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朵擴張網絡應對經濟放緩
這家酒店運營商去年收入增長55%,但公司預測2025年增長將放緩至只有一半 重點: 亞朵第四季度收入增長38.5%,主要是由於新店開業以及銷售枕頭和被子等產品的零售業務增長強勁 該公司預測零售業務今年將增長至少35%,較2024年的128%增長大幅放緩 陽歌 是酒店運營商還是電商公司? 亞朵生活控股有限公司(ATAT.US)似乎在兩者之間找到了一個最佳平衡點,通過為旅客提供舒適的客房和床鋪,然後向他們出售枕頭和被子等客房相關產品,取得了強勁的收入增長和豐厚的利潤。與其他酒店公司相比,亞朵不走尋常路,反將酒店和零售結合在一起,使毛利率達到了令人羨慕的程度,因為零售業的利潤率通常高於酒店運營。 所有這些因素在公司最新的季度報告中都有所體現,報告顯示,亞朵第四季度收入增長了38.5%,利潤更是增長了50.5%。但財報也充斥著一些信號,表明隨著中國經濟放緩,該公司的增長正在迅速放緩。目前,大部分或者說全部增長都來自新開酒店,而不是個別酒店業績的改善。 在這一點上,亞朵絕非個案,如果中國經濟不能很快穩定下來,該公司很可能會在2026年陷入收入萎縮。鑒於增速放緩,公司預測今年的收入增長為25%,使它成為少數幾家在面臨如此多經濟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仍敢於作出此預測的一家公司。 這個增長速度意味公司將從2024年收入增長55%的基礎上減半。這也低於該公司今年酒店數量增長31%的目標,公司計劃在去年底運營的1,619家酒店的基礎上,在2025年新增500家酒店。這意味著,如果沒有新開酒店的收入,公司今年的收入增長很容易為零或很少。 儘管面臨這一切不利因素,但中國酒店股如今已成為投資者的寵兒,估值水平相對較高。亞朵目前的市盈率為23倍,而國內同行華住集團(HTHT.US; 1179)和錦江酒店(600754.SH)的市盈率甚至更高,分別為29倍和26倍。這三家公司的市盈率均高於全球巨頭雅高(ACC.PA)的19倍,但落後於萬豪國際(MAR.US)的30倍。 投資者似乎對旅遊業頗感興趣,因為與其他消費相關行業相比,旅遊業在中國經濟放緩期間,相對能夠經受住考驗。2022年底中國解除疫情管控後,2023年旅遊業在「報復性旅遊」浪潮中取得了爆炸式增長。雖然這種增長不可避免地放緩了,這在我們稍後會介紹的亞朵最新數據中有所體現,但迄今為止,放緩程度比房地產、餐飲和汽車等其他行業要溫和。 酒店業最能說明問題的指標是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它結合了酒店入住率和房價。由於入住率和房價雙雙下降,亞朵的這一指標在第四季度同比下降約6%,從去年同期的358元降至337元。 新開酒店 儘管在第四季度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有所下降,但亞朵在過去一年開設了471家新店,使酒店規模增長了33.8%,從而在該季度實現了38.5%的營收增長。第四季度實際營收總額為20.8億元(約合2.86億美元),高於上年同期的15.1億元。 和很多同行一樣,自稱為「中高端」品牌的亞朵既直接運營自己的酒店,也為加盟商提供管理服務,亞朵稱之為委託管理酒店。該公司正逐漸降低自營酒店業務的比重,因為自營酒店的資本密集程度更高,而且總的來說,利潤率也低於委託管理業務。 去年第四季度,公司自營酒店業務在其總營收中的佔比降至8%,低於上年同期的13%。季度內委託管理業務,在營收中的佔比也從上年同期的56.5%降至53%。這兩個比例下降的原因是公司零售業務的營收同比激增85.6%,第四季度零售業務營收,佔總營收的比例從上年同期的27%升至37%。 零售業務一直表現不俗,主要是向客人銷售茶葉、洗發水和枕頭等客房產品。大多數客人都是在網上購買,這表明他們可能是在喜歡酒店客房內的體驗後,才購買這些商品,然後下單購買。 與睡眠相關的產品一直是最成功的品類之一,董事長王海軍指出,公司的記憶棉枕頭和控溫被是暢銷產品。他表示,這一類枕頭目前年銷量超過380萬個,而去年控溫被的銷量則超過77萬條。但隨著中國經濟放緩,預計零售業務也會放緩,王海軍預計今年該業務至少增長35%,遠低於去年全年零售業務商品交易總額(GMV)128%的增幅。 去年第四季度,零售業務的毛利率為49.6%,較上年同期的43.7%提高了約6個百分點。相比之下,酒店業務的毛利率較低,但也從上年同期的29.9%升至第四季度的37.5%。 強勁的營收增長,加上不斷提高的利潤率,幫助亞朵實現了同比50.5%的淨利增長,從上年同期的2.2億元增至第四季度的3.31億元。 總之,由於中國經濟放緩對旅遊業的影響相對較小,加上零售業務利潤率較高,亞朵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雅虎財經調查的15家分析機構全部將該股評級為「買入」或「強力買入」,這種一致支持在如今的中概股領域的比較罕見的。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歐洲業務舉步維艱 華住集團復甦受累
被華住集團收購四年後,儘管疫情後出現復甦,但德意志酒店集團這筆歐洲資產繼續錄得嚴重虧損 重點: 華住集團第一季營收增長67%,但該公司預測目前季度的增長將放緩至53%左右 該公司的德意志酒店集團業務第一季淨減四家酒店,雖然收入增長強勁,但依舊報告經營虧損1.58億元 陽歌 首屈一指的中國酒店營運商華住集團有限公司(HTHT.US; 1197.HK)的最新季報中,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元素,其中很多都和中國後疫情時代的旅遊復甦有關。華住集團旗下營運著經濟型連鎖品牌漢庭,以及更高端的全季酒店,它報告了近兩年來的首次盈利,因為在後疫情時代的「報復性旅遊」浪潮中,中國民眾紛紛上路。 但在我們看來,最值得注意的因素之一是,該公司的歐洲業務,即2019年以7.2億歐元(52.4億元)價格收購的德意志酒店集團(Deutsche Hospitality),表現持續不佳。這筆交易曾是具有國際視野的中國公司進行海外收購,以擴大其國內成功的廣泛趨勢的一部分。 此類中國收購方通常將目光投向陷入財務困境的收購目標,認為自己擁有扭轉局面的專業知識。但對於這些相對缺乏經驗的中國公司來說,問題往往過於根深蒂固,無法解決。更重要的是,由於不熟悉完全不同的市場,這些問題往往更難處理,比如在歐洲,工會政治就在管理公司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復星集团便是少數幾個類似案例之一,從中可以一窺旅遊行業的此類困難。在先後投資、接管了曾經赫赫有名但後來倒閉的英國旅行社Thomas Cook後,復星發現自己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我們不想給華住集團疫情後的復甦成績潑冷水,因為週一發佈最新財報中的數字看起來確實很不錯。但這家中國公司遲早要考慮歐洲業務對自己的拖累,它佔其最近這個季度收入的五分之一左右。 華住集團的德意志酒店集團表現不佳這一點,在最新財報中相當明顯。該業務在收入方面實際上表現相當不錯,第一季按年增長118%至8.86 億元。這反映出歐洲2022年2月開始重新開放這個事實,意味著一年前的數字相當低迷。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德意志酒店集團在本季度僅新開兩家酒店,關閉了6家,這意味著該業務在酒店總數方面實際上正在收縮。儘管生意反彈,但該業務仍在虧損——這與華住集團的中國業務形成了鮮明對比,中國業務在疫情之前盈利就相當可觀,並且在最近這個季度恢復了盈利。 具體而言,德意志酒店集團在最近一個季度報告了1.58億元的經營虧損,不過與一年前仍受疫情影響時的2.92億元虧損相比,已有所改善。德意志酒店集團也對華住集團的淨收入產生了負面影響,導致其第一季淨收入下降2億元。 準備轉賣? 誠然,華住集團收購德意志酒店集團僅四年時間,其中三年還包括艱難的疫情時期。因此,現在判斷這次收購是否成功,仍然為時尚早。但華住集團顯然不願意在這項資產上投入更多資源,加上在疫情後的旅遊業熱潮下,德意志酒店集團依舊苦苦掙扎,這讓我們忍不住想,賣掉這項表現不佳的資產對華住集團來說是否會更好。 在業績公佈後,華住集團在香港上市的股票週二上午下跌1%,表明投資者對這份報告印象不大好。今年,該股已經下跌11%,較2月份的高位下跌28%,這表明市場已經預料到這種疫情後的反彈。 即使在這種下跌之後,投資者似乎仍然相當看好華住集團的核心中國業務,以及它與法國酒店巨頭雅高(ACC.PA)的戰略合作。按照其2023年預測收益,該公司目前的市盈率為32倍。這個數字高於中國高端酒店營運商亞朵(ATAT.US)的27倍,也比全球巨頭雅高和萬豪(MAR.US)的20倍市盈率高出不少。 說到這裏,就可以看看華住集團最新的財報數據了,其中第一季收入按年增長67%至45億元。該公司中國業務的增長實際上略低,為58%,但整體數字受到前面提到的歐洲業務118%的增長提振。 值得注意的是,華住集團預測德意志酒店集團將在二季度再次拖累營收。該公司預計,二季度公司的整體收入增幅將在51%至55%之間,但它補充說,中國業務的增幅將高得多,在64%至68%之間。 與大多數主要的全球營運商一樣,華住集團也越來越關注酒店管理加盟和特許經營業務,這通常比直接擁有酒店有著更高的利潤率和更低的成本。截至3月底,其資產組合包括8,592家酒店,按年增長7.6%,其中92%為管理加盟或特許經營酒店。 廣受關注的酒店業指標──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顯示,華住酒店集團的中國業務在第一季達到了210元,按年增長59%,也明顯高於疫情暴發前2019年第一季的178元。該公司指出,業務在2月份達到頂峰,然後在3月份趨穩,儘管這兩個月的業務仍高於疫情前的水平。不過,這似乎表明大流行後的熱潮可能很快就會消失。 最重要的是,華住集團在本季度實現了9.9億元的利潤,這是該公司近兩年來首次實現盈利。但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利潤受到歐洲業務的拖累。剔除這一部分的損失,該公司當季將錄得12億元的利潤。 我們可能還需要再等幾個季度,看看歐洲業務是否能在走出疫情後的第二年最終表現出一些顯著的改善。如果它繼續掙扎,而華住集團決定脫手,我們也不會感到驚訝,這一幕也許最早會在今年稍後出現。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華住集團任命新首席財務官
最新:酒店經營者華住集團有限公司(HTHT.US; 1179.HK)上週五宣佈,擢升國際業務首席執行官何繼紅為新任首席財務官。利好:何女士於 2021 年 10 月加入該公司,之前在新加坡嘉德置地擔任首席企業戰略官三年。在此之前,她在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工作了五年。值得關注:目前尚未清楚除了擔任首席財務官外,何女士是否會繼續領導華住的國際業務。若她不再擔任國際業務的職位,可能會對公司最近的全球擴張構成影響。深度:截至 9 月底,華住集團經營著 8,402 家酒店合共797,489 間客房,其中超過 95% 的酒店位於中國。 它的頂級品牌是廉價的漢庭連鎖店,它同時經營較高端的品牌,其中一些是與法國戰略合作夥伴雅高集團(AC.PA)合作的。由於被壓抑的休閒和商務旅行需求,該公司第三季度收入按年增長 16%,其每間客房的平均收入或 RevPAR 已經達到2019年新冠疫情前水準平 90%。管理層預計,該公司第四季度收入將增長 7% 至 11%。市場反應:公告發佈後,華住紐約上市的股票上週五大漲 5.9%。其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在週一中午休市時更上漲了 8.8%,收報 32.4 港元。翻譯: 陳嘉寶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華住6月業績大改善 助第二季力挽狂瀾?
這家中國酒店營運商的8,000多家酒店房價和入住率均出現上漲,但這不太可能抵消4月和5月的災難性影響
新冠變異病毒來襲 華住擔憂首季業務
這家連鎖酒店集團面對另一波新冠病毒疫情,在最新的季度業績簡報中,表示了對今年首季業務的擔憂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