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智能手機生產商的產品「價量齊跌」,連累第三季收入經調整淨利潤同步下降,而且涉及生產電動車的開支持續上升

重點:

  • 小米第三季收入按年減少約一成,受智能電動汽車在內的創新業務費用影響,經調整淨利潤更大挫59%至21億元
  • 有市場分析認為,該公司智能手機的盈利貢獻已顯現疲態,恐怕難以支撐造車業務的龐大投資

羅小芹

毅然進軍造車行業,會否成為壓垮這家智能手機生產商的一條稻草?

小米集團(1810.HK)上周三收市後公布今年第三季業績,期內由盈轉虧,錄得14.7億元淨虧損,儘管總裁王翔在業績電話會議大派定心丸,表示投資造車的效率和規模不會對公司構成重大影響,但市場憂慮此舉將拖垮小米前景,其股價翌日下挫3.6%,收報9.45港元。

季度財報披露,小米期內收入按年下跌9.7%至704.7億元,受智能電動車在內約8.3億元的創新業務費用影響,以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算的經調整淨利潤大挫59.1%至21.2億元。

智能手機是小米的本業,貢獻六成以上收入,所以當創始人兼董事長雷軍去年揚言,計劃在未來十年投資100億美元(715億元)製造電動車時,旗下智能手機業務的收入,自然被寄望成支撐造車業務的主要現金流。

財報顯示,小米第三季智能手機銷售約425億元,按年減少11.1%。小米解釋是由於宏觀經濟不穩定和新冠疫情反覆,拖累了出貨量。此外,集團為了去庫存加大海外市場促銷力度,加上存貨減值撥備增加,導致智能手機平均售價持續受壓,最新為每部1,058.2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因此,該業務分部的毛利率低見8.9%,按年大降近4個百分點,更遠低於物聯網(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的13.5%,以及互聯網服務的72.1%。

全球手機需求降

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稱,隨着環球經濟持續低迷,加上消費者延後換機,第三季智能手機出貨量按年下跌9%,為2014年以來表現最差的第三季。其中,三星電子(005930.KS)與蘋果公司(AAPL.US)分別取得22%及18%的市場份額,小米則以13.6%的市佔率排名第三。Canalys分析師對手機需求不樂觀,預期未來三個季度難有改善跡象。

季報顯示,小米第三季智能手機出貨量為4,020萬台,按年跌8.4%,由此可見,即使小米為了去庫存而加大海外市場促銷力度,銷售反應仍然一般。總裁王翔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提到,公司會通過「黑色星期五」和聖誕節檔期,進一步處理海外庫存水平。

另一方面,在華為高端手機在海外退場的有利條件下,小米高端手機卻未能填補市場真空,加上表現較佳的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以及互聯網服務收入貢獻佔比較小,令人憂慮單靠手機業務,能否支撐電動車數以千億元計的龐大資本開支。

事實上,小米的電動車研發費用正逐步增加,由今年第一季的4.25億元逐步增至第三季的8.29億元,導致季內整體研發開支按年增長25.7%至41億元;此外,其汽車研發團隊也快速擴張,由第二季逾500人急增至第三季超過1,800人,預計未來燒錢速度將繼續加快。

需知道研發費用只是製造電動車的小部分資本開支,其後涉及的電動車與電池原材料開發及生產,才是最「燒錢」的部分,有鑑於目前不少電動車企業在成立多年後仍錄得巨額虧損,也難怪部分證券界人士看淡小米前景。

證券界建議沽售

智易東方證券行政總裁藺常念認為,隨着造車的研發開支與日俱增,而本業智能手機的銷售卻跟隨經濟環境萎縮,加上小米在其海外最大市場印度遭遇困難,對該公司的前景並不樂觀,建議投資者沽出該股。

「電動車製造業競爭異常激烈,預計行內有九成企業清盤或退出市場,連龍頭股比亞迪(1211.HK)也遭到股神畢菲特拋售,足見其他電動車企的情況更差。」 藺常念說。

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則稱,小米智能手機的盈利貢獻顯現疲態,加上庫存問題需時解決,在本業早已舉步維艱的情況下,恐怕難以支撐造車的龐大投資,因此已把該股剔除在他的投資名單以外。

與小米一樣,蘋果公司近年積極開拓電動車業務,其手頭現金已由2020年9月的909億美元,大降近半至今年9月的483億美元;反觀小米截至9月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有280.7億元,但借款總額卻高達258億元,難怪證券界看淡該公司進軍生產電動車的舉措。估值方面, 小米最新預測市盈率約16倍,遠低於蘋果公司的24倍,也許足以反映投資者對其前景的憂慮。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Keep Inc.預告中期虧損大幅收窄

健身科技公司Keep Inc.(3650.HK)周一公布,預計截至6月底止中期錄得淨虧損約3,600萬元(美元),較去年同期虧損1.63億元大幅收窄約78%。同期經調整淨利潤轉為正數,達1,000萬元,較去年同期經調整虧損1.6億元明顯改善。 公司指出,業績好轉主因包括業務結構調整、收入質量提升及AI技術賦能,令毛利率改善,經營效率與人效穩步提升,經營費用亦得以壓縮。不過,受產品精簡策略影響,短期內收入出現同比下滑。 公司稱,將持續聚焦於APP端AI智能化及自有品牌健身產品發展,優化運動場景與工具,以提升用戶體驗與留存率,並加強新品開發與拓展銷售渠道。 Keep Inc.周一高開4.6%,隨後轉跌,至中午休市報5.45港元,跌3.3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資產減值後 華寶國際上半年盈利翻倍

電子煙產品製造商華寶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336.HK)周五表示,年前進行多項資產減值後,公司於2025年上半年盈利約倍翻。 公司預計2025年前六個月的利潤介乎1.51億元至1.77元間,同比增幅分別為91.3%至124.3%,較2024年上半年報告的7,900萬元顯著提升。 公司表示:「該增幅主要於2024年同期確認了商譽減值約0.293億元、其他資產減值約人民幣0.202億元,以及聯營公司的投資減值撥備約0.480億元所致,而本報告期間則沒有類似減值撥備。」 在調整後,即扣除股份支付費用和減值相關損失後,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稅前利潤為2.236億元至2.496億元,同比增長1.1%至12.9%。 華寶國際股票周一開盤上漲,每股港幣3.42元,漲5.2%。該股年內已上漲54%。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核數師對恒達持續經營產生重大疑問

房地產開發商恒達集團(3616.HK)周一公布去年全年業績,截至12月底止,收入27.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跌22%,並錄得虧損2.7億元,2023年同期則有盈利4,094萬元。 期內集團的現金及受限制銀行存款約4.1億元,短期銀行借款為3.7億元,長期銀行借款為3.88億元。公司的槓桿比率為66.8%,較2023年底止的51.1%增加約15.7個百分點。 公司的核數師指出,恒達向第三方及一名關聯方提供的財務擔保,可能產生現金流出達68.4億元,鍳於集團現金流較低,而產生足夠現金流能力又不明朗,可能對其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問。 恒達自去年4月2日開始在聯交所暫停買賣,停牌前報0.26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六福集團首季零售止跌回升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周四公布,截至6月底止三個月的第一季度,整體零售值及零售收入扭轉跌勢至雙位數增長,分別按年升13%及14%。整體同店銷售亦止跌回升5%。 港澳及海外市場零售值按年升9%,零售收入升8%,同店銷售升3%,全部都止跌回升。其中,香港同店銷售升1%,澳門跌1%,海外市場升20%。至於內地市場零售值、零售收入、同店銷售,分別升14%、31%、19%。 公司稱,雖然季內國際平均金價升約四成,按重量計價的黃金產品同店銷售仍大幅改善至持平。定價首飾產品的同店銷售本季進一步提升19%。截至6月底,集團全球有3162間店舖,上季淨減少125間,主要是內地品牌店減少。公司對內地中長線業務前景審慎樂觀,計劃今年度在海外淨增加約20間店舖。 六福集團周五股價高開0.7%,至中午休市報22港元,升3.0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