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55.HK
Seyond signs deal to merge with TechStar

這家自動駕駛激光雷達傳感器製造商已同意通過香港SPAC計劃借殼上市的交易,該計劃推出已有三年,但並未取得太大進展

重點:

  • 圖達通已同意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 TechStar合併,在香港借殼上市
  • 事實證明,由於要求嚴格並且投資者態度謹慎,通過香港已有三年歷史的SPAC計劃上市困難重重

  

梁武仁

又一家寄希望於自動駕駛汽車前景的公司尋求登陸香港交易所。儘管今年美國和香港都出現了一系列類似的自動駕駛汽車新股上市,但圖達通這家公司的上市之旅可能不會一帆風順,反而或將舉步維艱。

上周五,一家名為TechStar Acquisition Corp. (7855.HK)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表示,已簽署與圖達通合併的協議。圖達通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激光雷達(LiDAR)傳感器製造商,這種傳感器是自動駕駛的關鍵部件。理論上,這筆交易應該會成為圖達通在香港上市的一條捷徑,因為合併完成後,它只需要繼承TechStar在香港交易所的位置即可。

SPAC是沒有實際業務的空殼實體,僅作為真實公司通過反向合併上市的工具,這種上市方式可以繞過傳統IPO程序的繁瑣要求。近年來,其相對簡單的特點促使SPAC交易在美國激增,尤其是在資金短缺的科技初創公司中。

但圖達通能在多快的時間內抵達終點,甚至能否實現,目前還不確定。香港在2022年初推出了SPAC計劃,旨在複製此類上市在美國的繁榮,重振股市,當時香港股市仍在新冠疫情的餘波中苦苦掙扎。

然而,香港的借殼上市計劃幾乎從未起飛過。今年10月才有了第一筆SPAC合併,涉及的是新加坡電子商務公司獅騰控股有限公司(2562.HK)。這筆交易推進相對較快,簽署SPAC合併協議幾個月後就完成了。但其他幾筆SPAC合併交易似乎陷入了困境。

其中之一是找鋼網與Aquila Acquisition Corp.(7836.HK)的合併。2022年3月,Aquila成為香港首家上市SPAC,一時引起轟動。去年夏天,該公司披露了與找鋼網合併的計劃,引發了外界對這家鋼鐵交易平台運營商即將成為港交所首家通過SPAC交易上市的公司的厚望。當時,Aquila預測該交易將在2023年第四季度完成。

但這個時間早已過去,此事毫無進展,原因可能是未及時獲得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必要批准。Aquila終於在今年3月向港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申請,這似乎表明交易即將完成。但九個月後,這筆交易仍未完成。

拖延這麼久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為了防止害群之馬利用該計劃破壞香港股市,香港針對SPAC交易的審批程序頗為嚴格。在本月初提交的一份文件中,找鋼網報告了聘請銀行處理與Aquila合併事宜,並提醒稱,該交易尚未獲得港交所和香港證券監管機構的批准。

謹慎的姿態

在SPAC公司上市後仍處於空殼狀態時,港交所只允許專業投資者進行投資,由此可見香港方面的謹慎態度。相比之下,美國的計劃允許所有人投資此類SPAC。香港的投資者本就相當保守,這使得SPAC很難籌集資金。

此外,香港的SPAC在上市時必須擁有至少10億港元(約合1.29億美元)的淨資產,這等於是設定了很高的准入門檻。所有這些障礙加在一起,導致香港只有為數不多的SPAC存在。

但留給找鋼網的時間不多了,因為它的SPAC合作夥伴Aquila必須在明年3月之前完成合併。這是因為根據香港的規定,SPAC必須在上市後24個月內找到合併夥伴並簽署協議,並在36個月內完成合併,以避免解散。

Techstar於2022年12月上市,因此它宣布與圖達通合併勉強滿足了24個月的要求。這可能會讓一些人懷疑,它是不是因為面臨在最後期限前找到目標的壓力,而選擇了一個不那麼理想的合作夥伴。

TechStar並沒有透露太多有關圖達通財務狀況的信息,而已公開的信息也並未給人多厲害的感覺。它援引第三方數據稱,2023年,圖達通在乘用車激光雷達產品的銷量中排名第一。圖達通的投資者中包括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淡馬錫幫助該公司建立了信譽。但該公司的收入增長似乎已經迅速降溫。

根據TechStar提交的文件,圖達通的年收入在2023年同比增長83%,達到1.21億美元。但它在2022年才開始產生有意義的收入,2021年收入僅為460萬美元。因此,該公司在2023年才開始加大生產,儘管它早在2016年就成立了。

對於新興科技公司來說,要過很長時間才能產生收入並不罕見,因為開發和實現大規模生產需要一段時間。不過,對圖達通來說,它的收入增長似乎在今年踩了煞車。該公司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總額約為6,600萬美元,略高於去年全年收入的一半。更糟糕的是,它的淨虧損正在擴大,從2022年的1.88億美元增加到去年的2.19億美元。

目前,無法保證TechStar和圖達通的聯姻一定會通過香港監管機構的審查。精明的投資者可能會對圖達通的長期前景提出質疑。另一家激光雷達公司、同樣處於虧損狀態的禾賽(HSAI.US)於去年2月在美國上市,但其股價較IPO價格下跌了40%以上,目前的市銷率為6.4倍,相對較低。在香港上市的另一家激光雷達公司速騰聚創(2498.HK)市銷率略高一些,為8.1倍。

與TechStar合併將讓圖達通的估值增為117億港元,是其2023年收入的12倍多,在市銷率方面遠高於禾賽和速騰聚創。如此高的估值,再加上圖達通的收入增長似乎正在放緩,表明該公司可能難以打動投資者,更不用說監管機構了,而只有這些監管機構開綠燈,圖達通才能完成香港上市。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簡訊:藥明康德配股集資76.5億元

中國醫藥外包龍頭企業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周四公布,擬配售7,380萬股新H股,每股作價104.27港元,較前一交易日收市價112港元折讓約6.9%,淨集資約76.5億港元(9.75億美元)。 此次配售股新股佔擴大後H股及已發行股份總數約16.01%及2.51%,籌得資金中約90%將用於加速推進全球布局和產能建設,約10%將用於一般公司用途。 公司此前公布,今年上半年收入207.99億元,按年增長20.64%;股東應佔溢利為82.87億元,按年上升95.46%。 藥明康德股價周四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07.8港元,跌3.75%。公司股價今年以來上升9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美高梅中國二季度業績微升

澳門博企美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2282.HK)周四公布上半年業績,4至6月的第二季度收益86.7億港元,同比升18.9%,經調整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為25.1億港元,同比升2.8%。 今年中期的收益為166.6億港元,按年升2.7%,經調整EBITDA為48.8億港元,按年跌1.4%。 二季度的主場地賭枱投資額同比上升7%至40.9億美元,主場地賭枱的贏率微升0.5個百分點至25%。 美高梅中國周四開市升1%報15.76港元,今年以來該股上升逾6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ranssion makes Tecno phones

競爭加劇盈收下滑 傳音擬赴港上市抗逆勢

據媒體報道,這家在上海科創板的上市的平價智能手機製造商,正考慮赴港作第二上市 重點: 據媒體報道,科創板上市的傳音控股正考慮赴港作第二上市,融資規模或高達10億美元 這家平價手機製造商憑借開拓非洲市場迅速崛起,但隨著競爭加劇,其營收去年開始下滑   陽歌 對企業融資而言,時機決定成敗。不過,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88036.SH)顯然未能汲取這一教訓,媒體新近報道稱,這家平價手機製造商正計劃在科創板基礎上,在香港作二次上市。 憑借著力發展Tecno、Infinix及Itel等處於100至200美元區間的平價機型,傳音控股成為國內最不為人知的手機行業翹楚。通過悄然深耕非洲市場確立主導地位後,公司2023年借力拓展其他新興市場,躋身全球前五大手機廠商。 然而,近年隨著國內其他手機廠商在非洲發起挑戰,加之其在新開拓市場屢遭挫敗,傳音控股步入艱難時期。雪上加霜的是,全球通信芯片巨頭高通去年對該公司發起訴訟,其任職多年的CFO,更於當年9月短暫失聯。 這樣的境況之下,可能難以使傳音控股成為港交所IPO的有力候選者。但現實似乎並非如此,彭博社上周報道,公司正與顧問商討,計劃在香港上市集資約10億美。 雖自身處境堪憂,傳音控股無疑受到香港IPO市場火爆勢頭的鼓舞。该市场近期受沪深A股上市的中资企业青睐,成为他们第二上市地点。這一輪熱潮以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為首,後者今年5月完成香港年初至今最大IPO,共募資逾40億美元。 與寧德時代類似,傳音控股2019年登陸科創板時,憑借同業忽視的非洲市場,成為強勁增長典範。公司股價目前仍超發行價一倍有餘,巔峰時期漲幅高達五倍,投資者對其快速崛起不吝惜掌聲。 隨著去年下半年營收下滑,傳音控股的股價近期表現相對疲弱,今年截至目前累計下跌21%。當前19倍的市盈率,僅為競爭對手小米(1810.HK)54倍市盈率的三分之一,後者近年因進軍電動車市場激發熱捧,股價狂飆。行業巨頭蘋果公司(AAPL.US)則為33倍。 面對全球市場的激烈競爭與增長放緩,智能手機製造商普遍承壓。傳音控股因高度依賴利潤率偏低的平價手機,防守力尤顯脆弱,在小米與原屬華為旗下的榮耀大舉進軍非州之際,情況愈顯得不利。 業績表現插水 直至去年上半年,傳音控股營收仍保持38%的同比增速,達346億元,但下半年形勢急轉,驟降8.3%。收縮態勢今年一季度加劇,公司公布營收同比大跌25.5%至130億元,上年同期為174億元。 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大跌70%至4.97億元,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21.4%降至19.3%。橫向對比,小米當季毛利率為22.8%,蘋果公司產品的毛利率更高達35.9%。 聚焦低端市場,無疑是傳音控股毛利率偏低的主因,但另一因素或是高通訴訟案。去年7月,這家美國芯片巨頭起訴傳音控股。媒體報道稱該案於今年1月和解,意味作為協議組成部分,傳音或需向高通支付額外專利許可費,由此推升成本、侵蝕利潤率。 縱觀傳音控股各主要市場走勢,全線失守態勢明顯。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數據顯示,公司非洲市場出貨量一季度下跌5%,市佔率由52%降至47%,終結連續七個季度的增長。東南亞市場當季出貨量大降20%,市佔率自18%降至15%。中東局勢尤甚,出貨量驟減30%致市佔率由22%滑落至16%。 國際數據公司(IDC)分析師黃子興(Will Wong)指出,激烈競爭與內存價格上漲雙雙削弱傳音控股業績。他稱,該公司正摒棄「不惜一切代價的增長」戰略,轉向追求更高利潤機型。他預計,這家公司的處境將於下半年好轉,若推進港股上市,或提供更多正向動能。 不容忽視的是去年9月,傳音控股任職多年的CFO肖永輝短暫失聯兩周,也引發些許隱憂。肖永輝快速現身令公司稍安,外界多猜測其因涉他人刑案接受質詢。但無論如何,核心高管在一段時間失聯終非良兆。 最終而言,傳音控股赴港上市將為投資者開闢投資中國手機製造業的新通道,畢竟除小米外,該領域主要參與者多為非上市公司。但由於傳音控股專注低端市場,且業績滑坡,若期望融資10億美元,公司可能需以低於科創板股價的價格發行股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he RWA boom is arriving ahead of schedule

以貨為幣 資產上鏈 RWA熱潮的機會與風險

香港穩定幣條例即將正式上路,RWA風潮提前湧現,香港鏈上金融開啟一場熱鬧的實驗    李世達 香港《穩定幣條例》將於 8 月正式實施,全球目光再度聚焦這座亞洲金融中心。穩定幣發行的規則確立,也為「RWA」(現實世界資產)開闢了一條通往主流金融市場的法治通道。 RWA指的是透過區塊鏈技術,將現實世界中可驗證、可交割的實體資產(如大宗商品、不動產、票據等)進行確權與數字化,進而發行代幣,於鏈上流通與交易。這種資產代幣化(tokenization)不僅提升了交易效率,更打通了傳統金融與加密經濟的橋樑。RWA最大的潛力在於,它不是憑空創造一種虛擬資產,而是讓實體經濟變得更透明、更可融資、更流動。 而穩定幣條例之於RWA的重要性,在於它為RWA所需的數字結算與清算系統提供了法理基礎。沒有穩定幣,就無法構建可編程、可實時計價與結算的代幣交易環境,RWA難以突破應用瓶頸。同時,穩定幣本身若無可對應、具價值基礎的鏈上資產,其發行與使用也難獲信任與規模支持。RWA提供了穩定幣實際錨定物與使用場景,能提升穩定幣作為結算工具的可信度與通用性。 自2023年6月起,香港金管局與財庫局支持多個穩定幣與RWA試點項目,包括金銀業貿易場、中銀香港、香港交易所、HashKey與Ant Digital Technologies(螞蟻數科)等多方參與。除此之外,浙江、山東等外貿重地也有多家出口型企業透過合作平台,將鋁錠、銅板與白糖轉為鏈上資產,用於融資與海外訂單預付結算。 據波士頓咨詢(BCG)公布的估算數字,至2030年,全球代幣化市場有望達到16萬億美元規模,這一數字約相當於當前黃金市值的三倍。 市場快速反應 資本市場對這波風口的反應顯然更為迅速。獅騰控股(9993.HK)、廣聯科技(8279.HK)、德林控股(1709.HK)等多家港股公司在短時間內接連宣布進軍RWA與穩定幣業務,不論是表態有意申請牌照、簽訂合作協議或簡單表示「正在研究相關方向」,都迅速引發市場炒作與股價上升。 有市場專家警告,現時「穩定幣概念股」部分已嚴重偏離基本面。由於北水資金短炒助推,多數公司僅憑合作意向或傳聞即被資金追捧,後續若無實質落地,8月監管政策正式實施後勢必面臨估值回調風險。 事實上,RWA作為連接資產確權與鏈上金融的基礎設施,是對企業是否真正擁有產業場景與交易需求的考驗。那些擁有實體商品交易、倉儲物流、跨境清算、區塊鏈應用經驗的企業,在這場變革中更具競爭力。 而金融科技平台則可憑藉現有用戶基礎與技術能力,搭建資產代幣化與結算系統。如復星國際(0656.HK)旗下金融科技平台星路科技,近日發布一站式RWA平台FRP。星路預計,貨幣基金RWA代幣化之後,會是債券、風險評級相對較佳的基金、票據等產品,再之後才會是實物資產。標準化資產會是兩三年內市場偏好的RWA類型。 隨著《穩定幣條例》於8月生效,香港或將真正迎來以實體經濟為基礎的鏈上資產時代。但這場資產重構的競賽,終究不會獎勵跑得快的人,而是給予那些跑得穩、做得真的企業。 李世達,詠竹坊編輯。他的聯絡方式:shihtalee@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