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HK
Sunac China

由於銷售業績不如預期,近年積極償債的融創中國再度遭遇危機

重點:

  • 公司不排除對境外債進行二次重組
  • 2024年累計合同銷售金額471.4億元,同比下降44%

  

李世達

新年伊始,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1918.HK)再度遭遇清盤危機,提醒了人們房地產市場的寒冬還遠未過去。

融創中國近日發布公告,收到中國信達(1359.HK)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的清盤呈請,涉及未償還貸款本金總額3,000萬美元及應計利息,將於3月19日舉行聆訊。消息公布後,融創中國股價大瀉25.7%,自2024年10月以來累跌超65%。

這已是融創第二次面臨清盤危機。2022年5月,融創公開承認無法按期支付四筆美元債的利息,成為公司陷入債務違約泥潭的開端。持有本金2,200萬美元及應計利息的優先票據債權人陳淮軍提出清盤呈請,但雙方後來達成協議,該呈請於2023年6月被撤銷。

對於最新的清盤呈請,融創表示將採取法律措施堅決反對,並強調這一事件不會對公司營運造成實質性影響,同時正在積極與呈請人溝通,爭取盡快達成解決方案。

根據債券受託管理人國泰君安最新公布的報告,2024年11月,融創房地產新增到期未償付借款本金32.36億元,截至2024年11月30日,到期未償付借款本金為1,155億元。其中,銀行貸款逾期234.15億元,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逾期741.09億元,其他有息債務逾期178.60億元。

境外債方面,目前存續境外債務共有24筆,餘額為74.5億美元,其中,2025年9月30日到期的債券共有3筆,餘額為15.7億美元。

相較整體龐大的債務,信達追討的款項只算小數目,但對已為還債疲於奔命的融創中國來說,這或許是壓垮駱駝的稻草。

境內債二次重組過關

過去一段時間,融創一邊保交樓一邊和境內境外的債權人協商。融創已算是最早一批達成重組協議的房企,但由於銷售業績與經營恢復不及預期,境內境外債都面臨二次重組。

去年11月,融創提交了境内債務二次重組方案,涉及10筆債券,總面值154億元,化債比例超過50%。目前,10筆境內債重組已全部獲得持有人同意。境內債可說是成功拆彈。

但境外債方面就不是那麼樂觀。據媒體報道,融創已通知部分債權人,可能無法按期兌付2025年9月到期的美元債。融創「急內不急外」,相信是讓信達決定入稟法院的原因。

融創坦言,此次清盤呈請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導致其他債權人要求加速償還債務或採取強制措施,預計公司將無法在履行其他境外付款義務,不排除進一步尋求更全面的境外債務綜合解決方案。據媒體報道,公司計劃最快在今年3月初公布新的重組計劃。

想盡辦法「回血」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政府已經為救助樓市推出包括降息等多項舉措,然而經濟復蘇緩慢,消費者信心疲軟,房企也很難直接受惠於目前的支持性政策。

根據融創2024年12月發布的未經審核營運數據,2024年累計合同銷售金額僅為471.4億元,同比下降44%,顯然低於預期。不過也不是全然沒有好消息,融創與中信及新湖集團合作發展的上海黃浦區項目「上海壹號院」近日進行次輪銷售,當日銷售額達到66億元,第三批單位預期會於今年春季開展銷售。

此外,公司也積極出售資產。過去一年,融創出售了武漢甘露山文創城35%股權、無錫融創茂配套酒店、石家莊中央商務區項目80%股權,並在去年12月出售大熱的哈爾濱冰雪大世界46.67股權,進帳約1.73億元。去年10月融創中國還折讓兩成價格配售最多4.89億股股份,籌資12億港元用於還債。

此外,融創中國又於去年12月在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對萬達集團發起仲裁,索要95億元的戰略投資回購款。不過萬達認為有關要求並無合約依據,對通過仲裁有信心。

融創顯然已考慮了所有能夠「回血」的可能,但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國房地產市場究竟何時才能復蘇。

去年上半年,融創房屋交付量按年下滑了51%。資金短缺勢必影響保交樓的成效,債務的紛擾也會讓消費者缺乏信心,形成惡性循環。彭博分析師直言,若中國樓市銷售沒有根本性復蘇,融創的債務方案可能是「徒勞」的。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周杰倫抖音開帳號 巨星傳奇即高位汲水

天皇巨星周杰倫母親控股的巨星傳奇集團有限公司(6683.HK)上周五公布,將配售3,752.45萬股新股,佔擴大已發行股份的4.18%,每股作價9.13元,較上周五收市11.4元,折讓近20%。 集資共3.4億元,約1.24億元用於擴展零售渠道網絡、約4,020萬元用於開發IP實體店,約6,000萬元作IP投流費、2,200萬元用於投資文娛體育設施,4,560萬元用於IP展覽,餘下作一般營運資金。 是次配股有一定步署,本月初周杰倫在抖音開設「周同學」的官方帳號,巨星傳奇股價即日暴升近倍,升破10元報至12.44元,市值破百億元。當股價在高位時乘勢配股,雖大幅折讓近兩成,但配售前股價實際較月初股價已升逾倍。 周一巨星傳奇開市跌3.4%至11元,隨後止跌回穩上升。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ts Hong Kong listing advancing, will investors drink up Bama Tea shares?

拿到上市入場券 八馬茶業賣點在哪?

經過先後三次申請上市受挫的八馬茶業,終獲中證監的備案通知,意味在港上市已跨進一大步 重點: 公司1月申請香港上市的文件剛過期 市場料公司快將重交上市申請,今年將可順利在港敲鑼 劉智恒 這邊廂港交所上市申請已過期,那邊廂中證監開綠燈,對於三度衝刺上市的八馬茶業股份有限公司來說,總是喜大於悲,雖然申請香港上市要重新遞表,但得到中證監的通過,要通過港交所似乎沒甚懸念,或許可說只屬一步之遙。 據中國證監會網上公布,已向八馬茶業境外上市及境內股份全流通發出備案通知,公司將發行不超過約2,913萬股在港交所上市。同時,106位股東所持近4,399萬股,可轉為境外上市股份。 八馬茶業屬內地知名品牌,常以300年老字號自居,登上該公司網頁看,一段鍍金的歷史立時展現眼前。話說1742年時,福建名臣王士讓向乾隆皇獻上一味茶,皇帝用後大為讚賞,賜名為「鐵觀音」,王士讓因而被稱為鐵觀音的祖師爺。 自稱王士讓家族第十三代傳人的王文禮及王文彬兄弟,於1997年創立八馬茶業,當中龍頭產品就是鐵觀音,並銷售茶具、茶卓及茶食等產品。 王氏兄弟為八馬茶業鍍上金漆品牌,不但歷史悠久,名字更是皇上御賜。事實究竟是營銷手法還是真有其事,孰真孰假不知道,就當一個故事聽聽,反正我們回不到300年前去求證。 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不過,八馬茶業的上市之路確實諸多波折。公司曾於新三板掛牌,但於2018年退市,後將目光投向深圳創業板,2021年遞交申請,卻在2022年撤回。隨即又申請主板上市,到2023年又再終止。 內地上市折㦸沉沙,今年就跑來香港申請上市,引來投資者注意,這家頂著乾隆皇光環的八馬茶業,又是否值得投資? 根據年初公司的上市申請文件,2023年收入21.2億元,按年增長16.8%,純利升9%至2.06億元。去年首三季度,收入16.47億元,同比升近1%,純利2.08億元,增長5.8%。但最新的資料未有,暫時未知具體情況,但去年首三季盈利增速有放緩態勢。 加盟模式的問題 反之公司的商業模式,就引來投資者擔心。截至去年9月,門店總數達3,498家,當中加盟店佔比達92%,整家公司五成收入的來自加盟店。 加盟模式最大問題是如何管理好加盟商,搞不好,對公司的經營及品牌有頗大影響。問題嚴重時,隨時涉及消費者訴訟或食品安全事故相關訴訟。在黑貓投訴平台,時不時有消費者投訴,在飲用時喝到蟲子、或茶葉泡完發藍等問題,至於投訴個別門店服務,也時有出現。更曾出現部分加盟商,將質劣的茶業混入高端產品混賣,從而謀取暴利。 此外,公司2021年申請創業板上市時,深交所曾三查詢,要公司解釋加盟商的備貨周期,進貨與銷貨量是否匹配,有沒有存在壓貨情況。 代工質量與關聯交易 另外,八馬茶業一直標榜是百年老字號,皇帝御用茶,但原來有相當產品靠第三方代工。人們會認為既然你的賣點是承襲自300年前的金漆招牌,理應有獨特技術來生產自家產品,為何部份產品由外面代工而生,那與公司所宣揚的「承傳」有點不一致。 代工也引起質量的監控,在2017年時,公司產品曾因質量問題,被央視節目批評其烏龍茶樣品質量較差,污染物超標等。 內地市場也指出,八馬茶業的部份業務,是來自姻親關係的富豪。如七匹狼持有八馬茶業2.61%股份,安踏系企業在採購茶葉方面就與王家有關連的交易,江蘇高力控股與八馬茶業在供應鏈上有合作。而所有這些企業,都是八馬茶業的親家。公司於2022年申請主板上市時,中證監曾重點關注該類關聯交易。 過去大半年,香港股市扭轉之前頽勢,茶飲賽道人潮洶湧,然而茶葉賽道就乏人問津,板塊股份每天成交寥寥可數,始終茶葉沒有性感的故事去包裝,現時上市的瀾滄古茶(6911.HK),以及相類的英記茶莊(8241.HK),仍處於虧損狀況,八馬茶業雖有盈利可言,但未見亮麗前景,在港上市暫時似缺乏賣點。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京東擬收購德國電子零售商Ceconomy

德國電子產品零售商Ceconomy(CECG.DE)周四證實,正與中國電商巨頭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618.HK, JD.US)進行收購談判。據路透社報道,京東出價為每股4.60歐元,較周三股價溢價約23%,交易總值約22億歐元(25.9億美元)。 Ceconomy為歐洲最大消費電子零售商,旗下擁有MediaMarkt與Saturn兩大品牌,於多個歐洲國家擁有約1,000間門店,員工人數約5萬人。2023/24財年,該公司銷售總額達224億歐元,其中網店貢獻達51億歐元。 若交易落實,將使京東得以大舉進軍歐洲市場,藉由Ceconomy龐大的線上與實體零售網絡,擴展其在歐洲的電子商務版圖。京東去年曾考慮收購英國零售商Currys,但最終未達成協議。 京東美股周四收跌1.36%,收報33.47美元,港股部分周五低開,至中午收入報130.2港元,跌2.33%。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維立志博一鳴驚人 首開爆升逾倍

南京維立志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7.HK)周五正式掛牌,開市即大升逾倍至72.4港元,其後升幅略收窄,中午收市報69.65港元,較定價高99%。 公司共發售3,686.25萬股,每股介乎31.6港元至35港元,最終以上限定價,香港公開發售錄得近3,494倍超額認購,國際發售超額認購近40倍。 公司集資淨額11.79億港元,65%用於產品的持續臨床開發及監管事務、15%用於擴展現有的管線及優化集團的技術平台、10%用於提升生產能力,餘下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