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威網約車業務挑戰大 冀客運服務突圍
盛威計劃來港上市,收入佔比最大是網約車業務,但行業競爭激烈 重點: 盛威業績見紅,短期難扭虧 上市前股東包括阿里巴巴、恒生電子及協鑫科技合營等 白芯蕊 流動通訊變得方便,手機應用程式更改寫人類生活習慣,包括出行模式。過往的士在交通運輸中扮演重要角色,但Uber(UBER.US)推動網約車在全球盛行,令的士重要性大降,隨著Uber股價表現標青,有東南亞滴滴之稱的Grab(GRAB.US),第3季業績也轉賺,內地網約車服務平台商盛威時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計劃在香港上市,近日上載上市申請文件。 據文件顯示,盛威前身為北京盛威南凌信息科技,於2012年9月由姜生喜成立,姜生喜曾任職A股上市公司用友網絡科 (600588.SH)副總裁。2013年盛威推出中國公路客票網的網站,即現時「出行365」平台的前身,2016年與主要網上旅行社(Online Travel Agent,簡稱OTA)同程及飛豬展開合作,2018年推出網約車服務,2022年公司改名為盛威時代科技。 上市前盛威最大股東是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透過全資擁有的阿里旅行持有盛威27%股權,姜生喜則有20.7%股權,協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03800.HK)合營的江蘇疌泉景世豐持股2.1%,A股上市公司恒生電子(600570.SH),也持有盛威0.86%股權。 網約車佔收入逾八成 目前盛威主要提供三大業務,包括網約車服務、數字化及業務解決方案及客運服務,當中網約車服務業務收入佔比最大,分別佔2022年、2023年及2024上半年總收入86.2%、85.3%和88.5%,達到7.03億、10.3億和6.43億元。 所謂網約車,即是利用網上平台,將用戶需求與駕駛員和車輛進行實時匹配或預訂,提供將乘客運送至彼等選擇的地點。至於收入模式方面,首先是乘客通過高德等平台軟件,或利用盛威自營365約車平台叫車,行程結束後,盛威會收到客戶付款,扣減聚合平台費用及駕駛員獲得的收入後,餘下資金归予盛威。 受疫情影響,內地整個網約車行業一度出現萎縮,2022年平台上付費交易金額(GTV)一度按年跌12.8%至1,942億元,但翌年疫情管控措施全面解除,配合政府政策出台,以及旅遊市場快速發展,2023年網約車GTV反彈15.9%至2,550億元。據弗若斯特沙利文估計,整個市場將以19.5%的複合增長率上升,到2028年行業規模有望提高至6,474億元。 毛利率薄弱 回顧過往盛威收入增長表現不俗,2022年、2023年及2024上半年總收入分別有8.16億、12.06億和7.26億元,按年升47.4%、47.9%和25.7%,但要留意毛利率卻薄弱,同期只得6.6%、7.1%和3.5%。 尤其是2024上半年盛威每單網約車平均交易額僅22元,對比2023年的23.1元下滑4.8%。更大問題是集團網約車服務業務毛利由正轉負,從2023上半年的522萬,轉至2024上半年的負毛利311萬元,也令同期毛利率變成-0.5%。盛威解釋因增加司機及乘客激勵獎賞,以提高集團競爭力,其實背後意味行業內捲情況嚴重。 盛威毛利較強是客運服務,儘管客運服務2024上半年收入只得3,574萬元,佔總收入的4.9%,但毛利率卻高達57%,令毛利近2,040萬元,足以抵銷網約車服務負毛利的情況,但扣取其他銷售及營銷開支、研發開支後,盛威業績見紅,2024上半年共錄得虧損2.85億元,按年擴大21%。因此未來盛威要虧轉盈,似乎不能再依賴網約車業務,反而要將客運服務收入變得更大。 其實盛威客運服務做得頗出色,從上市申請文件中稱,2023年盛威已成為中國(以售票量計算)最大城際道路客運信息服務提供商,旗艦產品是「出行365」,該產品能讓乘客通過個人電腦、手機移動程式、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及線下自助售票機,查詢大巴車時間表、訂票、管理訂單及聯繫客戶服務員,用家亦可利用「出行365」平台購買機票及火車票。 客運聯網售票發展大 隨著電腦化令效率提升,去年中國在航空和鐵路出行已有近90%來自聯網售票,反觀道路客運聯網售票率目前卻大幅落後,聯網售票率卻只得10.8%,因此改革空間相當大,加上毛利率高,故盛威客運服務業務未來賺錢能力應遠較網約車業務高。 整體來講,盛威短期錄得盈利機會不大,集團首要工作是要將網約車業務止血,特別是研究如何提升毛利率,其次要令客運服務收入擴大,兼要維持較高毛利率水平,否則上市後仍維持現有業務格局,要扭虧為盈恐怕遙遙無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能鏈智電三季度首次實現季度non-IFRS盈利
這家電動汽車充電服務商開始轉向輕資產模式,並在三季度錄得成立以來最高毛利率 重點: 能鏈智電財報稱,截至9月的第三季度中首次實現單季度non-IFRS盈利,同時創下歷史最高毛利率 能鏈智電,作為中國頭部的電動汽車充電服務商,正專注於利潤率更高的平台服務,逐步收縮毛利率低、資本投入大的線下業務 陽歌 多年來,中國企業始終抱有「規模為王」的經營理念,不惜一切代價擴大規模。補貼是爭奪市場份額的重要手段之一,很多企業也專注於高收入業務,即使這些業務本身處於虧損狀態。 不過這樣的觀念最近開始有所改變,因為投資者還是更看中公司的盈利能力。這也促使汽車充電服務公司能鏈智電(NAAS.US)優化業務模式,開始聚焦最具盈利能力的產品和客戶。這項轉變在今年取得了顯著成果,能鏈智電週三披露了歷史上首次實現非國際財務報告准則(non-IFRS)季度盈利,且IFRS淨虧損降至歷史最低。 最新業績還顯示,公司在聚焦向汽車充電站運營商和消費者提供平台服務的輕資產業務後,毛利率也創下歷史新高。這意味公司放棄重資產線下業務的戰略舉措已現成效。重資產線下業務通過基礎設施銷售、EPC工程建設等來獲得大量收入,但利潤率非常低。 業務聚焦之後,能鏈智電的毛利率飆升至三季度的57%,並創下歷史新高。上一季度毛利率為38% ,上年同期為29%。同時,公司取得non-IFRS季度淨利潤2,120萬元,該口徑剔除了股權激勵等非運營成本。能鏈智電的投資方包括貝恩資本等大牌機構。公司目前還是錄得淨虧損,但是本季度830萬元的淨虧損也較上年同期的3.65億元大幅下降。 公司CFO沈岩嶺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一直在有意識地將業務重心從利潤率較低的資本密集型能源解決方案業務轉移,更專注於核心的充電服務業務,此項業務增長潛力更大、盈利能力更高。因此,我們毛利率大幅提高,創歷史新高。」 業績公佈後,能鏈智電在納斯達克掛牌的股票在周三的交易中小幅下跌1.5%。公司股票於2022年6月開始在納斯達克交易,上市方式是與一家同為貝恩資本投資的公司進行反向合併。財報發布前一周,該股上漲17%,不過今年以來開始轉型後,整體仍呈現下跌趨勢。 總的來說,能鏈智電聚焦充電服務這樣的輕資產業務,一方面幫助供給側充電場站提升經營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幫助新能源汽車車主獲得方便、快捷、高效的充電體驗。公司去年推出的能鏈智電NEF(NaaS Energy Fintech)系統,據其介紹,該系統使用先進的人工智能算法「實現充電場站選址、收益評估、運營調度和運維的全面智能化。」 收入結構改變 隨著能鏈智電把關注點從收入向盈利能力轉移,其總收入受到了影響。第三季度,公司的總收入從上年同期的9894萬元降至4,440萬元。但下降完全是由於公司退出了重資產的能源解決方案業務,最新報告期內這項業務的貢獻僅為60萬元,而去年該業務還佔總收入的最大份額。 能源解決方案業務收縮,促使充電服務成為能鏈智電的主要收入來源。這一塊業務的收入實際上同比增長36%,達到4,240萬元,佔公司總收入的95% 雖然該業務收入增加,但也要注意到,本季度經能鏈智電平台的充電量和交易量,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這也反映公司的另一個趨勢,即自今年初以來逐步取消補貼。此類補貼可以迅速提高一家公司的用戶數量和交易量,但成本高昂,往往會造成巨額虧損。 能鏈智電表示其充電服務訂單中,淨提成率(Net Take Rate)為正的比例從上一季度的70%上升至第三季度的73%,反映出公司在取消補貼方面取得進展,同時淨提成率也是一項重要的盈利能力指標。本季度,包括各類補貼在內的銷售和營銷費用,同比下降81%至2,970萬元。 此外,能鏈智電持續和產業內不同類型的企業合作來擴大網絡。公司宣布了最近一系列新簽約的合作夥伴,包括福建某區域充電運營商、一汽大眾以及上汽集團與阿里巴巴合作成立的智己汽車。 能鏈智電仍在定位調整中,不過大部分轉型似乎已經接近尾聲——公司開始聚焦中國市場的充電服務,而中國市場目前佔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一半以上。近期的轉型或許可以解釋公司市銷率(P/S)相對較低,僅為0.28倍。相比之下,ChargePoint (CHPT.US)和 Blink Charging (BLNK.US)的市銷率要高一些,略高於1倍。 在日新月異的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能鏈智電能否趕上這些競爭對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能在多快的時間內證明其最新路徑是正確的。隨著業務模式的調整,公司明年可能會恢復收入增長的加速,那將會是又一個良好的開端。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電子商務變現率改善 阿里季度收入增長 5%
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BABA.US;9988.HK)周五公布,截至9 月第二財季的三個月內,收入按年增長5% 至2,365 億元人民幣(下周),略低於分析師預測。公司淨利潤飆升58%至439億元,超出預期,主要得益於投資收益。 阿里巴巴將收入增長歸因於其兩個主要電子商務平台淘寶和天貓變現率有所改善,以及核心業務營運效率的提高。 在公共雲和人工智能相關產品成長的推動下,公司雲智能業務收入按年增長7%至296億元。公司還指出,截至 11 月 11 日持續一個月的「雙 11」購物節,銷售額錄得強勁增長,但沒有提供具體數字。 財報公布後,阿里巴巴股價週五在紐約交易中下跌 2.2%。 麥基璐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獅騰合併匯德 成首家在港通過SPAC上市企業
於東南亞經營電子商務的獅騰控股有限公司 (2562.HK) ,周三宣布完成與香港匯德的合併,成為首家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而在香港上市。獅騰表示,合併已於週三上午8點完成,此前已滿足所有條件,包括獲得香港匯德的股東同意。 作為最初合併計劃的一部分,獅騰的估值為35億港元,雙方表示,他們已經獲得10 位投資者的5.51億港元承諾。獅騰股價在周三上午上升一倍多,但隨後回吐,中午收市倒跌 2%。 香港於2022年初啓動SPAC方案,截至今年6月,已有5家SPAC進行IPO。但香港匯德是這批公司中,第一家與實體公司完成合併。獅騰總部位於新加坡,主要股東是之一是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阿里未能讓大潤發起死回生 高鑫轉策略覓新買家
持有大潤發超市運大股的高鑫零售表示,阿里巴巴正與潛在買家洽談出售 重點: 有意收購阿里巴巴持有79%的高鑫零售股份的私募股權基金,包括德弘資本和高瓴資本 這家超市運營商在上一財年陷入虧損,但在截至9月的六個月內恢復盈利,因它採取了關閉門店、削減成本的措施 譚英 2017年被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收購後,超市運營商高鑫零售有限公司(6808.HK)以為自己找到了救星。現在,七年過去了,這家超市運營商似乎對這樁聯姻有了別的想法,並開始物色新伴侶。 投資者似乎喜歡結束聯姻這個想法,因為10月16日,隨著高鑫零售在宣布一名潛在買家有意收購阿里巴巴的股份後復牌,其股價盤中一度上漲30.7%。更令人興奮的是,高鑫零售當天還發布了正面盈利預警。 這份正面盈利預警與2023年全年業績形成鮮明對比,公告去年業績前,曾發盈警稱截至3月31日的財年出現嚴重虧損。公司最終的年度報告,去年虧損高達16億元,營收725億元,較上年下降13%。 最新盈利預告中的消息要好得多,高鑫零售表示,預計截至9月的六個月內,稅後淨利潤將達到1.5億元至2億元,而上年同期虧損3.78億元。公告發佈後的第二天,停牌近三周的高鑫零售復牌,股價大幅上漲,成為當天恒生綜合指數中漲幅第三大的成分股。 自市場情緒高漲的那一天之後,高鑫零售的股價已經穩定下來,因大家意識到新東家可能只是公司向好的開始。但該股周三的收盤價為2.11港元,仍比公告發布前高出約18%,該股今年迄今已上漲50.7%,市值達到201億港元。 根據彭博新聞社9月底報道,高鑫零售的求購者包括德弘資本和高瓴資本。2017年,高鑫零售率先吸引了阿里巴巴的關注。當時,這家電商巨頭對傳統實體零售商進行了一系列的投資,作為將線上線下購物相結合的「新零售」戰略的一部分。 阿里巴巴的影響力似乎並沒有給高鑫零售的業務帶來多大幫助。高鑫零售是法國的歐尚集團與中國台灣的潤泰集團,於上世紀90年代末在上海創辦。阿里巴巴先是在2017年投資224億港元,收購了高鑫零售36%的股份,三年後又出資280億港元增持股份至70.94%。 現在,即將結束與高鑫零售的聯姻,似是阿里巴巴處置在鼎盛時收購的一系列資產的一部分,因為它正試圖重建自己核心的電商業務。 「瘦身」 阿里在2023年3月推出的一項分拆計劃遭遇阻力、曾被譽為創始人馬雲接班人的張勇也離開了公司後,決定「瘦身」。馬雲在4月份發給阿里員工的長文中承認了錯誤,現任董事長蔡崇信也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承認,忘記了公司真正的客戶是誰。 雖然高鑫零售在阿里旗下時財務狀況時好時壞,但它頗受歡迎的大潤發連鎖超市和其他資產仍有一定價值。 到2007年,該公司擁有200多家門店,並於2011年在香港上市。由於原來的大賣場模式不再受歡迎,它於2023年在揚州開設了第一家付費的M會員商店,走的是沃爾瑪山姆會員店的路子。儘管2022年至2024年期間的收入和利潤表現參差,但高鑫一直在效仿沃爾瑪和開市客在中國的做法,建立更多的倉儲式會員店,同時減少傳統大賣場的數量。 隨著開市客和山姆會員店等倉儲式商店提供更優惠的價格,及以消費者為導向的選擇,像大潤發這樣的大賣場在中國已經失寵。截至今年3月,高鑫零售的門店數量從去年同期的498家增加到507家,但總建築面積卻從去年同期的1,370萬平方米縮減至1,350萬平方米。 根據數據聚合平台Statista的資料,按零售額計算,高鑫零售旗下的大潤發品牌是中國去年第五大零售連鎖運營商。該消息來源稱,它在去年銷售額達47萬億元的中國零售市場上擁有強大的品牌知名度。 雖然高鑫零售近幾年的營收和利潤表現並不特別亮眼,但其毛利率一直相對穩定,截至2023年3月的財年為24.6%,截至2024年3月的最新財年為24.7%。近年來,它的收入持續縮水,最近的數字是從截至2023年3月財年的836億元,降至截至今年3月財年的726億元。高鑫零售表示,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關店和公司供應鏈業務萎縮。與阿里一樣,高鑫零售如今也專注於「回歸零售本質,回到大潤發建立的初心和立根之本」。 現在從中受益的,就包括穆里耶家族。該家族的吉哈·穆里耶於1961年在法國北部的魯貝創立了歐尚集團。歐尚被稱為歐洲的沃爾瑪,在12個國家設有門店,擁有逾15萬名員工。雖然93歲的穆里耶不會從阿里出售高鑫零售股份中獲利,但他肯定很高興自己當年出售了這家中國合資企業的股份。多年前他以每股約8.10港元的價格出售的這家公司,現在的股價為2.10港元,約為當時價格的四分之一。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趕股市風口 京東工業再申港上市
京東的B2B平台第二次申請上市,希望借其強勁增長,在香港股市飆升之際能吸引投資者 重點: 京東再次申請其子公司京東工業在香港上市,此次或可籌集至少10億美元 此舉為抓住近期中國股市反彈的機會,但由於完成發行需時,最終或錯過這個時機 肖林 過去一個月香港股市牛氣沖天,電子商務巨頭京東集團(JD.US; 9618.HK)將成為中國首家利用近期港股反彈而讓子公司上市的互聯網巨頭。 此舉來自京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這是該公司去年首次嘗試申上市失敗後,第二次嘗試申港上市。這家連接工業供應商和客戶的B2B平台,在上周十一假期前夕再次申請IPO。如果成功上市,它將成為京東旗下第六家上市公司。 京東工業沒有透露融資目標,但據報去年首次申請時,公司擬募資約10億美元。 公司脫胎於母公司龐大的工業供應商網絡,其母公司運營著中國其中一個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與競爭對手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多年來只是提供一個連接賣家和買家的市場不同,京東主要是將自己的產品直接賣給買家。這些買家大多是消費者,現如今他們構成了京東業務的大頭。 但買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是企業,通常是廠商。京東從2013年開始成立B2B企業部門。四年後,該業務開始作為獨立部門運營,將企業買家與生產所需的工具、零部件或原料供應商連接起來。 初步申請文件顯示,截至6月底,京東工業擁有9,900家大企業和超過260萬家中小企業客戶,接觸約9萬家廠商、分銷商和經銷商。 強勁收入增長 公司通過在平台上銷售產品和服務來獲得收入。它的收入一直以健康的兩位數速度穩步增長,相比之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平台多數時候增長緩慢。今年上半年,是近期增長速度的典型表現,收入增長20%至86億元。公司在2023年首次實現盈利,這個數字在今年上半年增至2.9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工業的服務比其核心的電子商務要賺錢得多。今年上半年,服務佔其毛利潤的36%,儘管服務收入僅佔其總收入的7%。 中國供應鏈服務全球最大的製造業中心,而京東工業則表示自己處於有利地位,可以受惠中國供應鏈的數字化趨勢。其核心的B2B平台的數字化程度,仍遠不及中國的零售電子商務行業,很多買家仍在使用冗長的流程來比較不同供應商間的價格和質量。 京東工業沒有進行太多融資,去年才完成B輪融資。但其支持者中不乏重量級機構,如紅杉資本(前身為紅杉中國)和中東的穆巴達拉投資等,在上一輪融資後,公司估值約為67億美元。 此次IPO申請的時機似是為搭上最新一輪股市反彈的東風,恆生指數已從9月11日的近期低點飆升逾30%。自9月24日中國央行宣佈一系列支持經濟的新措施以來,股市反彈勢頭強勁。但此類上市通常至少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因此到京東工業真正上市時,反彈勢頭很可能會消退。 對公司來說,一個很好的參照對象是震坤行(ZKH.US),這是僅次於京東工業的第二大B2B平台,於去年12月在美國上市。不同於京東工業,震坤行最初是一家銷售進口粘合劑和潤滑劑的貿易公司,2014年才建立起自己的電子商務平台。其股價已從15.5美元的IPO價格下跌了四分之三,不過在目前這一輪反彈中上漲了約25%。 就近期上市的公司而言,另一個可與之比較的是家電製造商美的,公司上個月在香港首次公開募股,這是它登陸深交所後的二次上市。在香港交易的股票在首個交易日上漲8%,此後上漲超過45%。強勁的首日表現,加上同樣強勁的40億美元融資金額(今年最大),增強人們對中國公司大型上市復蘇的希望。 良莠不齊的分拆記錄 京東工業有望成為京東旗下最新一家上市子公司。劉強東創辦京東時,京東只是北京一家售賣磁光產品的小企業。16年後的2014年,京東在納斯達克上市,募集資金18億美元,成為當時中國在美國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2020年,京東在香港二次上市,募集資金38.7億美元。 經過多年的發展,京東已成為一家相當多元化的企業,除了核心的電商業務外,資產涵蓋醫療保健、房地產和物流。這些資產中很多現在都已在紐約和香港單獨上市。 2020年6月,京東持股63%的同城配送公司達達(DADA.US)在納斯達克上市。2020年12月,京東健康(6618.HK)在香港上市,募資35億美元,成為當年亞洲最大的醫療保健IPO和香港第二大IPO。2021年,公司提供倉儲和配送服務的物流部門京東物流(2618.HK)在香港上市。京東物流於2022年收購競爭對手德邦股份(603056.SH),後者目前仍在公開交易。 雖然有這樣成功的先例,但京東旗下也有子公司的上市遭遇挫折。京東科技集團是京東旗下的金融科技部分,最初計劃於2020年在上海上市。但隨著中國監管機構加強對此類金融科技公司的審查,公司最終放棄了計劃;而這也導致螞蟻集團2020年底在上海和香港上市的計劃泡湯。 去年早些時候,京東還提交了將房地產部分分拆並上市的計劃。但據中國媒體報道,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在多年強勁增長後出現下滑,京東後來暫停了京東產發(該部門購買土地並建造京東的倉庫和工業園區)的上市。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七牛智能未止虧 三度申請終獲批
這家中國第三大音視頻「平台即服務」提供商,三度申請在港上市後,最近終於獲批 重點︰ 七牛智慧過去三年累計虧損逾7.5億元,今年首季虧損再增加50.5%至1.43億元。 其股東背景甚強,包括阿里巴巴、啟明創投、經緯創投及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等 裴梓龍 沉寂多時的中港股市在中央連放大招後再次活躍,港股在9月27日創下單日成交額高達4,457億港元的歷史新高,恒生指數一周內大漲2,373點,突破兩萬點大關。 二級市場翻身,香港的新股市場表現同樣不俗,美的集團(0300.HK)上市後股價報捷,最近上市的卡羅特(2549.HK)錄得1,346倍超額認購。最近,曾經兩次向港交所申請上市、但未有進展的中國音視頻雲服務商七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9月22日第三次提交申請後兩天,終獲通過上市聆訊,由申萬宏源香港及交銀國際作為聯席保薦人。 該公司的目標是通過出售股票籌集約4.57億港元,發售的近1.6 億股,將於 10 月 16 日首次上市交易。 2011年成立的七牛智能,是中國第三大音視頻「平台即服務(PaaS)」供應商。所謂PaaS,即一種計服務模式,公司通過自家雲平台,為客戶提供全面的硬件及軟件資源,而七牛智能的產品主要分為MPaaS及APaaS,前者專注於提供與音視頻,包括圖像、音訊及視頻內容相關的雲服務,有助於客戶降低音視頻產品的使用及訪問難度。 至於APaaS,屬一種計算服務模型,雲服務提供者通過其為用戶提供一個開發、運行及管理應用的一站式平台,應用場景包括社交娛樂、視頻行銷、視聯網、智能新媒體及元宇宙。 招股文件顯示,MPaaS是公司主要收入來源,去年佔整體收入近73%,至於APaaS的佔比逐年提升,已經由2021年的1.7%增至今年3月底的24.3%。隨著半導體晶片供應鏈去年稍為回復正常,去年總收入回升16%至13.34億元,但仍未回復到2021年水平,今年首季度則按年增長26.4%至3.42億元。 然而最困擾七牛智能的是虧損問題,由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別虧損約2.2億元、2.13億元及3.24億元,今年第一季的虧損更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50.5%,達1.43億元。 與國內其他PaaS企業類近,高昂的成本投入及「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平值虧損」,導致七牛智能持續虧損。對此,公司在招股書中提出了「盈利之路」,包括專注及深化毛利率較高的APaaS業務,該業務去年的毛利率達30.1%,高於MPaaS的19.3%;而公司APaaS新付費用戶由2021年的8,079名,激增至去年約24.5萬名;其次將增強MPaaS競爭優勢,同時擴大客戶群,並優化管理及銷售、精簡業務流程,從而降低成本。 今年只有46歲的許式偉,2011年創立七牛智能,他之前曾是金山軟件(3888.HK)的技術總監,協助金山軟件設立專注於研發分散式存儲技術的實驗室,之後在知名互動娛樂媒體企業盛大網路擔任高級研究員,主導推出盛大網盤及盛大雲計算。 淘寶為第二大股東 經驗豐富的許式偉,成功吸引不少投資界巨頭真金白銀支持,在2011至2020年期間,七牛智能進行了6輪融資,合共獲得超過30億元資金,股東包括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雲鋒基金、啟明創投、經緯創投、交銀基金及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等。 上市前,許式偉持股17.96%,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中國為第二大股東,持股17.69%,雲鋒基金旗下的Magic Logistics則持股12.44%。 七牛智能曾在2021年2月申請赴美上市,但最後無功而回,公司在招股文件中特意解釋棄美原因,直言是「由於當時美國資本市場的不利情況,我們自願撤回美國上市申請,非在處理美國證交會意見方面的任何困難」。 公司在2023年首次轉戰港交所,仍無功而回,今年3月再向港交所遞表,惟在9月並無進展而失效,隨即「三顧草蘆」,第三次遞表後終獲港交所通過上市聆訊,準備為上市作最後衝刺。 七牛智能熱衷上市,估計與一眾前期投資者要套現有關;此外,截至今年7月底,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剩下約1.48億元,對未來研發及推廣並非好事。 據其招股價2.74港元至2.86港元計算,取其中間價,其估值約56億港元。然而,港股的雲服務相關股份今年表現不佳,例如明源雲(0909.HK)過去一年累跌近兩成,百融雲(6608.HK)也跌了約一成,截至上週五,兩者市值分別為50.8億港元及42.9億港元。 目前明源雲的市銷率為2.9倍,至於百融雲只有1.4倍,以七牛智能去年收入計算,市銷率達3.8倍,遠高於前述兩間同業,如果想取得理想招股成績,將考驗管理層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