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8.HK
Improving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Code will provide much-needed reform for boards of listed companies, while also updating responsibilities for independent directors.

加強《企業管治守則》,能為香港上市公司董事會提供改革的黃金機會,而獨立董事的新定義,則有望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這是關於獨立董事改革的兩部分系列文章的第二部分。如想閱讀第一部分,請按這裏

 

賴錦權

上回談到港交所(0388.HK)在2024年6月就優化《企業管治守則》發表諮詢文件,加強對於香港上市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的獨立性要求,以及設立首席獨立董事的建議。

港交所在諮詢文件提到,建議為獨立董事增設限制,不能擔任多於6間上市公司的董事職務,原因是一名獨董如果同時擔任過多董事職務,可能無法充分了解每家公司的運營狀況和風險,甚至在不同公司之間出現利益衝突,並影響其獨立性。

筆者原則上認同此建議,事實上很多獨董在香港商界都是知名人士,可能在不同的專業團體、公營機構和慈善團體擔任重要職務,如果一人再身兼多間上市公司的獨董,可能對每間公司的參與動機相對較低。

相反,如果一人即使任職多間上市公司的獨董職務,但如果他是一名「專業全職」獨董,沒有其他太多公職,可能對於每一間上市公司都能參與足夠時間。因此,為獨董設置上限的好處,都要視乎實際情況,而上市規則只是規限獨董,不適用於執行董事,但事實上香港很多公司的執董都是身兼多職,考慮到執董的薪酬遠遠高於獨董,但表現可能也不甚了了,這是否會對獨董、投資者和小股東出現不公平現象呢?

任期上限

目前中國內地及新加坡交易所獨董,任期上限分別設有6年和9年規定,而在港交所的諮詢文件,亦建議為獨董設置9年任期上限,而9年屆滿後,需經過兩年「冷靜期」,該名獨董才能重新獲聘。

箇中原因,是當獨董在同一家公司任職滿9年時,長期任職可能使獨董與公司管理層建立密切關係,導致他們在決策過程中,無法保持必要的距離和批判性,也難以保持客觀中立的立場。因為隨著在公司任職時間越久,獨董可能對公司已建立一定依賴感,並過於熟悉公司的內部運作和文化,這可能使他們更難提出批評或不同意見。與獨董不能擔任多於6間上市公司董事職務的建議一樣,文件提議設三年過渡期,2028年1月1日才生效。

不過,筆者對獨董任期設年期上限,則持有保留意見,原因是獨董的任期長短,與其獨立性並沒有太大關係,打個比喻,如果獨董本身與公司董事有一些個人聯繫,即使任期很短,也不能確保他具有完整的獨立性;此外,獨董任職時間越長,就更能反映他對董事會的貢獻,並更加融合公司的策略管治及文化,在經驗的累積下,更可加強執行獨董的職責。

此外,當規定生效後,未來可能會有大量獨董需要離職,那麼,上市公司如何確保新任獨董人選同樣擁有豐富經驗?到時會否出現人才荒?最後,諮詢文件也沒有提及關聯公司的關係,例如同一集團擁有多間上市公司,任期過長的獨董能否在同一集團旗下公司辭退獨董職務,然後擔任同系公司獨董的職務,以避過港交所規定呢?

總括來說,對於優化《企業管治守則》的諮詢文件,筆者偏向贊成,只是對小部分內容有不同意見。加強企業管治,能為香港上市公司董事會提供改革的黃金機會,而獨立董事的新定義,則有望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賴錦權先生於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擔任公司秘書,並為香港多間專上學院兼任講師

本文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咏竹坊立場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美高梅中國二季度業績微升

澳門博企美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2282.HK)周四公布上半年業績,4至6月的第二季度收益86.7億港元,同比升18.9%,經調整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為25.1億港元,同比升2.8%。 今年中期的收益為166.6億港元,按年升2.7%,經調整EBITDA為48.8億港元,按年跌1.4%。 二季度的主場地賭枱投資額同比上升7%至40.9億美元,主場地賭枱的贏率微升0.5個百分點至25%。 美高梅中國周四開市升1%報15.76港元,今年以來該股上升逾6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業務持續復蘇 瑞幸二季度盈收雙升

國內最大咖啡連鎖運營商的瑞幸咖啡(LKNCY.US),第二季報告顯示其營收及盈利均獲雙位數增長。公司持續快速擴張門店網絡,經營業績已從去年低谷中顯著回升。 根據週三美東時間盤前發布的最新季報,瑞幸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7.1%至124億元,當期利潤上升43.6%至12.5億元。直營門店營業利潤率微降至21%,較去年同期21.5%略有收窄。 當季新增2,109間門店,截至3月末門店達26,206間。新開門店含24家海外店,包括馬來西亞16家、新加坡6家和美國2家。直營門店(約佔門店總量的三分之二)同店銷售額增長率,從上一季度的8.1%增至13.4%。 財報發布後,瑞幸股價周三開盤走高,但隨後回調,當日收盤下跌1.9%。該股年內累計漲幅已超50%。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WuXi Biologics

藥明生物預告利潤同比大增56% CXO行業全面回暖

此份盈喜標誌著藥明生物正式結束連續兩年的利潤下滑態勢,重回增長軌道 重點: 2025年上半年集團收益同比增長約16%,毛利率將同比提升約3.6% 另一家「藥明系」公司、專注ADC領域外包服務的藥明合聯上半年預計收入增長超過60%    莫莉 近期,「藥明系」三家CXO(醫藥研發與生產外包)龍頭企業齊發正面業績預告,市場將其視為CXO行業全面回暖的強力信號,帶動行業相關個股普遍上漲。其中,國內大分子CXO龍頭藥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269.HK)的業績預告更凸顯了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 7月24日,藥明生物公告預計,2025年上半年集團收益同比增長約16%,毛利率將同比提升約3.6%;利潤同比增長約54%,歸屬於公司權益股東的利潤同比大幅攀升約56%,經調整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外匯損益及股權投資損益後,公司非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經調整純利增長約11%。 此份盈喜標誌著藥明生物正式結束連續兩年的利潤下滑態勢,重回增長軌道。由於新冠紅利消退、生物醫藥行業進入融資「寒冬」,與創新藥研發活動息息相關的藥明生物在2023年、2024年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23.09%和1.3%。正面盈利預告也有效提振了市場情緒,藥明生物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上行,累計上漲9.57%。 對於此次盈利大增,藥明生物解釋稱,主要由於「跟隨並贏得分子」戰略的成功執行,以及領先的技術平台、行業最佳的項目交付時間及優秀的項目執行過往記錄,推動集團收益增長。此外,基於ADC(抗體偶聯藥物)和雙特異性抗體等快速發展的技術平台,集團擴大了對生物藥行業提供包括研究發現、IND前開發及臨床和商業化生產等在內的服務範圍。 藥明生物表示,集團對現有及新增產能的利用,包括歐洲生產基地的產能爬坡也是業績增長的重要原因。藥明生物在歐洲的產能主要集中在其位於比利時和愛爾蘭的生產基地,其中愛爾蘭生物基地於2024年開展商業化生產,已成功完成多個 16,000 升規模 PPQ 生產。 7月21日,藥明生物公佈,位於中國無錫的5個生產廠以零關鍵發現項和零數據完整性問題,成功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藥品上市批准前檢查(PLI),為向全球客戶提供高質量預充針生產解決方案奠定了堅實基礎。PLI(Pre-License Inspection) 是生物製品在美國上市前的強制性生產合規審查。 三家「藥明系」CXO均報喜 除了歸母淨利潤同比激增101.92%的藥明康德(2359.HK; 603259.SH)之外,另一間在港股上市的「藥明系」企業藥明合聯(2268.HK)業績也同樣亮眼。藥明合聯專注ADC領域外包服務,其上半年預計收入增長超過60%,淨利潤增長超過50%;經調整淨利潤(不含利息收入及開支)同比增長超過67%。 藥明合聯表示,有關預期增長主要歸因於抗體偶聯藥物(ADC)及更廣泛生物偶聯藥物行業的下游需求持續旺盛,另一方面因為公司領先地位及競爭優勢穩固,獲得生物偶聯藥物CRDMO的重要市場份額,新投產線產能迅速爬坡,生產設施持續保持高利用率、運營效率的持續提升。 「藥明系」三家企業的收入和利潤高增長,不僅因為他們在技術和產能方面具有領先優勢,也顯示了CXO行業全面回暖。不過,藥明系創始人、藥明生物董事長李革的多次股票減持,成為影響公司股價的一大負面因素。6月14日,由李革控制的Biologics Holdings通過大宗交易方式,以每股26.6港元減持藥明生物8294萬股股份,套現約22.06億港元。自此藥明生物股價一路下行近一個月,直到創新藥行業大漲後,其股價才溫和反彈。2025年內,李革已經至少3次高位減持「藥明系」公司,半年內累計減持超68億港元。 儘管「藥明系」基本面穩健且估值逐步修復,但大股東高位密集減持,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市場對公司長期價值判斷、治理結構以及核心股東承諾的擔憂。目前藥明生物的市盈率約為36倍,而藥明康德的市盈率為24倍,顯示前者已有一定估值溢價。在創新藥行業進一步活躍的背景下,藥明生物的業績增長確定性較強,值得投資者關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國儒意料中期扭虧 賺10至12億元

影視娛樂公司中國儒意控股有限公司(0136.HK)周三公布,預料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將實現扭虧為盈,錄得淨利潤約10億元(1.39億美元)至12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1.23億元;收入預期介乎約21億元至2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約18.4億元增長14%至25%。 公司解釋,業績改善主要受益於整體業務穩健增長及協同效應持續釋放,變現效率提升,帶動收入與利潤增長,以及2021年收購Virtual Cinema Entertainment Limited所形成的或然應付對價公允價值變動影響消除。 中國儒意主要業務涵蓋影視內容製作、線上流媒體平台與線上遊戲三大板塊,擁有南瓜電影線上流媒體平台及儒意景秀遊戲品牌。在公司大股東騰訊(0700.HK)的支持下,中國儒意近年積極發展遊戲業務,去年公司遊戲業務收入大幅增長346.6%,錄得19.92億元,成為公司最大收入來源。 中國儒意股價周三平開,至中午收市報3.25港元,升0.31%。公司股價年內累升32.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