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emerges as favorite Chinese IPO location

隨著中國A股市場放緩新股發行步伐,且地緣政治因素導致紐約吸引力下降,香港正成為中國企業上市的首選目的地

重點:

  • 在今年獲得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批准的113宗海外上市申請中,紐約和香港平分秋色
  • 看來明年香港將成為中國企業IPO的主要目的地,其中消費類公司是規模最大的一個類別

  

陽歌

中國的IPO列車正越來越多地駛向香港,那裡正在迅速成為比紐約乃至傳統深滬A股市場更受歡迎的目的地。這是觀察2024年中國企業IPO情況後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今年下半年,中國企業上市勢頭強勁。

這種趨勢看來將延續到2025年,它背後主要有兩個推動因素。一方面,中國正在大幅減少批准新的A股上市申請,以扶持國內市場。這促使很多原本會在上海或深圳上市的公司轉而考慮香港。與此同時,出於對未來中美緊張關係的擔憂,企業正越來越多地避開紐約。

這種趨勢也體現在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SRC)的數據中,該機構是這類IPO的把關人,所有境外上市都必須獲得它的批准。

截至12月25日,證監會今年批准了113宗海外上市申請,它們幾乎平均分布在香港和紐約,前者為57宗,後者為56宗。但在獲批的赴紐約上市申請中,48宗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僅有8宗。相比之下,赴港上市申請更均衡,上半年獲批32宗,下半年25宗。

從證監會的待審批申請數據來看,向香港轉移的趨勢預計將在明年進一步加速。在目前的113宗待審批申請中,81宗(約72%)為赴港上市申請,赴美申請僅29宗。有意思的是,還有3宗申請赴台灣上市,這種情況似乎是首次出現。值得一提的另一點是,一家礦業公司計劃在香港和哈薩克斯坦進行雙重上市,這似乎也是開了先例。

就實際新股發行數量來看,2024年下半年香港的表現相當強勁,預示著這股積極的勢頭將持續到2025年。據畢馬威統計,香港上半年完成了30宗IPO,籌集資金134億港元(約17.3億美元)。而截至12月8日,下半年的IPO數量小幅上升至33宗,但得益於幾宗大型交易,籌資總額增加了三倍多,達到695億港元,使香港成為今年全球第四大IPO市場。

相比之下,據安永統計,中國A股市場全年新股上市僅95宗,同比下降73%。籌資金額更是大降83%,僅為618億元(約85億美元),創下2014年以來的最低點。由於市場情緒疲軟,證監會大幅收緊新股發行審批。

消費行業佔主導地位

香港一直是消費類IPO的熱門目的地,這一趨勢在2024年非常明顯,預計2025年還會增長。美國投資者更青睞科技和新經濟公司,因此紐約從來都不是此類中國IPO的熱門選擇。而中國對這類公司的上市也越來越漠不關心,在新股發行配額不斷減少的情況下,往往給予新能源和微芯片等政府青睞的行業優待。

过去一年香港最大的6宗IPO中,有5宗來自消費行業,其中最大的上市是家電巨頭美的集團(0300.HK; 000333.SZ),它在9月募資357億港元。

另一值得關注的消費類IPO來自珍珠奶茶製造商茶百道(2555.HK),這是香港今年第五大IPO,籌集了26億港元。此次上市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來自一個過熱的行業,至少還有三家主要的珍珠奶茶製造商正在等著上市。同樣值得注意的是,茶百道的股票表現糟糕,導致證監會採取了有些不尋常的舉措,暫時停止了該群體的新股發行,直到本月早些時候,證監會才批准了古茗的IPO申請。

這一批准意味著珍珠奶茶企業上市可能很快就會恢復。它們應該會成為明年最大的新股發行中的一部分,包括行業領頭羊蜜雪冰城,從而延續消費類企業在香港IPO市場的主導地位。

相比之下,过去一年中國企業在紐約最大的新股發行都來自科技和新經濟公司。其中,領頭的是存在競爭關係的無人駕駛出租車運營商文遠知行(WRD.US)和小馬智行(PONY.US),它們分別籌集了4.59億美元和4.13億美元。另一家唯一融資額超過1億美元的在美上市公司是極氪(ZK.US),這是汽車巨頭吉利旗下的電動車子公司,融資額為4.41億美元。

一個剛剛出現並可能在明年增長的趨勢是A股公司在香港進行二次上市。這樣的上市有助於企業實現投資者群體的多元化,並且可以提供一種籌集外匯的方式,為全球擴張提供資金。美的9月在香港上市,啓動了這一趨勢,隨後領先的物流公司順豐控股(6936.HK;002352.SZ)在一個月前籌集了58億港元。明年赴港二次上市的內地企業當中,最大的IPO可能來自在深圳上市的寧德時代(300750.SZ),據報道,這家全球最大的電動車電池製造商已聘請顧問研究這一計劃。

儘管香港、紐約、台灣甚至哈薩克斯坦正成為熱門的中國公司境外IPO目的地,但明年規模最大的IPO之一可能會在歐洲進行。這裡我們說的是倫敦證券交易所,據報道它正在洽談承接快時尚品牌Shein的巨量級上市。

Shein原本希望在紐約上市,但這個計劃因地緣政治因素而受挫。這導致該公司將目光轉向了倫敦,最新報道顯示,這個預計籌集數十億美元的交易仍在談判中。雙方仍有可能談不攏,若是如此,Shein可能會收拾行囊,像許多規模較小的中國同行一樣前往香港。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金茂銷售漸復蘇 八月按年增46%

房地產開發商中國金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0817.HK)周二公布上月銷售數據,8月銷售金額90.7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大增46%,按月上升7.3%。 今年首8個月,集團累計的銷售金額達708.8億元,按年上升25.7%,涉及的樓面面積達318萬平方米。 中國金茂周三股價平開報1.52港元,公司年初至今上升逾五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unevision profits jump but shares slump, near-term pressure against brightening skies

港數據中心需求上行 新意網短期受壓前景看俏

香港數據中心需求因人工智能與跨境數據流量而持續上升,推動新意網去年度收入增長10%,但新租用步伐放慢與融資成本壓力仍令盈利承壓 重點: 2025財年錄得收入29.38億港元,淨利潤年增8%至9.8億港元 績後股價急跌13.81%,但今年以來仍累升逾40%   李世達 隨着人工智能推理、跨境電商與金融交易對低延遲數據處理的需求不斷攀升,香港作為連接中國與全球的網絡樞紐,其數據中心需求持續看漲。在這波趨勢下,新意網集團有限公司(1686.HK)的最新業績自然備受關注。 在截至2025年6月底止的財年,新意網錄得29.38億港元(3.76億美元)收入,按年增長10%。其中數據中心及相關設施服務仍是核心,按年增長11%至27.20億港元。公司解釋,增長主要來自現有客戶擴容,尤其是雲端與AI推理相關需求。 新意網的業務模式以提供大型數據中心設施與互聯服務為核心,屬於「批發型」數據中心營運商。公司將機房容量出租給超大規模雲服務商、電訊商及金融機構,合約期長、租戶穩定,確保收入可見度。 公司擁有多個數據中心,各自承擔不同功能。柴灣的MEGA-i是香港最大、亦是亞洲互聯最密集的數據樞紐;將軍澳的MEGA Plus與MEGA Two分別服務跨國雲端及AI高密度運算;葵涌的MEGA Gateway則鄰近國際海纜登陸站,最新的MEGA IDC首期已投產,二期正在推進。 潛在用戶增加 管理層透露,隨著AI應用需要更貼近用戶端部署,香港的地理與網絡優勢正逐步轉化為實際訂單。公司同時披露,MEGA IDC整體出租率在財年內保持穩定上升,雖然短期新租用步伐略有放慢,但潛在租戶的洽談數量增加,顯示後續需求仍然強勁。 盈利能力方面,期內股東應佔溢利錄得9.79億港元,按年增長8%,增速不及收入。公司解釋,雖然數據中心業務帶來穩定現金流,但淨利增速受到融資成本大增的拖累。由於MEGA IDC一期投產後利息資本化減少,利息開支升至3.37億港元,按年飆升53%,成為盈利增長的主要壓力。不過,EBITDA仍上升至21.28億港元,利潤率由69%提升至72%,反映規模效應與成本管理依舊發揮作用。 公司並不避諱承認壓力所在。公告中直言,未來數年仍有大量新項目建設,包括MEGA IDC二期、沙田及荃灣項目,資本開支需求龐大。雖然母公司新鴻基地產提供支持,但在高息環境下,融資成本仍會是短期股價波動的重要因素。 公司在業績中提到,這些設施的容量利用率正隨着AI與跨境數據需求快速上升,成為推動收入增長的重要引擎。由於內地跨境數據審批趨嚴,使香港成為跨國企業與中資企業的「中轉站」,國際金融機構亦偏好在香港處理敏感數據。這股結構性需求,推動不僅新意網,Equinix(EQIX.US)、Digital Realty(DLR.US)、中國移動國際(0941.HK)萬國數據(9698.HK)等競爭者也在加碼布局香港。 績後股價暴跌 然而,市場對這份業績的反應並不熱烈。績後首個交易日,新意網股價大跌13.81%,收報6.99港元,盤中一度暴挫逾16%,成交更急增至平日的八倍,顯示拋售氣氛濃厚。 投資者主要憂慮新數據中心如MEGA Gateway與MEGA Two的出租進度能否維持高速,若容量利用率上升未如理想,將直接拖累收入增長;同時,高利率環境下融資成本不斷上升,也令市場對未來盈利承受力產生疑慮。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公司股價累升逾40%,績前表現亮眼,或許回吐壓力在績後集中釋放。 從估值看,新意網現時市盈率約29.1倍,低於Equinix的75倍及Digital Realty的42.7倍,估值水平相對較具吸引力。而公司背靠新鴻基地產,在資金與土地供應上具備一定保障,這亦減少了潛在的財務風險。若新項目能快速出租並帶來正向現金流,估值有望被重估。…

簡訊:納入港股通 正力新能升勢曇花一現

鋰離子電池製造商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3677.HK)周一宣布被納入港股通,內地投資者將能買賣其股票。 公司表示,通過連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與香港交易所的交易機制,已於周一正式啓動。 公司表示:「董事會認為,公司被納入港股通名單,將有助加快擴大股東基礎及提高股份流通性,並進一步提高在資本市場上的聲譽及品牌知名度。」 獲納入港股通的首個交易日,正力新能股價周一上漲6.4%;但次日回吐多數漲幅,周二收市下跌3.6%,報10.83港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超額7,557倍破港紀錄 大行科工首掛午收升21%

折疊自行車製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二首日在香港掛牌,開市即升36%報67.5港元,之後股價略回軟,中午收市報60港元,升21%。 公司發售792萬股H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每股售價49.5港元,錄得超額認購7,557.4倍,打破香港新股認購紀錄,國際配售超額20.65倍,集資淨額3.42億元。 集資所得三成用於生產系統現代化及擴大運營規模、三成用於強化經銷網絡及策略性品牌發展、另外三成用於研發,餘下一成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