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RD.US
Yiren Digital records strong revenue growth

二季度,這家網絡貸款服務公司的金融業務收入增長46%,同時也大幅增加了不良貸款撥備

重點:

重點:

  • 2020年才開始推出的小額循環貸款,是宜人智科二季度收入增長13%的主要推動因素
  • 在中國艱難的經濟環境中,聚焦此類產品是這家公司平衡風險管理與提升盈利能力的策略

梁武仁

宜人智科有限公司(YRD.US)瞄准不起眼業務的做法,在中國當前艱難的經濟環境下似乎相當精明。

上周二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這家網絡貸款服務公司二季度總淨收入同比增長13%至15億元。雖然這個增長已經很不錯,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的主營金融服務業務的收入在此期間增長了46%,達到8.51億元,促成的貸款總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7%。

在當前艱難的經濟環境下,這個收入增長值得稱贊,但也並非沒有代價。宜人智科的代價是,按照新的貸款撮合模式,它為未來潛在的不良貸款撥備大幅增加,這是導致其二季度利潤同比下降的一個關鍵因素。

宜人智科最新報告期收入大幅增長,背後的一個關鍵驅動因素是小額循環貸款,這是它從2020年才開始提供的產品,現在已經發展到佔其平台貸款的主力。正如宜人智科對小額循環貸款的分類標籤所顯示,這類貸款的功能很像面向企業和個人的信用卡,單筆金額從4,000元到6,000元不等。貸款期限也很短,不超過一年。

對急需資金的人來說,宜人智科的循環貸款非常方便。循環信貸額度允許借款人隨時支取不超過固定額度的資金,不用每次都得走繁復的貸款申請程序。

貸款期限短意味著利率較低,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宜人智科二季度金融服務業務的收入增長,落後於整體貸款總額的增長。但專注於循環貸款有一個重要優勢,因為規模較小,分散了違約風險,意味著要有相當數量的單筆貸款違約,才會導致其壞賬率飆升。

截至6月底,宜人智科的貸款逾期率與三個月前相比沒有太大變化。儘管該公司60至89天貸款逾期率多年來一直在攀升,反映中國經濟下行的影響,但與同行相比,其貸款質量總體上保持得相當好。

比如,競爭對手信也科技(FINV.US)上周發布的最新業績顯示,截至6月底,90天以上逾期率從一年前的1.68%飆升至6月底的2.65%。雖然信也科技對逾期貸款的標準與宜人智科不完全一樣,但信也科技的趨勢顯然在惡化,而宜人智科的問題貸款指標保持相對穩定。

值得留意的公司

同時管理風險和盈利是一項相當考驗平衡能力的工作。宜人智科正在瞄准信用評分高的消費者,以壓低違約率。但這也可能抑制其利潤空間,因為它只能對這些優質借款人收取相對較低的利率。顯然,公司為了賺取更高的費用,正在承擔更多的信用風險,以支持為其借款人提供實際貸款的合作夥伴。但這就需要宜人智科在每個時間段內預先為不穩定的貸款準備計提撥備。

在二季度,此類費用飆升至近2.8億元,相當於公司貸款中介服務收入的40%,而去年同期僅為1,200萬元。儘管收入增長令人矚目,但為了吸引優質借款人導致營銷成本急劇增加,加上撥備成本,它在二季的度淨利潤減少。  

但如果最終沒有發生違約,公司可以收回可疑貸款準備金,並將其計入收入。因此,如果大多數借款人最終都償還了貸款,那麼這些主動的會計措施並不一定是壞事。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央行堅持寬松的貨幣政策以支持低迷的經濟,貸款機構的融資成本正在不斷下降。上個月,中國人民銀行出人意料地降低了中期利率,這是四年多來的最大降幅。

宜人智科的CEO唐寧在討論最新財報的電話會議上說:「鑒於目前的市場融資狀況,我們正在風險承擔模式下戰略性地增加貸款額度,以更好地平衡風險管理和盈利能力。」

除了收入的強勁增長,另一個令投資者驚喜的是,公司董事會批准了一項計劃,即每半年派發至少相當於淨利潤10%的股息。這項討好股東的新措施,是對2022年9月批准的股票回購計劃的補充。此前,許多競爭對手都出台了類似的股息政策。宜人智科之所以如此慷慨,是因為它手頭持有大量閒置現金。二季度,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達到3.69億元,使得截至6月底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到55億元。

財報公布後,宜人智科的股價仍在下跌,目前的市盈率非常低,不足2倍。相比之下,信也科技的市盈率為4.7倍,而奇富科技(QFIN.US)的市盈率略高,為6倍。

也許投資者對宜人智科的利潤下滑不太滿意。儘管如此,宜人智科保持收入增長的能力,在當前的中國仍非同小可,尤其是考慮到上個月中國新增銀行貸款同比下降88%,創下15年來的新低。

宜人智科在這個行業的歷史已經不短了。它成立於2012年,最初是一家在線消費金融公司,因此在該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話又說回來,中國目前的經濟低迷是前所未有的,對各行各業的公司都提出了新的挑戰。

考慮到這點,宜人智科到目前為止應對得似乎還不錯。總而言之,收入不斷增長、能持續盈利並能產生現金的中國公司如今是比較罕見的。宜人智科顯示出它有能力做到這三點。僅憑這一點,投資者不妨再看一看這家公司。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Tuya operates a PaaS

塗鴉智能加速AI戰略  裝載AI功能品類出貨量佔總出貨量超93%

該全球AI 雲平台服務提供商正採取廣泛措施,將AI技術融入開發者工具及其賦能的硬件設備和應用程序 重點: 塗鴉智能表示,截至六月底,在其開發者平台上部署的產品中約93%已配備AI功能 公司制定了雙管齊下的戰略:運用AI賦能開發者,並優化接入其平台的AI產品   陽歌 隨著全世界大踏步進入AI時代,全球AI 雲平台服務提供商塗鴉智能(TUYA.US; 2391.HK)也融入其中,確認AI將在未來尖端聯網設備中扮演核心角色。公司在最新財報中著重強調其對新興的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的深耕佈局,凸顯其如何運用AI技術賦能開發者生態。 塗鴉智能在闡述財務穩健態勢持續向好的同時,發佈了AI戰略宣言。財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14.7%至1.55億美元,上年同期為1.35億美元。 佔總收入約三分之二的核心PaaS(平台即服務)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2%,從上年同期的約1億美元增至1.12億美元。截至六月的十二個月內,貢獻 PaaS營收近90%的優質客戶數量增至285家,較此前十二個月週期的280家有所增加。 今年上半年經營利潤率幾近盈虧平衡,同比改善顯著,表明其即將實現GAAP(通用會計准則)營業利潤。按non-GAAP(非通用會計准則)口徑,剔除股權激勵等支出後,該公司已實現盈利且利潤率相對穩健。 公司上半年實現2,360萬美元淨利,逆轉了上年同期40萬美元虧損態勢。鑒於去年首度盈利,2025年全年利潤有望創歷史新高。公司同時警示美國關稅政策給部分客戶帶來不確定性,但預計隨著形勢趨穩,四季度相關壓力將緩解。 塗鴉智能核心業務圍繞其PaaS平台展開,該平台承載各類應用程序來連接家電、玩具、家居安防系統乃至餵鳥器等實體設備。此類設備通過實時網絡連接以及越來越多的AI支持,實現多樣化功能:比如讓玩具與兒童實時互動;讓家居安防系統識別住宅內外的活動並在發現可疑情況時發出告警。隨著更多接入平台的應用程序和設備利用AI實現高階功能,公司正日益聚焦AIoT領域。 AI滲透率持續提升 Global Market Insights報告顯示,全球AI硬件市場規模2034年預計將達約2,963億美元,2025至2034年復合年增長率達18%。隨著硬件領域AI融合度的持續提升驅動強勁增長,該趨勢有望進一步提速。 塗鴉智能同期披露,截至六月底,平台上裝載AI能力的品類出貨量佔總出貨量約93%。此外,其開發者平台提供的AI智能體服務,日均支持全球1.5億次AI交互,覆蓋翻譯、醫療健康、能源管理、寵物護理、玩具及AI機器人等領域。 塗鴉智能聯合創始人、COO兼CFO楊懿表示,公司在AI領域有兩大重心:第一是降低海量開發者使用塗鴉平台的門檻,正通過AI Agent開發平台等推進該目標;同樣重要是,塗鴉也助力開發者將更多AI功能融入硬件與應用,以提升性能並加速商業化。例如開放集成ChatGPT、DeepSeek、通義千問和Gemini等主流模型,並將文本生成、圖像生成等功能一站式賦能給開發者。 「塗鴉始終站在AI硬件和應用落地的最前沿,我們正在全力推進AIoT生態建設」, 楊懿在財報電話會議中強調,「目標是不斷降低AI硬件產品的開發門檻,並推動其在更大範圍內的AI創新和普及。」 強化AI生態佈局 截至六月,塗鴉註冊開發者覆蓋200個國家和地區,總數超151萬,較2024年末的132萬增長約15%。 為拓展開發者生態,塗鴉通過AI開發者平台降低使用門檻。該計劃包括開源框架TuyaOpen,支持主流開源軟硬件生態,幫助開發者將項目移植部署至芯片或開發板。 除內部舉措外,塗鴉還聯結外部開發者社群,舉辦線上線下「黑客松」加速AI技術滲透。2025年上半年此類活動催生數百個具商業潛力的AI硬件原型。其中,Otto機器人項目表現亮眼,該項目運用智能體開展營銷推廣並採用了塗鴉T5開發板。公司還與DFRobot社區合作,將AI硬件開發引入高校及嵌入式系統課程,為學生提供AI應用實踐機會。 公司正加強AI聯合開發力度,積極尋求高潛力AI硬件投資項目,推動前景良好的方案市場化。 「管理層重申將持續推進AI驅動的產品與生態擴張」,股票分析社區SeekingAlpha在研報中概括塗鴉最新財報基調,「當前戰略重心仍是深化客戶關係、加速AI硬件商業化、保持強勁經營槓桿,使塗鴉既能抵御短期波動,又可深耕智能設備領域長期增長。」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多想雲折讓22%1供6 籌2.74億港元發展AI

營銷解決方案服務提供商多想雲科技控股(6696.HK)周四公布,擬以每持1股供6股方式集資最多約2.74億港元(3,500萬美元),每股認購價47.53港元,較最後交易日收市價折讓約22%。 發行最多5.76億股股份,佔擴大後股本約85.7%。公司表示,供股將按非包銷基準進行,僅供合資格股東認購。控股股東合共持股約16.9%,已承諾全數接納約9,754萬股供股股份的配額。 公司擬將所得款項約92.3%用於開發AI模型,包括用於獲取AI專用計算硬件,構建一個高效且具擴展能力的內部計算能力平台,而約7.7%用於購買媒體資源特別是快手、視頻號和小紅書的在線流量,以便客戶在這些網絡媒體平台上投放廣告。 此外,公司近期與抖音、快手等平台達成一級代理合作,需繳付大額預付款,導致現金需求增加。董事會表示,供股所得將有助應對與大型媒體平台合作所需的高額現金流壓力,同時補充營運資金。 多想雲股價周五早盤低開,其後一度漲逾9%,至中午休市報0.64港元,升4.92%。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anvin is a fashion company

Lanvin光環漸退拖累 復朗中期虧損續擴大

受累於核心品牌Lanvin 銷售同比大跌42%,復星國際旗下的復朗集團披露,今年上半年營收下滑22% 重點: 復朗集團今年上半年營收下滑22%,毛利率收縮四個百分點,虧損進一步擴大 在實施關店策略並迎來新總裁後,復星國際預計下半年奢侈品業務將企穩回升   陽歌 復星國際(0656.HK)旗下奢侈品業務復朗集團(LANV.US),是否需要考慮更名? 復朗集團(Lanvin Group)以法國標誌性奢侈品牌Lanvin命名,後者不僅是其最具認知度的資產,更曾長期穩居業績支柱地位,但這一局面在今年被打破。一周前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在整體遇冷的全球奢侈品市場中,Lanvin品牌光環正加速消退。該品牌上半年銷售額同比大跌42%至2,790萬歐元(約合3,250萬美元),營收貢獻排名從榜首跌落至第三位。 本季度業績「亮點」是美國品牌St. John Knits母公司St. John,營收僅微降0.8%至3,970萬歐元,躍居復朗集團第一大營收來源。Wolford部門上半年營收下滑23%至3,300萬歐元,同樣超越Lanvin躋身次席。 儘管我們認為復朗集團尚未會因品牌貢獻度變遷而更名,但其轉型進程顯然遠未完成。該業務前身為復星時尚集團,復星國際2010年代後期通過系列收購整合而成。2021年10月,復星國際將之更名復朗集團後, 2022年末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實現在美上市。 上市後,復朗集團經營持續承壓,高管層與創意團隊頻現人事動蕩。今年初,原St. John品牌首席執行官Andy Lew擢升集團執行總裁。此前,復朗集團開始推展節流措施,除關店及削減行政支出外,市場推測進一步將會裁員。今年上半年,降本行動仍在持續,據首席財務官 David Chan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披露,集團共「精簡」29家門店。 當前,只有一位分析師覆蓋復朗集團的股票,且僅給出「持有」評級,這絕非積極信號。更令人憂慮的是,據電話會議記錄,因無分析師參加,本次財報會異常簡短,全程僅由Lew和Chan宣讀既定文稿。 客觀而言,行業系統性困境難辭其咎。現實是全球奢侈品市場自去年起遭遇疫情後首度萎縮,今年頹勢更顯加速。頭部企業路威酩軒(LVMH, MC.PA)上半年營收下滑4%,古馳(Gucci)母公司開雲集團(Kering, KER.PA)跌幅更達16%。 營收領跌者 復朗集團以22%的同比跌幅領跌同業,上半年營收報1.33億歐元。公司將業績不振歸咎於「全球奢侈品行業普遍疲軟」及自身「戰略調整」。Lanvin銷售大跌42%構成最大拖累,其他品牌同樣全線下跌:前述St. John微降0.8%,Wolford下滑23%,Sergio Rossi大跌25%,Caruso亦回落11%。 經營困局中,復朗集團今年上半年毛利率從58%收窄至54%,同比收縮4個百分點;經調整EBITDA虧損由4,200萬歐元擴大至5,200萬歐元。 按區域劃分,歐洲及大中華區表現尤為疲弱。北美市場相對堅挺,這解釋了以美國為主戰場的St. John為何表現優於其他品牌。 復星曾冀望借力中國渠道優勢,將旗下奢侈品業務打造成全球巨頭,彼時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催生全球最蓬勃的奢侈品市場。2021年,貝恩-意大利奢侈品行業協會(Bain-Altagamma)曾預測,2025年中國將佔據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25%至27%的份額。而其今年最新分析顯示,中國佔比僅12%,不足原來預期的一半。…

簡訊:融創上月銷售54億 按年下跌27%

房地產開發商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1918.HK)周四公布八月的銷售數據,上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53.9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下跌27%。 八月的合同銷售面積約13萬平米,每平方米銷售均價41,460元,較去年同期下跌7.8%及20%。 今年首八個月,融創中國累計銷售金額為304.7億元,同比下跌13%,每平方米均價33,050,同比上升57%。 融創中國周五開市報1.55港元,升0.65%,股份年初至今已下跌逾三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