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HM.US 2518.HK
Autohome banks on used car, NEV sales

在中國汽車兩個最有前景的領域——電動車和二手車銷售的助力下,這家線汽車交易商第二季度利潤增長16%

重點:

  • 汽車之家公布最新季度業績,期內利潤連續第二個季度增長,營收增長6%
  • 收入增長由其連接汽車買家和賣家的平台推動,反映出中國低迷的汽車市場復蘇緩慢且坎坷

 

梁武仁

隨著幾年來因疫情導致的經濟放緩成為過去,線上汽車交易商汽車之家(ATHM.US;2518.HK)正在慢慢告別該公司的黑暗時期。儘管該公司有望從北京通過刺激汽車銷售來提振經濟的努力中受益,但中國經濟與日俱增的不確定性意味著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的顛簸。

根據該公司上週四發佈的最新季度業績,它在第二季度收入按年增長約6%,至18億元,實現連續第四個季度銷售增長。這家互聯網汽車交易商設法實現了營運費用幾乎保持不變,推動4至6月淨利潤同比增長16%,連續第二個季度實現利潤增長。

該公司最新的收入增長是由其連接汽車買家和賣家的平台服務推動的。這一塊業務的收入增長了20% 以上,令其面向汽車製造商的營銷服務基本持平的增長,以及讓汽車經銷商自己創建網店服務的小幅個位數增長相形見絀。

這些業績可能標誌著中國汽車市場開始復蘇。在經歷了二十年的爆炸性增長之後,中國汽車市場在過去幾年裏大幅下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汽車總銷量按年增長近10%,其中6月增長4.8%。但值得指出的是,去年同期的銷售特別疲弱,尤其是4月和5月,當時為了控制新冠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傳播,整個上海都處於封控狀態。

由於消費者總體上還沒有準備好掏腰包,中國汽車市場依然不穩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六個月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8.8%,其中6月按年增長2.1%,落後於所有類型車輛的整體銷量增幅。更糟糕的是,另一家行業機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CPCA)追蹤的乘用車銷量6月其實同比下降了2.9%,整個上半年僅增長2.5%。

來自這兩家機構的數據有差別是因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將面向經銷商的發貨計入銷售量,而全國乘聯會的數據只收錄向消費者的實際零售銷量。零售銷量落後於批發交付量的事實表明庫存正在增加,而在年初的後疫情時代大幅反彈之後,汽車市場還遠未擺脫困境。

面對這些相互矛盾的訊號,政策制定者再次捲起袖子,為汽車銷售和其他被認為對中國經濟復蘇至關重要的行業注入更多動力。為此,他們上周推出了一系列廣泛措施,包括鼓勵地方政府增加年度汽車採購額度、促進二手車銷售以及降低新能源車的購買和使用成本。

新能源車熱潮

由於最近出現了消費者日益謹慎的跡象,這些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振興汽車銷售仍有待觀察。話雖如此,汽車之家將受益於任何促進二手車和新能源車銷售的新措施,這兩個領域近期都是該公司的亮點。

公司首席財務官曾岩在討論二季度盈利情況的電話會議上表示,汽車之家第二季度新能源車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0%。

這遠遠領先於全行業新能源車零售額的增長。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車零售額按年增長37%,6月份增長25%。雖然汽車之家沒有提供同期的直接可比數據,但似乎可以肯定,該公司新能源車相關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了整體市場。

去年,中國的新能源車銷量翻了一番,成為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車市場,汽車之家正全力以赴抓住這個機遇。上個月,該公司舉辦了「2023汽車之家未來之城新能源科技節」,並推出了中國首個移動全息艙大篷車體驗空間,以便在服務不足的農村地區促進新能源車的銷售。

在二手車交易方面,今年4至6月,汽車之家在交易市場的份額按年增長約2個百分點,佔到近四分之一。

 「我們認為這個市場存在結構性機會,尤其是在這兩個領域,」汽車之家首席執行官龍泉在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上說。「第一個是新能源車。第二個是二手車。」

隨著政府努力發展低碳經濟,這並非其第一次採取提振新能源車銷售的措施。政策制定者還試圖說服傳統上偏愛購買新車的消費者考慮二手車,通過重複使用二手產品來減少浪費。

政府推動這兩種產品的努力包括對電動車免稅(已延長至今年年底),以及降低二手車購置稅。

然而,在許多潛在買家的財務狀況仍不穩定的情況下,此類政策推高需求的程度有限。更糟糕的是,一些措施適得其反。今年早些時候,地方政府開始為購買本土品牌新能源車提供補貼之後,特斯拉(TSLA.US) 引發的價格戰進一步加劇。這抑制了二手車銷售,因為新車變得便宜了。

所有這些都意味著,儘管疫情已經過去,但中國的車市遠未恢復正常。但如果汽車之家能夠從政府支持新能源車和二手車的政策中獲益,使其收入和利潤繼續增長,它或許能夠安然度過未來的任何低迷時期。

投資者似乎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業績公佈後的兩個交易日裏,公司股價最初上漲了近7%,不過後來又大幅回落。儘管如此,該股的市盈率仍相對較高,超過14倍。它的市銷率也不錯,約為4倍,高於規模較小的汽車交易競爭對手燦谷(CANG.US)的0.77倍。

有超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Fosun international

出售醫療集團套現26億 復星葡國業務重新佈局

復星出售光明醫療四成股權,這是近年繼出售銀行及地產業務後,再一次出售葡萄牙資產,但每次皆是出售部分股權,仍維持控制性股東地位 重點: 復星近年透過瘦身健體策略,不斷出售資產減債,從流動性危機中復蘇 復星去年重投美元債市場,月初再成功發行3億美元債券   鄭瑞棠 復星國際有限公司(0656.hk)在9月初公布,旗下葡萄牙附屬公司Fidelidade擬出售當地醫療集團光明醫療(Luz Saude)四成股權,作價3.1億歐元(折合約3.6億美元或25.9億人民幣),但仍然保留約六成權益。復星預期交易將令集團有三項裨益,包括優化資本結構及提升流動性;藉與經驗豐富的戰略夥伴合作,推動公司業務發展及價值創造;及強化股權結構,為公司的中期增長提供更強的支持和動力。 光明醫療為葡萄牙最大的私人醫療集團之一,提供廣泛的綜合醫院及臨床服務,擁有29家醫療服務機構,覆蓋葡萄牙75%人口。今次交易買家則為麥格理資產管理的投資基金。 保留項目控制權 葡萄牙原是復星歐洲投資的重要一環,涉及保險、醫療、地產、銀行幾大範疇,今次出售光明醫療集團股份,只是貫徹集團近年瘦身行動,有序地出售資產套現,改善集團的財政狀況,但交易都是出售部分股權,復星仍保留項目的權益。如2024年一月以2.35億歐元出售葡萄牙商業銀行5.6%股權,保留逾兩成股份,維持主要股東地位;今年5月向葡萄牙中央銀行出售里斯本Entrecampos地產項目其中兩幢大樓,作價1.92億歐元元,佔總樓面面積約19%,自己仍有項目的控制權。 此策略顯示集團並不是看淡葡國前景而退出市場,而每項目皆保留部分權益,仍可享受日後發展的收益。出售部分股權套現後,既可改善集團債務情況,又可降低項目所承擔風險,並引入策略性夥伴,是進可攻退可守的策略。 復星投資於葡萄牙可追溯至2013年,當年受歐債危機影響,葡萄牙面臨嚴重資金短缺,為減少公共債務,政府實施了一系列私有化措舉,因而讓復星找到投資機會。2014年5月,以10億歐元收購葡國最大保險公司Fidelidade;同年10月,Fidelidade在復星的支持下,以4.6億歐元收購聖靈集團醫院業務96%股權(後來更名光明醫療)。 2016年11月,復星以1.75億歐元收購葡國商業銀行BCP16.7%股權,後來增持至約20%。當年葡萄牙剛從歐債危機中復蘇,資產價格相對處於低位,提供了投資機會,而且葡國經濟穩定,加上地理位置連接歐洲與非洲,有利復星全球化佈局。今次主要業務皆出售部分股權並引入新股東,顯示其葡國業務的新布局。 流動性大幅改善 隨著復星近年積極減債,集團漸從三年前的債務危機中復蘇。最近公在的中期業績報告中,復星國際截至25年6月底止總債務為2,221億,較24年12底的2,141億元有所上升,同期的總債務佔總資本比率為53%,也比24年底的52%稍為上升。不過,同期現金及銀行結餘678億元,加上集團尚未提用的銀行信貸額達1,394億元,為集團提供充裕的流動性。 復星的債務危機出現在2022年,集團多年的積極擴張令負債急速上升,但疫情對公司現金流有嚴重影響, 22年9月標普將復星評級從BB下調至BB-,一度令復星境外美元債斷崖式下跌,穆迪更在23年4月因信息不足而撤銷其評級。 不過復星持有的資產價值始終超過負債額,從22年中開始積極瘦身,有序地出售資產,包括青島啤、新華保險等國企股份,並積極地出售海外資產,改善融資渠道,成功令集團從債務危機中復蘇。 重投美元債市場 24年11月復星成功發行3億美元3.5年期高級無抵押債券,是復星隔三年多以來重啟境外美元債,標普認為此對復星融資溝通的拓寬起積極作用,給予公司信用評級BB-,展望穩定。至今年9月初,復星亦成功發行4億美元債券,票息6.8厘。 復星債務危機暫時紓緩,但股價仍在低位徘徊,現價約5.6港元,差不多只及債務危機前的一半。花旗指復星出售資產帶來的現金流有助提高股東回報,現價比資產淨值折讓七成,認為估價復修空間可期,將目標價提高至6.5元,建議買入。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ikTok Deal

新聞概要:中美馬德里會談就TikTok交易達成框架協議

TikTok交易將化解美方對安全的擔憂,但同時保留這個熱門社交平台的「中國特色」    李世達 中美官員周一表示,雙方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會談中,就TikTok問題達成一項框架協議。美國總統特朗普隨後在社交媒體表示,該協議將在周五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通話中確認。 此次會談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率團,美方則由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領銜,議題涵蓋美方單邊關稅措施、出口管制以及TikTok問題。這是自美國總統川普今年4月啟動新一輪關稅戰以來的第四次會談。 這項涉及1.7億美國用戶的熱門社交媒體應用的潛在協議,成為這兩個全球第一與第二大經濟體在數月談判中罕見的突破。 據財新報道,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表示,關於TikTok問題,中國一貫反對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絕不會以犧牲原則立場、企業利益和國際公平正義為代價,尋求達成任何協議。 李成鋼說:「中方將堅決維護國家利益和中資企業合法權益,依法依規開展技術出口審批。同時,中國政府充分尊重企業意願,支持企業在符合市場原則基礎上,開展平等商業談判。」 貝森特則在會談結束後表示,雙方就TikTok問題達成了框架協議,他稱這項協議是兩個私有主體之間的事,但商業條款已達成一致。他強調,該協議將解決美國在安全方面的擔憂,但同時會保留TikTok的中國特色。 CNBC報道稱,貝森特指出,在該框架下,可能會由美國控制TikTok的所有權。 TikTok的未來動向一直是中美談判焦點。特朗普今年以來已三度簽署行政令,將TikTok出售期限不斷延後,最新截止日期為9月17日。根據美方立法,一旦無法剝離,TikTok將面臨在美被禁的命運。 特朗普先前曾強調,美國已有潛在買家,包括地產大亨弗蘭克·麥考特(Frank McCourt)、AI初創公司Perplexity AI以及由Employer.com創辦人廷斯利(Jesse Tinsley)組成的財團等,不過方案涉及收購範圍與股權結構各有差異。 然而,TikTok是否能夠出售,最終需經中國政府批准。早在2020年,中國商務部與科技部便將「基於數據分析的個性化推送服務技術」及「人工智能交互界面技術」納入出口管制清單,意味TikTok核心演算法若要轉讓,必須獲得主管部門許可。 中方先前已多次強調,將依法依規處理TikTok相關事宜,堅決維護企業正當權益,並強調中國政府從未要求企業違反當地法律提供境外數據。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自駕龍頭首掛 禾賽科技午收升逾一成

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禾賽科技有限公司(2525.HK, HSAI.US)周二首日在香港掛牌,開市即升7.7%報229.2元,之後股價續向上升,中午收市報237.2元,升11.47%。 公司發售1,955萬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每股定價212.8元,錄得超額認購167.7倍,國際配售超額13倍,集資淨額40億元。 過去三年,禾賽科技均為全球第一大激光雷達供應商,去年在全球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市場排名第三。公司的收入由2022年的12億元人民幣(下同),增至去年的20.77億元。今年首三個月,收入3.59億元,同比增加46.3%,虧損則收窄84%至1,750萬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英國零售商Sainsbury’s向京東出售Argos談判告吹

電商巨頭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618.HK, JD.US)近期積極在歐洲市場尋求併購實體零售商,但其拓展計劃在英國受挫。 英國連鎖超市集團J Sainsbury plc(SBRY.L)周日公告,已終止與京東關於出售旗下商品零售商Argos的談判。公司稱,在媒體披露雙方洽談出售的消息後,京東大幅修改收購條件,但該方案不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因此決定退出洽談。 Argos是英國第二大綜合商品零售商,擁有全英第三大訪問量的零售網站及逾 1,100個提貨點,在2016年被Sainsbury's以11億英鎊收購。 Sainsbury's預計,2025至2026財年可實現零售基礎經營溢利約10億英鎊(13.6億美元),以及超過5億英鎊的零售自由現金流。 京東港股周一平開,至中午休市報132.7港元,升0.7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