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onix in Marriott tie-up

德朧牽手萬豪 上市之路不太遠

2021年從香港退市的酒店運營商德朧集團表示,未來幾年旗下100多家酒店,將通過聯名合作加入萬豪旗下的臻品之選酒店品牌 重點: 德朧集團宣布與萬豪國際達成合作,將這家美國酒店巨頭旗下的精品酒店 「臻品之選」引入中國 此舉可能預示著德朧或乘著中國旅遊業在疫情後的強勁反彈,再在紐約或香港重新上市        陽歌 中國有著全球最大的酒店運營商,過去二十年,它們通過滿足中國新興中產階級對旅遊的強烈需求,實現了閃電般的發展。但這個群體在很大程度上也很封閉,往往專注於中低端市場,避免與主要的全球運營商合作。 華住集團(HTHT.US; 1179.HK)是為數不多的例外,早在2016年就與索菲特和宜必思品牌的運營商法國雅高(AC.PA)結成了重要聯盟。現在,總部位於杭州的高端酒店運營商德朧集團也追隨它的腳步,宣佈與全球重量級酒店運營商萬豪國際集團(MAR.US)達成新合作。 雙方的合作力度相對較小,德朧集團將把萬豪旗下的精品酒店品牌「臻品之選」(Tribute Portfolio)引入中國。在週二發布的公告中,雙方表示,德朧預計未來幾年旗下100多家酒店將加入臻品之選酒店品牌。 這筆交易對雙方來說都有一些不錯的賣點。於萬豪國際而言,它把年輕的「臻品之選」品牌引入中國,讓臻品擁有約100家酒店的數量增加一倍。對德朧來說,合作提供了一個新的高端品牌,可以鞏固自己作為本土領先高端酒店運營商的地位,它旗下的高端酒店以開元名都酒店連鎖為主,目前已開業或籌建的酒店達180家。 此次合作還向德朧集團開放萬豪國際龐大的全球資源,比如其預訂系統和忠誠度計劃。畢竟,從《酒店雜誌》最新年度排名來看,截至2022年底,萬豪旗下8,000多家酒店擁有近150萬間客房,按客房數量計算,是全球最大的酒店運營商。 同樣有意思的是,這次合作看上去像是德朧集團提升自身形象的一種方式,讓其有望重新在紐約或香港上市。公司此前曾在2019年,以浙江開元酒店的名義在港上市。但當時的時機很不好,次年疫情爆發,公司及其同行遭遇巨大打擊, 2020年利潤暴跌逾80%。 由於在疫情期間陷入困境,公司於2021年被包括紅杉(原紅杉中國)在內的集團私有化,在這筆交易中,其估值相對較低,只有52億港元。 當然,該公司私有化後發生了很多事情。以德朧集團為例,最明顯的是中國酒店業已經從疫情的低迷強勁復蘇。私有化後,公司沒有披露任何詳細的財務數據。 但其網站上的一則新聞稱,其核心品牌開元名都的每間可出租客房收入(一項行業指標),在去年五一假期期間比2019年疫情前增長了21%。公司還表示,去年夏天旅遊旺季,該品牌的入住率相當可觀,約為70%。 不斷擴大的足跡 有許多大型運營商,通過在國內市場的擴張實現了快速增長,德朧集團是其中之一。根據《酒店雜誌》最新排名,該公司位列全球第17大酒店運營商,落後於錦江酒店(600754.SH)、華住集團和首旅酒店(600258.SH)等國內競爭對手。 德朧集團表示,目前已開業或在建中的酒店有1,400家,客房總數超過20萬間​​。相比之下,2021年底,酒店數為860家,客房數約為14.4萬間,2022年底是1,000多家酒店,16.7萬間客房,由此可見,它的擴張速度相當快。 德朧並非唯一一家如此快速擴張的酒店集團,因為在疫情期間稍稍停歇後,大多數同行都在繼續擴大業務版圖。德朧也是加大海外市場擴張步伐的中國酒店運營商之一。 該公司的海外擴張仍處於相對早期的階段,官網稱其已擴展到日本、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它去年才進入印尼市場,在當地設立了一家子公司。公司表示,計劃未來3年在印尼市場運營旗下Ruby瑰寶和曼居酒店品牌的20家酒店。 亞朵(ATAT.US)可能是最適合與德朧進行比較的公司之一,這也是一家努力將自己定位為高端品牌的中國運營商。亞朵於2022年底在紐約上市,與大多數中概股不同的是,上市以來它的表現相當不錯。目前,其股價比11美元的IPO價格高出約65%,市值約為25億美元,市銷率為4.7倍。 去年前九個月,亞朵的收入較對上一年同期增長近一倍,達到31.6億元,雖然中國許多行業在疫情後的業務反彈並未持續太久,但中國人卻表現出強勁的旅遊需求。截至去年9月底,亞朵旗下酒店數量與德朧相當,超過1,100家,同比增長25%。 在沒有看到更詳細的財務數據的情況下,很難說德朧是否會獲得與亞朵類似的估值。由於跟雅高集團合作,華住的情況也很相似,就客房數量而言,它大約是德朧的五倍,目前估值為106億美元。這似乎表明,如果德朧決定重返股市,它的市值可能會在20億美元,大約是當初私有化時市值的兩倍。 重新上市看起來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完成,因為紅杉和其他將德朧私有化的私募股權投資者,很少會長時間持有投資,往往沒過幾年就套現了。鑒於目前有如此多的不確定性籠罩著中國經濟,此番與萬豪的合作,對公司的知名度大有裨益,這似乎表明,重新申請IPO一事可能很快就會發生。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enri d'Estaing leaves Fosun Tourism board

執董請辭 復星旅文開啓新旅程

正重新把業務重心放在中國和東南亞的復星旅文,集團執董亨利∙吉斯卡∙德斯坦(Henri Giscard d’Estaing)已離開董事會,以「投入更多時間及精力」於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業務 重點: 長期擔任地中海俱樂部總裁的亨利∙吉斯卡∙德斯坦已辭去復星旅文的董事會職務 疫情結束後地中海俱樂部的業務暴增,平息了復星旅文可能出售這家法國度假村運營商的猜測       譚英 復星旅遊文化集團(1992.HK)在聖誕節前夕宣佈,大名鼎鼎的聯席首席執行官、已故法國總統瓦萊里·吉斯卡爾·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之子,將辭去公司董事會的多個職務時,投資者出奇地平靜。可能部分歸因於德斯坦將繼續掌管地中海俱樂部,自2001年以來,他一直擔任其總裁,遠早於復星國際(0656.HK) 2015 年收購這個連鎖度假村。 相反,德斯坦離開了復星旅文的董事會,看起來更像是母公司正發生轉變的一個信號,它正試圖將業務重點擴大到地中海具樂部連鎖之外,後者目前佔其業務的最大份額。這可能也預示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現年66歲的德斯坦開始逐漸退出公司。 在復星旗下,德斯坦對地中海俱樂部進行了重塑,將其從「整套享樂主義的提供者」變成了一個高端、多元文化、適合家庭的連鎖度假村。12月22日,復星旅文發布公告,在為品牌找到新的生命後,德斯坦將繼續擔任復星旅文聯席首席執行官和地中海俱樂部總裁職務,但辭去了復星旅文執行董事和董事會副董事長職務。 消息公佈後的翌日,復星旅文股價上漲不到1%。但該股去年全年下跌了大約一半,目前也比疫情前低一半左右,這或許反映了對其母公司財務狀況以及中國經濟放緩的擔憂。 復星旅文在全球度假村領域相對不起眼,與全球領先的萬豪國際(MAR.US)比較則相形見絀,後者是全球最大的酒店運營商之一。復星旅文尚未獲得全球同行享有的重視,其目前的市銷率(P/S)僅為 0.40倍。這只相當於萬豪國際2.94倍和希爾頓酒店(HLT.US)4.82倍的零頭。 這三家公司都屬於數量眾多的旅遊和旅行相關運營商,疫情後,在「報復性旅遊」的浪潮中,這些運營商復蘇強勁。 德斯坦離開復星旅文董事會一事,讓人回想起從2022年開始的傳言,稱復星可能正考慮出售地中海俱樂部,因為整個復星集團面臨沈重的債務負擔。2022年11月,彭博新聞社報道,復星非正式地尋求以最高1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地中海俱樂部,而在那一個月前,復星剛表示計劃處置最高價值800億元的資產,以鞏固資產負債表。 復星繼續通過2022年和2023年初的資產出售,籌集了近8億美元的資金,將債務股本比從2022財年末的 138.7%,降至2023財年中期的114% 。 早前復星否認擬出售地中海度假村,因為是其核心資產。由於公司的債務狀況有所好轉,目前看來出售的可能性較小。但如果不出售,那麼德斯坦為什麼要離開復星旅文董事會? 股權的轉移 截至去年6月30日,復星旅文84%的收入來自地中海俱樂部。過去一年,德斯坦出售了復星國際的股份,購入復星旅文的股份。他在後者的股份從2022年底的152萬股,增至去年年中的185萬股。同期,他持有的復星國際股份從258萬股減至175萬股。 德斯坦留在地中海俱樂部的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是,該連鎖品牌在疫情結束後取得了飛速成功。由於亞洲中產階級的不斷壯大,該地區仍是全球最大的增長市場之一,地中海俱樂部在亞洲還大有可為。 2023年上半年,復星旅文的收入同比增長39%,達到89億元,從去年同期的1.97億元虧損轉為4.72億元盈利。從業務板塊來看,地中海俱樂部收入增長34%,達到75億元,而規模較小的三亞·亞特蘭蒂斯則增長了85%,達到9.37億元。公司新成立的度假資產管理中心板塊業務收入增長72%,達到3.9億元。 10月公布的業務更新消息顯示,三亞·亞特蘭蒂斯去年前三季度營業額增長83.2%,達到13.7億元。地中海俱樂部2023年下半年的累計預訂量比2019年下半年(疫情暴發前的最後一個時期)增長了23%,與2022年下半年相比也增長了6%,反映出疫情後旅遊業的強勁反彈。 地中海俱樂部的66家度假村絕大多數是租賃或管理,僅10家是直接擁有,因為它依賴「輕資產」戰略來降低成本,這種戰略在酒店和度假村行業越來越普遍。該連鎖品牌仍有近一半的客戶來自其歷史最悠久的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但去年下半年,這些地區的客戶數量下降了10%,而其較新的美洲和亞洲地區的客戶數量分別增長16%和10%。 復星旅文董事長徐曉亮表示,作為輕資產戰略的一部分,公司正在加快重資產項目的出售:「未來我們可能不會投資於旅遊地產,而是投資於旅遊內容和旅遊知識產權。」去年4月,他在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稱:「過去兩年,我們經歷了旅遊業最冷的冬天,現在我們將迎來最好的時光。」 公司計劃未來三年新開17家度假村,國內外市場並重。徐曉亮還表示,他預計中國將成為地中海俱樂部最大市場(目前是僅次於法國的第二大市場),每年累計客戶超過50萬。公司在東南亞也有大計劃,預計該地區的收入和利潤將在未來三到五年翻一番。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GreenTree returns to profitability

投資者為何對格林酒店持觀望態度

在7月因新增餐飲業務而帶動股價大幅上漲後,市場對格林的最新財務業績更為審慎 重點 •  格林酒店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長12.1%,恢復盈利 •  儘管關停了64家餐廳,但近期的收購令2023年上半年虧損1,410萬元       譚英 隨著遊客和差旅人士在疫後重新上路,格林酒店集團(GHG.US)的酒店業務如日中天。其上周發佈的最新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這家中國第四大酒店運營商從2022年的嚴重虧損中恢復過來,實現盈利。 表現強勁的核心酒店業務,帶動了格林酒店的整體業務,包括3月通過兩次收購,從創始人手中收購的餐飲業務。在2022年上半年虧損後,格林酒店今年重回增長軌道。截至6月的中期業績,收入同比增長12.1%至7.94億元(1.09億美元),並以1.77億元的淨利潤扭虧為盈。 關於這家公司,近期的消息可謂好壞參半。 好消息主要來自格林酒店核心的酒店業務,在六個月內的收入同比增長23%至5.63億元,淨利潤1.92億元,扭轉了年前中國嚴格的疫情管控導下,導致3.61億元的虧損。 不太好的消息則來自餐飲業務,儘管格林酒店關閉了64家虧損的連鎖餐廳——其中大部分位於超市內,但餐飲業上半年仍虧損1,410萬元,營收2.32億元。 格林酒店的股價在業績公佈的第二天小幅下跌,但之後止跌回升,截至週三收盤,該股較業績公佈前上漲5.4%。有幾家分析機構關注該公司,7月和8月接受雅虎財經調查時,其中很多對該股給出了「持有」評級,不過到了9月,它們變得看好該公司了。 格林酒店市值4.58億美元,市盈率為22倍,顯然沒有像亞朵(ATAT.US)或華住(HTHT.US)等同行那樣受到投資者的青睞,這兩家的市盈率分別為62倍和84倍。然而,與市盈率同為22倍的全球市場領導者萬豪國際(MAR.US)相比,格林酒店看上去更健康。 但這裡我們應該注意,萬豪國際的市盈率可能反映了疫後全球旅遊熱潮的見頂。因為世界大部分地區去年就恢復旅行。相比之下,中國恢復出行的時間,比世界其他地區晚了大約一年,去年年底結束新冠疫情管控後才開始出現。 格林酒店公佈一季度業績後,收到了更為積極的回應,那時的業績顯示中國旅遊復蘇剛剛開始。在7月初公佈業績後的數周時間里,其股價漲幅超過20%,達到年內新高。但之後,隨著中國疫後經濟顯示出越來越多的放緩跡象,該股基本呈下跌走勢。 虧錢的餐飲業務 對於格林酒店來說,投資者熱情減弱,可能反映出他們對其餐飲業務持續虧損的擔憂。格林酒店還承認,後疫情時代消費趨勢正在發生變化。其新收購的兩家連鎖餐廳——大娘水餃和鹿港小鎮,此前均為格林酒店創始人徐曙光所有。他還擁有格林酒店83.9%的投票權。格林酒店表示,餐飲可以很好地和酒店互補,因為與酒店住宿相比,餐飲服務的需求更加穩定,受「酌情支出」的影響較小。 公司表示,問題在於消費者正在避開超市,並且越來越被餐飲獨立品牌吸引,而格林酒店的很多餐廳就開在超市內。超市裡人群擁擠和對傳染病揮之不去的恐懼,也可能是因素。格林酒店餐飲業務單店日均銷售額為6,213元,同比增長22.9%。儘管虧損同比收窄,但還不足以讓餐飲業務盈利。 格林酒店上半年關閉的64家餐廳,大部分都開在超市裡。徐曙光說,獨立店鋪更受消費者歡迎,但重組需要時間。他告訴投資者,雖然格林豪泰可能希望在2023年開設20到30家新餐廳,但它將「更加註重高質量增長,確保不會消耗大量現金,並確保我們能夠抓住消費趨勢」。 另一個讓投資者望而卻步的潛在原因,可能是格林酒店過去曾經多次調整業務方向。它與雅閣品牌的收購持續了三年,去年因一場至今尚未解決的糾紛而終止。2019年,它的第二筆收購是國內的一家連鎖酒店——都市酒店集團70%的股份,最終以一場不太激烈的分手告終,原所有者同意回購股份。 因此,投資者可能會持觀望態度,想看看格林酒店究竟是認真對待它新的餐飲業務,還是一時之性。 與此同時,隨著國內旅客重新開始商務和休閒旅行,格林的酒店業務正處於最佳時機。該公司近90%的酒店都屬於中檔或經濟型酒店,不過它也在進軍更高端的市場。徐曙光表示,他預計在2023年將簽署600家新酒店合同,到今年年底將有420家新酒店到位。 格林酒店於2004年成立時,中國的旅遊熱潮尚處於起步階段,但在過去二十年里,這個行業迅速發展。預計今年國內遊客將達到55億人次,而格林酒店是該行業最大的企業之一,在全國擁有4,108家酒店,其中大部分位於城市核心地段之外的地方。 據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的數據,在2022年的大部分時間里,由於嚴格的防疫措施,中國酒店行業遭受重創,但現已大幅反彈,預計到今年年底,至少將達疫情前水平的90%。 格林酒店今年上半年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比2022年增長35.8%,這是酒店業的一個標誌性指標。它在酒店領域的強勁表現能否吸引更多投資者,尤其是在中國後疫情時代復蘇放緩的情況下,仍是一個未知數。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hings looking up for Fosun Tourism at Club Med

地中海俱樂部業務反彈 復星旅文錄得豐厚盈利

這家國際渡假村營運商上半年營業額增長24%,利潤增長超一倍 重點: 復星旅文2023年前六個月營業額增長24%,與希爾頓和萬豪等國際酒店營運商收入增幅不相上下 收購地中海俱樂部八年後,該公司重振該連鎖酒店,使其房價遠高於疫情前的水平   陽歌 毫無疑問,隨著疫情逐漸成為過去,全球旅遊業正在復蘇。同樣毫無疑問的是,由於放寬疫情防控措施較晚,中國旅遊業的復蘇要比世界其他地區晚一年左右。 復星旅遊文化集團(1992.HK)的最新公告裏有這兩個因素的影子。上週五該公司的盈利預喜推動其股價上漲近13%。但細看這些數據就會發現,隨著投資者開始重拾對這家在市盈率方面仍落後於大多數同行的公司的信心,該股正在奮力追趕。 對於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集團之一復星而言,這絕非易事。2015年,復星收購Club Med地中海俱樂部連鎖度假村,後來又增加了一些其他資產,創建復興旅文,並於2018年單獨上市。之所以說絕非易事是因為,在復星旅文業務中的佔比高達90%的地中海俱樂部,在收購時表現相對不佳。 最新數據似乎表明,復星正帶領該連鎖重回全球熱門旅遊目的地的行列,這或許可以部分解釋最新公告發佈後投資者的興奮。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復星旅文此前在4月的第一季度業務更新中表示,該季度地中海俱樂部渡假村的平均每日床位價格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上漲了30.6%。 儘管部分肯定是因為持續的「報復性消費」,但這似乎確實也表明,在復星的領導下,地中海俱樂部度假村正在恢復一些昔日的光彩。 即便是在經歷了上週五的上漲後,根據分析機構對該公司2024 年(屆時疫情和後來的報復性消費的影響應該都可以忽略不計了)盈利的預測,復興旅文的遠期市盈率仍相對較低,僅為12倍。 這遠低於希爾頓酒店(HLT.US) 25倍的遠期市盈率和嘉年華郵輪(CCL.US) 的18倍,前者也營運者大量渡假村,後者旗下的郵輪本身就是一種「渡假村」。復星旅文的遠期市盈率還不到中國首屈一指的酒店營運商華住集團(HTHT.US;1179.HK) 27倍的一半。 因此,如果你相信地中海俱樂部真的正在東山再起,那麼復星旅文的股票可能仍有一定的上漲潛力。 分析機構似乎也相信這一點,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八家分析機構給予該公司的平均目標價為15.25港元,比該股上週五收盤價8.87港元高出70%以上。 目前,Meritz Financial是該公司的大股東之一,持有其約6.6%的股份。在盈利預喜發佈後,週五其交易量飆升至日均交易量的10倍以上,這表明可能另一位中型投資者正在買入該股。該股交易量相對清淡,因為大量股份由兩個大股東持有,其中復星持股79.5%,不良資產管理公司華融持有另外8.7%的股份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 在本文的後半部分,我們將深入研究讓投資者興奮不已的第二季度最新數據。老實說,這些數據所反映的基本是旅遊行業的同仁已經報告的趨勢。其中包括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此前在中國去年底取消大部分防疫舉措後,在一波報復性消費的推動下,經濟在一季度曾有大幅增長。 復星旅文在中國的表現以位於海南島的三亞亞特蘭蒂斯大型渡假村為代表,在過去十年裏,這裏已經變成了一處旅遊勝地。今年上半年,該度假村的營業額不低於8.4億元,按年增長73%甚至更高。 這個增幅高於它在第一季度5.27億元的營業額和38.7%的按年增長。但稍作減法就不難發現,第二季度的營業額相當小,只有3.13億元。由此可見,在經歷了包括春節在內的更為繁忙的一季度後,第二季度的營業額出現了下降。 在這裡,我們還應該指出,去第年二季度的業務可能非常小,因為整個上海在4月和5月都處於封控狀態。為了控制變異毒株,中國其他很多地方也實行了類似的旅行限制。 在中國以外,連鎖渡假村Club Med地中海俱樂部上半年的營業額增幅逾26%,達到75.4億元甚至更高。值得注意的是,最新數字也比2019年疫情前水平高出14%,這得益於我們之前提到的Club…

旅遊復甦刺激亞朵收入 「報復性旅遊」或轉瞬即逝

這家酒店營運商的零售業務,今年首季為公司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重點: 亞朵報告第一季收入增長71%,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超過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 今年接下來的時間,隨著「報復性消費」開始消退,大幅增長可能會逐漸消失   陽歌 第一季,隨著中國取消新冠防控措施,民眾生活恢復正常,中國旅遊業的復甦一直是該行業大多數公司的亮點,從酒店營運商到航空公司都受到刺激。但酒店營運商亞朵生活控股有限公司(ATAT.US)最新季報的最大亮點,卻是其相對獨特的零售業務部分,該業務通過客房內推介向旅客銷售產品,為該公司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第一季,亞朵該項業務的銷售額從去年同期的6,700萬元增長了一倍多,達到1.4億元,佔總收入的18%。這個增長遠超亞朵第一季總收入71%的增速,隨著去年12月防疫措施結束後,中國遊客和商旅人士再次開始出行,71%的增幅也相當可觀。 亞朵的整體數據與我們目前在其他旅遊相關行業看到數據基本一致,這些行業都在大幅反彈。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這些強勁的增長是不是一次性的「報復性旅遊」,究竟是很快就會消失,還是會長期持續? 投資者和分析機構似乎都認為大幅增長只是暫時的。業績公佈後,亞朵股價下跌近6%,抹去了今年以來的微弱增幅。其美國存托憑證(ADS)最新收市價為18.2美元,仍比去年11月的IPO價格高出65%。儘管如此,該股已從其IPO後在1月達到的最高位下跌了約三分之一。 我們稍後再來詳談亞朵第一季的數據,包括我們在一開始提到的獨特零售銷售亮眼數據。但要了解今年可能的後續走向,包括報復性消費是否會消退,我們可以看看美國巨頭萬豪國際(MAR.US),大約一年前,隨著西方結束大部分防疫措施,它也經歷了消費激增。 萬豪國際報告第一季其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增長34%,這是酒店業使用最廣泛的指標之一,中國市場的強勁增長為這一數字做出了貢獻。其核心的美國RevPAR收入增長則溫和一些,為26%。同該公司在2022年第一季西方剛取消疫情防控措施時,錄得的RevPAR近100%的增長相比,這兩個數字都只相當於它的一小部分。 分析機構也認為,對於像亞朵這樣的公司而言,中國的報復性消費現象將是短暫的。他們預測,該公司今年的收入將增長60%左右,這意味著和亞朵第一季收入增長71%、達到7.74億元相比,其業務將有所放緩。 輝煌時刻 在確定了收入增長幾乎肯定會在未來幾個季度大幅放緩之後,我們將來到亞朵的輝煌時刻,看看它在第一季讓人印象相當深刻的財務數字。儘管它近期的美國存托憑證價格下跌,但投資者仍相對看好該公司,其遠期市盈率達到24倍。這與希爾頓酒店 (HLT.US)的25倍大致相若,但落後於國內的競爭對手華住(HTHT.US)的34倍遠期市盈率。 長期以來,投資者一直看好整個中國酒店業,而亞朵處於該行業的中高端市場,這個市場通常利潤更高。亞朵去年11月的IPO招股書引用的第三方數據顯示,到2026年,中國中高檔連鎖酒店的收入,預計將從2022年的估計708億元增加一倍以上,達到1,550億元,年均增長近20%。 亞朵正計畫積極擴張以利用這些增長,目標是到2025年底在中國營運一個由約 2,000家酒店組成的酒店網路,比截至3月底的968家酒店增加一倍多。 亞朵整體收入中最大部分來自管理酒店,即財報中所謂的加盟酒店。第一季該業務收入增長63%至4.47億元,佔公司總收入的58%。自營酒店的收入增長更為強勁,為68%,達到1.87億元,但由於它淡化這部分業務,因此僅佔總收入的24%。 正如我們在前文提到,第一季最大的增長引擎是亞朵的場景零售業務,它在該季度創造了1.4億元收入,比去年同期的6,700萬元增加了一倍多。最新數字佔總收入的18%,因此零售業務可能很快就會成為該公司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亞朵的RevPAR為337元,相當於疫情前2019年第一季數字的118%。這表明該行業的消費已經恢復到大流行前的水平,至少目前是這樣。 位於中國中低端酒店市場的華住之前報告稱,其第一季的營業額也達到了2019年水平的118%。它指出,最大的漲幅出現在今年2月份,當時的RevPAR達到2019年水平的140%,然後在3月份開始下降到大流行前水平的120%。 亞朵第一季淨利潤達到1,800萬元,去年同期為700萬元。但在非公認會計準則(不包括基於員工的股票補償成本)基礎上,其利潤實際上從一年前的700萬元增至1.6 億元。考慮到中國酒店市場未來可能放緩,加上其市盈率已經與萬豪和希爾頓等全球酒店界巨頭們大致相若,以目前的價格計算,該公司的估值看起來還是相當合理的。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亞朵部署大幅擴張 迎接「報復性旅遊」

這家高端酒店營運商表示,計畫到2025年營運2,000家酒店,比截至去年底的932家增加一倍多 重點: 受中國嚴格的防疫措施影響,亞朵去年第四季營收僅增長5%,但分析機構預計其增長將在今年加速至56% 該公司總收入中的零售部分,即客房內商品銷售額的增長要快得多,為34%    陽歌 準備迎接「報復性旅遊」。 這是最近上市的酒店營運商亞朵生活控股有限公司(ATAT.US)透露的資訊。該公司在發佈去年11月上市後的首份季度業績報告同時,公佈了一項大型擴張計畫。它希望成為像法國索菲特和美國萬豪這樣的高端品牌,使其有別於專注中低端市場的國內大部分競爭對手。 亞朵的商業模式中還包括不常見的零售部分,即向房客出售他們入住期間在客房內看到的物品,這為其帶來了相當可觀的收入。 亞朵的大擴張計畫,出現在其上週四發佈的第四季業績報告中。財報顯示,在去年底,中國實行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極力限制旅遊之際,亞朵及其同行遭受了怎樣的打擊。但現在,中國已經正式取消了這些控制措施,該公司把重點放在了未來旅遊應該會恢復到更加正常的水平,甚至可能會因為所謂的「報復性消費」而出現增長局面。 我們可以從萬豪國際(MAR.US)等品牌的身上,一窺亞朵及其中國同行可能會在今年稍後迎來的那種業務激增,因為去年隨著世界其他地方的形勢恢復到更加正常的水平,西方品牌經歷過這種繁榮。萬豪國際去年營收增長50%,雅虎財經調查的分析機構預計,亞朵今年的收入也將增長56%。 市場似乎樂於看到亞朵將重點放在更高端的市場上,以及它額外的零售業務。從11美元的IPO價格到26.21美元的最新收市價看,該股已翻了一倍多,遠期市盈率為37倍。這略高於國內同行華住(HTHT.US)的35倍,也遙遙領先於格林酒店(GHG.US)的12倍,前者聚焦中端市場,而後者則專注於低端市場。甚至連萬豪國際也被亞朵甩在了身後,其遠期市盈率僅為21倍。 公告剛發佈時,投資者似乎對亞朵在IPO後的第一份財報不是太熱情,當天股價下跌4.2%。但該股在上週五上漲11%,不僅收復了所有跌幅,甚至還錄得升幅,表明市場情緒較起初股價下跌時有所改善。 該公司稱,截至去年底它經營著932家酒店,較上年同期增加25%。但它接著表示將大幅加快開店速度,計畫到2025年將酒店數量增加一倍多,達到2,000家左右。 該公司的最新報告顯示,它正利用當前的現金流,而不是用它截至去年底高達16億元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為其擴張提供資金。這對擴張很重要,因為這意味著該公司應該能夠做到既成功開新店,又不會造成財務緊張,特別是如果它的現金流隨著旅遊模式恢復到更正常的情況而改善的話。 專注零售業務 亞朵將收入分成三部分:管理加盟酒店收入、租賃直營酒店收入和零售業務的收入,後者是指向客人出售房間內物品的收入。它正專注於這個收入組合中的零售以及加盟酒店部分,與直營酒店相比,後者的利潤率要高得多,成本則低得多。 這個轉變在其最新的財報中得到了反映,從中可以看到,該公司第四季的整體收入上漲5.8%至6.26億元。考慮到去年10月和11月,由於中國採取了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中國的國內旅行幾乎陷入停滯,這個數字給人留下的印象還是不錯的。 然而,在總收入當中,三個主要的收入來源卻存在截然不同的趨勢。在當季,來自加盟酒店的收入同比增長5%,佔總收入近60%。來自自營酒店和管理物業的收入按年下降10%,佔總收入22%。零售收入增長34%,佔當季整體收入19%。 RevPAR(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是業界最受關注的指標,亞朵的該指標在去年最後一個季度按季下降8%至259元,這是因為入住率和平均房價均出現了下降。 在艱難的經營環境下,亞朵跟許多中國公司一樣,尋求控制成本。當季營運成本按年增長25%,但剔除與股票薪酬相關的成本後,這個數字實際上略有下降。亞朵當季淨虧損8,300萬元,上年同期盈利2,700萬元。但經過調整後,也就是剔除基於股票的薪酬成本後,該公司仍然保持盈利,實現了8,100萬元的non-GAAP利潤。 最後,我們即管猜測,亞朵可能會利用這份積極的報告,在不久的將來籌集新資金。該公司於2021年首次提交上市申請,當時它的目標是籌集3.5億美元(24億元),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字。但因為一系列因素,包括中美監管爭端和針對中概股的低迷情緒,迫使它將上市推遲了一年多。 去年11月,該公司最終僅籌集了5,000萬美元,當時中國仍在努力撲滅新冠疫情,市場情緒仍然相對較弱。 更大的初始集資目標表明,亞朵可能仍想籌集更多資金,因為它去年11月出售的股票,僅佔其目前34億美元市值的3.5%。因此,我們認為該公司可以利用這份積極的新財報,再加上股票至今為止的強勁表現,在未來幾周宣佈增發2億至3億美元新股的新計畫。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