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 a Beijing IPO last year, the loss-making biotech has also filed for a Hong Kong listing to better compete in the crowded market for HPV vaccines.

作為一間未盈利的醫藥企業,康樂衛士可謂資本市場「老玩家」,曾先後在新三板、北交所掛牌,期間也曾引入多輪融資

重點:

  • 康樂衛士的管線中,進展最快的三價HPV疫苗,有望在年底前在中國提交上市申請
  • 至少有6間疫苗企業的在研九價HPV疫苗進入臨床三期,康樂衛士能否快速出線仍是未知數

 

莫莉

自從北京證券交易所2021年9月開市至今,尚無一間同時在港股和北交所掛牌上市的企業。1月底,深耕疫苗行業的北京康樂衛士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833575.BJ)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文件,致力成為首家「北+H」上市公司。

康樂衛士是一家處於臨床階段的疫苗開發商,擁有豐富的HPV疫苗產品組合,主攻重組蛋白疫苗路線,亦有一款mRNA疫苗在研,但未有已經商業化的產品。康樂衛士的管線中,進展最快的是一款三價HPV疫苗,有望在今年底前在中國提交生物製品許可申請(BLA),而另一款重磅產品九價HPV疫苗預計2025年在中國及印尼遞交BLA,這款九價疫苗也是首個在中國開展男性適應症臨床試驗的九價HPV國產疫苗。

除此之外,康樂衛士還與成大生物合作開發十五價HPV疫苗,這是全球已取得臨床試驗批准的HPV疫苗中,價次最高的HPV疫苗,覆蓋了世衛癌症研究機構定義的全部高危型HPV,有望將宮頸癌預防率提高至96%以上,這款疫苗預計將於今年啟動臨床一期試驗。

康樂衛士還有一款二價治療性的HPV疫苗,採用的是mRNA疫苗技術路線。在HPV疫苗之外,康樂衛士有五款針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手足口病等有醫療需求缺口的疾病的疫苗,全部處於臨床前階段,商業化前景不明。

作為一間未盈利的醫藥企業,2008年註冊成立的康樂衛士可謂是資本市場「老玩家」。2015年9月,康樂衛士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其後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進行了四輪定向增發,總集資金額超過17億元,引入的股東包括遠望基金、雲鋒基金、東方富海等產業基金。

2021年9月,主要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北交所開市後,吸引了康樂衛士的目光, 2022年2月,公司宣佈計畫在北交所上市,當時預計的發行價為每股77.68元,擬發行股票數量不超4,453萬股。一年之後的2023年3月,康樂衛士終於成功登陸北交所,成為北交所「人用疫苗第一股」,只不過發行價已下調至每股42元,發行規模也縮水至700萬股。即便如此,康樂衛士在北交所上市首日即破發,當日跌幅達15.4%。

這次宣佈衝刺港交所之後,康樂衛士萎靡不振的股價當日上漲3.1%,不過隨後兩日分別下跌1.2%和7.8%,將利好消息帶來的漲幅全部抹平。這意味著,理性投資者對於康樂衛士的長期發展並不十分看好。

HPV疫苗內捲加劇

由於人口眾多且經濟穩定發展,中國2022年成為全球第二大疫苗市場,佔全球市場36.3%。據招股書引述的報告,在創新疫苗可及性不斷提高、政府政策利好、疫苗技術創新以及疫苗接種意識不斷增強的推動下,中國疫苗市場規模在2017年至2022年以32%的複合增長率增長,達到1,251億元。

其中,作為宮頸癌預防疫苗的HPV疫苗更是有著龐大市場。由於疫苗嚴重供應不足,截至2022年,中國9至45歲的女性累計接種率較低僅有9.36%。該報告認為,預計到2031年,9至45歲女性和男性的累計接種率將分別達到57%和7.6%,中國HPV疫苗市場規模預計也將達到730億元。

目前中國共有五款HPV疫苗獲批上市,最早上市的三款均為進口產品,直到2019年,萬泰生物(603392.SH)二價疫苗馨可寧成為首款獲批的國產HPV疫苗,由此開啟了國產HPV疫苗時代,2022年3月沃森生物(300142.SZ)二價疫苗亦獲批。為獲得更大市場,國產二價HPV疫苗已經開始價格戰,在去年8月的廣東省政府採購中,萬泰生物的馨可寧單劑價格已經降至116元,而沃森生物則以單劑146元的報價落選。

雖然提供更大範圍保護的九價HPV疫苗擁有更廣闊的市場,可是國產九價疫苗未來也將迎來激烈競爭。除了康樂衛士之外,萬泰生物、沃森生物、上海博唯、瑞科生物(2179.HK)等多間疫苗廠商的九價HPV疫苗,也都進入了臨床三期階段,此外還有多款11價、12價HPV疫苗加入競爭。康樂衛士作為尚無商業化能力的疫苗廠商,能否在這場激烈的內捲中佔得優勢?

對於康樂衛士而言,眼下更嚴峻是手頭資金不多。截至去年9月底,公司所持的現金已從2022年同期的8.26億元降至2.53億元,而2021年、2022年和2023年首三季度,其淨虧損分別達到3.8億元、2.93億元和2.25億元。

不過,招股書透露,該公司已於2023年12月及2024年1月取得額外銀行融資,尚有3.28億元的未動用銀行融資。目前康樂衛士的市帳率約為5倍,在港交所上市的未盈利疫苗股瑞科生物的市帳率只有3倍,顯示港股投資者對該類公司的估值偏向保守。康樂衛士能否在激烈的HPV疫苗市場闖出一片天地,還需時間證明。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

聯繫我們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海外收益提升 泡泡瑪特料上半年多賺350%

潮玩品牌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9992.HK)周二公布,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收入按年增長不低於200%,不包括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淨利潤增長不低於350%。 集團指出,業績大幅增長主因包括旗下IP在全球認可度提升、產品品類多樣化推動營收增長、海外市場持續擴張帶動收入結構優化,以及規模效應與成本控制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泡泡瑪特股價周三低開,至中午休市報246.4港元,跌6.3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趁AI熱配股 趣致集團集資3.2億元

互動機器營銷服務提供商趣致集團(0917.HK)周三公布配售股份,以每股106.6元,配售300萬股,佔現發行股份數目約1.14%。配售價較7月15日收市每股128.5元折讓17.04%,集資金額近3.2億元。 趣致表示,配售可加強集團的流動性和財務狀況,擴大公司股東基礎,優化公司資本結構。 集資約50%將用於境內外業務營運發展,約10%用於研發投入,約40%用於優化資本結構及一般企業用途。 周三趣致股價開市跌1.2%報127元,之後股價急挫逾一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ian Tu is a consumer investor

蹭零售紅利時代過去 天圖轉身進軍高科技

在籌備債券發行募資之際,這家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似已將目光瞄准高科技企業 重點: 天圖資本擬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總額不超過人民幣3億元 在核心業務聚焦的中國消費類企業疲軟之際,這家私募股權機構業務增長停滯   梁武仁 私募股權及創投界的老兵深圳市天圖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973.HK),正蓄勢拓展業務疆域,其傳統專注的中國消費板塊曾活力充沛,而今增長動能正快速消退。 天圖投資上周四宣布,計劃向機構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可一次發行或分期發行,最多籌資3億元(約合4,200萬美元)。公司擬將至少70%投入投資基金或自營股權投資,余下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雖未明確新資金投向領域,但「科技創新」的命名顯著指向高科技企業。對這家以投資奈雪的茶、飛鶴等消費企業著稱的機構而言,轉型並非完全無跡可循。在最新年報中,公司稱致力「發掘創新投資主題與策略」過程中,計劃將投資範圍拓展至生物科技、機器人等前沿領域。 作為深耕中國私募創投領域逾二十年的資深機構,天圖投資早年受益於消費升級浪潮,實現蓬勃發展。繁榮經濟催生的中產階層財富效應,為公司提供多年增長動力。 然而,時過境遷。近年,中國經濟增速顯著放緩,且未見有效紓解之道。佔GDP重要份額的房地產行業因投機炒作推高房價,加之債務驅動擴張,引發嚴重供給過剩,如今深陷困境。外部環境也面臨多重挑戰,包括與特朗普的貿易摩擦,對出口導向型經濟體構成重大困擾。 宏觀經濟困局,正以收入增速滯緩甚至裁員潮形式傳導至普通民眾。這意味著,消費企業要提升銷售有一定難度,進而使天圖投資在多方面承壓。 首要表現為,因零售關聯項目的吸引力減弱,公司募資難度加劇。這或許反映在其管理規模變化上,去年末資產管理規模降至205億元,同比縮水約16%。去年旗下基金新募資金額也銳減近三分之二,僅錄得4.01億元。 募資困境下,公司收入自2023年約4,660萬元下滑約5%。其兩大營收來源分別為基金管理費與收益分成(即所管理基金實現收益的分成)。去年,天圖投資在收益分成方面顆粒無收,意味其營收增長完全依賴基金管理規模的擴張能力。 被投企業估值縮水構成另一大挑戰。為此,天圖投資去年計提淨投資損失達7.05億元,較當期營收規模形成碾壓之勢。 當下市場環境中,天圖投資既難覓優質零售類新投資目標,又面臨存量項目IPO或股權轉讓的退出難題。因此,其拓展投資領域的嘗試合乎邏輯,儘管在私募及創投扎堆的高科技賽道,或遭遇更激烈競爭。 與天圖投資的困境形成反差,港股IPO市場回暖正推動中金公司(3908.HK;601995.SH)等頭部投行業務激增。中金公司周二預告,上半年淨利潤同比最高增長78%。反映投資者更傾向將資金投入即將IPO的成熟企業,而非押注天圖投資等機構佈局的初創公司,尤其是零售等遇冷板塊。 在新涉足的領域中,生物科技對天圖投資並非全新賽道。僅2022年,其就投資兩家該領域早期企業。當前,機器人產業在中國方興未艾,或能開闢其他價值窪地。 債務融資 就融資方式而言,債券發行更具實操優勢。一方面,當前中國央行維持低利率刺激經濟,發債成本或低於專項基金募資。鑒於股權投資者要求更高風險溢價,債務融資通常更具成本效益。因此,私募股權機構運用借貸提升投資回報實屬常規操作。 此外,通過發債鎖定資金後,天圖投資可迅速捕捉投資機會,無需苦待投資者實繳出資。更重要的是,憑借自身信用募得資金可自由支配,這與通常投向特定項目的股權資本形成鮮明對比。 天圖投資表示,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將「降低融資成本、拓寬融資渠道、提升業務規模,提高盈利能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天圖投資的股價較2023年IPO發行價已累計跌逾30%,市賬率僅0.3倍,低於中金公司的0.7倍。同屬精品投行的華興資本(1911.HK)市賬率居中,為0.5倍,凸顯天圖投資亟待提升市場認可度。 天圖投資將破局之道寄望於高科技投資。當前,公司極需成功完成戰略轉向,並重返增長軌道。不過,在中國經濟放緩的背景下,爭奪優質資產的激烈競爭,使其轉型之路知易行難。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obotaxi commercialization faces hidden barriers

中國Robotaxi商用推進面臨隱性門檻

Robotaxi實現全面落地,關鍵門檻已從技術突破轉向商業模式可行性、成本結構優化與政策法規配套能否同步落地    頭豹研究院 2025年,Robotaxi產業邁入規模化運營關鍵期。硬件降本與算法優化成為商業化前提。特斯拉(TSLA.US)Cybercab採用無方向盤設計及「無箱式」製造工藝,預計2026年單車成本降至2.5萬美元,較Waymo同類車型降低70%。 中國企業同步突破:百度(BIDU.US; 9888.HK)Apollo RT6通過量產激光雷達將硬件成本壓縮至2.9萬美元,文遠知行(WRD.US)第七代系統實現傳感器數量減少30%的同時提升感知精度。 在試點方面,目前,北京、上海等10餘城已允許完全無人駕駛收費運營,深圳明確事故責任由車企及系統供應商承擔,政策紅利推動運營範圍擴展。隨著Robotaxi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常見,那麼距離Robotaxi全面在中國落地,還有哪些門檻? 推向全國的挑戰 盈利模式、法規協同與安全人員比例仍是挑戰,但隨著成本下降與政策支持,Robotaxi正逐步邁向商業化正循環。 儘管技術本身的進步至關重要,但Robotaxi的商業化落地更依賴於一系列非技術因素的考量。首先,商業閉環的形成是大規模落地實現的關鍵之一。Robotaxi作為新興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其市場定位旨在提供比傳統網約車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 Robotaxi長期有望透過減人力與全天候運營降低成本,但短期仍面臨原車、感測器、維護等高昂成本壓力。然而,從短期來看,Robotaxi的製造商將面臨商業化過程中的初期成本挑戰,主要成本包括車輛的固定成本(原車、傳感器、改裝成本)、年度維護和運營費、市場推廣活動的費用,以及其他與新技術推廣相關的支出。據統計,2023年,原車、傳感器、年度維護和運營費和改裝費用分別約為10萬元、8萬元、8萬元、1萬元。前三者成本佔比比較高,分別為37%、29.6%、29.6% 其次是政策支持。Robotaxi的全面落地仍需政策支持與法規配套,涵蓋安全性、倫理與社會接受度等面向。Robotaxi的全面商業化,需要政策層面的支持——允許其在開放路段與網約車一樣自由行駛。然而,政府在制定全面開放政策時,需要綜合考慮技術成熟度、社會接受度以及潛在的安全和倫理問題。鑒於這些因素,政府對全面開放Robotaxi的政策持謹慎態度,以確保在推動技術創新的同時,也能夠保障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 Robotaxi具備全天候運行與高周轉率優勢,據Waymo估算,其行駛里程是普通車輛6倍,因此從經濟效益角度來講,Robotaxi具備極大的優勢。然而當前現實是,Robotaxi無法在完全開放的場景中運行,且其技術成熟度、安全性尚未受到市場認可。廠商搶佔市場所花費的營銷補貼是一筆較大的支出,同時,技術研發的持續投入、日常運維及安全員等人力成本、專用車輛的高昂改裝與採購成本都將為廠商帶來不小的資金壓力。 Robotaxi車輛本身的製造成本已能夠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使得其在人工替代方面具有潛力。隨著市場認知度的提升和政策環境的成熟,Robotaxi試點範圍擴大甚至能夠在廣泛的開放道路上行駛,其規模化運營將有效降低單位成本,業內普遍預期,當單一城市Robotaxi的保有量達到1,000輛時,將迎來其運營的盈虧平衡點。 頭豹研究院中國是行企研究原創內容平台和創新的數字化研究服務提供商,擁有近百名資深分析師,聯繫方式:CS@leadleo.com 本文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咏竹坊立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