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天,四家中國公司提交了新的或已更新的招股說明書,申請在紐約上市,但上市規模都相對較小

重點:

  • 自9月6日以來,四家中國公司提交了在紐約上市的申請,表明在幾乎陷入停滯一年後,赴美上市可能在加速進行
  • 在美國證券監管機構於12月提供與中方達成新的信息共享協議的更新之前,大型的中國公司赴美IPO可能不會恢復

陽歌

在踽踽而行數月之後,中國公司赴紐約IPO的步伐突然開始加速,過去10天至少有四家公司提交了申請。這些公司涵蓋的領域相當廣泛,從高科技的微晶片,到幾乎沒有技術含量的燕麥生產,不一而足。但這些申請確實有一些共同點,比如融資規模都不大,還不到5,000萬美元(3.46億元)。

更大的背景是,人人都在拭目以待,看紐約的大型中概股IPO何時回歸,自從去年7月滴滴出行上市遭遇滑鐵盧以來,此類上市活動幾乎停滯。在最終導致滴滴退市的慘敗事件之後,再沒有大型中國公司在紐約進行IPO。

這種近似凍結的狀態背後有兩個主要問題。從中國的角度而言,數據安全是最大的問題,它擔心一些在紐約上市中國公司擁有的大量數據,可能落入美國監管機構手中。與此同時,美國則擔心無法獲取涉嫌違規的紐約上市公司在中國的審計記錄。

目前,兩個問題似乎已基本解決,中國表示將繼續允許中國公司在接受數據安全審查之後赴美上市。美國的擔憂也得到了解決,上月底,中美雙方的證券監管機構簽署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信息共享協議。

在最新的進展中,彭博新聞社本周報道稱,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一個檢查員小組可能最早於本周抵達香港,開始審查一些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審計記錄。路透社此前報道稱,電商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和京東(JD.US; 9618.HK),以及肯德基和必勝客餐廳的營運商百勝中國(YUMC.US; 9987.HK)被選為新協議簽署後首批接受PCAOB審查的公司。

美國證券監管機構表示,在12月提交進展報告之前,將進行多次核查,以確定新的協議效果是否令其滿意。

綜上所述,讓我們把視線轉回到最新的這一輪的上市申請,從中似乎可以看出,今年較早前開始的中國公司赴美IPO穩定而緩慢的流程正在加速。這輪最新的小高潮背後,也反映出了一些更宏觀的趨勢。

正如我們上文提到的,最新的上市申請規模都相對較小,最大的也只計劃融資4,000萬美元。這四家公司的承銷商都是中等規模的投資銀行,比如EF Hutton、萬通證券和Maxim Group。情況恢復正常的真正信號,將是大型融資交易的回歸,它們的規模一般在1億美元以上,由花旗集團、瑞銀和摩根士丹利等大型銀行承銷。

我們懷疑許多這樣的大公司和的大銀行可能都在幕後策劃此類申請,但可能會等到12月的進展報告之後,再提交上市文件。

全部事關風險

在最近的四份上市申請中,有三份的另一個共同元素是:在起首較大篇幅解釋其可變利益實體(VIE)結構。自從中國公司20年前開始在美國上市以來,其中大多數公司都採用了這種結構。它讓外國投資者從這些公司獲得利潤,而不擁有任何管理控制權——此舉旨在緩解中國政府對外國控制中國公司的擔憂。

另一個有趣的發展是,四份新文件中的三份說,發行人將發售普通股而不是美國存托股票(ADS)。中國公司歷來選擇發售美國存托股票,儘管有一些相關人士認為,這種做法將資金轉移到了監督這種股票的存托銀行,而且它還剝奪了股東的一些權利。

說到底,對於一幅巨大的宏圖來說,這些都不過是相對次要的元素,我們必須等到12月的進展報告出爐後,才知道赴美IPO是否真的回潮。

在結束討論之前,我們來看看這四份新的申請。它們是:燕谷坊集團尋求融資3,500萬美元;區塊鏈晶片設計公司聰鏈尋求融資3,200萬美元;物流和供應鏈管理公司盛豐物流尋求融資4,000萬美元;以及總部位於香港的建築設計、裝修、維修和保養服務提供商 Junee Ltd.尋求融資3,000萬美元。

在這四家公司中,聰鏈因為最近出現爆炸式增長,加上區塊鏈的巨大潛力,看起來最有趣。該公司去年的收入增長了約11倍,從2020年的5,500萬元增至6.32億元。這推動該公司的利潤從去年同期的僅820萬元大幅增至4.5億元,表明該公司的區塊鏈微晶片似乎正在迅速獲得吸引力。

由於燕麥和其他健康產品的市場不斷增長,燕谷坊看起來也很有趣,最近燕麥奶製造商Oatly(OTLY.US)和植物肉製造商Beyond Meat(BYND.US)等公司的崛起也反映了這一點。燕谷坊在截至2021年6月的財年中,收入按年增長24%,達到2,980萬美元,表現相對強勁;在此期間利潤增長更為醒目,達到62%,至1,050萬美元。

盛豐物流和Junee看起來更傳統一些,不那麼引人注目,我們鼓勵任何想要更多了解這些公司的人點擊上面提供的鏈接。說到底,這些公司的規模仍然相對較小,即使上市也不太可能吸引到任何大型機構投資者。但總括而言,它們似乎確實表明,尋求在紐約上市的中國企業數量終於開始加速增長。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白酒消費減弱 珍酒李渡預告上半年少賺24%

中國白酒生產商珍酒李渡集團有限公司(6979.HK)周二公布,預計6月止六個月淨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23%至24%;收入介乎24億至25.5億元,預計按年下降38.3%至41.9%。 公司表示,業績下滑是由於經濟的不確定性及若干近期政策,致使白酒消費減少,尤其是在商務及社交宴請及送禮場合。公司於6月推出全新戰略性旗艦產品,並著力提升核心市場滲透率、加快渠道周轉,同時積極擴展中端及次高端市場,期望於下半年帶來銷售回暖。 珍酒李渡旗下擁有「珍酒」、「李渡」、「湘窖」和「開口笑」等白酒品牌,產品涵蓋醬香型、兼香型和濃香型白酒。核心產品「珍酒」去年銷量為12,284噸,為連四年下跌。 公司股價周三低開但隨後回升,至中午休市報7.09港元,升3.6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子不語中期盈利增逾三成

跨境電商企業子不語集團有限公司(2420.HK)周二稱,受惠於品牌影響力擴大及運營效率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增長逾30%。 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9億元至20.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4.6億元增長30%至40%。預計期內淨利潤達1億元至1.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140萬元上升10%至20%。 公司將強勁營收增長歸因於「深耕品牌和渠道建設」,並稱運營效率的持續優化也推動了利潤提升。 子不語集團股價周三平開報3.51港元,股價年內累計跌幅約3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博雅盈警料中期盈利最多跌3成半

網上遊戲商博雅互動國際有限公司(0434.HK)周二發盈警,料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業績下跌,盈利較去年同期跌25%至35%。若根據去年經重列盈利3.13億元計算,今年中期盈利介乎2億元至2.35億元。 公司表示,盈利倒退是收入較預期減少,以及因購買加密貨幣,令銀行存款減少,使期內的利息收入較預期為低。 博雅周三開市跌4.1%報7.5元,公司年初以來股價跌逾6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uishang is a bank

徽商銀行盈利背後的隱憂:競爭熾烈息差收窄

這家區域性銀行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增長3.8%,遠低於資產擴張速度,凸顯強烈的息差壓力 重點: 截至今年6月末,徽商銀行資產總額同比增長約17%,但營業收入僅微增2.2%,淨利潤上漲3.8% 中國央行為刺激經濟持續降息,銀行業面臨嚴峻息差壓力 梁武仁 在超長經濟放緩周期衝擊下,中國銀行業多重承壓。縱然使盡渾身解數,如今也難以交出亮眼成績單。以華東地區重要城商行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3698.HK)為例,該行上周五試圖通過盈利預告「解釋」最新利潤增長,但困擾全行業的沈痾痼疾依然待解。 這份公告讓投資者提前一睹今年上半年徽商銀行的財務表現,用「積極」字眼製造利好氛圍,似以巨額利潤增長相誘。 細讀公告,恐難掩失望。雖然截至6月末,該行資產總額較年初勁增約12%,較上年同期增約17%,主體貸款業務擴張迅猛,但上半年以貸款利息為主的營業收入,僅同比上升2.2%至210億元,淨利潤微升至93億元,漲幅僅3.8%。 徽商銀行以華麗辭藻「解釋」中報業績,將「向好業績」歸因於「始終堅守金融本源,全力服務實體經濟」,還羅列諸多成績。 資產擴張與利潤增速的巨大鴻溝昭然若揭:在央行連續降息刺激經濟的背景下,該行信貸業務息差承壓明顯。 淨息差壓力並非徽商銀行獨有。中國銀行業衡量利差的淨息差(NIM)指標已整體承壓多時。理論上來說,利率下行可降低存款成本以維穩息差,但同業白熱化競爭等因素正影響這種動態平衡。 經濟不振時,貸款需求趨弱,銀行間競相殺價爭奪優質客源。為吸引更多借款人,尤其是財務狀況良好的客戶,銀行會下調貸款利率,但這會侵蝕其利潤空間。自2019年(疫情前的最後一年)以來,競爭因素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日益加大。當年,監管機構引入了一套機制,使貸款利率與市場需求更加緊密地掛鈎。 去年,徽商銀行淨息差較2023年縮窄17個基點至1.71%,而2019年該指標高達2.51%,顯示已苦戰息差下行多年。 息差並非當下唯一痛點。經濟困境使貸款違約風險攀升,銀行風控承壓。這一方面,作為華中地區最大城商行的徽商銀行,資產質量指標優於中小同業。 截至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率僅0.98%,較去年末基本持平。相較之下,總資產規模為其一半的宜賓市商業銀行(2596.HK)不良率儘管逐年下降,去年末仍達1.68%。瀘州銀行(1983.HK)的不良率則為1.19%。 徽商銀行由十幾家銀行和信用合作社合併組建而成,其規模優勢或有助於在吸引大型、財務穩健企業的過程中,維持較低的不良率。該行主要面向企業客戶,而非個人借款人,後者本身風險更高。中國的國有銀行主要向其他國有企業放貸來維持較低的不良率,後者在還款出現困難時,通常可獲得地方政府或其他國有企業馳援。 借款方承壓 然而,財報暗藏隱憂。去年,對困境企業的貸款重組量同比增9%;且潛在劣變貸款,即關注類貸款大增62%,佔比升至1.13%,顯示客戶群經營壓力正持續累積。 2020年,該行曾因接管包商銀行四家分行引發關注。這家內蒙古銀行前年破產,成為二十年來首例被接管的商業銀行。這意味著,徽商銀行在疫情動蕩期既要化解自身風險,又需處置四家包商分行的遺留問題。遲至去年,該行仍向第三方轉讓約7.01億元包商系不良資產。 儘管盈利預告成色不足,公告後兩個交易日,徽商銀行股價仍漲超5%。眼下投資者對任何利潤增長都持「飢渴」心態,此輪上漲存在內在邏輯。 不過,徽商銀行的估值仍處窪地:市盈率(P/E)僅3倍,市銷率(P/S)1.3倍,市淨率(P/B)更低至0.3倍。該估值水平甚至不及宜賓市商業銀行——後者市盈率達21倍,市銷率5.2倍。 市場對徽商銀行前景的冷淡態度不難理解:只要經濟下行週期延續,任何利潤增長,尤其是疲軟增長引發的樂觀情緒,終將快速消退。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