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US BTDR.US
Bitdeer, Canaan move into AI

隨著核心加密貨幣業務陷入虧損,兩家公司都在尋求發展與AI技術相關業務

重點:

  • 比特小鹿表示,它為從事人工智能的客戶提供雲服務,獲得英偉達供應芯片
  • 加密貨幣礦機製造商嘉楠耘智,計劃成立一個獨立部門,為人工智能應用提供芯片製造業務

     

梁武仁

加密貨幣業務由熱變冷後,商業模式要怎麼調整?可以轉向下一個熱門領域,這裡要說的是人工智能(AI)。至少這是我們關注的兩家加密貨幣相關公司嘉楠耘智(CAN.US)和比特小鹿(BTDR.US)的最新做法。

在因數字資產價格波動而遭受打擊之後,兩家公司的新嘗試看上去都相當謹慎。與很多中國企業在本業務遭打擊時,往往會進行劇烈業務轉型相比,它們的選擇可以說相對溫和。

上週四,運營加密貨幣挖礦平台的比特小鹿表示,將與芯片製造商英偉達(NVDA.US)聯合推出

人工智能雲服務,在目前的人工智能微芯片領域,英偉達可以說是最熱門的品牌。根據此次合作,比特小鹿將成為英偉達合作夥伴網絡中的首選雲服務提供商,這意味著比特小鹿的新加坡數據中心,將成為英偉達產品支持的人工智能雲服務的首批供應商之一。

兩天前發佈的最新季報中,全球最大的比特幣礦機製造商之一的嘉楠耘智簡單提到,正進行內部重組,以便讓人工智能業務成為一個獨立運營的部門。公司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稱公司正在尋求創建一個單獨的人工智能部門,後者甚至可能會獨立融資。除了製造加密礦機的核心業務外,嘉楠耘智還製造人工智能應用芯片。

「鑒於過去幾個月人工智能行業發生的重大變化,我們一直在對人工智能業務的未來進行戰略性探討,」嘉楠耘智首席執行官張楠賡表示。 「根據目前的行業和市場環境,我們認為人工智能業務的發展應該走更明確、更獨立、更長遠的方向。」

兩家公司發展人工智能相關業務的努力非常明智,因為與這項熱門新興技術相關的服務和產品帶來的收入,可以幫它們很好地對衝加密貨幣市場的劇烈波動。

比特小鹿本就在為加密貨幣挖礦提供托管服務,因此它應該可以重新調整計算資源的用途,將其用於雲服務等人工智能應用。同樣,開發人工智能專用芯片與嘉楠耘智之前的主業也並非雲泥之別,加密貨幣礦機也會用到芯片。與中國科技企業中有時會出現的徹底轉型(往往是為了度過艱難時期而做出的孤注一擲的嘗試)相比,這些轉變與它們本身的核心業務關聯性更強。

兩家與中國有關聯的加密貨幣挖礦公司第九城市(NCTY.US)和比特礦業(BTCM.US),就是徹底轉型的例子,前者最初是一家遊戲運營商,後者是一家在線彩票銷售商。

加密寒冬

儘管近期各種加密貨幣呈漲勢,但數字資產生態系統下的所有企業恐怕都明白,在漫長的加密寒冬中,業務的多元化何其重要。嘉楠耘智最新的季報說明瞭這一冰冷的現實。最新財報顯示,由於礦機銷量下降,其三季度收入同比下降77%,至3,300萬美元。

該公司擁有自己的挖礦業務,它的收入也出現了類似的下滑,因為在哈薩克斯坦的挖礦業務,要遵守新法規而臨時停產,另外,美國的一個項目合作夥伴又違反合同。

儘管收入大幅下降,嘉楠耘智的成本下降速度卻遠低於30%,部分原因是存貨和預付款項的減值增加了。所以,它的營業費用實際上升了。因此,嘉楠耘智在三季度出現了虧損,而去年同期還實現了少量淨利潤。

比特小鹿的情況要好一些。該公司上個月發佈的季度業績顯示,通過部署算力生產更多虛擬貨幣並提高托管容量,公司期內收入同比增長約14%至8,730萬美元。儘管淨虧損大幅收窄,但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

對這兩家公司來說,最近的一個亮點是數字貨幣的反彈。比特幣今年上漲了150%以上,人們越來越樂觀地認為,目前的價格水平是可持續的。對於價格飆升,有一些令人信服的解釋。

首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可能會批准首只現貨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許多人認為,這可能會改變遊戲規則,因為它等於是在監管層面正式批准了與虛擬貨幣掛鈎的投資產品。此外,預計將於明年發生的「比特幣減半」,將減少新進入市場的比特幣數量,從而有助於推高比特幣的價值。

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價格的上漲,可能會給嘉楠耘智和比特小鹿帶來業績的好轉,它們可能會將未來的部分利潤,用於開發其他收入來源,如人工智能相關產品,以對衝未來加密貨幣的回調。

儘管加密貨幣市場近期出現看漲情緒,但嘉楠耘智管理層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還是表現出了謹慎的態度。

「我相信,與三季度相比,四季度已經出現了改善的跡象,」嘉楠耘智投資者關係總監克拉克·蘇西(Clark Soucy)表示。「然而,我們不應期望價格和(交易)量雙雙上升的最理想情況會很快出現。基於上述總體形勢,我們對2023年四季度的前景持高度謹慎的態度。」

考慮到加密市場波動的歷史記錄,這種謹慎可能是有道理的。比特小鹿和嘉楠耘智的所有收入,目前都與加密貨幣活動有關,意味著兩家公司在剛剛啓動的多元化發展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嘉楠耘智股票目前的市銷率只有0.6倍,比特小鹿的要高一些,但也不盡如人意,約為1.8倍,這還是在與英偉達合作的消息傳出後,其股價出現了大幅上漲之後的情況。從長遠來看,兩家公司提高估值最可靠的辦法是減少對虛擬貨幣的投入,而進軍人工智能似乎是開始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選擇。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Bain sells Chindata, which operates infrastructure

簡訊:貝恩資本40億美元出售中國數據中心業務予本地買家

貝恩資本(Bain Capital)周三宣布,已同意以40億美元將其中國數據中心業務出售予深圳東陽光實業(600673.SH)為首的財團,這筆交易是中國歷來最大規模的數據中心出售案。 此次出售的資產原名為秦淮數據,是WinTrix DC集團的中國業務,標誌著貝恩資本全面退出中國數據中心市場。該公告發布前,今年8月下旬曾有媒體報道數家企業競購WinTrix中國資產,交易估值或達42億美元。 貝恩資本2019年整合亞洲兩項數據中心資產組建WinTrix,2020年推動秦淮數據在美國上市,後於2023年以31.6億美元估值完成私有化。 伴隨人工智能崛起推高算力需求,數據中心近兩年已成為熱門投資領域。與此同時,中國政策要求國內通信基礎設施由本土企業和投資者持有,貝恩資本可能因此面臨出售WinTrix中國資產的壓力。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特朗普擬限制中國藥品與療法 引發製藥巨頭反彈

美國特朗普政府正考慮簽署行政命令,限制來自中國的藥品和實驗性療法,措施若落實,恐衝擊美國製藥產業與病患用藥來源。 根據《紐約時報》報道,草案要求,美國製藥公司收購中國新藥須經外資審查委員會(CFIUS)強制審查,並提高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對中國臨床數據的審核門檻與監管費用;同時推動本土生產抗生素與止痛藥,並給予稅收優惠與政府採購優先,以降低對中國依賴。 此舉在華府引發正反雙方的激烈遊說。支持該項草案的保守派投資人彼得·泰爾(Peter Thiel)、創投家喬·朗斯代爾(Joe Lonsdale)等,主張中國生技業快速崛起已對美國形成「生存威脅」,必須果斷反制。他們在美國初創生技公司持有龐大投資,卻因中國競爭而難以退出。相對地,輝瑞(PFE.US)、阿斯利康(AZN.US)、默克(MRK.US)等跨國藥企,近年大量收購中國低價實驗藥物,視其為研發管線的重要來源,因而對新政感到不安。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大型藥企收購案中有38%涉及中國藥物,十年前幾乎為零。同時,中國今年上半年發起的新藥臨床試驗數量已超越美國,而美國生技IPO市場則陷入低迷。業內人士稱:「美國目前仍領先,但我們正在失去優勢,必須立刻行動。」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K-POP return

韓流回潮:你是否依然愛我?

韓流巨星在澳門的演唱會依舊轟動,線上音樂平台開始對若有似無的「限韓令」進行試探。但問題是,歸來的韓流還有一樣的威力嗎?    李世達 嚴格來說,所謂的「限韓令」從未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出現過。中國政府既沒有公開頒布過相關禁令,也沒有明確宣布過解除。然而,在過去九年,韓劇下架、韓星鏡頭被刪、偶像巡演停擺,韓流在中國市場驟然降溫,從「暖流」變成「寒流」。但來到2025年,春江水暖鴨先知,業界敏銳地注意到,這個隱形的禁令已出現鬆動跡象。 韓國海關統計顯示,2025年1至2月,韓國對華音像產品出口額達925萬美元,是去年同期的3.5倍;而截至2月為止的六個月,累計出口額更突破3,152萬美元,同比增長逾兩倍。這組數字清楚表明,中國市場對韓流內容的需求依然存在,一旦政策稍有鬆動,消費力便會迅速釋放。 線下活動的回歸同樣值得關注。近年來,韓星在中國舉辦粉絲見面會的數量明顯增多,從新生代偶像到資深團體成員,逐步恢復與內地粉絲的近距離互動。雖然規模尚難與2010年代盛況相比,但其頻率與覆蓋城市的增長,已經反映出文化交流正在重啟。 更具象徵性的場景出現在澳門。近來多場韓流巨星演唱會在當地舉行,不僅座無虛席,還吸引大批內地觀眾跨境觀演。澳門因此成為「限韓令」解凍的窗口,也顯示出中國內地民眾對韓流的熱情並未消退,只是暫時被壓抑。 在這股回潮的風口上,線上音樂平台最為敏感。騰訊音樂(TME.US)便是典型代表。今年5月,該公司斥資12.9億元,入股韓國SM娛樂(041510.KQ),成為其第二大股東。SM曾打造SuperJunior、EXO、aespa等多代偶像,如今與中國互聯網巨頭結成資本聯姻,市場相信更堆韓流資源將被系統性引入中國市場。 隨後,騰訊音樂又宣布與 The Black Label、H MUSIC 等韓國公司展開合作,將更多K-pop專輯、MV與獨家物料導入平台。更重要的是,騰訊音樂將韓國風靡多年的「Bubble」私密互動社群 引入中國。粉絲只需花28元便能「加入」偶像小圈子,接收專屬訊息,甚至享有優先購票權。這種「情緒經濟」模式,正在顯著提高平台的用戶黏性與付費率。 數據已經反映成效。2025年第二季度,騰訊音樂營收達84.4億元(11.74億美元),同比增長 17.9%;淨利潤更大漲三成以上。付費用戶數突破 1.24億,其中超級會員達1,500萬。業內普遍認為,K-pop內容拓展與演唱會業務是推動這份成績單的關鍵。相比之下,主要依靠獨立音樂人和社群經濟的網易雲音樂(9899.HK),,雖然上半年在盈利上有所突破,但收入卻出現下滑,凸顯出韓流對平台黏性的獨特價值。 你還愛我嗎? 然而,「韓流回潮」並不必然意味著韓流將全面復蘇。首先,中國本土娛樂市場已發生結構性變化。近年來,國產電影與偶像文化的號召力明顯增強,例如《哪吒2》的票房神話,展現了本土文化同樣能引發全民共鳴。韓流再入中國市場,更多可能是作為「圈層文化」的補充,而非壟斷性主流。 其次,九年的「限韓令」已經重塑了新一代年輕觀眾的文化偏好。雖然政策層面逐步鬆動,但部分消費者更願意支持本土偶像與文化產品。這種心理隔閡,可能成為韓流全面復甦的無形阻力。 平台過度依賴外部IP也隱含風險。如果未來政策再次收緊,或粉絲熱情下降,平台可能面臨內容依賴的隱憂。對騰訊音樂而言,韓流既是商業賭注,也是一場必須小心駕馭的情緒經濟試驗。在商言商,引入韓流加碼情緒經濟仍然值得一搏。只是當韓流的燈光再度於中國舞台上亮起,尖叫聲中夾雜的或許是更複雜的情緒。 李世達,詠竹坊編輯。他的聯絡方式:shihtalee@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ai Lab under pressure over clinical results and rival drugs

產品增長疲軟核心臨床進展不順 再鼎醫藥遭遇挑戰

市場用腳投票的背後,是再鼎醫藥核心產品增長疲軟與研發管線受挫的雙重困境 重點: 貝瑪妥珠單抗作為重磅預備產品,最終分析結果不及預期觸發市場負面情緒 市場普遍認為再鼎醫藥的業績不及預期,兩款核心產品艾加莫德、則樂收入表現不佳    莫莉 在生物醫藥行業,一直流傳著一條「雙十定律」——研發一款創新藥需要耗費10年時間、10億美元,並且大約90%的新藥會倒在半路上,藥物研發的臨床進展不及預期在醫藥行業並不罕見。可是,當再鼎醫藥有限公司(Zai Lab Limited, 9688.HK)公布一項核心產品的 III期臨床遭遇挫折後,其港股股價次日卻應聲暴跌,這一劇烈的市場反應似乎不太尋常。 9月3日,再鼎醫藥發布公告稱:合作夥伴安進公司評估貝瑪妥珠單抗聯合化療用於一線胃癌治療的FORTITUDE-101 III期臨床研究完成最終分析,結果顯示在最終分析中,此前於中期分析時觀察到的生存獲益幅度減弱。  因此,再鼎醫藥決定等待另一項FORTITUDE-102研究結果再提交貝瑪妥珠單抗的註冊申請,這意味著該產品的上市申請將被推遲至少半年。 貝瑪妥珠單抗是再鼎醫藥於2017年授權引進的一款全球首創(FIC)的FGFR2b靶向單克隆抗體,再鼎醫藥支付500萬美元首付款和最高不超過4,000萬美元的里程碑款項獲得該藥物在大中華區的獨家研發和商業化權利。在FORTITUDE-101臨床研究的中期分析中,貝瑪妥珠單抗成為全球首個在隨機III期試驗中證實可為某一類胃癌患者帶來顯著生存獲益的FGFR2b抑制劑。胃癌是全球常見高發的惡性腫瘤,中國是全球胃癌疾病負擔最重的國家之一,對於IV期胃癌患者,其總體五年生存率不足10%。 貝瑪妥珠單抗作為再鼎醫藥備受矚目的重點在研產品,其中期分析時展示的優異臨床數據曾極大提振了市場預期,然而最終分析的反差結果顯著挫傷了投資者信心,成為引發市場負面情緒的直接導火索。消息公佈後,再鼎醫藥港股次日開盤低開近7%,盤中一度下探至22.52港元,股價創下逾三個月新低,全日收跌幅11.99%。 不過,此次下跌並非孤立事件,而是在創新藥板塊整體熱度較高、累積漲幅較大的背景下發生,當日創新藥概念股普遍遭遇回調,恆瑞醫藥 、歌禮制藥等個股均錄得超過5%的跌幅。 業績不及預期 市場用腳投票的背後,是再鼎醫藥核心產品增長疲軟與研發管線受挫的雙重困境。2025年第二季度,再鼎醫藥總收入為1.1億美元,同比增長9%,期內的淨虧損為8,916.5萬美元,同比收窄33.33%。儘管公司維持 2025 年全年收入5.6-5.9 億美元的指引不變,但投行浦銀國際認為,該指引目標對應下半年的收入需要實現同比 63%-77%的增速,具有一定挑戰性。 市場普遍認為再鼎醫藥的業績不及預期,產品毛利率同比下降4.3個百分點至60.6%,主要原因在於兩款核心產品艾加莫德、則樂收入表現不佳。作為再鼎醫藥的「現金奶牛」,則樂在第二季度遭遇顯著下滑,收入僅為4,100萬美元,環比銳減17.1%,同比下滑8.8%。管理層坦言,這主要源於奧拉帕利仿制藥的集中入市,其激烈的價格競爭顯著蠶食了則樂的市場份額。 另一核心產品艾加莫德的表現同樣不及預期。其第二季銷售額錄得2,650萬美元,同比增幅收窄至14.47%,低於市場普遍預期的20%-25%。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款治療全身型重症肌無力的藥物即將迎來強勁對手——榮昌生物的泰它西普相關適應症有望納入醫保。若其成功入圍,艾加莫德當前依賴的醫保價格優勢將被削弱,直面更嚴峻的市場競爭。 再鼎醫藥是中國License-in模式的開創者和標桿企業,但中國醫藥政策的環境壓縮了創新藥的盈利空間,License-in的商業模式已經面臨挑戰。因此,再鼎醫藥也積極嘗試向自主研發轉型,公司的核心自研項目ZL-1310是一款靶向DLL3的抗體藥物偶聯物(ADC),在小細胞肺癌治療領域顯示出巨大潛力,已經獲得美國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認證,即將在2025年啓動小細胞肺癌的關鍵性研究,預計在2027年獲批。 截至6月底,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8.3億美元,為下半年市場投入與自主研發的推進提供了充足保證。當前再鼎醫藥的市銷率約為8倍,與同樣以License-in模式著稱的雲頂新耀(1952.HK)相比,後者的市銷率為22倍,顯示再鼎醫藥正遭遇市場的質疑。管理層預計,隨著經營虧損同比收窄,公司有望在第四季度實現盈利目標,再鼎醫藥能否在轉型中獲得成功,值得投資者持續關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