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1.HK
Social networking platform operator Newborn Town said Tuesday it expects to report that revenue from its social networking business reached between 2.95 billion yuan and 3.05 billion yuan last year, up 15.4% to 19.3% from 2022.

最新:社交平台營運商赤子城科技有限公司(9911.HK)周二公布,預計去年社交業務錄得29.5億至30.5億元收入,比2022年增長約15.4%至19.3%。

利好:該公司的創新業務表現更佳,預計將錄得3.2億元至3.6億元收入,較2022年大增32.2%至48.8%。

值得關注:截至去年12月31日,該公司的平均月活躍用戶達2,783.3萬,雖然比第三季增長8.7%,但增幅較上個季度的13.8%明顯放緩。

深度:赤子城科技於2009年成立,經營對全球開放的多個社交平台,融合交友、語音房群聊、直播與短視頻等娛樂元素,並於2019年底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該公司以往業務集中在新興市場,已在中東、東南亞、南亞等地成為主流社交平台,並於歐美、日韓等發達市場實現突破。去年第三季,該公司併表藍城兄弟控股,進一步豐富了社交業務賽道,擴大社交領域覆蓋範圍和目標用戶群體,有利其社交產品的長期發展和持續增長。

市場反應:赤子城科技股價周三下跌,中午收市軟2%至1.97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

記者:歐美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Zeekr gets privatization bid from Geely

美上市僅一年 極氪極速退市

極氪私有化,是母公司吉利汽車持續整合旗下上市子企的一部分 重點: 極氪已收到私有化要約,在香港上市的母公司吉利汽車提出以20%的溢價收購其股份 極氪在紐約IPO僅一年便欲私有化,背後有多重因素,包括中國企業在華爾街面臨的敵意日漸加劇   陽歌 來得容易,去得也快。 這正是電動汽車製造商極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K.US)要告訴投資者的。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僅一年,公司就要退市了。對投資者而言,極氪這段短暫的上市經歷帶來的收益還可以:私有化要約價格與IPO價格相比溢價可觀,超過20%。 推動持有極氪65.7%股份的吉利汽車(0175.HK)發出此次收購要約,最大原因是創始人李書福希望對其龐大的汽車帝國進行整合。 其次是政治因素,中國企業在美國證券交易所面臨的敵意日漸加劇。近幾個月來,這一問題多次顯現,一些政客建議將部分或全部中國企業強制退市。私有化後極氪將成為吉利汽車的全資子公司,而吉利汽車在香港的上市情況,看起來比極氪在紐約上市要安全得多。 去年5月,極氪名聲大作,公司在紐約上市並籌集資金4.4億美元。因中美證券監管機構之間的爭端,導致上市活動沉寂數年後,成為中國在美上市規模最大的公司之一。雙方最終達成一項信息共享協議,解決這一爭端,為重啓大型交易鋪平了道路。 但現在,美國政客再次威脅要限制中國企業在美上市,理由多樣,包括數據安全以及與中國國防工業有關聯的公司,利用美國資本市場融資。極氪其實並不屬於任何一種情況,因為它的大部分銷量都在中國,而其生產的汽車是民用車輛。儘管如此,最近各種反華言論或許仍讓極氪感到不安。 吉利汽車周三在香港發布的公告顯示,按照擬議的收購協議,吉利汽車將以每股25.66美元的價格,收購極氪股東手中的美國存托股票(ADS)。極氪的股東可以選擇收取現金,或是以1:12.3的比例換取在香港掛牌交易的吉利汽車股份。這個價格較極氪在要約披露前30個交易日的價格溢價20%。 吉利汽車表示:「預期私有化建議將為集團創建一個統一的上市平台,全面整合極氪的資產及資源,從而提升集團乘用車業務的競爭力。這也將有助於集團確定極氪未來的戰略方向,以應對全球市場及經濟挑戰。」 極氪股價在公告發布當天上漲,收於25.19美元,比要約價格低大約2%。有些不尋常的是,周四該股繼續上漲,收盤價26.06美元,略高於要約價。這可能表明,投資者認為吉利汽車最終會提高報價。 整合旗下公司 正如我們之前提到,也一如吉利汽車所指出的,這筆交易背後的主要推手,似乎確實是李書福意圖整合、精簡旗下眾多上市公司。吉利汽車是其中的先行者,於2004年在香港上市。近年來,公司旗下的沃爾沃汽車(VOLCAR-B.ST)和路特斯(LOT.US),也通過收購歐洲企業獲得的資產相繼完成上市。 吉利旗下其他上市公司還包括兩家智能汽車技術企業——在美國上市的億咖通科技(ECX.US)和在香港上市的知行科技(1274.HK)。此外,旗下曹操出行赴港上市計劃,已獲中國證監監管機構的批准,預計未來一兩個月內將完成掛牌。 去年11月,李書福對其商業帝國進行了一次重大整合——極氪宣布將出資13億美元,收購吉利旗下高端汽車品牌領克51%股份。極氪的投資者對這一計劃並不滿意,該計劃公佈後,極氪的股價下跌了27%。但整體而言,極氪上市後股價表現相對平穩:去年8月曾跌至13.5美元的低位,而今年3月一度衝高至33美元。 25.66美元的收購價格較其21美元的發行價溢價22%。 說實話,極氪的業績數據並不是特別亮眼,這可能也是李書福決定將該公司併入歷史更久且盈利狀況更好的吉利汽車的因素。極氪在中國過熱的電動汽車市場爭霸中入局較晚,但由於與吉利的關聯,它也具備一些強大的優勢。 但極氪品牌電動車的增長近期急劇放緩——中國電動車市場在經歷數年爆發式增長後,已開始顯現飽和跡象。據CnEVPost數據,4月份極氪品牌汽車的交付量僅為13,727輛,同比下滑14.7%,不過該品牌今年前四個月累計交付量仍保持12.2%的增長。同期領克表現更為亮眼:4月交付27,589輛,同比大增47%,2025年前四個月累計交付量增長25.6%。 與去年第四季度相比,當前增速已顯著回落——當時極氪(含領克品牌)合計交付量同比翻倍,達79,250輛。而公司當季營收同比增速僅為39%,為228億元(31.5億美元),這個數字展示出在中國汽車市場增速放緩、產能過剩的背景下,極氪正承受著巨大的價格壓力。 儘管面臨這些壓力,極氪的毛利率還是提高了4個多百分點,季度內的淨虧損從上年同期的29.4億元收窄至8.21億元。 極氪當前估值明顯偏低,市銷率(P/S)僅0.58倍,不僅低於吉利汽車的0.69倍,更遠遜於理想汽車(LI.US;2015.HK)和比亞迪(1211.HK;002594.SZ)等競爭對手,它們的市銷率均超過1倍。估值低或許是因為極氪入局電動車賽道較晚,不過極氪退市或將有助於提升吉利汽車的估值,後者的估值目前也有點低迷。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osun International sheds real estate assets in Portugal

售地產項目降風險 復星國際續瘦身

葡萄牙曾是復星國際全球化戰略的重要據點,隨著「瘦身健體」策略的推進,公司正持續出售葡萄牙資產 重點: 出售葡萄牙里斯本地產項目中的部分單位,代價約1.9億歐元 去年還債111億元    李世達 十幾年前,葡萄牙曾經是復星國際有限公司(0656.HK)全球化戰略的重要跳板,也是中葡合作的一段佳話。不過,隨著復星逐步「瘦身健體」,遂行輕資產戰略,近年已陸續出售不少葡萄牙資產。 最新的案例,是本周二宣布向葡萄牙中央銀行(Banco de Portugal)出售位於葡萄牙里斯本Entrecampos項目中除M單元外的A2及A3幢大樓未來單元,包括作為其組成部分的所有地下停車位,基礎代價約1.92億歐元(約15.8億元)。 Entrecampos是葡萄牙里斯本市中心的重要區域,正進行「Entrecampos 綜合開發計劃」的大型城市再生項目,交易中的兩幢大樓屬於該計劃六幢大樓中的兩幢。項目由葡萄牙保險公司Fidelidade Property Europe主導,而復星國際正是Fidelidade的控股股東。根據公告,這兩幢資產所涉及的建築面積,約佔Entrecampos整個項目預期總建築面積的19%。 降低地產項目風險 2018年,Fidelidade以約2.74億歐元的價格從里斯本市政府手中購得 Entrecampos區域的多塊地皮,總開發面積約為25公頃。開發計劃預計總投資額在7.5億至8億歐元之間,將建設約900套住宅單位,其中279套為市場銷售,其餘為可負擔租賃住房,並包括辦公室、零售商業、餐飲、綠地和社區設施等多元用途。整個項目預計於2027年下半年完工。 公司稱,出售葡萄牙項目可降低房地產風險敞口、通過引入信譽優良之首批進駐機構提升項目聲譽,以及減少可出租辦公空間以降低租賃風險,有助於最小化與空置率相關的不確定性並符合風險緩釋目標。公司表示,交易成立後將用於一般營運資金。 葡萄牙一直是復星國際全球戰略的重要一環。2014年,復星國際以10億歐元代價獲得Fidelidade控股權,其後又以8.6億歐元持有光明醫療,也以1.75億歐元成為葡萄牙商業銀行BCP的大股東。這三大核心業務建立起復星在葡萄牙的「保險+醫療+銀行」企業協同體系,葡萄牙也成為其國際化經營路線的代表性地區。 不過,隨著從2022年開始,復星進入所謂的「瘦身健體」階段,陸續出售非核心、非主營資產,以減低負債壓力,一些海外資產也陸續脫手。 2024年1月,復星國際以2.35億歐元出售葡萄牙商業銀行(Millennium BCP)的5.6%股份,仍保留20%以上的股份。同年5月,復星將旗下子公司持有的德國私人銀行HAL 99.743%股份出售給荷蘭銀行,交易金額約為6.7億歐元。7月,再以約408億日圓將旗下的北海道星野TOMAMU度假村出售給日本不動產投資公司YCH16。 三年出售750億元資產 根據公司3月底公布的年報,僅2024年一年,復星在集團層面簽約退出資產達175億元,合併報表層面則約為300億元。2022年至2024年,累計完成資產退出約750億元。2024年,公司兌付境內外公開債務合計111億元。 根據年報,雖然截至去年底總債務增長約1%至2,141億元,總債務佔總資本 比率也由2023年底的50%增至為52%,但公司手頭現金較2023年底增加138.8億元至1,063.4億元,資金流動性仍然強勁。公司管理層則喊話,要在一至兩年內將歸屬集團的有息債務降至約500億元水平。 另外,去年公司總收入達1,921.4億元,同比略減3.1%,產業運營利潤則達到49億元。合併報表後股東應佔虧損達43.5億元,但主要由於去年阿里巴巴低價回購菜鳥股權導致賬面減值51億元所致,剔除該因素後,股東應佔溢利達7.5億元,反映實際經營狀況優於表面數據。 另外,去年復星國際完成了復星旅文的私有化,而復宏漢霖(2696)的私有化則遭小股東否決。董事長郭廣昌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這說明小股東對復宏漢霖充滿信心。他將復宏漢霖稱為復星最具未來想像力的企業,是復星未來的「珠穆朗瑪峰」。 郭廣昌說:「我們講『有進有退』,退的是重資產項目和一些非核心產業,進的是有巨大想像力和廣闊成長空間的創新產業。」話音未落,旗下復星醫藥(2196.HK)便於4月中增持復宏漢霖約3.9%股份,總持股來到63.43%。…
Busy Ming operates convenience stores

中國消費降級 鳴鳴很忙趁勢趕上市

這家零食店運營商申請赴港上市,它通過嚴格的成本控制,在下沉城市售賣平價零食 重點: 鳴鳴很忙集團利用持續更新的平價產品組合,吸引小城市的消費者購買其零食,公司已申請在香港上市 這家零食店運營商在2022年至2024年間大舉擴張,收入增長8倍,但去年的毛利率卻非常低,僅為7.6%    譚英 如果說中國消費高昂的米其林星級餐廳在當前的經濟低迷時遭重創,那麼折扣零食的境況則截然相反,尤其是在小城市。這些城市歷來被羅森和7-Eleven等大型跨國連鎖便利店所忽略,甚至也遭到了易捷、天府和崑崙好客等本土巨頭的漠視。 湖南鳴鳴很忙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輕而易舉地填補了這一空白,公司目前正在試水資本市場,計劃在同類公司中率先登陸港股市場。公司在2023年由「零食很忙」和「趙一鳴零食」兩個連鎖品牌合併而成,此後其經營超低價零食加盟店這一模式取得巨大成功。合併時,這兩家連鎖店都在快速擴張,憑借低廉的啓動成本(包括廉租門店和母公司的大力支持)吸引了眾多加盟合作夥伴。 鑒於聯席保薦人是高盛和華泰國際,此次上市的規模可能相對較大,或將募集不低於1億美元資金。上個月,一項涉及早期投資者紅杉資本(原名紅杉中國)的股權轉讓,對該公司的估值為100億元(14億美元)。 鳴鳴很忙集團售賣散裝零食這個細分市場相對較新,產品以小包裝稱重出售,折扣力度很大,通常比傳統超市價格低25%至30%。品種多樣和快速銷售是其商業模式的關鍵。據iMedia的數據,這類門店(中文叫「量販店」)的數量從2021年底的2,500家,激增至今年的45,000家。這一爆發式增長主要歸功於鳴鳴很忙集團,後者目前擁有超過14,000家門店,佔全國門店總數的近三分之一。 鳴鳴很忙集團明亮的黃紅色調門店,在中國的縣城和鄉鎮隨處可見,售賣的零食琳琅滿目,而且門店之間通常只有幾百米的距離。門店的選址優先考慮住宅區、大學和工廠周邊的商業區以及鄉鎮。 2024年,公司門店的商品交易總額(GMV)達到555億元(76.8億美元),交易單數超過16億筆,成為中國最大的休閒食品飲料連鎖零售商。公司按食品飲料GMV計算也是中國第四大連鎖零售商。 該公司未進駐大城市,不過正在考慮進軍北京郊區,並在廣州周邊的城中村開設了100家門店。每家門店面積在100至150平方米之間,過道寬敞、光線明亮的設計意在吸引顧客在各種零食之間流連忘返。聯合創始人兼副董事長趙定喜歡在辦公室牆上掛一塊寫著「世界和平,零食自由」的牌子,這突顯他致力提供即使是薪資最低的工人,也能享用的零食的理念。 鳴鳴很忙集團的超低價,比如一罐可樂1.8元,一包樂事薯片2.8元,常常讓人聯想到中國電商巨頭拼多多(PDD.US)。後者的出名之處在於產品週轉迅速,並通過消除中間商和鼓勵買家組團批量購買的方式壓低價格。 配送便捷產品推陳出新 和拼多多一樣,鳴鳴很忙憑借規模優勢,以及由36個配送中心組成的網絡,在壓低價格的同時,還能確保產品廣泛供應至各加盟店。其門店大多分布在配送中心300公里半徑內,且商品運輸無需冷鏈支持。更值得注意的是,鳴鳴很忙集團的庫存週轉率只有11.6天,遠低於傳統商超的30天甚至以上。 鳴鳴很忙的另一個榜樣是蜜雪冰城(2097.HK),這是一家以價格極低著稱的冰淇淋和茶飲連鎖店,比如冰淇淋僅售2元。趙定此前曾宣稱,他希望自己的門店能成為零食界的「蜜雪冰城」。 鳴鳴很忙集團的毛利率相當低,去年僅為7.6%,遠低於蜜雪冰城的32.5%,也低於高端零食公司良品鋪子(603719.SS)的27.8% 。但該公司希望投資者能忽略這一點,轉而相信其快速增長的故事。 鳴鳴很忙集團在2023年合併重組後加速擴張,加盟門店數量從2022年底的1,902家激增至去年底的14,394家,增幅超七倍,業務覆蓋28個省份,加盟商達7,200家。更驚人的是,同期營收從42.9億元(約合5.93億美元)飆升至2024年的393億元,增速更為迅猛。 儘管利潤率極低,但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對較強。去年,它的淨利潤為8.29億元,幾乎是2023年2.18億元的三倍。 狂奔路上不乏勁敵。它的競爭對手包括萬辰集團(300972.SZ),後者整合旗下的幾個區域品牌打造出了「好想來」。好想來的門店網絡規模與鳴鳴很忙集團不相上下,去年底擁有14,196家門店,零食收入為318億元。 鳴鳴很忙集團的合併背後,是兩位企業家的強強聯合,他們認為合併各自的業務能讓雙方都變得更加強大。合併後,兩人中年齡較大的晏周目前擔任公司董事長,他於2017年創辦了「零食很忙」連鎖店,該連鎖店的名字靈感來自台灣流行歌手周傑倫的一首歌。到2023年中,該連鎖店已擴張到3,000家門店。 趙定投身零食界的時間要早得多,早在2008年,他就在自家20平方米的店裡賣各種炒貨、瓜子和花生。後來,他創辦了趙一鳴零食,2022年開始加盟經營時,該品牌有84家門店。到2023年中,加盟店數量增加到2,200家。他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原本只想養家糊口。但他洞察到,隨著消費習慣改變,消費者不喜歡購買大包裝的產品了。於是,他開始轉型小包裝策略,實現銷量翻番。 2018年,29歲的趙定遇到了零食很忙的創始人晏周。後者告訴他,加盟不僅僅是讓別人使用自己的品牌名稱。這讓趙定下定決心打造自己的品牌,最終他創立了用自己兒子的名字命名的趙一鳴零食,該品牌所信奉的理念是提供價格低廉、種類豐富的產品以及良好的購買體驗。現在,趙定和晏周都希望說服香港的投資者相信這種體驗,讓鳴鳴很忙集團成為中國平價零食界的拼多多和蜜雪冰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ibo Life has filed for a Hong Kong IPO

小核酸藥企瑞博生物港交所遞表   8輪融資募集18億元

以RNA為基礎的小核酸藥物因其研發周期短、藥物靶點篩選快等優勢,正在成為生物製藥企業的研發熱點 重點: 瑞博生物擁有全球最大的siRNA藥物管線之一,有6款自研藥物資產處於臨床試驗 主要收入來自合作授權,融資方包括先進製造產業基金、高瓴資本、華潤醫藥產業基金等機構    莫莉 全球RNA療法風口正盛,繼mRNA疫苗大放異彩後,以RNA(核糖核酸)為基礎的小核酸藥物因其研發周期短、藥物靶點篩選快等優勢,成為生物制藥企業的研發熱點。在這條高增長賽道上深耕17年的蘇州瑞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博生物」)近期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計劃登陸港股主板。 作為國內小核酸藥物領域的領軍企業,2007年成立的瑞博生物一直專注於小核酸藥物尤其是siRNA(小干擾核酸)療法的研發,擁有全球最大的siRNA藥物管線之一,有6款自研藥物資產處於臨床試驗,涉及心血管、代謝類、腎臟和肝臟疾病的7種適應症,當中有4款藥物正在進行二期臨床試驗。 RNA是連接基因與蛋白質的重要橋梁,小核酸藥物具有作用時間長、受成藥靶點限制少、合成工藝相對簡單的特點,有望成為繼小分子藥物、抗體藥物之後的第三大類藥物。其中,siRNA 屬於小核酸藥物的一種,既能精確關閉特定致病基因,又能瞄准傳統藥物的不可成藥靶點,可用於開發罕見遺傳病、慢性疾病及癌症等多種疾病的藥物。據招股書引述的研報,全球小核酸藥物市場展現出強勁而持續的增長,預計該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起以26.1%的復合年增長率在2033年達到467億美元,siRNA藥物約佔四成市場份額。 瑞博生物的核心產品是RBD4059,這是全球首款也是臨床開發進展最快的用於治療血栓性疾病的siRNA藥物。全球血栓性疾病年死亡人數超1,000萬,但是現有抗凝藥物存在出血風險高、用藥頻繁等痛點,RBD4059通過特異性抑制FXI,可以在降低血栓形成風險的同時減少出血風險,而且可以為患者提供每三至六個月一次的低頻給藥方案,提升患者依從性。招股書顯示,該產品的2a期臨床試驗預計將於2025年底前完成。 此外,瑞博生物旗下還有針對血脂異常的兩款關鍵產品RBD5044和RBD7022,分別用於治療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高膽固醇血症,在全球範圍內,成人血脂異常的患病率估計約為40%,每年影響約30億人,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高膽固醇血症是最常見的兩種血脂異常,佔患者總數的一半以上,是引發心血管及代謝類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降血脂藥物的市場規模在2023年已經達到207億美元。瑞博生物的另一款關鍵藥物RBD1016,則針對慢性乙肝和丁型肝炎,有望成為功能性治癒乙肝的基石療法。 長期依靠融資輸血 儘管小核酸藥物開發潛力廣闊,但是因其缺乏靶向性,存在脫靶效應,可能導致嚴重的副作用,而且核酸合成工藝複雜,成本較高,自2018年首個siRNA藥物獲批上市以來,全球至今只有7款獲批上市的siRNA藥物。 瑞博生物目前暫無已上市或接近上市的產品,主要收入來自合作授權,2023年、2024年分別獲得收入4.4萬元和1.42億元,近期收入大增源於2023年的兩筆大額授權合作。2023年12月,瑞博生物授權齊魯制藥在大中華區開發、生產和商業化小核酸藥物RBD7022,獲得總計超過7億元人民幣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同年,瑞博生物與德國藥企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達成合作,共同開發治療非酒精性或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NASH/MASH)療法,總交易金額超20億美元。 2023年、2024年瑞博生物的研發開支分別高達3.15億元和2.8億元,因此持續需要依靠融資輸血。自從2016年完成A輪融資以來,瑞博生物持續不斷進行融資,獲得國資背景的先進製造產業基金以及知名投資機構高瓴資本、華潤醫藥產業基金等機構加持,從A輪到E輪共計8輪融資中,瑞博生物累計獲得18億元融資,2025年1月完成的最後一輪融資的投後估值約為48.7億元。不過,在2025年2月老股東卻以低價轉讓股份時,令公司估值跌至35.8億元。 瑞博生物曾於2020年12月底申報科創板上市,但未能成功。此次奔赴港交所上市,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多個重要管線的研發以及一般公司用途。港股市場曾在2021年底迎來「RNA藥物第一股」聖諾醫藥(2257.HK),這家公司以65.90港元的招股價上市,目前股價僅有3港元,市值約3.2億港元,瑞博生物最後一輪融資中的估值遠高於同行聖諾醫藥的市值。瑞博生物能否憑借差異化的管線佈局和國際合作,獲得投資者的認可,有待時間檢驗。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