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grui Pharma targets obesity drug launch

國產減重藥賽道競爭加劇 恒瑞醫藥新藥即將申請上市

HRS9531注射液治療中國肥胖或超重受試者的Ⅲ期臨床試驗獲得積極頂線結果,6mg劑量組平均減重19.2%,且未達平台期 重點: 中國內地GLP-1產品的競爭格局非常激烈,超過200條GLP-1類藥物管線在研發中 恒瑞醫藥HRS9531與禮來的替爾泊肽的雙靶點相同,後者全球銷售快速增長    莫莉 自從5月實現「A+H」兩地上市後,中國醫藥行業「一哥」 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1276.HK; 600276.SH)在港股的表現一直強勁,其H股股價較A股存在約10%的溢價,顯示國際資本對其未來潛力的認可。不到兩月後,恆瑞再次以重磅利好消息印證了投資者的預期:公司宣布即將在近期於中國遞交GLP-1/GIP雙靶點減重藥HRS9531注射液用於長期體重管理的新藥上市申請,衝刺全球最火熱的減重藥賽道。 7月15日,恒瑞醫藥與美國Kailera Therapeutics公司共同宣布,HRS9531注射液治療中國肥胖或超重受試者的Ⅲ期臨床試驗獲得積極頂線結果。HRS9531是恒瑞醫藥自主研發的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和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肽(GIP)雙重受體激動劑,擬開發用於超重或肥胖及相關合併症、以及2型糖尿病等適應症的治療。 這項臨床研究共入組567名受試者,分別接受HRS9531注射液2mg、4mg、6mg或安慰劑每週一次治療。共同主要終點為給藥48周後體重相對基線變化的百分比,以及體重相對基線降低≥5%的受試者比例。與安慰劑相比,HRS9531所有劑量組在共同主要終點及全部關鍵次要終點上均達到優效性。具體而言,在為期48周的Ⅲ期試驗中,各組受試者的平均體重降低最高達17.7%,88%的受試者體重降低超過5%,其中6mg劑量組平均減重19.2%,且未達平台期。 HRS9531在Ⅲ期臨床中也同樣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與其他GLP-1藥物治療和HRS9531先前報道的Ⅱ期臨床數據一致。大多數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事件(TEAEs)為輕度至中度,主要為胃腸道相關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HRS9531在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範圍內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獨家權利已經於2024年5月被授權給一間新成立的美國Biotech公司Hercules。在這次NewCo模式的交易中,恒瑞醫藥授權了包括HRS9531在內的三款GLP-1產品組合,獲得1.1億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款、Hercules公司19.9%的股權,恆瑞還可獲得最高2億美元的臨床開發及監管里程碑款,以及累計不超過57.25億美元的銷售里程碑款。Hercules此後更名為Kailera Therapeutics,目前,Kailera正在大中華區之外推進HRS9531的臨床開發。 研發競爭激烈 作為GLP-1受體激動劑的代表藥物,諾和諾德研發的司美格魯肽在2021年6月獲美國FDA批准用於減重後「風靡全球」,在2024年6月於中國內地獲批減重適應症。在單靶點的司美格魯肽取得成功後,業界將目光投向多靶點GLP-1類藥物的研發。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多肽(GIP)、胰高血糖素(GCG)等靶點在血糖平衡調節、脂肪代謝、食物攝入等過程中能與GLP-1發揮協同作用,提高藥物療效。 在司美格魯肽連續三年銷售破百億美元的行業神話催化下,中國內地GLP-1產品的競爭格局也非常激烈,根據醫藥魔方數據庫,國內藥企開發的GLP-1類藥物管線數量超過200條,研發方向包括GLP-1R單靶點、GLP-1R/GIPR雙靶點、GLP-1R/GCGR/GIPR三靶點等,約40家醫藥企業的GLP-1藥物進入減重適應症臨床開發階段。 其中,國產減肥新藥中進展最快的是信達生物從禮來引進的GCG/GLP-1雙受體激動劑瑪仕度肽。6月27日,瑪仕度肽注射液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用於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長期體重控制,這是全球首個且唯一獲批的GCG/GLP-1雙受體激動劑。 禮來的替爾泊肽與恒瑞醫藥HRS9531的靶點相同,作為全球首個上市的GLP-1/GIP產品,其減重和降低腰圍的效果優於司美格魯肽,2024年7月在中國獲批長期體重管理適應證。雖然司美格魯肽收入仍高於替爾泊肽,但後者的增速不容小覷。根據諾和諾德和禮來公司Q1的財報,減重版司美格魯肽Wegovy收入為173.60億丹麥克朗(194億元),同比增長83%,減重版替爾泊肽Zepbound的同期銷售額為23.1億美元(166億元),同比增長347%。 雖然中國減重藥領域主要由先行者諾和諾德和禮來主導,但是GLP-1市場規模仍在高速增長,市場空間巨大。恒瑞醫藥當前的市盈率為64倍,諾和諾德的市盈率為18倍,前者溢價明顯。不過,HRS9531有望成為中國首款上市的自研GLP-1/GIP產品,若成功獲批,其產能佈局與定價策略或重塑國內減重藥市場格局。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恒瑞執董減持近50萬股A股

醫藥股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1276.HK, 600276.SH)周日公布,公司執董及高級副總裁孫杰平因個人原因,將於公告披露的15個交易日後三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A股不超過476,700股。 孫杰平現持有恒瑞約190.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約0.029%,主要通過股權激勵計劃取得。是次的減持量,約佔公司總股本0.007%。 恒瑞於上月底才於香港上市,當時獲超額認購約454倍,國際發售超額16倍﹐定價44.05港元,集資近一百億港元,首天上市上升25%。 周一恒瑞開市跌0.5%報57.5港元,現價較上市價高約3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SPC Pharma teases big bucks deals after earnings miss

一季度收入下滑兩成 石藥罕見預披露50億交易合作

在創新藥行業中,在管線交易尚未完成時提前「預告」相當罕見,石藥集團此舉或許是為了對衝業績下滑壓力,穩定市場信心 重點: 每項合作的實際首付款比例以及里程碑達成進展才能決定其真實收益 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大幅下滑21.91%,同期的歸母淨利潤也同比下滑8.36%    莫莉 在中國創新藥「出海」浪潮奔湧的背景下,傳統醫藥巨頭正加速轉型,從過去的「以仿養創」即依靠仿制藥利潤支撐創新研發,到如今創新藥業務的授權合作交易(BD)成為拉動業績的新引擎,中國創新藥研發逐漸進入收成期。仿制藥「四大天王」之一的石藥集團有限公司(1093.HK)最近的動向成為這一轉變的典型縮影。 5月30日,石藥集團突然披露公司正在進行潛在大額交易,在創新藥行業中,在管線交易尚未完成時提前「預告」相當罕見。該公告稱,公司稱目前正與若干獨立第三方就三項潛在交易進行磋商,涉及有關該集團若干產品在開發、生產及商業化方面的授權及合作,這些產品包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抗體藥物偶聯物(EGFR-ADC)及由自主研發的其他藥品。 石藥透露,每項潛在交易項下,可能應付予該集團的潛在首付款、潛在開發里程碑付款及潛在商業化里程碑付款,合計可能達到約50億美元。石藥還表示,其中一項BD即將在2025年6月完成。不過,這些潛在交易的條款及條件尚未最終確定,其亦未就潛在交易訂立任何具約束力的協議。 2025年,石藥已經完成了兩筆重大的授權合作。5月19日,石藥宣布與百濟神州( 688235.SH; 6160.HK; ONC.US)達成MAT2A抑制劑SYH2039全球授權協議,石藥獲得了1.5億美元的首付款並有權收取最高1.35億美元的潛在開發里程碑付款及最高15.50億美元的潛在銷售里程碑付款。2月19日,石藥集團與Radiance Biopharma達成合作,後者獲得一款ROR1 ADC在歐美等地區的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權利,石藥集團將獲得1,500萬美元首付款,1.5億美元開發和監管里程碑金額、10.75億美元銷售里程碑金額以及一定比例的銷售分成。 若未來的三項潛在授權交易最終達成50億美元總收入,則單項目平均價值約17億美元,同石藥集團與百濟神州的交易規模基本持平。但是,每項合作的實際首付款比例以及里程碑達成進展才能決定其真實收益。 一季度業績下滑 對於石藥集團在第一季度財報發佈後預告潛在大額交易,市場認為此舉是為了對衝業績下滑壓力,穩定市場信心。由於石藥集團在5月29日的財報電話會上就已提前披露相關消息,其股價在29日和30日分別上漲11.9%和6.38%,但隨後的四個交易日內,漲幅有所收窄,在消息公佈後的六個交易日內,石藥的股價累計上漲16.9%。從市場反應來看,石藥集團這一招成效明顯。 5月29日,石藥集團公布第一季報財報,期內營業收入為70.15億元,同比大幅下滑21.91%,同期的歸母淨利潤14.78億元,同比下滑8.36%。其中,作為收入支柱的成藥業務因核心產品多美素、津優力納入集採而降價,導致該板塊的收入減少27.3%至55億元,抗腫瘤業務收入更是暴跌65.7%。 第一季度的業績疲軟只是石藥集團收入和利潤受挫的延續。2024年全年公司的收入已經下滑7.8%,淨利潤也同比下滑25.4%至46.82億元。儘管石藥近年來大力向創新藥業務轉型,研發投入佔比持續提升,第一季度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1.4%,佔營收比例達18.56%,但創新藥收入尚未形成規模支撐。市場擔憂石藥集團傳統業務萎縮後,或難以長期對創新藥輸血,其股價在2025年初一度達到4.17港元的低谷。 即便高額交易預期或許能抵消財務數據的負面影響,投資者也需要注意BD終止合作的風險。據動脈網不完全統計,截至2025年4月20日,在2020年完成的62起中國藥企對外授權交易中,有25起已明確終止合作,「退貨率」為40%。今年3月,石藥集團與Elevation的一項合作就宣告終止。2022年,Elevation以2,700萬美元預付款、11.5億美元里程碑金額的交易額從石藥集團引進EO-3021,但該藥物在美國的臨床一期數據遠不及石藥集團在中國臨床試驗的數據,因此Elevation決定終止推進該項目研發。 在創新藥研發領域,BD管線的臨床失利實屬常態,但中美臨床數據的較大差異仍然對石藥的聲譽產生負面影響。目前,石藥集團的市盈率約為20倍,遠低於剛剛完成「A+H」兩地上市的恒瑞醫藥(600276.SH;1276.HK)的市盈率51倍。創新藥研發本質上是高風險的長週期探索,石藥集團當前正處於傳統業務萎縮與創新管線變現青黃不接的雙重壓力期,投資者或許需要更長時間觀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Nuclear medicine specialist Sinotau file IPO application

專注核藥賽道 先通醫藥衝刺港股「核藥第一股」

專注於放射性藥物即核藥的研發,是中國首家獲得創新放射性藥物上市批准的企業 重點: 儘管擁有兩款已上市產品,先通醫藥的創收能力仍然較弱,2024年淨虧損1.56 億元。 先通醫藥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至少完成了9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 29 億元    莫莉 隨著內地行業巨頭先後來港上市,香港新股市場近期明顯回暖,超過150間企業正排隊等候上市。在恒瑞醫藥(1276.HK; 600276.SH)登陸港股迎來大漲後,創新藥企業也加速奔赴香港。上周一,中國核藥行業龍頭北京先通國際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先通醫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有望成為港股「核藥第一股」。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擔任先通醫藥赴港上市的聯席保薦人。 先通醫藥成立於2005年,專注於放射性藥物即核藥的研發,是中國首家獲得創新放射性藥物上市批准的企業,構建起放射性核素原料生產、放射性藥物的研發、生產製造以及銷售的全產業鏈業務能力。目前,先通醫藥建立了覆蓋聚焦腫瘤學、神經退行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15條產品管線,其中包括四款核心產品以及兩款已上市銷售的產品。 放射性藥物為一類特殊的醫藥產品,其含有放射性核素,這類藥物的原理是將放射性核素精准遞送至特定生物靶點,用於診斷成像或治療介入,主要應用領域涵蓋腫瘤學、神經學及心臟病學。據招股書引述的報告,全球已有超過10種放射性配體藥物獲得上市批准。其中,諾華的前列腺癌治療藥物Pluvicto在2024年創造約14億美元收入,另一款核藥GEP-NET治療藥物Lutathera同期收入達約7.24億美元。 在先通醫藥的管線中,核心產品XTR008是公司自主研發的、中國首個靶向Lu標記生長抑素受體(SSTR)的治療用放射性配體,用於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該產品已經完成三期臨床試驗,國家藥監局在今年4月受理XTR008的新藥上市申請,XTR008有望在2026年獲批上市。招股書顯示,2024年,全球靶向SSTR的治療用放射性配體的市場規模約為7億美元,預計到2035年,該市場將達到34億美元。 先通醫藥旗下的XTR005是國內首個獲批的阿爾茨海默症診斷的PET示蹤劑,可以在PET成像中測量成年患者大腦中的Aβ斑塊水平,幫助評估阿爾茨海默症及認知能力下降的其他原因。這款產品從2025年1月正式上市銷售,財報中暫時無法看到其銷售成績。另一款已上市產品是腺苷注射液,用於輔助診斷冠心病 ,貢獻的收入很有限。 借勢核藥研發熱潮 儘管擁有兩款已上市產品,先通醫藥的創收能力仍然較弱,主要收入源於向醫院和醫藥企業提供放射性核素藥物開發的CRO/CDMO服務,以及在2021年向映恩生物授權的一款HER3單抗管線後獲得的許可收入。在2023年和2024 年,先通醫藥的收入分別為1,020萬元和4,410萬元,其中2024年CRO/CDMO服務貢獻了2,716萬元的收入,而產品收入銷售僅僅貢獻374.2萬元 。在過去兩年,公司淨虧損分別達到3 .09億元、1.56 億元,支出大頭為研發開支,分別為2.97億元及2.28億元。 截至2024年末,先通醫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同比收縮40%至4.72億元,當前現金儲備或許僅能覆蓋約2年的研發投入。但是,先通醫藥多個核心管線已經進入臨床後期,需持續投入高額研發經費,加上XTR008有望在明年獲批上市,商業化初期的市場教育、渠道建設及產能擴張也將帶來額外資金壓力。 從 2017 年至今,先通醫藥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至少完成了9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 29 億元,單單在2023 年…
SANY making another bid at IPO, valuation upside limited by low ROE

三一重工上市再闖關 ROE低限制估值提升

公司曾計劃在香港、瑞士及德國上市,但基於市況波動後擱置 重點: 三一重工挖掘機銷量全球最大 海外業務比重持續增加,佔去年總收入逾六成   白芯蕊 香港新股市場又再次熾熱,尤其多隻內地已上市的公司來港掛牌,繼A股之王寧德時代(3750.HK, 300750.SZ)在香港掛牌後,有「藥中茅台」之稱的恒瑞醫藥(1276.HK; 600276.SH)也來港上市,連全球第三大的工程機械商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600031.SH),最近也遞交上市申請文件,為進軍港股鋪路。 前身為漣源市焊接材料廠的三一重工,於1989年由梁穩根、唐修國、毛中吾和袁金華共同創辦,1994年改組為一家專注於工程機械製造的於中國公司,2000年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7月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掛牌,2013年海外收入超過100億元,2023年海外收入佔比更超過50%,目前大股東為三一集團,持有總股本29.46%,當中曾是中國首富的梁穩根,持有三一集團56.74%股權。 早在2011年三一重工已計劃來港上市,之後在2022和2023年亦曾宣布考慮在瑞士證券交易所和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掛牌,但基於市況波動,取消上述各項上市計劃,因此是次計劃在港上市是第二次闖關。 市場對挖掘機需求大 其實全球工程機械市場規模龐大,尤其受惠基礎設施投資、能源需求、智能化轉型、礦山與採掘設備技術升級等帶動增長,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4年全球工程機械市場規模已達2,135億美元,估計到2030年會增至2,961億美元,期內複合年增長率為5.6%,以銷售計,三一重工位列全球第三大工程機械企業。 工程機械市場可細分為挖掘機、裝載機、起重機械、路面機械、混凝土機械和樁工機械,當中以挖掘機為工程機械行業中的核心,2024年全球挖掘機市場規模達632億美元,佔全球工程機械市場的29.6%,預計到2030年,挖掘機市場規模達928億美元,在全球工程機械市場佔比則提高至31.3%。 挖掘機為重型工程車輛,廣泛應用基礎設施建設、礦山開採和城市發展等領域。近年來智能化、節能環保技術加速應用,進一步提升施工效率和設備耐用性,配合礦山和大型基建項目,變相令挖掘機新增和替換的需求持續擴大。 三一重工為挖掘機行業龍頭,以2020年至2024年銷量計算,市場份額達11.3%,為全球銷量最多挖掘機企業,在中國市佔率達24.5%,更是自2011年後,連續14年在中國位列第一位。 毛利率續攀升 挖掘機是三一重工最大業務,去年收入及毛利為303.73億和96.67億元,按年分別升9.9%和13.4%,佔集團總收入及毛利38.8%和46.2%。受惠大中型挖掘機海外銷售持續增長,及中國市場復蘇,帶動小型挖掘機需求回升,因此推動三一重工去年總收入升5.9%至783.8億元,純利按年升32%,達59.75億元。 此外,三一重工毛利率持續攀升,由2022年的22.6%提升至2024年26.7%,除了佔整機製造20%至35%的鋼材價格近年持續下降,還有集團零件自給率高,整體已達60%,挖掘機零部件自給率更高達90%,帶挈集團毛利率有較佳的發展。 三一重工雖是中國企業,但海外收入持續增加,由2022年只佔集團總收入的45.5%,增加至去年62.3%,當中亞澳地區 (即亞洲、澳洲及中東)佔海外收入最多 (佔42.6%)。 此外,三一重工對股東派息亦慷慨,在2003年在上交所上市以來,共派股息293億元,2022至2024年股息佔淨利潤30.6%、40.4%和49.8%,反映對股東不薄。 不過,要留意工程機械銷售也有淡旺季之分,通常冬季銷售額會較低,主要是受寒冷天氣和春節影響,故工程活動減少,項目暫停或放慢,導致對工程機的需求下降。然而,隨著春季到來,施工活動漸增多,加上新項目在春季上馬,令工程機械銷售額會增加。 ROE較國際同業低 整體來講,三一重工股本回報率 (ROE)較低,去年只得8.5%,對比國際同業美國上市的Caterpillar(CAT.US)及小松製作所 (6301.JP)分別55.3%和14.1%弱,但三一重工A股估值卻達23倍,相反Caterpillar及小松製作所則只有16.7倍和9.2倍,因此三一重工A股估值稍偏貴。 三一重必需提高業務營運效益,也可透過回購提升股本回報率,一旦ROE提高至雙位數,配合在全球機械市場的領導地位,股價才有上升機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3SBio hits the big time with $6 billion cancer drug deal

三生製藥60億美元出海創紀錄 同類靶點海外授權大單頻現

輝瑞還將於協議生效日認購三生製藥價值1億美元的普通股股份,進一步實現價值長期綁定 重點: 資本市場對這一里程碑式交易反應十分熱烈,三生製藥股價一度觸及7年來的新高 PD-1/VEGF雙抗備受關注,默沙東去年也曾與另一家中國藥企合作獲得同靶點產品授權    莫莉 上周二,中國創新藥行業迎來歷史性時刻。三生製藥(1530.HK)宣布與跨國藥企輝瑞(PFE.US)達成一項授權協議,將其自主研發的PD-1/VEGF雙抗藥物SSGJ-707的除中國內地之外的全球開發、生產和商業化權益獨家授予輝瑞。 這一交易以12.5億美元(90 億元)的「不可退還且不可抵扣」首付款以及最高可達48億美元的開發、監管批准和銷售里程碑付款,創下中國創新藥出海首付款和總金額的「雙料紀錄」,三生還將根據授權地區的產品銷售額收取兩位數百分比的梯度銷售分成。除此之外,輝瑞還將於協議生效日認購三生製藥價值1億美元的普通股股份,進一步實現價值長期綁定。 資本市場對這一里程碑式交易反應十分熱烈,在交易正式披露之前的5月19日,三生製藥股價已經先上漲13.81%,5月20日更是跳升32.28%,股價一度觸及7年來的新高22港元/股。 在本次交易中,三生製藥的控股子公司三生國健(688336.SH)可以獲得輝瑞所有支付款項中的30%。在5月19日至5月22日,三生國健的股價連續4天漲停,累計漲幅超過100%,公司甚至緊急發布風險提示稱,「本次交易尚需提交本公司股東大會審議,尚需取得美國和其他境外司法管轄區適用的反壟斷監管批准,《許可協議》是否能夠發生效力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三生製藥是成立於1993年的中國老牌醫藥企業,擁有全球獨家上市的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特比澳、重組人促紅素品牌產品益比奧及賽博爾、中國內地首款非處方脫發治療藥物蔓迪等多款核心產品,分別在其細分治療領域佔據主導地位。2024年三生製藥的營收高達91.08億元,同比增長16.5%;歸母淨利潤為20.9億元,同比大增34.9%。 此次被輝瑞收入囊中的SSGJ-707,是三生製藥獨立研發的靶向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通過同時靶向免疫檢查點PD-1及 VEGF 信號通路,可以在抑制腫瘤血管生成時激活免疫系統,實現「雙重抗腫瘤」效應。SSGJ-707的II期臨床階段性分析數據顯示,該候選管線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療上獲得了優異的客觀緩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無論單藥還是與化療聯用,均展示出顯著的抗腫瘤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具有best-in-class(同類最優)的潛力。除了非小細胞肺癌外,SSGJ-707用於治療結直腸癌、婦科腫瘤等領域的臨床研究也在推進中。 明星靶點產品接連出海 提到PD-1/VEGF雙抗,就不得不提及全球首創以及唯一一款獲批上市的同靶點產品依沃西單抗,這是康方生物(9926.HK)的王牌產品。依沃西單抗與默沙東(MRK.US)的全球「藥王」帕博利珠單抗(Keytruda)的PD-L1陽性NSCLC的「頭對頭」三期臨床研究中獲得顯著陽性結果,讓更多跨國藥企看到PD-1/VEGF雙抗的巨大潛力。早在2022年12月,康方生物就將依沃西單抗在美國、加拿大、歐洲和日本的開發和商業化的獨家許可權授予Summit Therapeutics。 2024年11月,默沙東拿下另一家中國創新藥企禮新醫藥的在研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LM-299的全球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獨家許可,禮新醫藥將獲得5.88億美元的首付款和最高27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輝瑞也早已瞄准該靶點,2025年2月,Summit宣佈已與輝瑞達成臨床試驗合作,共同推進依沃西與輝瑞多款抗體偶聯藥物(ADCs)在多種實體瘤中的聯合治療應用。今年 2 月,三生製藥也與百利天恆(688506.SH)達成了SSGJ-707 與 EGFR/HER3 ADC聯用的臨床研究合作,顯現SSGJ-707與ADC藥物聯用的治療潛力。如今,輝瑞直接拿下SSGJ-707在海外地區的權益,或許能更快推進該產品與自家ADC聯用的臨床試驗。 萬聯證券在研報中指出,輝瑞的重磅藥物專利保護即將到期,急需優質管線填補缺口,中國藥企擁有「工程師紅利」和快速提升的研發能力,其技術與產品被跨國藥企巨頭認可的確定性持續增強,未來有望通過聯合研發、利潤分成等合作方式深度綁定。 三生製藥當前的市盈率約為21倍,同樣手握重磅創新藥產品的藥企巨頭恒瑞醫藥(1276.HK;600276.SH)的市盈率高達49倍,顯示前者的估值仍有提升空間。三生製藥與輝瑞的合作不僅能三生帶來大筆投入,加快其他管線推進,輝瑞的研發和銷售實力更有助於三生快速突破海外商業化瓶頸。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恒瑞醫藥首掛 半日升三成

中國領先醫藥企業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1276.HK; 600276.SH)周五在港交所掛牌,開市報57港元,較招股定價高29%,早盤一度升逾33%,至中午收市報57.65港元,升30.87%。 公司公布,此次全球發售約2.245億股股份,香港公開發售佔21.50%,其中,香港公開發售獲454.85倍認購,國際發售獲17.09倍認購。股發售價44.05港元,為上限定價,全球發售淨籌約97.473億港元(12.45億美元)。 1970年創立的恒瑞醫藥,是中國最大的抗腫瘤藥和手術用藥的研究和生產基地,也是中國最具創新能力的大型製藥企業之一。今年首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長20.1%至72.06億元,利潤同比增長37.2%至18.76億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