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8036.SHG
Transsion enters top 5 global smartphone makers

這家在滬市掛牌交易的公司,鞏固了其作為非洲領先智能手機銷售商的地位股價今年已上漲 73%

重點:

  • 傳音控股二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35%,連續第二個季度躋身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機製造商
  • 公司在上海掛牌交易的股票自2019年IPO以來已經上漲三倍,國際投資者現在也可以通過滬港通機制投資該股

     

陽歌

讓路,小米、Oppo和Vivo。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另一個新熱點是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88036.SH),上周成為全球頭條新聞,因為公司繼第二季度後,再在第三季度躋身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前五位。IDC的數據顯示,傳音控股第三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35%,三個月內總計達到2,600萬部,從而實現了這一壯舉。

幾年前,當傳音控股的中國競爭對手小米(1810.HK)、Oppo和Vivo三巨頭崛起時,這麼大的漲幅確實相當常見。但三巨頭最近的銷量均陷入停滯,小米的銷量甚至還出現了大幅下滑,部分原因是他們在印度面臨的困境。銷量全球前五的智能手機廠商中,Oppo和三星(005930.KS)三季度小幅下滑,小米和蘋果(AAPL.US)分別小幅上漲2.4%和2.5%。

IDC的數據顯示,傳音控股通過專注發展中的市場而取得成功,並且在非洲是佔據了近一半市場份額的銷量王,值得關注。它的三個主要品牌分別是Tecno、Itel和Infinix,側重於售價常在200美元左右的便宜機型。IDC智能手機分析師黃子興表示,該公司的機型也值得關注,因為它們的功能會滿足特定發展中市場用戶的需求。

「傳音控股被稱為非洲之王,因為它有著非常成功的產品戰略,致力於服務在當地的消費者,」黃子興說。「比如,它有一款針對膚色較深消費者的美顏相機。另外一個有趣的功能是AI智能美體,可以讓用戶的體型看上去更好看。」

傳音控股銷售額和利潤的飆升,也為股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公司2019年成為上海科創板上市的首批公司,以每股35.15元的發行價籌集28億元(3.83億美元),是當時科創板發行規模第二大的IPO。

自上市至今該股已上漲近三倍,上週五收報133.11元,僅今年就上漲了73%。考慮到中國市場的慘淡,包括今年上證綜合指數下跌3%,香港恆生指數下跌14%,這一漲幅令人印象深刻。

傳音控股當前市值1,070億元,約是小米3,440億港元(440億美元)市值的三分之一。傳音控股最新市盈率為26倍,也不及小米的33倍和蘋果的28倍。

這意味著傳音控股的股票仍有一定的上漲潛力。 雖然該股在中國的A股市場交易,但國際投資者也可以通過滬港通機制投資。

發展中市場的領導者

就銷售足跡而言,傳音控股看起來確實是主力集中在發展中市場。目前宅約有一半的銷售額來自中東和非洲。另外30%來自亞洲(不包括中國和日本),其中印度是最大的貢獻者,佔它在該地區銷售額的接近一半。

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大因素,因為中國主要的智能手機製造商,最近大多在印度遭遇了強大阻力。它們都被指控逃稅,Vivo最近甚至還因印度政府指控其違反簽證規定,以及從事間諜活動而飽受攻擊。傳音控股尚未躋身印度前五大品牌之列,不過這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有趣的是,儘管傳音控股的總部位於深圳,但它尚未涉足中國市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該公司之所以回避它,可能是因為那裡的競爭異常激烈。

傳音控股近期營收增速加快,其中第三季度增長39%至約180億元。遠高於今年上半年8%的增長率。在這裡,我們應該注意到,至少有一部分增長可能來自近期人民幣的貶值,因為傳音控股的收入幾乎全部在境外以外幣結算,儘管它的業績報告是以人民幣為單位。

即便如此,第三季度的收入增長39%,與IDC公佈的傳音控股同期35%的出貨量增長大致一致,表明收入上升確實與銷售的增長有關。

隨著銷售額的增長,傳音控股的利潤增長得更快。該公司第三季度利潤增長約兩倍,至17.8億元,較上半年27%的利潤增長,再次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傳音控股要趕上小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年上半年,它的收入總額為250億元,不到小米同期670億元的一半。但隨著近期收入的快速增長,傳音控股正在迅速縮小雙方的差距。相比之下,小米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實際上下跌了4%。

傳音最大的缺點,似乎是它的定位完全集中在以低端機型為主的發展中市場。如果不進軍第三季度佔全球智能手機市場22%的中國,以及美國和西歐等其他主要市場,傳音控股在目前的市場,可能已難有太大的成長空間。

分析師黃子興表示,傳音控股目前約90%的出貨量系低端機型,但該公司也有可能開始進軍高價機型。他指出,該公司最近推出了高端折疊機型。歸根結底,傳音控股由於增長迅速,看起來確實是一家值得關注的公司。但這種增長可能也快接近極限了,除非它能在發展中市場之外實現市場的多元化,並進軍更為高端的機型。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納入港股通 正力新能升勢曇花一現

鋰離子電池製造商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3677.HK)周一宣布被納入港股通,內地投資者將能買賣其股票。 公司表示,通過連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與香港交易所的交易機制,已於周一正式啓動。 公司表示:「董事會認為,公司被納入港股通名單,將有助加快擴大股東基礎及提高股份流通性,並進一步提高在資本市場上的聲譽及品牌知名度。」 獲納入港股通的首個交易日,正力新能股價周一上漲6.4%;但次日回吐多數漲幅,周二收市下跌3.6%,報10.83港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超額7,557倍破港紀錄 大行科工首掛午收升21%

折疊自行車製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二首日在香港掛牌,開市即升36%報67.5港元,之後股價略回軟,中午收市報60港元,升21%。 公司發售792萬股H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每股售價49.5港元,錄得超額認購7,557.4倍,打破香港新股認購紀錄,國際配售超額20.65倍,集資淨額3.42億元。 集資所得三成用於生產系統現代化及擴大運營規模、三成用於強化經銷網絡及策略性品牌發展、另外三成用於研發,餘下一成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花旗銀行申請終止銀聯成員資格

中國銀聯近日公告,已終止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的成員資格。銀聯方面證實,此舉為花旗中國主動申請,與其近年全面退出個人銀行業務相關。 據財新周五報道,花旗中國回應指出,隨著零售財富管理和信用卡業務的出售與關閉,銀聯成員資格已無必要,但對公業務的境內外支付和收款不受影響。該行強調,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專注企業與機構客戶的跨境銀行需求。 自2021年花期集團(C.US)宣布退出包括中國在內14個市場的零售銀行業務以來,花旗中國已將36億美元的財富管理資產出售予滙豐,並於2024年完成零售及信用卡業務剝離。與此同時,花旗集團今年6月宣布精簡其位於上海和大連的全球技術中心,裁減約3,500名員工。 花旗中國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總資產1,761.42億元(246.9億美元),同比下降1.4%,但營收按年增長20.5%至57.96億元,淨利潤亦大增53.9%至17.55億元。 花旗退出後,至此在華持有銀聯成員資格的外資銀行僅剩八家,包括滙豐、渣打、東亞、星展、瑞穗、德意志、三菱日聯及恒生。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Unitree makes humanoid robots

機器人春晚舞出未來 宇樹科技擬年底上市

這家科技企業,在央視春晚的機器人跳舞表演驚艷觀眾,計劃在年底前進軍資本市場 重點: 宣布年度營收突破10億元之際,宇樹科技計劃今年底前上市 儘管人形機器人引發市場熱議,但性能不穩或使規模化商用仍需數年   陳竹 中國初創企業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憑借人形機器人,在近兩年異軍突起,成為行業新星。今年1月,公司的機器人登上央視春晚舞台的勁舞視頻,引發全網刷屏。上個月,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公司斬獲百米障礙跑、4×100米接力及1500米長跑等幾乎所有競速項目冠軍。宇樹科技更成為拳擊賽事獨家設備供應商,在競爭對手側目之下,包辦全部參賽機型。 乘此東風,這家風頭正勁的企業計劃轉戰資本市場上周宣布擬於年底前,向未披露的證券交易所遞交上市申請文件。此番聲明坐實了持續數月的上市傳言,路透社報道稱,宇樹科技目標估值達70億美元。 上市將成為宇樹科技重要里程碑,為加速產品研發與商業化進程,這家公司亟需資本加持。在中美科技競爭加劇背景下,中國政府對人形機器人領域給予強力支持,以期佔據產業制高點。此次上市,也將檢驗市場對中國發展的機器人產業的信心。 總部位於杭州的宇樹科技,由機械發燒友王興興創立,他對機械創新的熱忱由來已久。王興興曾因僅耗資200元,打造雙足機器人而名聲大噪。大學時期,他便以科技狂人聞名,宿舍堆滿工具零件,雙手密布的傷痕,見證用廢料加工精密部件時難以避免的意外事故。作為繼馬雲等初代創業者後的新生代創始人代表,2016年大學畢業的王興興,在無人機巨頭大疆任職兩月後,於同年創建宇樹科技。 王興興的熱忱同樣贏得資本界青睞,宇樹科技成立至今已完成10輪融資,吸引順為資本、初心資本、中信證券、深創投及紅杉中國等知名本土機構。據媒體報道,公司當前估值約100億至150億元(約合14至21億美元),距其尋求的60億美元目標估值僅達三成左右。 人形機器人價格下行 雖以人形機器人著稱,宇樹科技當前主要收入,仍來自其拓展人形機器人業務前的初始產品四足機器人。公司尚未全面披露財務詳情,但表示將於年內公布更多數據。據上周上市公告中透露的少數關鍵指標,公司2024年營收的65%來自四足機器人,30%來自人形機器人,5%為組件產品。 在今年6月的公開活動中,王興興曾向媒體稱公司年度營收突破10億元,但未指明具體年份。2023年推出的首款人形機器人H1,是中國首個具備奔跑能力的全尺寸通用型號。公司在新一代產品中顯著壓縮成本,2024年發售的H1,售價降至99,000元。7月新推的R1機型性價比進一步躍升,入門價僅39,000元。 定價與歐美同業形成鮮明反差,摩根士丹利研報顯示,2024年頂級人形機器人成本約20萬美元。宇樹科技實現超低定價的核心優勢,在於借力中國完備的製造業生態。從電池、傳感器到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本土已有成熟供應商網絡,助力企業以可控成本快速擴大產能。 政府對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也給予強勁助力,通過補貼、稅收減免與低成本融資等多重組合拳助推行業進階。部分受益於政策驅動,中國人形機器人企業已突破千家量級,代表性公司包括智元機器人、松延動力等。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車企比亞迪(1211.HK; 002594.SZ)等各領域頭部企業,或親自下場,或投資佈局。 儘管宇樹科技在控本增效方面成效卓著,同業價格戰亦日益白熱化。如加速進化的K1人型機器人定價88,000元,與H1系列近乎持平。如同國內眾多過熱賽道的發展軌跡,人形機器人領域或將陷入價格持續下探的內卷式廝殺。 多家機構研報力證人形機器人產業潛力,麥格理證券今年2月預測,全球市場規模將從2026年的36億美元,飆升至2031年的516億美元。 不過,短期市場表現或難支撐此等樂觀預期。在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參賽機型頻現摔倒碰撞的報道,印證性能尚欠穩定。儘管機器人在春晚等特定場景的奔跑搏擊表現亮眼,但在實際應用中,執行取物等基礎任務的能力仍存瓶頸。 近期,港股機器人板塊漲勢如虹,意味宇樹科技上市若估值合理,必將引爆市場熱情。優必選(9880.HK)當前市銷率高達30倍,越疆科技(2432.HK)更達47倍,顯示投資者對此類公司前景極為看好。 這對宇樹科技及其同業堪稱利好,即使距打造在工廠及家庭等場景執行任務的人形機器人,可能尚有漫長征途。部分產品已顯積極信號,宇樹科技20%的四足機器人,應用於檢測消防等工業場景。如今,需證明人形機器人不囿於歌舞競速,更能超脫實驗環境,投入大規模應用場景。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