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DA.US
Big shakeup at Dada Nexus

這家同城配送公司任命了新任董事會主席和首席財務官,兩人均與京東物流關係密切

重點:

  • 達達集團任命京東物流兩名老兵擔任新一任董事會主席和首席財務官,兩家公司似將進行更緊密的融合
  • 自去年京東將其在達達集團的持股比例從之前的47%增至52%以來,這家同城配送公司與京東的融合變得更加緊密

    

陽歌

本周,本地配送公司達達集團(DADA.US)宣布重大人事變動,董事會主席和首席財務官雙雙離任,情況都和個人有關。我們說這些變化和「個人」有關有些開玩笑,但公司週一髮布的公告顯示,董事會主席辛利軍和首席財務官陳兆明均因「個人」原因離任。

這種情況下,兩人的離開很可能都並非自願,尤其是對上任董事會主席才一年多的辛利軍來說。前首席財務官陳兆明在達達集團任職的時間要長一些,2018年加入公司。但他的離開似乎也是安排好,為的是給來自電子商務巨頭京東(JD.US;9618.HK)家族的繼任者鋪平道路。京東掌握著達達集團的控股權。

安排兩名京東老兵擔任新任董事會主席和首席財務官並不令人意外,因為自去年以來,京東就持有達達的多數股份。更重要的是,董事會主席單甦和首席財務官茆俊這兩位新高管,都與京東在香港上市的京東物流(2618.HK)關係密切。

因此,這次重組似乎讓達達集團離京東更近了,尤其是更緊密地融入京東物流的軌道。因此,如果京東物流最終提出全面收購達達,我們也不會感到驚訝,按達達的最新市值計算,全面收購達達只需要大約4億美元。相比之下,京東物流的市值要高得多,約為78億美元。

這樣的合併是說得通的,因為兩家公司都主要從事物流業務。不過京東物流是一家更傳統的全國性快遞公司,類似於美國的聯合包裹服務(UPS.US)或者中國的中通快遞(ZTO.US; 2057.HK),而達達主打同城配送,將食品等物品從附近的雜貨店送到顧客家中。

為了理解現在的情況,我們來快速回顧一下達達集團是如何發展到當前狀態。該公司成立於2016年,由一家名為「達達」的獨立同城配送公司與京東旗下的 「京東到家」合併而成。京東獲得新公司46%的股權,達達原創始人蒯佳祺擔任合併後新公司的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達達集團於2020年上市,之後情況基本保持不變,直到2022年京東向該公司追加投資5.46億美元,將持股比例提升到目前的52%。此後,京東一直在努力將京東到家更緊密地融入到自己的服務中,導致京東到家在收入貢獻上與達達原來的達達快送服務拉開了距離。雖然過去這兩者大致相當,但在最新的三季度財報中,京東到家貢獻了公司收入的62%,而達達則佔到剩下的38%。

去年8月蒯佳祺離開達達集團,是京東發出的迄今為止最強烈的信號,希望自己在達達集團擁有更大的話語權。蒯佳祺的董事會主席職務由現已離任的辛利軍接替,而他的首席執行官職位一直空缺。

總裁一直懸空

達達沒有任命新的首席執行官,而是任命了另一位京東資深員工何輝劍為新總裁。在集團官網上的管理團隊頁面,只列出了兩個人。除了何輝劍,另一位是公司的首席財務官茆俊,後者接替了現已離任的陳兆明,我們稍後再來介紹他的履歷情況。

何輝劍看起來是在達達集團掌握決策權的大佬,從履歷來看,他有著強大京東到家背景,被稱為該公司的「核心創始成員」。

與此同時,新任董事會主席單甦和新任首席財務官茆俊也與京東,與京東物流有著密切的聯繫。新任董事會主席單甦於今年5月被任命為京東首席財務官,但在2021年從投行加入京東後,曾擔任京東物流的首席財務官。新任首席財務官茆俊過去三年一直在京東物流工作,最近的職務是投資者關係主管。

我們需要指出的是,離任的董事會主席辛利軍也是京東的老員工,包括2012年加入京東後擔任京東零售和京東健康(6618.HK)部門的負責人。但他似乎在11月失寵,在一份公告中,他被突然撤換了京東零售負責人的職位,公告僅簡單地稱辛利軍將「在公司另有他任」。

最重要的一點是,現在達達的兩個最高管理職位和非執行董事會主席職位全部由京東的資深人士擔任,他們都與京東到家或京東物流有著密切關係。這也解釋了我們之前的所說,即為什麼現在合併京東物流和達達是一件較容易的事,特別後者目前的價格相當划算。

雖然公司的管理層進行了洗牌,但投資者似乎沒有對這些重大變化感到興奮或不安。達達集團的股價在消息公佈後的四個交易日里起伏不定,目前較消息公佈前的水平高出約4.6%。

由於對中國經濟和中美緊張局勢的悲觀情緒,該股今年已下跌54%,這在很多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中相當常見。目前,公司的市銷率(P/S)只有0.52倍,落後於國內同業順豐同城(9699.HK)的0.74倍,也遠遠落後於美國同業Workhorse Group(WKHS.US)的5.55倍。但這個數字其實高於潛在買家京東物流0.33倍的市銷率。

雖然我們無法獲得任何內部消息,但這幾天來自達達集團的所有信號,加上該公司最近的歷史,似乎都表明它與京東家族的融合會更加緊密。在虧損多年後,達達集團預計明年也將實現盈利,這將使其有望成為京東物流更具吸引力的新舞伴。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遊戲相關收入年增12% 網易第三季多賺近三成

網易股份有限公司(9999.HK; NTES.US)周四公布,第三季收入按年升逾8%至283.6億元($13億美元),增速較第二季增長9.4%放緩,非公認會計准則下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5億元,按年升27%。 第三季度,遊戲及相關增值服務收入按年升近12%至233億元,續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當中在線遊戲收入佔分部總收入97.6%。有道收入16.29億元,按年增加3.56%;網易雲音樂收入跌1.8%至19.64億元。創新及其他業務收入跌近19%。 網易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磊表示,未來將聚焦和持續投入現有取得成功的遊戲項目,未來新作採精品化策略,避免資源分散於信心不足的新項目。他又指,已投入大量資源研究AI在遊戲創新、開發及營運中的應用。 業績公布後,網易美股周四收升0.40%,報133.95美元。年初迄今累升52.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價上升銷售策略奏效 六福預告中期多賺5成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發盈喜,料截至今年九月底的中期收入,同比上升約20%至30%;盈利則大增40%至50%。 根據公司去年中期業績,收入54.5億港元,賺4.17億港元;按此計算,即今年收入介乎65.4億至70.9億港元,盈利約5.8億港元至6.75億港元。 公司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因有效的產品差異化及銷售策略成功,帶動定價首飾產品的銷售大幅增長。此外,盈利上升主要受惠金價上漲、定價首飾產品銷售佔比增加,以及營運槓桿帶動利潤率的提升。 六福周五接近平開報25港元,公司今年以來股價上升74%。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XJ International keep selling school assets

債務壓力揮之不去 希教國際持續賣校求生

民辦高教寒冬持續,債台高築的希教國際再度出售資產求生 重點: 最新一宗交易雖僅作價1,000萬元,但涉及每年1.2億元貸款回收承諾 3.5 億美元零息可轉債已完成重組並全數贖回,外幣債務風險正式解除    李世達 在中國民辦高教投資熱潮退卻的當下,債台高築的希教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765.HK)仍在出售資產求生。最新一宗交易公告中,公司以1,000萬元出售100%持有的西安倍諾思教育管理有限公司,買方更要負責為倍諾思教育償還希教的3.8億元借款。 但真正具意義的並非交易對價,而是買方承諾自2026年起每年向希教償還1.2億元本金與8%利息的股東貸款,等於替公司在未來幾年鎖定可預期的現金流,協助緩解持續緊絀的財務壓力。 事實上,希教近兩年來已多次出售資產,市場估算累計變現超過23億元,涵蓋江西、甘肅、雲南、上海、蘇州等多個教育項目,構成一條漸次收縮的資產處置路線。過往公告中,公司措辭高度一致:「聚焦優質核心資產」「改善資產負債表」「提升股東回報」。 若說過去的民辦高教是以擴張換增長,如今希教則是以縮表換生存。 零息可轉債拆彈 希教的財務壓力說來話長,但最受關注的是2021年發行的3.5億美元零息可轉債。該債務曾於去年3月遭債權人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清盤呈請,同年8月撤回,重組談判即告展開。 今年6月,公司與持有逾56%本金的債權人小組達成原則協議,每1,000美元本金,公司將以610美元提前贖回,並於7月獲95.94%未償本金持有人支持通過,使方案具備約束力。重組已於今年9月11日正式生效,隨後公司於9月25日完成所有尚未清償債券的贖回,意味其外幣債務風險基本解除。 然而,拆彈成功並不代表財務壓力從此消失。根據公司截至今年2月的中期報告,公司淨流動負債達56.27億元,其中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11.3億元,而手頭現金僅約16.16億元。 所幸在財務報表的另一端頗為亮眼。期內收入為21.17億元,按年增長3.6%;股東應佔溢利達3.07億元,大增28.5%,經營現金流亦由上年同期的淨流出轉正至2.71億元,公司運營層面似已重回正軌。 至此,化債仍是最重要議題,資產處置成為去槓桿進程中的核心組件。對此次公司出售的西安倍諾思,公告明言校舍規模與場地難以滿足未來教學需求,若不出售便需額外投入改造資本。從財務角度而言,這是一場在增長與現金流之間的取捨,而在債務仍需時間化解的階段,公司顯然選擇後者。 持續出售邊際資產 今年以來,希教密集處置多項教育資產,從甘肅白銀、江西南昌與樟樹,到陝西西安及廣西桂林的項目,市場估算今年至今涉及的現金回收與債務轉移規模或超8億元。 從已披露公告可見,被剝離的項目普遍具備明顯共通點,包括盈利能力偏弱、部分連續虧損或資產淨值為負,且校舍改造與辦學條件提升需要持續資本投入,投資回收期較長等。 此外,多數項目位於生源增速放緩、民辦本科競爭激烈的二三線地區,招生提升空間有限,難以為集團帶來穩定現金流。出售此類邊際資產成為公司降槓桿與修復資產負債表的重要策略,將更多資源集中於具規模與學科優勢的核心辦學集群。 出售消息公布後首個交易日,希教股價下挫7.83%,收報0.2港元,今年以來仍錄約37%升幅,跑贏大市。市場的定價邏輯亦相對清晰:在零息可轉債拆彈後,公司不再面臨外幣債務違約風險,但能否持續推動資產處置回款,並有效用於補強資本結構,將決定估值能否修復。 希教目前追蹤市盈率約3.6倍,仍低於民生教育(1569.HK)的6.7倍及中教控股(0839.HK)的27.4倍。這種折讓反映市場對槓桿與現金流的不確定性,但若未來幾次處置交易能順利收回貸款及對價,尤其在流動性偏緊的周期下逐步改善負債結構,估值曲線仍可能出現修復空間。 對希教而言,出售資產只是漫長去槓桿的中場。在人口負增長、生源分流與監管審慎成為常態的背景下,民辦高教再難以依靠複製校區達成估值提升,如何打造具學科壁壘、區位優勢與穩定現金回收能力的資產,是獲得市場定價主導權的關鍵。希教目前估值仍處低位,具一定情緒修復可能,但相信會是一場耐力賽。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通快遞第三季淨利增長5% 下調全年業務量指引

物流公司中通快遞(ZTO.US; 2057.HK)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錄得收入118.65億元(16.66億美元),按年升11.1%,淨利潤25.24億元,按年升5.3%。 前三季度計,公司收入345.88億元,按年升10.29%。淨利潤64.55億元,按年微升0.33%。 第三季度,中通快遞包裹量為95.7億件,按年增長9.8%。期內包裹量增長及包裹單價增長1.7%,帶動核心快遞服務收入增長11.6%。受惠於電子商務退貨包裹量的增加,由直銷機構產生的直客業務收入增長141.2%。同期毛利率則按年跌6.3個百分點至24.9%。 此外,公司下調了年度指引,將全年包裹量預計由原本的388億至401億件,下調至介於382億至387億件之間,按年增長12.3%至13.8%。 中通快遞港股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48.4港元,升0.6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