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扭虧漫漫長路 挑戰抖音仍需努力

短視頻平台快手科技今年首季經調整淨虧損約37.億元,比去年同期收窄34%,表現雖略勝市場預期,但市場更關注的,是公司今年能否轉虧為盈
重點:
- 快手首季經調整淨虧損減少,但新一波疫情帶來的經濟放緩及防疫封禁措施,令廣告收入於3月中開始受到影響,第二季表現難以樂觀
- 該公司的使用者規模直迫抖音與TikTok的一半,但營收及毛利只及對方約三分之一,反映把用戶轉化為收入的表現仍有優化空間
羅小芹
作為內地短視頻頭部平台之一的快手科技(1024.HK)上市以來,股價已從高峰期累跌八成多,早期持貨的投資者損失慘重,自然希望公司儘快扭虧提振股價。但是,快手本週二公佈的季度業績,顯示距離實現盈利之路仍有一段距離,股東們要耐心再守候一會兒了。
據快手財報披露,公司首季營收210.7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23.8%,但比上一個季度回落13.8%,而季內錄得的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Non-GAAP)經調整後虧損37.22億元同比減少34.1%,與上個季度相若,反映業務表現未有明顯改善。更值得關注的是,由於中國多地4月份實施嚴厲防疫措施,其中最大城市上海經歷長時間“封城”,令經濟活動受打擊,快手第二季財務表現將面對更大挑戰。
快手董事長宿華說,嚴格的防控措施對各行業造成打擊,因此企業的廣告預算均調整至保守態度,令公司廣告收入增長於3月中開始放緩,而且未見明顯恢復勢頭;但他有信心一旦市面回復正常,廣告業務會明顯反彈,長遠仍相信快手的廣告市場份額會進一步提升。
管理層大派定心丸,近月表現疲軟的快手曾受到短暫提振,週三收盤上升5.4%至66.75港元,但與去年2月上市至今的高位415港元比較,其市值已蒸發84%。
業務收入減
事實上,快手的收入情況不止沒有改善,而且還呈下跌勢頭。今年首季,其核心業務──網上行銷服務收入比去年第四季下跌14.2%,直播收入及其他服務收入也分別下挫11.2%及21%,與直播相關的電商交易額更大跌27.1%。由於以上資料還未反映新一波疫情的影響,市場對第二季業績不敢樂觀。
幸運的是,快手首季主要運營資料仍然穩步增長。公司期內日活躍用戶(DAU)及月活躍用戶(MAU)同創新高,分別達3.46億及5.98億。公司解釋是受三個因素帶動:一是通過內容差異化,吸引使用者對平台參與度及黏度;二是短視頻的傳播方式愈來愈受觀眾認可;三是提升效率工作的作用顯著。受益於緊密連接的生態系統及引起使用者共鳴的豐富內容,快手的中長期日活躍用戶正朝著4億戶的目標進發。
相比長視頻,短視頻不太受高額版權費影響,創作門檻更低,而且因為比較受年輕人歡迎,大大提升短視頻的投產比(ROI),更易成為可盈利的商業模式。近年全球短視頻市場呈爆炸式增長,單單中國的使用者規模,截至去年底便高達9.34億人。
字節跳動旗下的抖音,是全球短視頻平台的“大哥”,被Meta(FB.US)和Alphabet(GOOG.US)視為勁敵,但它的應用能風行世界,並非單靠其短視頻的先行優勢,最重要資產是其推薦演算法,能夠營造更高效的流量優勢,在投資者眼中,其演算法的價值甚至高於以億計的使用者規模。
字節跳動去年聲稱,抖音及其國際版TikTok全球月活躍使用者數目突破10億人,而該公司2020年度營收為343億美元(2,290億元),是快手去年收入811億元的2.7倍,毛利達190億美元,相當於快手去年度毛利的3.7倍。當快手建立的使用者規模直迫字節跳動旗下平台的一半,但營收及毛利只及對方約三分之一,可見快手把用戶轉化為收入的表現仍有優化空間。
雖然快手仍需下苦功追趕抖音,但在提升用戶的參與度及黏度方面,已獲取一定成效。該公司首季每名日活躍用戶日均使用時長為128.1分鐘,較去年第四季的118.9分鐘及全年的99.3分鐘為高。而每名日活躍用戶平均貢獻網上行銷服務收入32.9元,較去年首季的29元為佳,反映內容差異化效益正逐步顯現。
現金水平降
智易東方證券行政總裁藺常念表示,中國政府之前對科網行業採取強監管政策,加上宏觀經濟及防疫封禁影響經濟,打擊快手的廣告及用戶收入,拖累公司股價表現;由於其業務處於長期虧損狀態,擔心以其“燒錢”速度,只能維持一年多營運。
藺常念所言非虛,回顧快手現金流表現,首季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及融資活動均錄得負數現金流,現金水平已由去年底的326億元驟降至153億元,確實令市場擔心公司短期內有融資需要。
與快手業務有較大可比性的上市公司,分別為嗶哩嗶哩(BILI.US; 9626.HK)、摯文集團(MOMO.US)及歡聚集團(YY.US),以市銷率(P/S ratio)作比較,嗶哩嗶哩的市銷率為2.76倍,摯文及歡聚分別為0.48倍及1.22倍:如果把快手首季營收延伸至全年842億元計算,市銷率約2.9倍,反映估值比同業較高,相信是因為其市場份額較大與收入較高所致。
“2022年是快手與嗶哩嗶哩等科網公司業績“見真章”的一年,如果長期虧損情況未能出現突破,恐怕更多投資者會失去耐性沽貨離場,令股價表現更低迷。” 藺常念說。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