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 a Beijing IPO last year, the loss-making biotech has also filed for a Hong Kong listing to better compete in the crowded market for HPV vaccines.

作為一間未盈利的醫藥企業,康樂衛士可謂資本市場「老玩家」,曾先後在新三板、北交所掛牌,期間也曾引入多輪融資

重點:

  • 康樂衛士的管線中,進展最快的三價HPV疫苗,有望在年底前在中國提交上市申請
  • 至少有6間疫苗企業的在研九價HPV疫苗進入臨床三期,康樂衛士能否快速出線仍是未知數

 

莫莉

自從北京證券交易所2021年9月開市至今,尚無一間同時在港股和北交所掛牌上市的企業。1月底,深耕疫苗行業的北京康樂衛士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833575.BJ)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文件,致力成為首家「北+H」上市公司。

康樂衛士是一家處於臨床階段的疫苗開發商,擁有豐富的HPV疫苗產品組合,主攻重組蛋白疫苗路線,亦有一款mRNA疫苗在研,但未有已經商業化的產品。康樂衛士的管線中,進展最快的是一款三價HPV疫苗,有望在今年底前在中國提交生物製品許可申請(BLA),而另一款重磅產品九價HPV疫苗預計2025年在中國及印尼遞交BLA,這款九價疫苗也是首個在中國開展男性適應症臨床試驗的九價HPV國產疫苗。

除此之外,康樂衛士還與成大生物合作開發十五價HPV疫苗,這是全球已取得臨床試驗批准的HPV疫苗中,價次最高的HPV疫苗,覆蓋了世衛癌症研究機構定義的全部高危型HPV,有望將宮頸癌預防率提高至96%以上,這款疫苗預計將於今年啟動臨床一期試驗。

康樂衛士還有一款二價治療性的HPV疫苗,採用的是mRNA疫苗技術路線。在HPV疫苗之外,康樂衛士有五款針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手足口病等有醫療需求缺口的疾病的疫苗,全部處於臨床前階段,商業化前景不明。

作為一間未盈利的醫藥企業,2008年註冊成立的康樂衛士可謂是資本市場「老玩家」。2015年9月,康樂衛士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其後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進行了四輪定向增發,總集資金額超過17億元,引入的股東包括遠望基金、雲鋒基金、東方富海等產業基金。

2021年9月,主要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北交所開市後,吸引了康樂衛士的目光, 2022年2月,公司宣佈計畫在北交所上市,當時預計的發行價為每股77.68元,擬發行股票數量不超4,453萬股。一年之後的2023年3月,康樂衛士終於成功登陸北交所,成為北交所「人用疫苗第一股」,只不過發行價已下調至每股42元,發行規模也縮水至700萬股。即便如此,康樂衛士在北交所上市首日即破發,當日跌幅達15.4%。

這次宣佈衝刺港交所之後,康樂衛士萎靡不振的股價當日上漲3.1%,不過隨後兩日分別下跌1.2%和7.8%,將利好消息帶來的漲幅全部抹平。這意味著,理性投資者對於康樂衛士的長期發展並不十分看好。

HPV疫苗內捲加劇

由於人口眾多且經濟穩定發展,中國2022年成為全球第二大疫苗市場,佔全球市場36.3%。據招股書引述的報告,在創新疫苗可及性不斷提高、政府政策利好、疫苗技術創新以及疫苗接種意識不斷增強的推動下,中國疫苗市場規模在2017年至2022年以32%的複合增長率增長,達到1,251億元。

其中,作為宮頸癌預防疫苗的HPV疫苗更是有著龐大市場。由於疫苗嚴重供應不足,截至2022年,中國9至45歲的女性累計接種率較低僅有9.36%。該報告認為,預計到2031年,9至45歲女性和男性的累計接種率將分別達到57%和7.6%,中國HPV疫苗市場規模預計也將達到730億元。

目前中國共有五款HPV疫苗獲批上市,最早上市的三款均為進口產品,直到2019年,萬泰生物(603392.SH)二價疫苗馨可寧成為首款獲批的國產HPV疫苗,由此開啟了國產HPV疫苗時代,2022年3月沃森生物(300142.SZ)二價疫苗亦獲批。為獲得更大市場,國產二價HPV疫苗已經開始價格戰,在去年8月的廣東省政府採購中,萬泰生物的馨可寧單劑價格已經降至116元,而沃森生物則以單劑146元的報價落選。

雖然提供更大範圍保護的九價HPV疫苗擁有更廣闊的市場,可是國產九價疫苗未來也將迎來激烈競爭。除了康樂衛士之外,萬泰生物、沃森生物、上海博唯、瑞科生物(2179.HK)等多間疫苗廠商的九價HPV疫苗,也都進入了臨床三期階段,此外還有多款11價、12價HPV疫苗加入競爭。康樂衛士作為尚無商業化能力的疫苗廠商,能否在這場激烈的內捲中佔得優勢?

對於康樂衛士而言,眼下更嚴峻是手頭資金不多。截至去年9月底,公司所持的現金已從2022年同期的8.26億元降至2.53億元,而2021年、2022年和2023年首三季度,其淨虧損分別達到3.8億元、2.93億元和2.25億元。

不過,招股書透露,該公司已於2023年12月及2024年1月取得額外銀行融資,尚有3.28億元的未動用銀行融資。目前康樂衛士的市帳率約為5倍,在港交所上市的未盈利疫苗股瑞科生物的市帳率只有3倍,顯示港股投資者對該類公司的估值偏向保守。康樂衛士能否在激烈的HPV疫苗市場闖出一片天地,還需時間證明。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

聯繫我們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美的第三季度盈收雙升

家電品牌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三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收入按年上升10%至1,119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升9%至118.7億元。 今年首三個季度,累計收入3,631億元,同比上升13.8%,盈利上升22.3%至371.4億元。 公司首三個季度,在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智能建築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的收入,分別是306億元、281億元及226億元,同比增幅分別是21%、25%及9%。 周四美的集團開市升0.06%報81.75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價上升9%。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興通訊第三季淨利大減87%

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第三季度收入達289.67億元(40.8億美元),同比增長5.11%;但淨利潤僅2.64億元,按年大跌87.84%。 前三季度計,收入總額達1,005.2億元,同比增長11.63%,淨利潤降至53.22億元,按年下滑32.69%。期間營業成本大增30.08%至698.11億元,增速遠高於收入增幅。 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按年減少77.9%至17.77億元,主要因購買商品、勞務支付的現金增加;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報268.01億元,按年減少15%。 中興通訊A股周三低開7.9%,至中午休市報45.95元,跌6.96%。香港股市周三因公眾假期休市。該股在深證及港股在過去六個月均上漲近5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優步計劃投資小馬智行、文遠知行香港IPO

據彭博社周二報道,美國共享出行巨頭優步科技(UBER.US)計劃投資中國兩大自動駕駛出租車營運商——小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PONY.US)及廣州文遠知行科技有限公司(WRD.US)即將在香港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IPO)。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稱,优步可能在小馬智行的香港上市中投資約1億美元,但未披露對文遠知行潛在投資的金額。 小馬智行擬在香港上市籌集近10億美元資金,而文遠知行的集資目標約為4億美元。兩家公司預計將於11月6日在香港掛牌交易。 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均於約一年前在美國上市。此次再赴港上市,正值越來越多在紐約掛牌的中資企業選擇在香港進行第二上市,以对冲中美紧张关系带来的风险。优步此前已投資兩家公司在美國的IPO,並與它們在全球多地合作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 周二,小馬智行美股上漲11%,較IPO發行價累升約68%;文遠知行股價同日亦漲5%,但仍較其美國上市價低約24%。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itic Securities has bumper Q3

投資者湧入中國股市 中信証券迎來黃金期

得益於A股牛市行情及香港新股上市熱潮的帶動,中國最大券商中信証券第三季度營收與利潤均大幅攀升 重點: 中信證券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大增52%,營收增速與支持平 中國股市的上漲推動了公司佣金收入大增,IPO市場復蘇則帶動其投行業務攀升    梁武仁 中國股市擺脫多年低迷,重獲資金追捧之際,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6030.HK)似乎重回全盛時期。 上周五披露的最新財報顯示,受市場回暖推動,這家中國最大券商三季度淨利潤同比激增52%至94億元(約合13億美元),營收增長56%至228億元。營收激增主要源於投資收益近三倍增長,該板塊佔營收比重躍升至近60%(去年同期不足30%)。中信證券核心業務同樣顯著改善,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同比增長36%。收入激增主要源於投資收益近三倍的增長,該板塊佔營收比重躍升至近60%(去年同期不足30%)。中信證券核心業務同樣顯著改善,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同比增長36%。 截至9月底止的九個月,中信證券收入同比增長33%,淨利潤同比增長38%,在經歷同等時長下滑周期後,首次實現連續兩年利潤增長。 上述數據印證,儘管宏觀經濟仍顯疲弱,但作為頭部金融集團的券商子公司,中信證券正受益於科技板塊帶動的股市反彈。牛市行情直接帶動公司股票交易佣金收入增加,同時也為其所持資產帶來估值收益。 與此同時,香港IPO市場復興對雄踞亞洲投行金字塔頂的中信證券構成利好。近期股票融資活動再度升溫,眾多中國企業爭相把握機會,利用香港這一面向全球投資者的市場籌集新資金,以支持業務擴張,特別是海外發展。憑藉其廣泛的人脈與強大的承銷能力,中信證券在這場IPO盛宴中佔據吸金制高點,有望從大量新股上市中獲取可觀手續費收入。 中信證券傭金收入結構顯示,內地及香港兩地股市繁榮正全面提振其多元化業務。首先,經紀業務淨佣金收入三季度同比增長51%至約110億元,佔公司季度收入總額近半。 中國股市持續升溫 如此表現實屬意料之中,今年7月至9月期間,中國股市表現火熱,上證綜指漲幅逾12%,而以科技股為主的深證成指更飆升超過30%。強勁市況推升交易量激增,券商傭金收入水漲船高。特別是中信證券憑藉其行業龍頭地位與品牌規模,在吸引散戶投資者使用其股票交易服務方面擁有明顯競爭優勢。 經歷長期低迷後,港股IPO市場強勢復蘇,中信證券的投行業務佣金收入順勢勁增32%至37億元。今年首九個月,共有66家公司在港上市,集資約23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增逾200%。該數據令香港遙遙領先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重奪全球最大IPO市場桂冠幾無懸念。 僅在10月截至本周三,已有57家公司向香港交易所遞交新的或更新的上市申請,平均每天超過四宗,即使月初因中國「十一」黃金周假期導致市場短暫放緩,申請活動仍保持活躍。 這波新股熱潮為中信證券帶來豐厚收益。該公司在亞太地區(不含日本)投行手續費收入排名第一,今年港股每3宗IPO申请就有一宗由其操刀。其中包括寧德時代(3750.HK;300750.SZ),這家全球最大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於5月在港集資超過50億美元,創2021年以來港股最大IPO规模。 最新的個案是挖掘機製造商三一重工(6031.HK; 600031.SH),本周剛完成募資16億美元的港股重磅IPO,亦由中信證券擔任承銷商。 公司的資產管理部門收入亦上升16%,達87億元。雖較另兩大業務增速稍顯溫和,但在當前中國經濟環境下,眾多企業尚難以實現兩位數增長,已屬難能可貴。 不過,中信證券的順境能否持續猶未可知。當前A股市場高漲情緒或難以為繼,其與消費疲軟、地產低迷等經濟結構性短板已然脫節,更遑論中美貿易摩擦壓力。中國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8%,創年內新低。 此類隱憂或成下季度考量要素。當下,投資者不僅湧入A股,更競相增持中信證券股票(H股年內漲幅56%),因其被視為中國市場的投資風向標。目前,該股市盈率達17倍,高於主要競爭對手中金公司(3908.HK; 601995.SH)14倍與國泰君安(2611.HK; 601211.SH)7倍的估值水平。 目前,中信證券無疑正處於最有利的位置。但真正的問題在於——它能否長期維持這種勢頭?當投資者最終意識到中國經濟可能無法支撐當前的樂觀情緒時,這波行情是否會遭到現實檢驗、從而削弱其優勢,仍有待觀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