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鋰電池成本飈升和電動摩托車價格下降,該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利潤下滑

重點:

  • 受原材料成本上漲和競爭加劇影響,電動摩托車製造商小牛電動去年四季度利潤减少18%
  • 公司預計,今年第一季度收入增速,將從去年第四季度的47%放緩至20%到30%

陽歌

不如叫它“不可思議的縮水牛”吧。

這是我們在電動車製造商小牛電動(NIU.US)發布最新季度業績後的評價。雖然分析機構仍然相當看好這家公司,但投資者似乎在遠離它在美國上市的股票。

小牛電動已經在1月份預先公布了第四季度的部分業績,因此人們基本上心裏有數。但是完整的報告仍然嚇壞了投資者,引發了拋售,導致該股票在周一暴跌17%,創下歷史新低。

總而言之,這只股票在過去52周跌去了約80%,其市值從去年這時候的逾30億美元,跌至目前的6.22億美元。

那麽,財報裏究竟有什麽內容讓投資者奪門而逃呢?

答案似乎是我們之前提到的“縮水牛”問題。首先,公司預測其今年第一季度收入增長將急劇放緩。與此同時,成本上升導致利潤率下降,尤其是鋰電池成本。隨著電動汽車在中國和世界範圍迅速普及,鋰電池的需求突然變得十分巨大。

我們過去曾指出,作爲世界領先的電動摩托車製造商,小牛似乎有望從電動車的普及中獲利。中國在推廣這種清潔能源汽車方面尤其引人注目,它正在加快脚步,希望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幷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這些政策幫助小牛在過去幾年實現了健康的兩位數增長。其中大部分增長來自中國市場,後者約佔其銷售額的90%。但該公司也在努力建立一個國際網絡,希望把成功複製到其他渴望清潔能源汽車的市場。

雖然旺盛的需求在理論上是好事,它往往會催生模仿者,尤其是在中國。康迪科技(KNDI.US)就是這個趨勢的典型代表,它在過去兩年將業務從傳統的小型電動汽車轉向了摩托車生産。旺盛的需求通常也會推高成本。小牛電動CEO李彥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說,電動汽車和電動車的需求上升導致鋰電池成本近期增長10%到20%。鋰電池是兩者的主要動力來源之一。

 “從今年1月開始,我們開始看到鋰電池(價格)的真正上漲,”他說。

急劇上升的成本迫使該公司從本月開始將中國市場的售價提高了5%。它還計劃下個月提高在國際市場的價格。

利潤縮水

甚至在1月份鋰電池價格飈升之前,小牛電動已經感受到了原材料上漲帶來的壓力,全球正面臨著數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波通脹。這使得該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從上年同期的25.2%降至22.6%。

但小牛電動縮水的,不僅僅是利潤。該公司還預測,今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將增長20%到30%,達到6.57億元至7.12億元之間。若是放在一家更爲成熟的公司,這樣的增幅看起來可能是健康的,但這與小牛電動第四季度報告的46.7%和2021年全年51.6%的增幅相比,不能不說是大幅放緩。

該公司預測,2022 年,電動摩托車銷量將達到150 萬台至170 萬台,增幅高達45%至64%。

銷量强勁增長與收入增長疲軟之間的巨大差異,是小牛電動的平均售價(ASPs)不斷下降的結果。這種下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牛的電動滑板車和電動自行車最近大受歡迎,它們的售價往往低於公司主要産品電動摩托車。但競爭的激烈也是一個因素。

小牛電動表示,第四季度平均售價下降了7.3%。在此期間,中國市場的價格其實保持著相對的穩定,每輛電動摩托車的價格僅輕微下降0.9%。下降的主要原因來自海外市場,每輛車的收入下降了36%,公司將其中一部分原因歸咎於電動滑板車的人氣飈升。

在財報數字大幅收縮的情况下,小牛電動公布本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18%,至4,760萬元,扭轉了前兩個季度的利潤增長,也就不足爲奇了。

儘管面臨種種不利因素,但該公司表示,它將堅持近期門店大舉擴張的政策,這看起來是保持其領先地位的必要舉措,但也將爲此付出高昂的代價。公司高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計劃今年增加1,000家門店,相當於去年底在中國3,108家門店規模的三分之一左右。

即使在近期股價承壓,與同行相比,小牛電動的估值仍然相對較高。它的歷史市盈率爲26倍,而康迪爲23倍,意大利的比亞喬(PIA.MI)爲18倍。

分析機構對該公司依舊更爲樂觀,今年1月和2月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全部9家分析機構都給出了“買入”或者“强力買入”的評級。他們給出的平均目標價高達36美元,是最新價格的四倍多。對於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來說,這種分析師看漲、投資者看跌的分歧,如今已經變得非常普遍,以目前的水平來看,這些股票確實看起來很便宜。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贛鋒鋰業擬配股及發可轉債籌25億元

鋰生產商江西贛鋒鋰業集團有股份限公司(1772.HK; 002460.SZ)周二公布,擬配股及發行可換股債券,籌集淨額共25.15億元,擬用於償還貸款、產能擴張及建設、補充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配股部分,公司建議配售4,002.56萬股新H股,佔擴大後已發行H股9.02%及擴大後已發行股份總數1.95%,每股配售價29.28港元,較H股昨日收市價30.98港元折讓5.49%,集資淨額11.69億港元。 另外,公司建議發行於2026年到期的13.7億港元的可換股債券,按年利率1.5%計息,初始轉換價為每股H股33.67港元,較昨日H股收市價30.98港元溢價8.68%,可悉數轉換為4,068.904萬股H股,佔擴大後已發行H股9.16%及擴大後已發行股份總數1.98%。發行債券所得款項淨額13.46億元。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約為82.58億元,同比下降13.3%,虧損由去年同期的7.59億收窄至5.36億元。 周二公司股價低開,至中午休市報30.08港元,跌2.9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期業績亮麗 藍思盈利升逾三成

手機玻璃供應商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13.HK,300433.SZ)周一公布香港上市後首份中期業績,收入329.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4.2%,盈利增長32.7%至11.43億元,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為9.4億元,同比上升42%。 各項業務表現理想,期內智能手機與電腦業務收入271.8億元,同比增長13%,智能汽車與座艙業務收入同比上升16.5%至31.6億元,智能頭顯與智能穿戴業務收入16.5億元,同比增長近15%。公司指出,收入增長主要是頭部客戶量產多款新品。 展望未來,公司表示將持續深化全球產能布局,強化材料模組整機垂直整合優勢,豐富高附加值產品矩陣。 藍思科技周二開市跌0.32%報24.56港元,公司自今年7月上市累計上升逾3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aiyunshan supports stock price with high dividend yield despite plain business performance

白雲山業務欠驚喜 股息率高助撐股價

白雲山大健康業務中期利潤升14%,主要來自王老吉貢獻 重點: 受大南藥業務影響,白雲山中績倒退 飲料業務競爭大,王老吉開拓海外市場   白芯蕊 涼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代表之一,更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王老吉涼茶及多款中藥產品的廣州白雲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874.HK;600332.SH),最近公布中期業績,雖然飲品業務表現強現強韌,但製藥業務仍缺乏起色,令淨利潤按年倒退1.3%。 白雲山前身是為廣州藥業,集團於1997年成立,同年在香港港交所掛牌,2001年亦在上海交易所上市,2013年完成合併白雲山,隨後公司名稱由廣州藥業改名為白雲山,目前大股東是廣州醫藥集團,持有白雲山45.04%股權,廣州醫藥集團則是廣州市人民政府旗下企業。 大健康業務佔利潤51% 集團完成重組後,基本完成「大南藥」、「大商業」及「大健康」業務佈局,其中大健康業務是白雲山利潤主力來源,上半年利潤總額為15.8億元,按年升13.9%,佔集團總利潤金額51.1%。大健康業務主要由王老吉大健康公司組成,主要產品包括王老吉涼茶、荔小吉系列、潤喉糖、龜苓膏等產品。 尤其王老吉品牌更是集團皇牌,該品牌於1828年創立,最早以涼茶鋪形式出現,王老吉積極現代化轉型,廣藥集團於1992年獲得「王老吉」商標,並以紅罐「王老吉涼茶」迅速在中國走紅,一度與加多寶集團就「王老吉」商標展開法律糾紛,但最終由白雲山持有,目前王老吉在涼茶市場市佔率高達70%。 不過,以收入計算,集團大健康業務上半年收入只得70.26億元,佔集團總收入418.34億元的16.8%,遠比第一大收入的大商業業務的290.63億元少。所謂大商業業務主要經營醫藥流通業務,包括醫藥產品、醫療器械、保健品等的批發、零售與進出口業務等。 大商業收入大毛利率少 雖然大商業業務收入佔比大,但毛利率卻不高,上半年只得6.13%,因此利潤總額只有3.46億元,佔集團總利潤金額僅11.1%,相反以王老吉為主的大健康業務,毛利率高達44.67%,更按年升1.69個百分點,因此大商業業務雖然收入大,但利潤貢獻卻比大健康業務少。 大健康業務由王老吉涼茶支撐,上半年利潤也錄增長,但面對內地飲品業百花齊放,尤其新茶飲市場不斷擴張,令中國涼茶市場亦近天花板,據尼爾森調查顯示,18至35歲主力消費群體中,選擇王老吉作為解渴首選的比例已從2022年前的43%,大降至2025年3月的27%。 王老吉拓海外覓商機 王老吉作為中國涼茶業龍頭,為對抗茶飲新勢力,更年也積極開拓其他新口味,以迎口顧客需要,例如推出無糖味涼茶、茶花風味涼茶等新產品。 除此之外,白雲山也為王老吉涼茶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集團於2024年啟動海外品牌標識「WALOVI」,品牌已在美國、泰國、意大利、沙特、馬來西亞等多國陸續發布,尤其是主攻東南亞與北美市場,並與美國Costco、亞馬遜、展開深度協作,以拓大海外商機。 不過,白雲山大南藥業務仍拖集團後腿,繼2024年該業務收入下跌10.4%後,最新業績仍未見好轉勢頭,2025上半年收入按年跌15.2%至52.4億元,當中中成藥收入跌幅達20.1%至32.5億元,化學藥則下滑5.9%至20億元。 白雲山的大南藥板塊主要涉及中成藥及化學藥研發生產和銷售,擁有陳李濟藥廠、何濟公藥廠、潘高壽藥業、白雲山等中華老字號企業,不過面對市場競爭激烈,尤其白雲山化學藥皇牌輝瑞仿制藥金戈(枸櫞酸西地那非片),去年存量激增49.78%,暗示銷售壓力大,已為大南藥業務敲響警鐘。 另一方面,白雲山創新能力不足亦是一大問題,由於缺乏持續爆款新藥登場,造成大南藥業務表現呆滯。幸好白雲山已有針對性部署,出資近15億元設立廣藥基金二期,該基金主要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開展生物醫藥股權投資,從中獲得投資收益,盼扭轉投資新藥不足的問題。 整體來講,白雲山股息率不俗,預期股息率分別為4.9%和5.4%,較10年期美債息4.3厘好,加上美國潛在減息空間大,變相支撐股價,但由於業務驚喜度不足,除了大南藥業務倒退拖後腿外,王老吉業務則面對新興茶飲市場競爭,故股價上升空間未必太大,只會在區間浮沉。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同店銷售下跌20% 九毛九盈收雙降

餐飲運營商九毛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9922.HK)上周五公告稱,因國內消費趨謹,致三大主力品牌同店銷售額驟降,上半年公司營收及利潤同比跌幅均超10%。 財報顯示,截至6月的半年間,營收同比下降10.1%至27.5億元,上年同期為30.6億元。當期利潤同比下滑16%至6,070萬元,上年同期為7,230萬元。核心品牌太二直營店同店銷售額同比下降19%,規模較小的慫火鍋及九毛九品牌分別錄得20.1%和19.8%的跌幅。 伴隨銷售惡化,本季度公司淨關店42家,約佔門店總數5%,總門店數縮減至729家。 九毛九星期一收跌2.2%至2.7港元,年內累計跌幅約22%。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