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無期加監管風險 臻和科技難撐高估值?

這家腫瘤分子診斷及檢測公司在上市前曾獲眾多明星資本加持,但這一行業存在兩大投資風險,它的高估值故事能否持續? 重點: 由於營銷及研發開支龐大,臻和科技過去三年累計虧損14億元,更直言未知何時能轉虧為盈 該公司所處的行業發展時間尚短,監管政策存在空白,隨時存在收緊風險,對其經營構成威脅 斯年 2月17日,臻和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二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計劃在港股主板集資上市,這是該公司繼去年9月遞表、並於今年2月16日撤回申請後,隨即於翌日遞交的新一份招股文件,當中更新了2022年的全年業績表現,反映公司仍然盈利無期,值得投資者留意。 臻和科技是創新腫瘤分子診斷及檢測公司。據更新後的招股文件介紹,公司自主研發的技術涵蓋了分子檢測全流程,通過採用多組學方法,令公司在癌症風險檢測、早期檢測、治療選擇及癌症復發監測方面,擁有全面覆蓋並在中國處於領先地位。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30年,中國腫瘤分子診斷及檢測市場的潛在市場規模總額預計將達到5,611億元。而據臻和科技招股書,以基於NGS(二代測序)的癌症預後及檢測的2021年收入計算,以該公司的市場份額最大,達到36.8%,拋離僅佔14.8%市場份額、排名第二的公司B。 早於申請上市前,臻和科技已獲得不少明星資本加持,分別於2015年至2020年間完成了7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經緯創投、中金資本、高瓴資本及泰康人壽等明星機構。2020年,臻和科技宣佈完成金額超過10億元的E輪融資,融資總數逾17億元,令估值猛增至52.3億元;以2015年A輪融資的估值1.25億元比對,反映其估值在5年間大增逾40倍。 然而,腫瘤診斷與檢測行業的營銷及研發支出普遍龐大,往往成立多年仍難以盈利,突如其來的監管政策也如同隨時落下的巨石,因此即使是頭部公司,也難以被市場看好。以癌症檢測專家燃石醫學(BNR.US)為例,該公司2020年上市以來始終未能錄得盈利,已漸失投資者信心,其最新股價僅徘徊在3美元附近,比發行價16.5美元大挫逾80%,總市值僅餘3.06億美元(21.3億元),不及臻和科技最後一輪融資估值的一半。因此,即使臻和科技衝擊上市成功,其股價表現也未必樂觀。 銷售研發開支大 受惠於腫瘤檢測行業伴隨「精準治療」概念的興起而快速壯大,臻和科技的營收逐年增長,但毛利率持續輕微下滑。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3.04億、3.93億和4.35億元,同期毛利率則從68.6%持續滑落至63%。 腫瘤檢測服務商通常使用美國生物科技公司Illumina(ILMN.US)等少數企業的檢測儀,並據此研發產品和提供服務,難言明顯的差異化,因此居高不下的銷售費用,便成為這一行業的普遍「痛點」。 臻和科技也不例外,據招股書顯示,近三年來,其銷售及營銷開支逐年遞增,從2020年的1.87億元大升至去年的2.8億元,佔收入比重高達64.6%。究其原因,主要因為公司花費大量成本,建立了一支覆蓋中國30個省市醫院的營銷團隊,銷售人員高達343名,當中涉及的僱員福利開支已佔當中近一半。 此外,隨著腫瘤基因檢測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為了與其他公司形成差異化,臻和科技也不斷加碼研發,令相應開支持續增長,從2020年的1.37億元,接近翻倍到去年的2.5億元,但研發普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儘管營收快速增長,龐大的營銷及研發開支導致集團虧損持續,近三年淨虧損分別達到約4億至6億元水平,三年累計超過14億元。臻和科技更在招股文件中坦言,仍無法預測何時或是否能夠獲利。 監管政策仍空白 除了盈利壓力,腫瘤分子診斷及檢測公司還要面臨不明朗的政策前景。 公司在招股文件中提到,儘管市場機遇巨大,但基於NGS的腫瘤分子診斷及檢測行業在中國仍然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競爭激烈而且商業模式複雜,主要參與者均在過去10年內成立,大部分收入來自基於NGS治療選擇的產品及服務。 事實上,該公司大部分收入也來自於此,包括提供臨床實驗室自建專案(LDT)服務及銷售體外診斷(IVD)產品。過去三年,僅LDT業務就佔其總收入77.8%至88.2%,加上IVD產品銷售,兩項服務的營收佔比更超過95%,反映公司正面對收入過度集中的風險。 然而,中國目前關於LDT和IVD的監管政策仍存在空白,也尚未形成成熟的第三方外檢資質認證體系,各家公司的LDT服務更普遍未向監管部門註冊或備案。 對此,臻和科技表示,這種做法符合市場慣例,但如果中國政府當局對LDT採取強硬態度,並全面實施醫療器械相關法律法規,公司則可能會因提供未註冊的LDT服務而受到處罰,包括暫停使用LDT、遭沒收LDT設施、金錢處罰及暫停整體服務。因此,這不只是臻和科技面臨的風險,也可能成為整個行業的挑戰。 在獲利無期及面臨監管風險這兩大負面因素夾擊下,臻和科技單憑早期股東的明星陣容,可能不足以說服投資者下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