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魚失獨角獸地位,注定被騰訊私有化?

騰訊可以提供一個龐大的新內容庫,幫助鬥魚在核心的遊戲直播業務之外實現多元化
重點:
- 過去12個月,鬥魚股價下跌90%,這可能預示了未來一年由騰訊主導的私有化交易
- 隨著中國遊戲産業增長放緩,鬥魚需要對收入來源多元化進行新的戰略思考
戴杰明
過去12個月,在一連串政府監管措施的作用下,中國第二大以遊戲爲中心的流媒體公司鬥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DOYU.US)股價急劇下跌,以驚人的方式失去了獨角獸的身份——毫無疑問地成了一個走下坡路的競爭者。
更準確地說,這家總部位於武漢的公司自去年這個時候以來,股價已下跌了90%。這引發了一輪戰略上的反思,其中可能包括從納斯達克退市,投入最大股東騰訊控股(0700.HK)麾下,在公衆視野之外實施一次徹底改革。路透社上個月末報道稱,這樣的私有化競購正在運作中,鬥魚很快回應該報道“不實”——在中文裏相當於“無可奉告”。
然而無論這件事如何發展,鬥魚業務的根本問題都需要解决。
中國政府對遊戲行業的打擊,加上監管機構去年否决了鬥魚與更大的電子競技流媒體競爭對手虎牙直播(HUYA.US)的合併計劃 ,這樣的雙重打擊讓鬥魚在2021年舉步維艱。一些其他因素,包括數據安全方面的擔憂,北京對海外上市的日益不滿以及對科技領域更廣泛的打壓,也讓鬥魚這樣的公司經營環境變得更加複雜。
這些負面因素讓鬥魚陷入虧損,2021年三季度淨虧損1.435億元。相比之下,2020年同期淨收入5,960萬元。三季度淨收入總額23.5億元,低於一年前的25.5億元,延續了2020年以來的下滑態勢。
鬥魚計劃於3月18日公布四季度業績,告別這不願回首的一年。
對於股東而言,形勢很嚴峻。鬥魚在2020年宣布了與虎牙合併的計劃之後,其股價去年2月創下20.54美元的高點,但計劃受阻後開始下跌,周三收盤價2.43美元。自今年年初以來,其股價已經下跌8%。鬥魚目前的市值爲7.88億美元,低於一年前的約55億美元。鬥魚已經無法稱自己是獨角獸了——這是市值10億美元(63.6億元)以上的公司的專有名稱,除了作爲炫耀的資本,並沒有什麽實質意義。
不過公平地說,鬥魚的競爭對手也好不到哪裏,虎牙的股價下跌了80%,而排名第二的遊戲公司網易(9999.HK)股價在過去52周也下跌了約20%。
受鬥魚股價暴跌影響最大的是騰訊,作爲唯一最大股東,騰訊持有鬥魚37%的股份。騰訊還擁有虎牙超過三分之一的股份。
鬥魚目前的低估值讓私有化和退市成爲更有吸引力的提議。路透社早些時候的報道稱,騰訊打算與至少一家私募公司聯手實施該私有化交易。該計劃可能是由鬥魚公司高層最近在未來戰略上存在分歧所推動。據說這些分歧導致了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文明在12月離職。鬥魚稱張文明離職是由於個人原因,除此之外沒有更多評論。
無風不起浪
儘管鬥魚和騰訊都否認了路透社關於私有化的報道,但無風不起浪。
在本案中,退市的說法背後存在强有力的邏輯支撑。如果它真的發生了,將是合情合理——即使不是眼下,短期到中期也將如此。路透社的文章稱,在騰訊面臨一系列監管問題之際,此舉將使騰訊對其核心遊戲子公司擁有更大的控制權。這也將有助於穩定鬥魚的業務。
據報道,張文明與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聯席CEO陳少杰在公司的發展方向上存在分歧。據說,目前掌管著鬥魚的陳少杰想把遊戲直播作爲鬥魚的核心業務,而張文明想轉向可能更有利可圖的娛樂直播。
這些分歧可能已經隨著張文明的離開而結束,但關於多元化發展(比如娛樂直播)的討論仍在進行。這種考量是基於鬥魚試圖扭轉付費用戶群下降的情况下産生的。2021年第三季度,其平均移動月活躍用戶數(MAUs)從一年前的5,960萬上升到6,190萬,增幅爲3.9%。但同期的平均付費用戶從790萬滑落到720萬。
活躍用戶和付費用戶之間的差異——一個上升,一個下降——直指股東擔憂的核心,並爲多元化發展提供了依據。付費用戶的减少是去年政府兩個重大决定的結果,這兩個决定改變了鬥魚的遊戲規則。
首先是去年7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反壟斷爲由,否决了騰訊謀求與虎牙的合併,該合併本可以創造出一家價值53億美元的公司。一個月後,市場監管總局又出台新規,限制18歲以下未成年人只能在周五、周六和周日玩遊戲,每周時間不得超過3小時,這减少了鬥魚可以在綫直播的遊戲內容數量。
對於那些想讓孩子在念書時遠離屏幕的父母來說,遊戲新規可能是一件好事。但對做生意的來說,則不然。對鬥魚來說,這意味著內容减少,進而降低用戶忠誠度。
不過,儘管如此,這種情况給騰訊帶來了一個顯而易見的機遇,它擁有大量的內容,包括娛樂和其他方面,這些內容可受益於鬥魚的受衆、發行渠道和覆蓋範圍。如果鬥魚私有化,騰訊說了算,在更强大、更多元化內容的支持下,鬥魚品牌會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至少就目前而言,市場對鬥魚持觀望態度,從雅虎財經調查的9位市場分析師對鬥魚的評級爲“持有”,就反映了這一點。只有兩家的評級爲“買入”或“强力買入”,還有一家評級爲“表現不佳”。他們對該公司的平均目標價爲3.89美元,比其最新收盤價2.43美元高出約60%,這表明鬥魚股價有上行空間。
展望2022年,假設監管格局保持穩定——考慮到政府最近的監管記錄,這是一個很大膽的假設——騰訊將鬥魚私有化的舉措看起來既有可能也有必要。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