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Xi AppTec cashed out its holdings of WuXi XDC

藥明合聯再遭股東減持 ADC外包龍頭受關稅拖累?

藥明康德資金流十分充裕,此次減持更像是財務投資的高位套現以及對關稅風險的提前規避 重點: 藥明合聯2024年淨利潤同比激增277%,其中約50%的收入來自北美地區 CXO企業研發階段的訂單主要以研發服務形式對美出口,整體影響較為有限    莫莉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出引發全球恐慌的對等關稅後,資本市場劇烈波動。儘管在4月2日的對等關稅貨物清單中藥品被排除在外,但特朗普隨後對藥品徵收關稅的表態仍然讓關稅的陰雲持續籠罩醫藥行業。在此情形之下,CXO(醫藥服務外包)龍頭藥明康德(603259.SH;2359.HK)在關稅公布前一日,大手筆高位減持藥明合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268.HK)的股票,這一精準的「高拋」操作,顯示了行業龍頭對政策風險的焦慮。 4月2日盤後,藥明康德發布公告稱,已經在4月1日通過大宗交易出售所持有的藥明合聯5,080萬股股票,約佔藥明合聯當前總股本的4.23%,成交金額約21.78億港元。  這是過去半年來,藥明康德第三次減持藥明合聯的股票,累計套現超過46億港元。 對於此次拋售的原因,藥明康德解釋稱,公司出售上述股票資產所獲得的現金收益,將用於加速推進全球產能及能力建設,吸引並保留優秀人才,持續強化公司獨特的一體化合同研究、開發與生產(CRDMO)業務模式。此次出售藥明合聯股票的投資收益約為18.47億元,佔公司2024年度經審計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的比例超過10%。 事實上,藥明康德資金流十分充裕,截至2024年末,自由現金流達到歷史新高至79.8億元。此次對藥明合聯的減持,更像是財務投資的高位套現以及對關稅風險的提前規避。4月1日,藥明康德減持的當天,藥明合聯的股價創下自2023年11月上市以來的最高價49.5港元,在隨後的四個交易日內,由於特朗普宣布高額對等關稅,藥明合聯股價連續下挫,在恒指創下歷史性跌幅的4月7日,藥明合聯的單日跌幅甚至高達27.58%,如今股價已經跌至30港元的水平。 作為生物偶聯藥CRDMO領域的龍頭公司,藥明合聯最新公布的2024年財報顯示出高增長的潛力。該年度藥明合聯的營業收入達40.52億元,同比增長90.8%;淨利潤更是同比激增277%至10.70億元,淨利潤率從13.4%提升至26.4%。  其中,來自北美地區的收入保持穩定,佔比從2023年的40%提升至50%,來自中國和歐洲地區的收入分別佔26%和16%。 從2023年11月登陸港股以來,藥明合聯的股價雖然曾在2024年經歷下行,但股價已較IPO定價20.6港元上漲超過五成。藥明合聯的動向備受資本關注,除了與其業績的高增長性有關,更因為其所處的ADC賽道正處在蓬勃發展階段。2024年,全球ADC藥物市場規模達到130億美元,同比增長24%,6款ADC新藥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因此ADC外包服務需求也在水漲船高。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藥明合聯全球客戶總數擴大到499家,2024年新增154家客戶,全球收入排名前20的跨國製藥巨頭有13家是藥明合聯的客戶。 關稅風險幾何 特朗普政府對於藥品的關稅尚未出台,投行中信建投在研報中指出,中國的CXO企業研發階段的訂單主要以研發服務形式對美出口,而多數商業化階段訂單僅由國內企業完成前一部分,隨後會轉移至歐洲等地完成最後的合成步驟,都屬於免關稅,整體影響較為有限。 但是,進口耗材、器械等成本仍可能隨著關稅上升而增加,壓縮CXO企業的利潤。藥明康德副董事長、全球首席投資官胡正國在4月10日的業績交流會上表示,關稅對公司肯定會有影響,影響多少現在還極不明朗,「在大環境不確定的狀態下,公司抓住客戶對賦能需求的確定性,服務好客戶,最大程度降低關稅帶來的影響。」 為了應對地緣政治風險,藥明合聯也布局了全球雙廠生產戰略,在新加坡大士生物醫藥園建設了佔地面積約22,000平方米的生產基地,預計將於2025年底啓動運營,該基地將開設四條生產線,用於臨床及商業化生產,包括一條生物偶聯藥物抗體中間體和原液雙功能生產線、一條原液生產線以及一條制劑生產線。 與此同時,「藥明系」服務的那些跨國藥企巨頭們也宣布了一系列回流美國的計劃,亦有可能對CXO企業的長遠訂單產生影響。例如,諾華宣布計劃在5年內對美國基礎設施投資230億美元,以確保諾華為美國患者提供的所有關鍵藥物都將在美國製造;禮來計劃投資至少270億美元在美國建設四個新的生產基地,以滿足其暢銷減肥藥和糖尿病藥物的旺盛需求。 當前,藥明合聯的市盈率已經達到32倍,遠高於藥明康德的市盈率14倍,顯示前者有較高的溢價。投資者需要關注關稅等地緣政治風險對藥明合聯股價的影響,畢竟,對資本市場來說,再高的增長預期也難敵對不確定性的恐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WuXi Biologics

藥明生物出售歐洲疫苗基地 優化資源還是規避風險?

2020年藥明生物與默沙東簽下30億美元的疫苗代工合同後為其專門設計建造了疫苗生產基地,如今以5億美元賣給默沙東 重點: 藥明生物推測該疫苗生產基地未來盈利只有約5,500萬美元,無法達到公司的財務要求 在過去一個月內,藥明生物接連拿下三個大訂單,包括兩項與美國藥企的合作    莫莉 2024年,儘管地緣政治風險並未對藥明系的業務造成實質性影響,但為了防範潛在風險,藥明系正在積極調整其海外業務布局。半個月前,藥明康德(2359.HK; 603259.SH)宣布剝離海外細胞基因治療業務,1月6日,藥明生物(2269.HK)亦宣布出售位於歐洲的一處疫苗生產基地。 1月6日晚間,藥明生物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藥明海德以5億美元(36.62億元)將位於愛爾蘭的疫苗設施相關資產售予跨國藥企默沙東(MRK.US),該疫苗設施正是為默沙東的業務需求而設計建造的專用設施。截至2024年11月30日,藥明海德愛爾蘭疫苗工廠未經審計資產賬面淨值總額約4.87億美元。 回看藥明生物在2020年2月宣布興建該疫苗設施時的新聞稿,或許可以為此次出售找到些許線索。這個位於愛爾蘭的疫苗生產基地,籌建之初是因為藥明海德與默沙東簽訂了一份長達20年的合作意向書,為後者獨家生產一款創新性疫苗並供應全球市場,這份合同的總金額高達30億美元。為此,藥明海德擬投資2.4億美元,建設一座集疫苗原液及制劑生產、質量控制實驗室於一體的疫苗生產基地,預計2022年投入運行。 不過,隨著新冠疫情消退,疫苗市場的利潤明顯下滑,亦影響了提供代工生產的CDMO企業。據藥明生物在最新電話會議中透露,受新冠疫情影響,愛爾蘭疫苗基地的建設成本大大增加至接近5億美元,而且該基地的運營成本也偏高,公司推測該部分資產未來盈利只有約5,500萬美元,無法達到公司的財務要求。藥明生物表示,剝離這部分資產可以優化資源配置。 藥明海德最初是藥明生物與位於上海的海利生物(603718.SH)共同成立的合資企業,致力於打造全球疫苗行業領先的一體化能力和技術平台,提供疫苗合同定制研發生產(CDMO)服務。藥明海德近年來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2021至2023年的營收分別為12.71億元、10.53億元、9.83億元,營收逐年下降,而淨利潤分別為3,610.43 萬元、3,210.55 萬元、3,829.68萬元,2024年1至4月,藥明海德甚至淨虧損2,094.33萬元。 在2024年8月底,海利生物將其持有的藥明海德30%股權全部出售給藥明生物,作價1.085億美元,換言之,藥明海德當時的估值僅有3.61億美元。因此,藥明生物能以5億美元的價格剝離藥明海德的愛爾蘭生產基地,似乎是一筆划算的交易。 投行中金發表的研報指出,本次交易對藥明生物的財務報表影響有限,藥明海德也能進一步提升資產效率和利潤率,聚焦蘇州基地為更多客戶提供疫苗CDMO服務,亦有利於增強公司的資金流動性以進行產能擴建以及股票回購。 降低地緣政治風險 雖然藥明生物在電話會議上強調,出售愛爾蘭疫苗生產基地與美國《生物安全法案》並無關聯,只是想要優化資源配置,但仍有部分人士認為這是針對潛在地緣政治風險的防禦行動。 2024年以來,美國《生物安全法案》的議案引發持續關注,該法案計劃限制美國聯邦政府與部分中國生物技術供應商之間的業務合作,藥明生物一度被列入特定生物技術公司名單,後在2024年9月的修正案中被拿下。儘管《生物安全法案》尚未通過參議院審議,但是海外業務在藥明生物的營收中佔比超過八成,地緣政治因素仍有可能會影響海外訂單獲取。 不過,在過去一個月內,藥明生物接連拿下三個大訂單,包括兩項與美國藥企的合作。1月7日,藥明生物與美國創新藥企業Candid達成研究服務合作,將一款處於臨床前開發階段的三特異性抗體的全球權益授予Candid,藥明生物可以獲得最高達9.25億美元的首付款、開發和銷售里程碑付款,另有產品上市後的銷售提成。2024年12月20日和30日,藥明生物分別與美國藥企Aadi Bioscience以及中國生物制藥達成合作。 出售愛爾蘭疫苗基地的消息公布次日,即使藥明生物公布了與Candid的合作,也未能阻止股價下行,截至午間收盤,跌幅達4.22%,午後股價有所回升,全日收跌2.53%,之後的一個交易日,藥明生物股價小幅回升1.85%。 目前,藥明生物在歐洲、美國以及新加坡均擁有多個生產基地和研究服務中心,愛爾蘭疫苗基地只是其眾多海外工廠中收入貢獻較小的資產,此次出售並不代表藥明生物海外戰略的改變。 在資本市場上,藥明生物的市盈率已回落至23倍,仍然高於兄弟公司藥明康德的市盈率15倍。儘管藥明生物的淨利潤在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均同比下滑,但是在CDMO行業整體業績下滑的周期內,行業龍頭仍然有更強的訂單獲取能力和風險抵御能力。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藥明康德出售英美先進療法部門

中國醫藥外包龍頭企業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周二宣布,已與美國股權投資基金Altaris LLC簽署協議,將其持有的Advanced Therapies、Oxford Genetics全部股權以現金對價方式轉讓。兩家公司分別為藥明康德細胞和基因療法部門WuXi Advanced Therapies(WuXi ATU)在美國和英國的運營主體。 財經媒體《財新》報道,Altaris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專注於醫療保健行業的股權投資基金。藥明康德表示,本次交易不會對公司業績和經營狀況產生重大影響,並可確保所有迫切需要WuXi ATU細胞治療服務的患者得到不受中斷的服務。 明年可能完成立法的美國《生物安全法案》,明確提及「阻止外國對手竊取敏感的美國基因資料和個人健康資訊」,Wuxi ATU業務首當其衝,外界早有傳言藥明康德可能出售部分海外業務。Wuxi ATU是藥明康德五大業務之一,今年首11個月,Advanced Therapies、Oxford Genetics收入約9.8億元,佔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營收約2.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Market talk is swirling that WuXi AppTec may be preparing to shed its cell and gene therapy business to limit potential exposure to U.S. biosecurity legislation.

美《生物安全法案》未落地 藥明康德海外減磅避風險

市場傳聞藥明康德可能出售的WuXi ATU從事細胞治療、基因治療及其他高端治療的開發、製造和商業化,面臨法案限制風險 重點: WuXi ATU屬早期業務,後續增長恐怕乏力,但剝離該業務卻能減少公司整體政策風險 《生物安全法案》2024年單獨立法概率較低,也未能納入國防授權法案快速通過   莫莉 今年以來,受美國《生物安全法案》的立法進展影響,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及藥明生物(2269.HK)等「藥明系」A、H股上市公司,股價已多次波動。如今,這把懸在「藥明系」頭上的利劍已暫時移開,帶動整體醫藥外包(CXO)概念股大漲。但是,為防範政策捲土重來,藥明康德仍考慮出售部分海外業務,以進一步剝離風險資產。 上週二,藥明康德對於外界傳言出售旗下WuXi ATU業務作出回應,表示公司目前正在評估各種選項,以保持 WuXi ATU 業務的持續營運,未就出售WuXi ATU形成任何決議,「我們正在根據我們的優先事項評估繼續 ATU 運營的選擇:我們的員工和需要必要的、時間緊迫的和挽救生命的治療的患者。」 目前藥明康德共有五大主營業務板塊,包括化學業務(WuXi Chemistry)、測試業務(WuXi Testing)、生物學業務(WuXi Biology)、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業務(WuXi ATU),以及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WuXi DDSU)。WuXi ATU主要包括從事細胞治療、基因治療及其他高端治療的開發、製造和商業化。 美國《生物安全法案》明確提及「阻止外國對手竊取敏感的美國基因資料和個人健康資訊」,WuXi ATU的細胞和基因療法(CGT)直接面臨法案限制風險。今年上半年,該業務板塊貢獻收入5.75億元,按年銳減19.4%,在整體收入中的佔比僅3%。藥明康德在財報中指出,該分部收入不及預期的原因,是商業化項目仍處於放量早期階段、部分項目延遲或因客戶原因取消,以及受美國擬議法案影響,令新簽訂單不足。 對藥明康德來說,WuXi ATU屬於早期業務,受政策影響後,增長恐怕乏力,但剝離該業務卻能讓政策風險減少,從這一角度看,出售是合理的商業決策。摩根士丹利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2024年第一季以來,該業務增長乏力,成本高企,如果分拆,公司的注意力將回到其核心的小分子藥物合同開發生產(CDMO)業務上,有於利潤率上升。 但是,細胞療法和基因治療是當前癌症治療領域中最前沿的方法之一,也在探索用於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其他疾病的治療,未來潛力巨大。細胞療法如CAR-T細胞療法(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通過改造患者的T細胞來識別並攻擊癌細胞,已經在血液癌症的治療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有多款CAR-T產品獲批。作為全球CXO行業巨頭的藥明康德,若能在這一頗有前景的業務提前佈局,亦是長遠之舉。…
Kindstar Globalgene's proposed acquisition price of $31.3 million for AnchorDx means Series B and Series C investors of AnchorDx might lose more than half of their investment.

康聖環球平買基準醫療 投資者為何蝕本退出?

以康聖環球對基準醫療提出的3,130萬美元收購價來看,B輪和C輪投資者恐怕蝕本超過一半 重點: 康聖環球可通過基準醫療現有業務板塊快速切入肺癌、胃癌等重大實體腫瘤檢測領域 通過疫情期間的積累,康聖環球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及定期存款約19.9億元   莫莉 隨著新冠疫情紓緩,市場對於抗原和抗體檢測的需求出現下降,導致體外診斷(IVD)行業的整體表現自去年起普遍下滑。在國家集體採購政策和醫療反腐行動的雙重影響下,IVD公司的經營挑戰增加,行業內部分化明顯。在這個行業整合的關鍵時期,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抓住機遇,通過並購來擴展其產品組合。 IVD行業中的第三方特檢賽道龍頭企業康聖環球基因技術有限公司(9960.HK)於9月20日發佈公告,表示將以3,130萬美元(2.2億元)的總代價,收購基準醫療100%股權。收購總價包括現金和股票兩部分。其中,由基準醫療創始人范建兵實控的基準醫療(香港)獲得約1,220萬美元,金域醫學(603882.SH)、藥明康德(2359.HK)以及旗下投資公司通和毓承等六方投資人,一共獲得5,887. 7萬元;奧博資本和ARCH Venture則選擇了以股替代現金,他們獲配發約5,943萬股康聖環球股票,價值約8,439萬港元。 基準醫療的創始人范建兵博士,是基因檢測領域的國際領軍人物,得益於他的資深行業經驗以及此前腫瘤早篩行業的熱度,基準醫療曾先後完成四輪融資,在2017年和2021年的B輪、C輪融資中,基準醫療分別獲得了2,800萬美元和4,000萬美元。然而,以康聖環球3,130萬美元的收購價來看,後兩輪投資者恐怕蝕本超過50%。以B輪投資方金域醫學為例,在交易中獲得了481.5萬元,但在2017年的投資中,金域醫學付出的金額為1,321.4萬元,虧損比例約為63.6%。 康聖環球作為中國最早涉足臨床特檢服務行業的公司之一,其業務是提供醫院普通檢測之外的血液病、神經學、遺傳及罕見病、傳染病、實體瘤、婦科等六大領域的特殊檢測服務,在血液學檢測領域的市佔率多年位列第一,是細分市場龍頭。 基準醫療是中國腫瘤早篩早診斷領域的頭部企業,主要開發肺癌、乳腺癌、消化系統癌症與泌尿系統癌症等高發癌種的早期篩查、診斷、監測和伴隨診斷產品。基準醫療旗下的兩大核心產品均屬於同類第一(First-in-Class)產品,全球首個肺結節早篩早診產品「費益檢」,可用於肺結節良惡性鑑別輔助診斷,已經獲得中國專家共識推薦用於早期肺癌診斷,以及歐盟IVDD CE產品認證。 至於另一款「泌益檢UriFind」是通過檢測尿液細胞DNA甲基化,對可疑尿路上皮癌患者輔助診斷,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突破性療法認證(BTD)和中國藥監局第Ⅲ類醫療器械註冊證。 在完成此項收購後,康聖環球可以通過基準醫療現有業務板塊,快速切入肺癌、胃癌等重大實體腫瘤檢測領域,提升腫瘤專科檢測實力。根據交易條款,範建兵還將繼續帶領團隊推進基準醫療的技術研發及商業化,此安排或許能降低收購後不同業務之間的磨合風險。 手頭現金充足 何以基準醫療此時選擇低價賣身呢?這恐怕與其捉襟見肘的財務狀況有關。交易公告披露,基準醫療近年一直虧損,2022年和2023年分別虧損1.37億元和1.22億元,2024年上半年亦虧損約4,498萬元,截至2024年6月底,資產淨值為負4.73億元。然而,自2021年後,中國生物醫藥行業遇冷,投融資事件與金額呈現斷崖式下跌,對基準醫療來說,既無融資輸血,自身業務亦扭虧無望,低價賣身成為唯一選擇。 同樣立足於體外檢測行業的康聖環球,業績更為穩健。在疫情期間,得益於新冠檢測需求激增,2022年的營收按年增長49%至13.87億元,淨利潤大增105.2%至7,548.4萬元。雖然疫情消退後,相關檢測收入銳減,但非新冠業務反彈。今年上半年,康聖環球實現營收4.73億元,下跌3.9%,但盈利仍下挫75.8%至1,052萬元。 通過疫情期間的積累,康聖環球財務穩健,截至今年6月底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及定期存款約19.9億元,為業務拓展和收購提供資金保障。今年7月,康聖環球收購北京博富瑞基因診斷技術約11.38%股權,總代價3,187.6萬元,後者專門從事移植醫學領域的分子免疫指標特檢服務,以及相關試劑設備銷售。 將基準醫療收入囊中後,康聖環球於三日內累漲逾11%,其當前市帳率僅0.4倍,而ICL行業龍頭金域醫學的市帳率約1.7倍,顯示其可能被低估。此次收購完成後,康聖環球的自身競爭力和市場地位都有望提高,投資者可予以關注。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his pharmaceutical services giant delivered lackluster half-year earnings, with revenues and profits both falling, but investors were relieved that its U.S. business took only a minor hit.

藥明康德利潤下滑 海外業務穩定推進

面對營收利潤雙降的藥明康德2024年上半年財報,資本市場反應卻相當積極 重點: 美國市場貢獻藥明康德六成收入,僅按年下降1.2%,顯示政策風險相對較小 國內CXO行業內捲,將以動態定價的方式來應對競爭   莫莉 籠罩在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頭上的政策陰霾尚未散去,之前的新冠相關訂單收入也已銳減。這間中國醫藥外包服務(CXO)龍頭企業在上週一發佈2024年上半年財報,這是過去五年來,首次出現中報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滑。 今年上半年,藥明康德實現營收172.4億元,按年下降8.6%,剔除新冠影響後,按年減少0.7%;淨利潤為42.4億元,按年下降20.2%;經調整淨利潤43.7億元,按年下降14.2%。 令人意外的是,面對這份營收利潤雙降的財報,資本市場反應卻相當積極。財報公佈翌日,藥明康德股價高開,港股一度漲近7%,隨後股價回落,全日收漲3.8%。這一反常現象背後,或許因為藥明康德在過去半年已經大幅回落甚至超跌,股價從年初的74港元,跌至當前約31港元,股價跌幅高達58%。 另一方面,藥明康德業務逐漸回穩,新冠項目減少後的影響漸漸消散,有望重回增長軌道。今年第二季,公司營業收入較第一季按季增長16%。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在手訂單為431億元,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按年增長33.2%,這意味公司未來18個月的收入有充分保障。 公司表示,儘管面臨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預計 2024 年收入可達到383億元至405億元,剔除特定商業化生產項目後將保持正增長。 從具體業務來看,藥明康德目前收入核心來源仍然是化學業務,上半年貢獻收入122.1億元,佔總收入約七成,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則按年增長2.1%,相比之下,在2023年上半年,該分部業務在剔除新冠項目時按年增長36.1%,顯然化學業務的增速已經見頂。 測試業務收入和生物學業務上半年的收入,分別按年下滑2.4%和5.2%。公司指出,總體需求堅挺,大多數客戶取消訂單是受投融資和專案進展的影響。業務規模較小的高端治療CTDMO業務上半年收入5.7億元,按年下降19.4%。藥明康德在財報中對高端治療CTDMO業務下滑作出解釋,主要因為商業化項目仍處於放量早期階段,其二是因為部分專案延遲或因客戶原因取消,其三是受美國擬議法案影響,新簽訂單不足。 財報中提到的擬議法案,為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跨黨派提出的《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該法案試圖禁止所有由外國對手擁有或控制的生物技術公司通過聯邦合同、撥款和貸款獲得美國納稅人的資金,當中明確提及藥明康德、藥明生物(2269.HK)等公司與中國軍方有關聯,並存在資料安全風險。 市場高度關注這項法案是否會直接影響藥明康德的業務進展。在最新的中報中,藥明康德表示,2024年上半年在維持現有超過6,000家活躍客戶基礎上,新增客戶超過500家。期內,來自美國市場的收入高達107億元,按年只下降了1.2%,仍然佔總收入62%,國內市場貢獻了34億元,按年增長2.8%。這意味著,在資本市場產生轟轟烈烈影響的法案,對於藥明康德的業務的直接影響卻並沒有市場想像的那麼大。 動態定價爭國內市場 不過,醫藥行業投融資環境低迷疊加同業競爭加劇,中國CXO行業出現內捲,不少企業為了承攬生意,不得不降低價格獲取訂單,導致毛利率普遍下行。藥明康德上半年的毛利率也按年下降1.2個百分點至38.9%,如果美國業務進一步收縮,公司勢必將面臨中國市場的高度競爭。 在業績交流電話會議上,藥明康德回應定價策略時表示,公司針對不同板塊、不同客戶群體制定動態靈活的價格策略,其中海外價格趨於穩定,國內訂單以動態定價的方式來應對競爭。 此外,藥明康德將未來拓展重點放在多肽及寡核苷酸等(TIDES)業務。該業務上半年收入20.8億元,按年增長57.2%。近年來,降糖、減重藥物正在成為醫藥領域的新增長引擎,其中諾和諾德的降糖藥物司美格魯肽在2023年的銷售額位列全球第二,有望成為新一代全球「藥王」。這類GLP-1類藥物主要是多肽類藥物,成長潛力大,也給作為代工廠的CXO企業帶來大量訂單。截至2024年6月末,藥明康德TIDES在手訂單按年增長147%。 財報顯示,截至今年1月,藥明康德的多肽產能已達到3.2萬升,同行凱萊英(6821.HK)則預計到今年6月底的多肽產能為14,250升,藥明康德的產能更勝一籌,而且公司表明將繼續加大投資,進一步擴大多肽產能,這將成為公司未來重要增長引擎,預計今明兩年TIDES收入增速在60%以上。 目前藥明康德的市盈率為9倍,略高於凱萊英的8倍,從最新財報來看,藥明康德業務回歸穩定,但未來的政策風險,仍是投資者需要考慮的因素。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傳奇生物接收購要約 金斯瑞面臨「金錢誘惑」

市場人士估計潛在收購或將有30%至50%的溢價,以金斯瑞的持股份額47.96%計算,如果出售傳奇生物,可能為公司帶來488億元至558億元收入 重點: 有投行預計,傳奇生物核心產品Carvykti的銷售峰值將達到73億美元 金斯瑞集團現金儲備達到約20億美元,這意味著賣出傳奇生物換取現金的需求不大   莫莉 對於一間有抱負的創新藥企業來說,當旗下最有前景的資產獲得高溢價的收購要約時,究竟是接受收購、袋袋平安,還是堅持自我營運,兌現未來的更大收益?這的確是一項兩難的選擇。近期,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48.HK)面前正擺著這樣一個難題。 據財經媒體Street Insider報道,金斯瑞生物科技旗下負責細胞療法業務的子公司傳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EGN.US)收到併購邀約,並已聘請投資銀行Centerview Partners幫助其董事會審查收購要約和其他選擇。消息傳出當日,傳奇生物股價大漲12%,在隨後一個交易日,金斯瑞生物科技的股價大漲25.4%。 截至本週二,傳奇生物的市值約為104億美元(753億元),業內人士預估,若本次潛在收購獲得30%至50%的溢價,收購總價或將在140億美元至160億美元之間。以金斯瑞的持股份額47.96%計算,這筆交易可能為公司帶來488億元至558億元收入。傳奇生物回應不會對市場傳聞發表任何評論,金斯瑞亦表示,暫無須予披露的任何內幕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傳奇生物聘請的交易顧問Centerview Partners在生物醫藥收購領域有著豐富經驗,最近一次令人熟知的交易是2023年底阿斯利康(AZN.LON)以當日收盤價溢價86%的價格,收購中國的創新藥企亙喜生物,合計交易價值為12億美元。 傳奇生物由金斯瑞2014年孵化成立,主攻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細胞療法業務。傳奇生物自主研發的CAR-T療法西達基奧侖賽(Carvykti)是全球營收增速最快的CAR-T療法,於2022年在美國、歐洲和日本批准上市,用於治療復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成人患者。與標準療法相比,Carvykti可將復發風險降低74%。在今年4月,該藥物在美國和歐洲分別獲批用於復發和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二線治療。 不過,Carvykti的全球商業化權益,早在2017年就以3.5億美元首期款及後續里程碑付款的方式授權給了跨國藥企巨頭強生(JNJ.US)旗下的楊森製藥,該藥品在2022年和2023年的年銷售額分別達到1.33億美元和5億美元。楊森製藥公佈,今年第二季度Carvykti產生的銷售淨額約1.86億美元,較一季度的1.57億美元按季增長18.47%。 隨著傳奇生物產能提升,公司預計至2025年底,Carvykti產能將達到10,000劑,足以支持4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目前,傳奇生物正在努力拓展Carvykti的其他適應症,七項臨床研究正在同步進行。交銀國際預計,該藥物在2024年至2026年銷售額分別達到9.5億美元、18.9億美元、26.4 億美元,銷售峰值將達到每年73億美元。 兩難決定 截至今年第一季止,傳奇生物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存款和短期投資13億美元,公司認為這些財務儲備可支援發展到2026年,並預計在同年實現盈利。在上述季度,傳奇生物的總收入達9,399萬美元,按年增長158.7%,淨虧損按年收窄47%至5,979萬美元。在Carvykti銷售額快速增長的預期下,傳奇生物並沒有太大資金壓力。 若是拋開傳奇生物這個前景優越的板塊,作為母公司的金斯瑞近年來的市值已經相當低迷,截至本週二,其總市值只有269億港元,約為傳奇生物市值的三分之一。 金斯瑞是一家基因合成及新藥研發商,去年收益8.4億美元,按年增加34.2%,其中生命科學服務及產品(CRO)業務是集團主要利潤支撐,貢獻收益4.2億美元,按年增長14.5%。由於細胞療法業務的虧損,金斯瑞去年淨虧損為9,548萬美元,按年收窄約58%,集團現金儲備充足,達到約20億美元,豐厚的財力意味出售傳奇生物換取現金的需求不大。 另一方面,政策風險或許是金斯瑞考慮出售傳奇生物的重要原因。今年6月,美國眾議院中國委員會已要求美國聯邦調查局和美國情報機構,就金斯瑞及傳奇生物等三家子公司的情況,進行調查並提交簡報,以確定中國政府是否對其營運產生影響。由於之前CRO行業龍頭企業藥明康德(2359.HK; 603259.SH)已經遭遇美國政策波及,金斯瑞也有可能受衝擊。 若是金斯瑞主要業務受美國政策影響,最具業績想像空間的傳奇生物又被出售,其前景或將蒙上陰影。目前,金斯瑞的市銷率約4.4倍,藥明康德的市銷率甚至只有2.7倍,顯示該板塊被低估。如果金斯瑞最終將傳奇生物出售,公司可以獲得遠超過當前市值的大筆現金,但長遠價值可能大打折扣。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