AR拮抗劑,曾被投資者寄予厚望,但研發宣告失利

重點:

  • 研發失利的消息公佈後,開拓藥業的股價下跌整整一周,五天累計下跌46%,比歷史高峰縮水98%
  • 按當前的燒錢速度,該公司的現金或許還能支持未來兩年運作,但後續的融資恐怕難度不小

 

莫莉

新藥研發從來是高難度任務,藥企投入龐大的研發成本加上漫長的研發週期,仍然需要面對難以預估的失敗率。權威學術刊物《自然》期刊的資料顯示,一款新藥的研發成本平均約26億美元(185億元),耗時約10年,成功率卻不到10%。許多創新藥企業手握兩、三款核心管線,若是接連遭遇研發失敗,投資者信心崩塌,前路恐怕更加崎嶇。

曾經因新冠藥成為「網紅藥企」的開拓藥業有限公司(9939.HK),又一次遭遇新藥研發失利。上週一,開拓藥業在股市開盤前公佈,核心藥物KX-826(福瑞他恩)用於治療男性雄激素性脫髮的中國三期臨床試驗數據顯示,在經過24周的治療後,與安慰劑組相比,福瑞他恩在統計學上未達到顯著性。這意味著,該藥物的臨床研發宣告失利。

福瑞他恩是開拓藥業進展最快的核心產品,作為全球首個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用於脫髮治療的AR拮抗劑,曾被投資者寄予厚望。研發失利的消息公佈後,開拓藥業的股價當天開市後插水超30%,其後在低位徘徊,最終收跌31.9%。投資者的大逃離更持續整整一周,從11月27日至12月1日,開拓藥業連跌五天,累計大挫46%至1.83港元。相對於2021年9月時的高峰85港元,如今開拓藥業的股價縮水高達98%。

開拓藥業成立於2009年,是以雄激素受體(AR)相關疾病為核心的創新藥物研發公司,核心產品是小分子二代AR拮抗劑普克魯胺,可用於治療治療前列腺癌及乳腺癌,目前沒有任何產品獲批上市。

新藥研發失敗率的確不低,但是開拓藥業已不是第一次出現新藥管線在臨床二期表現優異,而臨床三期遭遇「滑鐵盧」的情況,也難怪讓投資者大失所望。

新冠疫情爆發之初,開拓藥業便開始探索普克魯胺在新冠治療上的應用。公司稱臨床前研究以及在巴西開展針對新冠重症患者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普克魯胺對治療輕中症、重症、危重症新冠患者均有非常顯著的療效。作為進展較快的新冠特效藥研發者,開拓藥業的股價也因此一路上揚。

然而,到2021年底,普克魯胺用於新冠非住院患者的臨床III期中期分析結果顯示,藥物沒有展現出統計顯著性,開拓藥業股價一度閃崩85%。到了2022年4月,普克魯胺III期臨床試驗最終數據卻出現逆轉,開拓藥業稱該藥物對於服藥超過7天的全部患者相應保護率達100%,消息公佈當天股價上漲106%。

只是,對於這一有「奇效」的藥物,全球各地藥監部門並不賣帳,普克魯胺除了於2021年在巴拉圭獲得用於新冠的緊急使用授權之外,並無在其他地區獲批上市。

之後,普克魯胺的另一項臨床研究也遭遇逆風。今年3月,開拓藥業公佈,普克魯胺單藥用於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在中國的III期臨床試驗結果,患者的總生存時間未達到統計顯著性差異。公司表示,普克魯胺聯合阿比特龍一線治療mCRPC的III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預計2023年下半年或2024年上半年完成試驗。

後續發展坎坷

在福瑞他恩研發失利後,開拓藥業並不打算就此認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童友之向媒體表示,計畫再做三期臨床試驗,可能會提高劑量或者更換對照組。在三款核心產品中,開拓藥業僅剩下一款治療男性脫髮和痤瘡的AR- PROTAC化合物(GT20029)暫未爆出研發負面消息,該藥物目前正在進行II期臨床試驗,預計明年第一季度獲得頂線數據。

但是,開拓藥業手中的現金能繼續支持福瑞他恩再做三期臨床,或是再承受一次研發失利呢?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還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以及定期存款7.02億元,以及未動用的融資9,000萬元。當期的淨虧損額大幅減少59.1%至2.12億元,原因在於研發支出減少64.3%至1.65億元。按當前的燒錢速度,開拓藥業的手中現金或許還能支持未來兩年的運作。

開拓藥業2020年登陸港交所融資18.61億港元後,在資本市場表現頗為活躍,不僅多次進行定向增發股份融資,且公司創始團隊也多次減持。當普克魯胺搭上新冠特效藥這個熱潮後,開拓藥業於2021年5月以每股64.5港元集資約11.7億港元,同時聯合創始人郭創新減持370萬股。到2022年,開拓藥業又連續兩次定向增發近8億港元股份,郭創新及童友之則分別減持300萬股和853萬股。

在接連經歷研發失利後,開拓藥業後續的融資恐怕難度不小。其市帳率僅0.57倍,同樣佈局脫髮藥物的非盈利生物醫藥企業科笛(2487.HK)的市帳率為3.35倍,顯示開拓藥業的估值明顯低於同行。且看福瑞他恩在重啟三期臨床試驗後,能否把結果逆轉,為開拓藥業挽回失地。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了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六福集團3月季度營收下滑 同店銷售額跌幅擴大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上周四披露,截至3月底的三個月期間,其零售收入同比下降1%,同店銷售額則下降10%。 公司在港澳市場表現最差,三月當季零售收入同比驟降11%,同店銷售額大幅下挫14%。相較之下,中國內地業務表現較好,當季零售收入增長20%,同店銷售額亦錄得2%升幅。 報告期內,集團淨減少56間門店,總門店數從去年9月底的3,343間縮減至今年3月末的3,287間。 由於復活節假期,香港交易所上周五與本周一休市。六福集團股價今年以來已上升6.6%。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PCB設備製造商大族數控擬赴港上市

深圳上市的PCB設備製造商深圳市大族數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1200.SZ)周一公布,擬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以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公司已聘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為審計機構。 成立於2002年的大族數控,是中國印刷電路板(PCB)專用設備生產商之一,主要從事PCB專用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產品包括PCB鑽孔、檢測、曝光、成型設備等。其控股股東為大族激光(002008.SZ)。 公司2024年收入33.43億元,同比增長104.56%,淨利潤3.01億元,同比增長122.20。今年首季收入9.6億元,同比增加27.89%,淨利潤1.17億元,同比增加83.60%。公司股價自2022年上市以來,已下跌50.3%至38.06元左右,市值約159.8億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Waer maker Epiworld file for Hong Kong listing

價格下行代工腰斬 瀚天天成靠國策突圍?

全球碳化硅外延片市佔第一的瀚天天成,正面對行業整合與價格下滑的雙重壓力 重點: 去年公司收入下滑14.4%,但淨利潤上升36% 政府補貼佔公司淨利潤約67%    李世達 隨著新能源車、光伏產業與工業能源等需求的快速增長,第三代半導體如碳化硅(SiC)領域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如同碳化硅本身的特性——耐高溫與耐高壓,這個領域的參賽者正進行一場效率與耐力的比賽,迎來各自的「衝刺區間」。 在英諾賽科(2577.HK)、天域半導體之後,中國第三代半導體又一重要玩家——瀚天天成電子科技(廈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期望募資加碼產能與技術研發,在全球市場一爭高下。 第三代半導體指的是氮化鎵(GaN)與碳化硅(SiC),這兩種材料比硅晶圓具有高功率、耐高溫、高電流密度、高頻等特性,是生產功率半導體器件的絕佳材料,成為通信設備、新能源車與光伏組件更好的選擇。在特斯拉(TSLA.US)Model 3車型率先採用碳化硅逆變器的帶動下,目前碳化硅市場超過七成的需求來自新能源車。 成立於2011年的瀚天天成,創始人趙建輝是碳化硅行業内的頂級科學家,為全球第一位因對碳化硅技術研究和產業應用做出重大貢獻而獲選IEEE Fellow(IEEE院士)的研究者。 在頂尖科學家的帶領下,公司的發展頗為順利。申請文件引用灼識諮詢的報告指,自2023年來,按年銷售片數計,瀚天天成是全球最大的碳化硅外延供應商,2024年的市場份額達31.6%。另外,瀚天天成也是全球率先實現8英吋碳化硅外延片量產的生產商。 財報顯示,2022年至2024年,瀚天天成通過自產和代工業務模式銷售了8.54萬片、20.06萬片、16.44萬片碳化硅外延片。其中,6英吋碳化硅外延片銷量佔比超95%, 8英吋則佔4.5%。 同樣以碳化硅技術為主,也正申請港股上市的天域半導體,2023年碳化硅外延片銷量為13.2萬片,較瀚天天成少6.86萬片。8英吋外延片方面,天域半導體銷量為15片,同期瀚天天成則為285片,後者至2024年更大增至7,466片。 從收入看,2022年至2024年,瀚天天成收入分別為4.41億元、11.43億元和9.74億元,2024年收入同比下滑14.8%。 公司收入縮水,與碳化硅外延片價格下滑有關。由於此前幾年碳化硅襯底產能大規模擴充,2024年市場供需失衡,出現了供大於求的現象,6英吋碳化硅襯底的價格在2024年出現大幅下滑,帶動了外延片價格同步下滑。 2020年至2023年,6英吋碳化硅外延片價格從每片1.14萬元降至9,800元,2024年進一步降至每片7,300元,降幅達到25.5%。價格下滑也令公司毛利率從2022年的44.7%降至2024年的34.1%。 代工收入腰斬 另外,代工收入的大幅減少,也是導致收入下滑的原因。2024年,公司外延片代工收入僅為1.21億元,同比下滑58.7%,佔總收入比例從2022年的35.5%降至2024年的12.4%。 全球碳化硅市場正逐步被IDM(垂直整合)模式主導,國際大廠如Wolfspeed(WOLF.US)、英飛凌(IFX.DE)透過自建全流程產線削弱第三方代工需求。同時,國內頭部企業如比亞迪(1211.HK; 002594.SZ)、三安光電(600703.SH)也開始自建外延產線,使得代工空間進一步壓縮。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收入主要來自海外客戶,2024年約為7.66億元,佔總收入比重達78.7%。申請文件中提到,公司業務可能受到地緣政治緊張、國際貿易政策、國際出口管制及經濟制裁的重大不利影響。 利潤依賴政府補貼 儘管收入與毛利率雙雙下降,公司淨利潤卻不減反增,2024年年增36%至1.66億元,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政府的補助增加。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已被中國政府列入國家戰略重點,視為半導體產業「彎道超車」的突破口。各級政府紛紛出台專項扶持政策。過去三年,瀚天天成收到的政府補助分別為1,351萬元、4,735萬元、1.12億元。2024年,政府補助佔淨利潤達67.5%。 自成立以來,瀚天天成完成了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華為旗下的哈勃科技、華潤微電子(688396.SH)、芯成眾創、廈門高新投及火炬創投等,去年12月完成一筆有廈門國資參與的10億元融資後,公司估值達260億元。 在技術突破與產能擴張的帶動下,瀚天天成已成為全球碳化矽外延片的領先企業,然而面對價格下行、行業整合與地緣政治等壓力,「擴張」不再能解決所有問題。所幸在政策支持下,行業仍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同樣在港股上市的英諾賽科,上市後股價一度上漲逾110%,目前漲幅仍超30%,考慮到同類公司仍屬稀缺,代表中國碳化硅技術自主的瀚天天成,仍有機會受到追捧。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Temu與Shein大砍美國廣告支出 警告即將漲價

據媒體報道,中資電商平台Shein與Temu正大幅削減其在美國的廣告支出,並警告消費者即將調漲價格。這是因應美國即將開始對所有進口包裹徵收關稅的新政策,該政策取代了原本的免稅規定,過去內容物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小型包裹可免關稅入境美國。 路透社援引SensorTower數據報道,截至4月13日的兩周內,Temu在Facebook、Instagram、TikTok、Snap、X及YouTube平台的日均廣告支出較前30天均值下降31%。同期Shein在Facebook、Instagram、TikTok、YouTube及Pinterest平台的日均廣告支出縮減19%。Temu是中國電商巨頭拼多多(PDD.US)旗下國際業務板塊,Shein則是全球快時尚行業領軍企業,總部在新加坡但其大部分商品來自中國。 與此同時,英國《衛報》披露,這兩家電商業者已警告其美國客戶,預計下周起將上調價格。Shein在向消費者發出的公告中表示:「由於全球貿易規則與關稅政策變動,本平台的營運成本已上升」,價格調整將於4月25日生效。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宣布上調所有中國商品的關稅後,Shein與Temu或需繳納最高145%的稅金。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