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HK
China Renaissance's revenue drops

這家投資銀行上半年收入下滑,因源自經濟不確定性的需求疲軟,導致其私募咨詢服務收入暴跌

重點:

  • 華興資本上半年收入同比下跌約7%,而淨虧損略有收窄
  • 業績突顯了該公司在創始人繼續失聯、經濟不確定性導致中國企業募資需求疲軟的情況下面臨的挑戰

  

梁武仁

​​明星創始人失蹤六個多月後,華興資本控股有限公司(1911.HK)仍在緊急模式下運營。

這家投資銀行自創始人兼董事長包凡2月失聯後的首份業績報告顯示,在人脈豐富的領頭人缺位的情況下,該公司在試圖應對市場不景氣之際,其處境是多麼艱難。據信包凡的失聯與政府的一項反腐調查有關,但目前尚不清楚包凡本人是涉嫌違規,還只是協助調查。

雖然後一種情況顯然要好一些,因為包凡最後可能會重新回來掌舵,但目前他不在的情況下,華興資本顯然處境艱難。

2023年上半年,該公司的總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約7%,至5.63億元(7700 萬美元),因為其核心投資銀行服務受到行業普遍低迷的重創。儘管處境艱難,但華興資本最新財報中的淨投資收益卻得到了提振,扭轉了去年上半年該收入類別虧損的局面,這可能得益於全球利率上升。

華興資本還削減了運營費用,包括員工薪酬和福利成本,再加上淨投資收益,使其能夠從上年同期的虧損轉為營業利潤。但該公司錄得巨額虧損,主要是持有非控股權益的華興證券的購股權益公允價值下降。總而言之,該公司上半年仍處於虧損狀態,但淨虧損略有收窄。

「華興資本在過去的6個月經歷了成立以來最具挑戰的一段歷程,」華興資本在業績報告中說。

最大的問題是包凡的缺席,以及他可能面臨的法律麻煩。這位躊躇滿志的投資銀行家有時被稱為中國的「並購之王」,曾任職於摩根史丹利和瑞信,失聯消息最早出現在2月份。儘管聽起來很神秘,但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突然失聯在中國並不是罕見的事情。

6月,官方媒體稱,包凡被中國反腐監察機構留置。華興資本上個月在某種程度上證實了這一點,稱其正在「配合」當局進行一項未具體說明的調查。儘管包凡一事的細節仍舊不詳,但有關金融業已成為中國政府最新反腐打擊對象的傳言不絕於耳。

華興資本的股票於4月停牌,而由於包凡作為公司控股股東無法簽字,該公司去年的審計結果也被推遲發佈。只有提交了該報告,該股才能復牌,因為只有這樣才符合香港交易所的規定。

該投行在未經審計的上半年財報中表示,最高層級管理人員缺位導致業務發展承受「壓力」,但公司很快補充說其業務和發展仍保持「穩健」。

艱難時期

不管包凡是否失聯,華興資本的日子都不會好過,因為經濟的不確定性和中美關係的惡化,抑制了對企業募資服務的需求,而這正是華興資本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今年前六個月,該公司的投行業務收入較去年同期本就低迷的數字下降了一半以上,它所面臨的困難由此可見一斑。更糟糕的是,私募咨詢服務的收入也大幅下降。華興資本通過削減人力開支,大幅降低了該部門的成本。

一個亮點來自股票承銷收入,增長了80%,但仍只是2021年的一小部分。總體而言,該公司投行業務的經營虧損增加了15倍以上。

中國其他投行的情況也大同小異。中金公司(3908.HK; 601995.SH)上半年的收入也同比下降了4%,淨利潤下降7%。由於參與的IPO交易數量減少,中金公司的手續費收入也有所下降。

往輕了說,今年剩餘的時間看起來也不會樂觀,中國經濟頻頻亮起紅燈。雖然中國已經從疫情中走出,但出口正在萎縮。與此同時,在世界其他地區與高企的通貨膨脹作鬥爭之際,消費者價格卻在下降。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長期低迷,也持續給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蒙上陰影。

上周,中國政府宣佈了一系列扶持經濟的重大舉措,包括刺激股市的措施,股市因此短暫上揚,本週初漲勢持續。儘管如此,在當前的環境下,企業更有可能專注於促進放緩的收入增長上,而不是競相籌集資金來推動新的增長。而且,在當前經濟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即使企業嘗試融資,要贏得持懷疑態度的投資者,也絕非易事。

華興資本成立於2005年,在幫助中國互聯網行業促成多起重大並購交易後,它迅速成為中國投資銀行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現在,華興資本正再將重點轉向所謂的新經濟新興領域,如新能源、材料和人工智能。在最近的報告期內,這些領域佔公司私募融資交易收入的近一半,而去年同期這一比例僅為3%。

在4月停牌之前,華興資本的股價自公司2018年上市以來已經下跌了近80%。雖然自公司停牌以來恆生指數下跌了10%,中金公司的股價也下跌了約5%,但該股最終復牌後會有什麼反應,誰也無法預測。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包凡一事的解決。在那之前,該公司將不得不想辦法度過難關,並在沒有船長的情況下繼續在波濤洶湧的水域航行。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小米召回11.7萬輛SU7升 級輔助駕駛軟件

小米集團(1810.HK)旗下小米汽車,上周五宣布召回約11.7萬輛於2025年8月30日前生產的SU7標準版電動車。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19日披露,召回原因在於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功能在特殊場景下存在識別與處置不足,小米將透過OTA軟件升級進行修復。 財新報道,SU7於2024年3月正式推出,是小米首款電動汽車。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末,SU7累計銷售近34萬輛。這意味著,此次召回數量約佔該車型總銷量的三分之一。 小米汽車稱,此次OTA軟件升級召回,意在進一步提升輔助駕駛功能的可靠性,包括優化輔助駕駛速度控制策略,新增動態車速功能等。小米汽車還強調,此次升級不需要更換任何零件,但公司仍按照召回程序進行管理和備案。 今年3月,一輛小米SU7標準版電動車發生嚴重事故,導致司機與乘客三人死亡,事發時車輛處於領航輔助駕駛狀態,引發輿論對輔助駕駛功能的高度關注。今年8月,工信部與市監總局今年已先後出台多項文件,要求車企規範駕駛輔助功能宣傳與召回流程,並將OTA管理納入嚴格監督。 召回消息曝光後,小米集團股價未受顯著影響,過去兩個交易日跌約1.3%。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持有17年大賺數十倍 巴菲特全沽比亞迪

股神巴菲特的巴郡悉數出售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 002594.SZ)全數股份。據外媒CNBC報道,巴郡旗下的子公司在第一季的財務報表中顯示,比亞迪的持股為零;巴郡發言人亦證實,已全數出售比亞迪。 比亞迪品牌及公關總經理李雲飛表示,股票投資有買就有賣,是很正常的事情,公司感謝巴菲特對比亞迪的投資及認可。 巴郡於2008年買入比亞迪股份,持有約2.25億股,涉資2.3億美元。並於2022年8月開始減持,去年6月持股比例已降至5%以下,直至今年將餘下股份售出。市場估計,巴郡持有比亞迪17年,預期投資回報約39倍。 比亞迪周一股價收跌3.4%,公司今天平開報109.7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Nova Insight, Aiding ZhongAn's Back End, Aims for IPO

助眾安後台處理 暖哇洞察謀上市

暖哇洞察收入過份單一,2025上半年大股東眾安在綫佔集團收入近一半 重點: 公司主攻保險AI承保及理賠解決業務,上半年虧損近億元 股東包括眾安在綫、紅杉沈南鵬聯想,收入單一風險大   白芯蕊 人工智能應用越來越廣,除了簡單取代搜索引擎尋找資料外,商業世界用途更多,當中保險公司便利用人工智能,協助解決承保及理賠等問題,行業龍頭之一的暖哇洞察科技有限公司,最近遞交上市申請文件,為在香港上市鋪路。 暖哇洞察在2018年10月成立,由董事會主席兼創辦人盧旻與眾安在綫(6060.HK)共同成立,最初推出理賠解決方案,專注於保險公司中後台營運理賠管理、欺詐調查及風險數字化分析;2023年將AI技術融合到理賠解決方案,在上市前已引入多位股東,包括紅杉中國創始人沈南鵬旗下私人公司HSG,以及聯想集團等。 AI承保解決方案佔毛利逾八成 集團現時主要由兩大業務組成,包括AI承保解決方案與AI理賠解決方案,2025上半年收入分別為3.2億元和1.1億元,毛利為1.81億元和3,789萬元,佔集團總毛利分別82.7%和17.3%。 據上市申請文件透露,截至2025年6月底止,集團已累計處理承保審核及理賠調查2億個案例,促成繳納的首年保費達107億元,保單續保率亦達成97.5%,同時亦協助客戶達成63%交叉銷售,遠高於15%至25%的行業平均水平。 所謂智能承保解決方案,是協助保險公司將承保前定價與風險分析智能化,從而改善保單條款與風險評估結果。暖哇洞察截至今年6月底止,已協助其客戶篩選3%至10%的高風險受保人,而每單個案平均耗時不到一秒,便可向客戶提供風險分析建議。至於定價方面,暖哇洞察每筆審核申請收取2元至20元的固定服務費,以及按理賠賠付下降額的20%至50%收取獎勵服務費。 至於AI理賠解決方案,主要利用數據有效識別異常醫療理賠,對理賠責任進行準確評估。集團表示理賠案件最快可於約1至30分鐘內完成,效率實現優於人工審核,流程自動審核率達80%,較傳統人工處理需要三至七天才完成,明顯快一大截。 截至今年6月底止,暖哇洞察已協助保險公司客戶審核1,540萬理賠案件,至於定價方面,公司通常按案件收取固定服務費,視乎保單性質及所需調查複雜程度收費,金額介於5元至1,200元。 隨著人工智能在保險業落地應用,帶挈整個市場有望快速增長發展。據調研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指,2024年中國健康險AI科技市場規模(包括AI承保和理賠解決方案應用)達1,944億元,到2029年將會大幅攀升4,19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6.6%,絶對是一個龐大市場。 去年中國首五大健康險AI科技公司,合共佔該市場份額50.9%,當中暖哇洞察市場份額只有4.1%,排名只是第五位,但與頭四位的對手不同,頭四位公司未能提供全棧(Full Stack)解決方案,相反暖哇洞察提供全棧風險分析解決方案(即包括AI承保和AI理賠),因此是內地健康險行業中,具備全棧風險分析能力最大的AI科技公司。 毛利率跌兼業績見紅 雖然行業增長快,但暖哇洞察整體毛利率按年跌1.5個百分點至51%,上半年業績仍見紅達9,989萬元人民幣,但已減少30.9%。另一方面,雖然2025上半年客戶數目達163個,較2024年底的輕微增加3個,但集團卻大部分收入來自母公司眾安,分別佔暖哇洞察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上半年的總收入的78.7%、61.8%、45.2%及49.6%,因此公司收入明顯有太過集中的單一風險。 目前香港未有類似的主打保險系統人工智能公司,參考AI科技股第四範式(06682),現時市值約200億港元,預測市銷率為3.5倍,至於AI解決方案供應商創新奇智(2121),現時市值45億元,預測市銷率為2.2倍,一旦暖哇洞察超過4倍市銷率上市,意味估值過貴,但若低於2倍市銷率,反映估值偏低。 整體來講,目前市場新股氣氛熾熱,特別是全球AI股又再次熱炒,若暖哇洞察估值偏低上市,股份就具一定值博率。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專利侵權互訴 晶科能源與隆基綠能終和解

據《光伏雜誌》周五報道,光伏行業巨頭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JKS.US;688223.SH)與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1012.SH)兩家企業的聯合聲明,通過一系列交叉許可協議,就多項相互指控的專利侵權訴訟達成和解。 此次和解經逾一年的法律爭端,事源於2022年晶科能源從韓國LG集團收購相關專利後,旋即在中國、日本、歐洲及澳大利亞對隆基綠能發起多次侵權指控,隆基綠能則以在中國和美國對晶科能源提出類似指控作為回應。 報道稱,雙方在宣布和解的聯合聲明中,表示將「探索深化合作機遇」。 當前兩家企業正持續承受光伏行業長達一年的價格戰衝擊,伴隨價格戰愈演愈烈,晶科能源公告今年一季度營收下滑40%,並錄得13.2億元虧損。同時,隆基綠能亦披露今年上半年營收下滑15%,期間虧損額達25.7億元。 周五晶科能源在紐交所上市的股票上漲3.5%,隆基綠能滬市股票當日上漲0.5%,但周一回吐全部漲幅,最終收跌1.8%。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