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9.HK
Xiaocaiyuan gets ready to list in Hong Kong

中國最大的平價餐廳連鎖店在今年第三次提交申請後,已獲香港交易所批准上市

重點:

  • 小菜園已通過香港上市聆訊,復蘇的股市即將迎來中國的「家庭廚房」
  • 這家平價餐廳運營商,希望憑借2024年前8個月的15.4%收入增長和1.5%的利潤增長,吸引投資者的興趣

譚英

有時推遲上市可能是件好事。當小菜園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1月份首次申請赴香港上市時,該公司剛剛在中國國內低成本家常菜市場取得了豐厚的回報。

但當時的金融市場對新股發行缺乏興趣。據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稱,今年上半年,香港新上市27家公司,共籌集資金116億港元,同比分別下降35%和15%。這使香港在全球IPO排名中位列第13位,與2009年至2019年的輝煌時期相比,大幅下滑,在此期間香港至少七次位居全球最大IPO市場。

小菜園自稱中國的「家庭廚房」——在1月份的申請失敗後,該公司再次嘗試,結果還是一樣,保薦人也沒變,都是華泰國際和瑞銀集團。公司最終於12月4日通過了香港上市聆訊,並於本周四提交了最新文件,其中包括今年前8個月的財務數據。

該公司還在同一天提交了有關此次發行的新信息,稱計劃以每股8.50港元的價格發行1.01億股,募集資金約8.6億港元,公司估值約91億港元。

該公司的最新財務狀況不錯,但不算亮眼。2024年前8個月,小菜園的利潤同比僅增長1.5%至4億元,遠低於疫情結束後2023年全年124%的驚人增幅。收入表現稍好,8個月內增長15.4%至35.4億元,但仍明顯低於2023年42%的增幅,當時其收入高達45億元。

總體而言,在2023年疫情後的強勁反彈後,2024年餐飲業的表現要慘淡得多。小菜園、蜜雪冰城和海底撈(6862.HK)等經濟實惠的連鎖店都通過降價和進軍外國市場來維持業務。和小菜園一樣,蜜雪冰城和競爭對手古茗都在1月份提交了赴港上市申請。但它們都並未完成上市,申請也失效了,不過最近有跡象表明古茗可能會重新提交申請。

小菜園未能逃脫餐飲業的普遍動蕩。其每家餐廳的日均銷售額下降了15%,從2023年前8個月的28,565元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24,491元。今年新開餐廳的銷售額甚至更低,為19,710元。今年前8個月,同店銷售額也下降了11.4%,該公司門店層面經營利潤率,從一年前的21.3%下降了逾3個百分點至17.8%。

這個陷入困境的行業希望,在北京最近推出一系列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後,情況可能會有所改善。雖然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但這些措施對香港恒生指數產生了積極影響。該指數自9月中旬以來上漲了近20%,引發了近期大量新股上市。安永大中華區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香港在全球的IPO排名回升至第四位,今年迄今已完成64宗IPO,籌資834億港元。

表現強勁

近期中國消費品IPO在香港和紐約均表現良好。化妝品公司毛戈平(1318.HK)首次公開募股募集了23.4億港元,周二上市首日股價上漲70%。海底撈分拆出來的特海國際(HDL.US;9658.HK)股價較5月份納斯達克IPO上市價格上漲26%。

那麼,我們對小菜園能抱持怎樣的期待呢?最新的招股說明書包含了很多好消息。該公司利用2023年的景氣表現償還了債務,因此現在無債一身輕。公司去年的現金流也很健康,達到了5.56億元,為未來兩年計劃開設的180家新餐廳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每家餐廳的成本在130萬元到170萬元之間。公司目前在14個省份經營著663家餐廳,主要分布在中國較為富裕的東部和南部沿海城市。

到2026年底,預計將以標誌性的小菜園品牌經營1,000家餐廳。與麥當勞在中國內地的5,900家餐廳相比,這聽起來可能不算多。但它將接近海底撈的1,320家,也將超過九毛九(9922.HK)截至6月30日的771家門店,其中包括18家境外門店。

鑒於債務負擔小,現金流強勁,小菜園認為其擴張正在步入正軌。它表示,在每位顧客消費50元到100元的大眾市場領域,它是中國五大餐飲品牌中最大的。然而,根據其招股說明書,它在該領域的市場份額僅為0.2%,與兩個最接近的競爭對手大致相當。  

小菜園的另一個利好是外賣業務,外賣收入在疫情凶猛的2022年翻了一番,在公司整體收入的佔比從2021年的15.5%增長到2024年前8個月的37%。2024年前8個月,外賣業務同比增長38%。與此同時,店內用餐的收入佔比從2021年的 84.5%下降到2024年前8個月的62.7%。

該公司最終的融資目標為1.1億美元,較早前的報道略有減少,此前有報道稱,該公司在1月份首次提交上市申請時,尋求1.5億至2億美元的融資目標。公司表示,除了利用集資所得為餐廳擴張提供資金,還將用於擴大倉庫和物流網絡,以及新建一到兩個中央廚房,它目前在安徽設有一處中央廚房。

它的另一項新業務是社區食堂,公司將其視為未來的增長動力。小菜園計劃在2025年至2026年,以名為「菜手」的全新超低成本品牌推出110至140家社區食堂。截至今年8月,小菜園僅運營三家「菜手」,意味它們的規模將迅速擴大。每家社區食堂的建設成本在100萬元至130萬元間。小菜園預計人均消費在20元至40元之間,但公司相信,它可以服務於越來越注重預算的食客市場,預計到2028年,該市場的規模將達到2.1萬億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J&T is a delivery company

新聞概要:極兔速遞東南亞業務強勁增長 營收利潤雙升

這家物流公司上半年處理包裹約140億件,在東南亞及南美、非洲、中東等新興市場實現強勁增長   余特莉 全球物流服務商極兔速遞環球有限公司(1519.HK)上周五披露,得益於新市場拓展成效顯著,上半年經調整淨利潤同比增長147.1%,由去年同期的3,100萬美元躍升至1.56億美元。 近年來極兔全球佈局提速,業務版圖從最初的東南亞和中國,擴展至沙特、阿聯酋、墨西哥、巴西及埃及等新區域。 今年上半年,在東南亞、中國以及拉美、中東等新市場的包裹量大幅增長的推動下,公司總營收同比增長13.1%至55億美元,其中快遞業務收入佔比為97.1%。公司盈利能力顯著改善,主要受東南亞業務擴張驅動,經調整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同比上升24.2%至4.36億美元。 極兔速遞副總裁後軍儀表示:「我們在東南亞的領先地位更加穩固,中國市場競爭激烈但仍保持增長韌性,新興市場業務迎來盈利拐點。」 上半年公司處理包裹量達139.9億件,較去年同期110億件增長27%。優勢市場東南亞增速領跑,在電商業務日趨繁榮,以及依託價格優勢在非電商領域取得的拓展下,該區域包裹量增至32.3億件,同比增長57.9%。據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數據,該增長使極兔在東南亞的市佔率同比提升5.4個百分點至32.8%,連續六年鞏固行業龍頭地位。公司稱該區域單件成本同比下降16.7%,競爭力持續增強。 公司最大業務區域為中國市場,上半年包裹處理量達106億件,同比增長20%,市佔率11.1%。儘管價格戰激烈,通過運營提效,單件成本仍降低10.3%。 新興市場包裹量增至1.7億件,同比增長21.7%,南美表現尤佳。隨著拓展成效顯現,該區域收入貢獻增至3.6億美元,並首次實現經調整EBITDA盈利157萬美元,去年同期則為虧損784萬美元。 截至6月30日,公司擁有6,900家網絡合作夥伴,較2024年末減少100家;服務網點增加100個至19,200個;分揀中心數量維持239個。 極兔速遞在2015年創始於印度尼西亞,現已成為東南亞頭部快遞企業;2020年進軍中國市場後,業務已覆蓋13個國家,目前持續向拉丁美洲及中東拓展。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國富氫能折讓17%配股 集資9,099萬港元

氫能儲運設備製造商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2582.HK)周日公布,以每股配售價54港元,配售合共最多173萬股新H股,集資總額9,347萬元,所得淨額9,099萬元(1,167萬美元)。 配售股份佔經擴大之已發行H股總數及已發行股份總數約2.13%及1.62%。每股配售價較上周五收市價65.1元折讓約17%。 公司擬將配售所得款項用於為中國及海外氫能項目,包括但不限於製氫工廠、加氫站及氫氣液化工廠的投資與合作撥付資金。 國富氫能上半年錄得收入1.09億元,按年下降19.2%。虧損由上年同期1.12億元,收窄至8,925萬元。 公司股價週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64.4港元,跌1.0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大行科工招股集資近4億元

折疊自行車製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一公開招股,發售792萬股H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每股售價49.5港元,集資3.92億元,本月4日截止認購,8日正式掛牌。 公司的自行車銷量由2022年的148,956輛,上升至2024年的229,525輛,複合年增長率24.1%。今年首四個月,銷量93,398輛,同比上升46.5%。 公司的收入由2022年的2.54億元增至去年的4.5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3%,期內盈利則由3,140萬元,增至5,230萬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9.1%。今年首四個月收入及盈利分別為1.85億元及2150萬元,同比上升46.8%及69.3%。 集資所得三成用於生產系統現代化及擴大運營規模、三成用於強化經銷網絡及策略性品牌發展、另外三成用於研發,餘下一成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aidu does infrastructure

簡訊:訂單量突破1,400萬 蘿蔔快跑領跑無人駕駛出租車市場並加速全球拓展

百度(BIDU.US; 9888.HK)上周三宣布,截至八月其蘿蔔快跑(Apollo Go)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累計已完成1,400萬單。這鞏固了其行業領導地位,未來基金(Future Fund LLC)董事總經理Gary Black近期亦稱該公司為「全球無人駕駛出租車領導者」。 財報顯示,僅第二季度蘿蔔快跑完全無人駕駛訂單超220萬單,同比增長148%。百度表示,其車隊迄今累計實現超2億公里無人駕駛里程,且保持優異的安全記錄。與此同時,谷歌Waymo截至今年五月累計付費訂單量達1,000萬單,並宣布其無人駕駛里程達1億英里(約1.6億公里)。 截至六月,蘿蔔快跑業務版圖已覆蓋全球16個城市,並逐步擴大公開道路測試範圍。八月,百度在迪拜和阿布扎比指定區域啓動中東路測。香港是蘿蔔快跑首個右舵車市場,近期測試已拓展至東涌和南區,推進商業區與住宅區更複雜路況的測試。 百度聯合創始人兼CEO李彥宏在上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我們在那裡(香港)的經驗為進軍其他右舵車市場提供了寶貴的行業洞察,增強了我們在全球擴展蘿蔔快跑業務的信心。」 七月,百度與Uber達成多年期合作,計劃在亞洲和中東等多個市場部署數千輛無人駕駛車輛。八月又宣佈與Lyft在歐洲達成合作,首站覆蓋德、英兩國,加快推進無人駕駛出行服務的全球佈局。 阳歌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