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藥公司雲頂新耀去年終止與吉利德合作開發、主力治療乳癌的拓達維項目,押注mRNA平台疫苗,對公司前景可說是一場豪賭

重點:

  • 雲頂新耀在浙江嘉善建設的mRNA疫苗生產設施已開始營運,項目耗資約9億元
  • 近期不少藥企大肆投資開發新冠mRNA疫苗,由於缺乏外國疫苗的先行優勢,或招致投資集中性風險

羅小芹

去年12月28日,雲頂新耀有限公司(1952.HK)宣布其浙江省嘉善縣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生產設施開始營運,這項耗資9億元的mRNA疫苗項目,是公司放棄已屆商業化的抗體偶聯藥物(ADC)拓達維後,全面轉向mRNA研發平台的最大投資。

雲頂新耀於mRNA疫苗的投資並非個別例子,近月很多中國藥企對mRNA疫苗趨之若鶩,例如康希諾生物(6185.HK; 688185.SH)、石藥集團(1093.HK)、沃森生物(300142.SZ)和君實生物(1877.HK; 688180.SH)都加大mRNA新冠疫苖的開發力度。無論是商業考慮,或是獲官方加持,這種一窩蜂式投資都具有「舉國體制」色彩。但由於國產mRNA疫苗欠缺外國相關疫苗的先行優勢,可能引致投資集中性風險。

中國政府去年12月初突然取消新冠「動態清零」政策,並於今年1月結束了三年疫情期間引入的隔離限制,隨即出現大量感染個案。面對嚴峻疫情,官方至今未批准外國mRNA新冠疫苗進口,即使由輝瑞(PFE.US)開發、療效顯著的新冠口服藥Paxlovid,也因報價過高而暫時未能納入今年醫保目錄內。有分析認為,官方此舉可能是為了爭取時間,讓國產mRNA疫苗能及時成功上市,以顯示中國的科技優勢。

不過,對於雲頂新耀而言,全力投向mRNA疫苗平台,既有順應國情的原因,但也有押注未來mRNA開發藥物的冒險因素。

研發二價疫苗

雲頂新耀首階段將於嘉善縣建設一個5.8萬平方米、符合中國和全球良好生產規範(GMP)標準的mRNA生產設施,每年能製造7億劑mRNA疫苗;公司亦計劃今年為其主要mRNA候選藥物EVER-COVID19-M1啟動臨床試驗,並提交緊急使用授權申請(EUA)。該款二價疫苗加強劑是通過合作夥伴加拿大Providence Therapeutics研發,雙方預期今年上半年就三期註冊性研究提交試驗用新藥申請(IND)。

雲頂新耀聲稱,已經完成了mRNA平台的工業規模技術轉讓及其他任務,使其能夠生產mRNA疫苗和其他新藥。

根據公司於2021年9月與Providence達成一項總值5億美元(34億元)的協議,首部分是它取得與Providence合作的mRNA新冠疫苖在中國及亞洲的產銷權,第二部分是與Providence分享其他兩種mRNA預防或治療產品的全球一半銷售權。

此外,雲頂新耀還利用其技術平台,開發其他針對重要傳染病和癌症的預防和治療疫苗,其中一種候選藥物,即mRNA狂犬病疫苗,已經實現臨床前概念驗證。作為交易條件之一,雲頂新耀向Providence支付349.24萬股公司股份。

商業化進度慢

但值得注意的是,雲頂新耀在管線產品方面開闢太多戰線,大部分卻未能實現商業化收入,所以放棄與美國藥企吉利德(GILD.US)合作的乳腺癌藥物拓達維項目權益,可能是為了挽救其他管線藥物的開發,原因是公司可獲退回總額4.55億美元的對價,而且可集中資源投入mRNA疫苗平台。

據公司披露,相關補償費用的30%,將用於拓展藥物管線和業務發展活動、15%用於開發治療A型免疫球蛋白腎病的新藥Nefecon、35%用於除了Nefecon以外的管線,其餘則用於增強發現能力及一般營運資金。

雲頂新耀於2020年及2021年分別虧損67.4億元及12.4億元,去年上半年再虧損6.7億元。至去年6月底,其流動資產按年減少26%至20.1億元,以其緊絀財政應付mRNA疫苗平台投資或有點吃力,遑論要承擔其他管線藥物所需的支出,因此不難理解公司為何「壯士斷臂」,放棄拓達維的商業化權益以快速換取資金。

雲頂新耀曾被視為抗體偶聯藥物(ADC)的新星,其股價於2021年初曾創100.9港元的歷史高位,但由於投資者對出售拓達維權益出現負面情緒,加上首席執行官去年8月底辭任等不利消息,其股價曾於去年10月初下挫至5.98港元新低。雖然該股最近跟隨大盤回穩至20港元以上,但其1.07倍的市淨率,仍遠低於同業康希諾生物、石藥集團和君實生物的1.8倍至6倍,該折讓或反映投資者對該公司「豪賭」mRNA的決定也出現疑慮,未願意提供較高估值。

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AI推動業務增長 赤子城料中期純利翻倍

社交媒體運營商赤子城科技有限公司(9911.HK)周三公布,預料截至6月底止的半年度收入將介乎31.35億(4.36億美元)至32.15億元,按年升約38%至41.5%;淨利潤料達4.7億至5.1億元,按年增長108.9%至126.7%。 公司指出,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持續運用AI技術,推動旗下多元化社交產品穩步發展,帶動整體收入及利潤提升。同時,赤子城於2024年12月完成收購社交娛樂服務公司NBT Social Networking Inc.的全部權益,使該公司財務表現全面納入合併報表,也為利潤增幅提供支撐。 業績公布後,赤子城股價周四高開9.3%,至中午休市報11.1港元,升8.4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銀諾醫藥招股集資6.8億元

醫藥企業廣州銀諾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603.HK)周四在港公開招股,發售近3,655.6萬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售價18.68港元,集資近6.83億港元,於本月12日截止認購,15日掛牌。 2023及2024年公司均沒有收入,更分別錄得虧損7.3億元人民幣(下同)及1.75億元。截至今年5月底止,收入3,814萬元,虧損同比持續擴大至9,788萬元,去年同期蝕6,189萬元。 集資所得的5.49億港元將用於臨床試驗及核心產品的商業化上市,餘下的6,100萬港元將用於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Authentic :过去、现在、未来也拒售锐步

周三媒體報道,Authentic Brands Group否認向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2020.HK)出售銳步。 Footwear News報道稱,Authentic Brands執行副總裁Steve Robaire在內部備忘錄中表示:「Authentic並未向安踏出售銳步,市場傳聞完全錯誤。」Robaire補充:「Authentic過去、現在及未來均無剝離銳步的計劃」,並表明集團將繼續全力支持銳步品牌的發展。 先前有消息稱,Authentic有意向安踏出售銳步,並已接近達成協議。創立於1958年的銳步,阿迪達斯於2021年以25億美元售予Authentic。安踏作為中國最大運動服飾品牌,於2019年收購Amer Sports(AS.US)後,已持有包括威爾勝和始祖鳥等多個國際品牌。 在報道傳出後,安踏香港上市股票周三下跌3.3%。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白酒消費減弱 珍酒李渡預告上半年少賺24%

中國白酒生產商珍酒李渡集團有限公司(6979.HK)周二公布,預計6月止六個月淨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23%至24%;收入介乎24億至25.5億元,預計按年下降38.3%至41.9%。 公司表示,業績下滑是由於經濟的不確定性及若干近期政策,致使白酒消費減少,尤其是在商務及社交宴請及送禮場合。公司於6月推出全新戰略性旗艦產品,並著力提升核心市場滲透率、加快渠道周轉,同時積極擴展中端及次高端市場,期望於下半年帶來銷售回暖。 珍酒李渡旗下擁有「珍酒」、「李渡」、「湘窖」和「開口笑」等白酒品牌,產品涵蓋醬香型、兼香型和濃香型白酒。核心產品「珍酒」去年銷量為12,284噸,為連四年下跌。 公司股價周三低開但隨後回升,至中午休市報7.09港元,升3.6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