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放棄了螞蟻集團的控制權,市場認為中國官方針對螞蟻集團的整改已進入收尾階段

重點︰

  • 重慶銀保監局批准螞蟻消金增加資本,加上馬雲再次現身並放棄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等消息,令市場認為螞蟻集團距離重新上市不遠
  • 有外資券商認為,螞蟻集團最快下半年公開招股,但公司澄清目前仍專注於整改,未有上市計劃

裴梓龍

踏入2023年,香港恒生指數強勢突破俗稱「牛熊分界線」的250天線,技術上結束長達一年半的熊市,其中一名功臣是權重股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BABA.US; 9988.HK),因為截至1月17日,該股在本月已大漲32%,推動恒指強力反彈。如果以去年10月底的低位計算,這家曾經被官方嚴格監管電商龍頭,股價更已大幅上升約90%。

時間回到2020年10月,阿里巴巴旗下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公司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螞蟻集團)即將登陸港交所及上交所,然而創辦人馬雲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中批評中國傳統銀行的種種問題,加上官方憂慮阿里巴巴涉及壟斷及螞蟻集團股權複雜,兩個交易所煞停螞蟻集團當時估值高達3,000億美元(約2.02萬億元)的上市計劃,官方更開啟嚴厲監管阿里巴巴在內的中國科技企業篇章。阿里巴巴的股價自此從309.4港元反覆下滑,至去年10月31日,最低僅跌至60.3港元。

經歷長達兩年的整改,阿里巴巴在踏入兔年之前,終於迎來了春天。

我們不久前報道過,根據官方要求,螞蟻集團成立了螞蟻消費金融,把最賺錢的「花唄」及「借唄」業務納入,同時需增加自有資本,以支持龐大的用戶群進行借貸,反映完成增資將會是官方對螞蟻集團整改的關鍵一步。

今年1月4日,重慶銀保監局正式批准螞蟻消金把資本從原來的80億元提高至185億元,投資者更包括國企杭州金投數字科技集團,以持股比例10%成為第二大股東,意味此舉已獲得官方祝福。

馬雲再次現身

事實上,馬雲在螞蟻集團上市夭折後,過去兩年相當低調,先後傳出從香港前往歐洲,並於西班牙及荷蘭等地考察農業和溫室技術。去年底,市場再傳出馬雲在日本旅居半年學習農漁技術,並將前往東南亞考察農業發展。踏入2023年,馬雲先以短片現身中國鄉村教師「臘八節」活動,再被發現在泰國曼谷光顧米芝蓮小食店,彷彿向市場釋放自己已是「半退休」,不再密切關注阿里巴巴和螞蟻集團的信息。

無獨有偶,螞蟻集團在1月8日公布一系列股東投票權變化,創辦人馬雲正式放棄對公司的實質控制權。

在變更之前,馬雲、井賢棟、胡曉明及蔣芳是杭州雲鉑投資的四名股東,根據一致行動協議,杭州雲鉑旗下的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分別持有螞蟻集團31.04%和22.42%股權,令馬雲間接控制螞蟻集團53.46%的投票權,成為實際控制人。

這次變更主要是馬雲、井賢棟、胡曉明及蔣芳解除了一致行動協議,杭州雲鉑也退出杭州君瀚,另一家由馬雲等五人分別持股20%的杭州星滔入股杭州君瀚,同時所有股東承諾不與任何其他方達成一致行動安排,最終馬雲在螞蟻集團的持股由之前的53.46%,大幅降至6.2%,失去實際控制權。

隨着增資獲批、馬雲退場,剩下的最後問題是金融控股公司牌照,外資券商大和認為,今年3月中共召開人大及政協兩會後,將出現明顯進展。該行更預計螞蟻集團最快下半年進行公開招股,但公司澄清目前仍專注於整改,未有啟動上市計劃。

官方態度逆轉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認為,經過兩年多整改,阿里巴巴的管理層已深深明白什麼叫「低調」,又認為過去螞蟻集團聘請非執行董事等一系列改變,都是為了未來重啟上市鋪路。

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也相信,螞蟻集團最近的消息有利於重啟上市, 「從政策上看,估計官方已開綠燈,但投資者要注意,即使將來可以上市,但現在的螞蟻集團與兩年多前已完全不同,市場氣氛也不一樣,估值將大打折扣。」

到1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負責人在出席國務院新聞發布會時透露,在2020年11月以來,金融管理部門指導督促螞蟻集團等14家大型平台企業的一些突出問題扎實開展整改,目前已基本完成,至於平台企業金融業務的常態化監管框架已初步形成,意味對螞蟻集團這類平台企業金融業務的監管,可能會告一段落。

同時,過去飽受官方嚴厲監管的阿里巴巴,最近與杭州市政府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獲杭州市委書記劉捷表揚對杭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不可替代的重大貢獻;至於總理李克強也在考察期間重申堅持依法保護各類企業產權、提振民營企業信心、並支持平台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以促進就業和消費。

溫傑認為,螞蟻集團的整改完成後,最大意義是對阿里巴巴的生意有幫助,「即使馬雲淡出,由於管理團隊相當成熟,阿里巴巴近年的業務仍能交出成績,其股價能否更上一層樓,將視乎管理層能否推動阿里雲、菜鳥及生活服務等新業務轉虧為盈。」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大全新能源首季收入下滑70.2%

多晶硅生產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Q.US; 688303.SH)周二公布,首季收入1.239億美元,同比下降70.2%,股東淨虧損為7,180萬美元,較上季淨虧損1.8億美元收窄,而去年同期為盈利1,550萬美元。 首季度,公司錄得毛損8,15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為毛利7,210萬美元;毛利率錄得-65.8%,去年同期為17.4%。期內,多晶硅銷量為28,008噸,按年下跌48.1%;平均售價為4.37美元,低於現金成本5.31美元。 公司表示,今年首季太陽能光伏行業產能過剩持續存在,多晶硅價格低於現金成本水平,導致公司本季度維持淨虧損,但虧損額已環比收窄。預計第二季度將生產約2.5萬至2.8萬噸多晶硅,全年則將生產約11至14萬噸多晶硅。 大全新能源美股周二下跌13.75%,收報12.77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聯華超市首季盈利倍升至1.8億

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0980.HK)周二公布首季度業績,截至今年三月底止,收入59.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跌15%,但盈利同比大升141%至接近1.8億元。 集團旗下的大型綜合超市收入同比跌22%至24.5億元,超級市場跌9.3%至31億元,便利店則跌13.8%至4.1億元。集團沒有解釋收入下跌但盈利倍升的原因。 期內聯華超過在華東地區關店37家,其中32家是加盟店。區內新開的門店為34家,當中21家為加盟店。 周三聯華超市開市升7.4%報0.365港元,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超過三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Glass tycoon unfazed by Trump: Fuyao Glass’s net profit surges by nearly 50% in the first quarter

玻璃大王無懼特朗普 福耀玻璃首季純利升近五成

曾是中美製造業合作典範的福耀玻璃,在關稅風暴中仍能站穩腳跟,在汽車市場復蘇的帶動下持續盈利 重點: 公司一季度淨利大增46.25%至20.3億元 供美產品本地生產率達70%   李世達 在「中國製造」的大範疇裡,曹德旺創辦的福耀玻璃無疑是一個典範,曹德旺從福建小鄉鎮出發,憑藉一塊玻璃,敲開世界汽車工業的大門。然而,過去因在美建廠被譽為「中美製造合作典範」的福耀,去年一度遭美國執法機構調查,「中美合作」的大敘事也遭遇關稅戰的挑戰。儘管如此,福耀玻璃仍能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全球汽車玻璃龍頭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606.HK; 600660.SH)近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度收入99.1億元(13.55億美元),同比增加12.16%;股東應佔溢利20.3億元,同比大增46.25%。公司表示,盈利增加主要受益於收入增長較快,以及匯兌收益增加。受到業績激勵,福耀港股績後兩日反彈近9%,基本收復對等關稅帶來的跌幅,過去一年累升29.6%。 福耀玻璃的故事要從1987年說起,當年41歲的曹德旺,在福建福清接手一家瀕臨倒閉的鄉鎮玻璃廠,從給卡車生產擋風玻璃起步,創立了福耀玻璃。 彼時中國汽車工業尚未起飛,進口玻璃價格高昂、依賴國外,曹德旺毅然投入研發,成功打破外資壟斷,逐步打入一汽、上汽等車廠供應鏈。2001年,福耀進入國際市場,拿下通用汽車訂單,成為全球主流汽車品牌供應商,並於2014年在美國俄亥俄州投資超7億美元設廠,成為當時中國製造業最大一筆赴美投資,後來還被拍成紀錄片《美國工廠》。 如今的福耀玻璃,全球汽車玻璃市佔率超40%,在中國汽車玻璃市場市佔超70%。為奔馳、寶馬、奧迪、通用、豐田、大眾等眾多世界知名汽車品牌及中國車廠提供汽車玻璃。 汽車玻璃不只是玻璃 汽車玻璃雖屬傳統產業,在智能化浪潮中也迎來技術革新與價值重估。隨著汽車產業快速變革,對玻璃的需求也在不斷升級。福耀不再只是「做玻璃」,而是跟著整車廠開發天幕玻璃、可調光玻璃、HUD抬頭顯示玻璃等高附加值產品。例如,特斯拉Model Y配備的全景天幕玻璃,就由福耀供應。 此外,隨著SUV車型與新能源車滲透率的提升,單車玻璃使用面積也越來越大,從4平方米提升至逾5平方米,價格與毛利同步成長,汽車玻璃已從低技術產品轉型為結構功能融合的新賽道。 根據2024年報,公司智能全景天幕玻璃、可調光玻璃、抬頭顯示玻璃、輕量化超薄玻璃等高附加值產品佔比,較上年同期上升5.02個百分點。同期汽車玻璃客單價(ASP)增長7.5%至每平方米229.11元,帶動整體毛利率提升。去年度公司毛利率35.5%,較2022年的32.7%增長2.8個百分點。 今年第一季度毛利率微降至約35.4%,主要是因為公司會計準則變化。此外,首季度銷售費用同比下降22.9%,管理費用下降3.8%,也助力淨利潤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一季度公司應收帳款年增12.4%,來到72.88億元,約佔去年度淨利潤97.2%。公司表示,雖然應收帳款增加,但回款效率高、並有保險保障,風險可控。 「關稅影響不大」 為了應對貿易戰與關稅不確定性,福耀早在多年前就啟動了「本地生產、本地服務」戰略,在美國、德國、俄羅斯、摩洛哥等地設廠,將產能分散到全球,這也成為其抵禦關稅衝擊的重要屏障。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佔比約44.8%,與2023年的45%相若。 曹德旺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目前,福耀玻璃供應美國的產品中,美國本土生產率達到了70%。認為美國的關稅政策影響不大。對於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曹德旺在2018年就領教過。當時他表示「不管美國加多少稅,反正不賺錢我是不賣」,認為只要需求在,加稅就不能解決問題。 美銀認為公司已將大部分關稅影響增加轉嫁給客戶,訂單狀況仍然穩定,未來兩個月預期不受影響。高盛則指,集團的生產線遍布全球不同地區,加上在市場上具領先地位,有望在汽車供應鏈行業保持穩健經營,維持「買入」評級。 從市盈率看,福耀玻璃目前約為16.3倍,略高於聖戈班(SGO.PA)的15.9倍與信義玻璃(0868.HK)的8.9倍。作為汽車玻璃的行業龍頭,福耀仍握有主動優勢,其全球化布局能夠有效應對風險,隨著智能汽車滲透率提升,業績持續增長可以預期,對投資人來說仍具吸引力。

簡訊:鷹瞳科技H股全流通獲批

眼科影像識別方案提供商北京鷹瞳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251.HK)周一公布,已收到中國證監會發出的備案通知書,完成其合共5015.1萬股未上市股份實施H股全流通的備案。股份轉換涉及26位股東。 成立於2015年的鷹瞳科技主要提供眼科影像識別方案,去年7月宣布研發萬語醫療大模型,從單一影像診斷向全科醫療問答、健康管理領域延伸。今年2月,萬語醫療大模型完成升級並接入DeepSeek R1模型。 公司去年收入按年下跌23.3%至1.56億元(2,100萬美元),虧損由2023年的1.33億元擴大至2.55億元。公司股價自2021年11月上市以來累跌83.22%,今年至今則跌7.9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