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網路貸款機構宣佈了最多2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畫,推動其股價上漲60%

重點:

  • 趣店宣佈了2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畫,延續了近期大舉回購股票的做法
  • 該公司積極回購股票的同時,大幅削減了原有的消費貸款業務,並在尋找新的業務模式

陽歌

昔日的金融科技先鋒趣店公司(QD.US)正考慮放棄原有的消費貸款業務,它似乎終於找到了新的商業模式。這裏指的不是它去年推出的課後輔導業務——萬里目少兒成長中心,也不是今年年初推出的即食食品業務。

相反,該公司似乎決定開展“回購股票業務”。當然,我們的解讀有點不太嚴肅了。但投資者對於這個業務模式相當認真,在趣店宣佈回購高達2億美元(13.4億元)美國存托股票(ADS)的計畫之後,該公司的股價上漲了60%。

這種計畫相當普遍,尤其是對當前環境下的中國公司而言。雖然西方市場最近已從年初的高位跌至熊市區間,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則早已跌入“升級版熊市”,自去年年中以來,由於太平洋兩岸在監管方面的擔憂,許多中概股的市值跌去一半甚至更多。

許多公司擁有大量現金,在動盪的監管環境下,它們嘗試利用現金提振股價。但此類行動一般沒有太大效果,或許推動股價上漲一兩天,然後又跌至新低。當然,一旦新的興奮情緒消退,趣店的股價很可能會遵循類似的模式。

實際上,在公司宣佈最新季度業績的前一天,其股票下跌了11%。這份業績報告顯示,其原有的借貸業務仍在快速萎縮。我們稍後將詳細討論這些業績,以及該公司進軍教育和即食食品行業的最新舉動。

但首先我們必須指出的是,2億美元的回購計畫,延續了該公司過去一年大舉回購股票的做法。2億美元相當於公司目前現金儲備的一半以上,截至3月底,該公司持有現金3.54億美元。

在最新的業績中,趣店還指出,公司最近回購了價值2.975億美元的自有可轉換票據,並表示在未指明的期間內,共回購了價值5.812億美元的美國存託股票。此外,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羅敏去年12月宣佈,他將用個人資金購買高達1,000萬美元的趣店股票。

假設它執行了最新的2億美元回購計畫,這些數字加在一起,該公司總共回購了將近8億美元的股票。考慮到該公司目前的市值僅為3億美元,這個規模相當大。同樣重要的是,週二的上漲讓趣店股票重新突破重要的1美元關口,該股當日收漲37%至0.99美元。這意味著該公司目前導致它可能從紐交所退市的1美元分水嶺僅一步之遙。當股票交易價格長期低於1美元時,就會觸發這種威脅。

希望的跡象?

老實說,在趣店的最新財報中,除了願意大舉支出來提振股價外,幾乎看不到什麼積極的跡象。

該公司只是七八年前通過向消費者和小企業提供貸款而聲名鵲起的眾多P2P貸款機構之一。北京的監管機構對它們的放行,結束了以前近乎由國有銀行壟斷的貸款業務,因為這些銀行往往忽視消費者和小型民營企業,而這些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大約五年前,北京方面開始擔心,趣店這樣的公司可能會變得過於激進,可能會因為缺乏風險管理經驗而陷入麻煩。在當前不穩定的經濟環境下,這種擔憂似乎是有道理的,趣店的競爭對手360數科(QFIN.US)、信也科技(FINV.US)和樂信(LX.US)在過去兩周發佈的一季度財報中,都提到貸款拖欠率的大幅上升。

在這方面,趣店的貸款拖欠率在5月底的時候似乎高於同行,約為5%,雖然該公司表示,該數字最近保持相對穩定。比較而言,其他三家公司的拖欠率在1.6%到2.4%之間。

趣店的業務延續了去年全年的趨勢,在本季度迅速萎縮,該公司關閉了幾項業務,並大幅縮減了核心貸款業務。它的首季度收入同比下降 61% 至 2.02億元,所有主要指標也出現了類似的兩位數降幅。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3月底,該公司的貸款規模為15億元,較上個季度下降了41%。貸款業務的交易數量也按季下降了30%。最後,該公司的平均貸款期限也從去年年底的3.9個月降至今年3月底的2.3個月,表明它在貸款方面的要求正變得更加嚴格。

業務大規模縮減導致趣店出現虧損,它在首季度錄得 1.43 億元損失,而去年同期實現盈利 4.78億元。

它在去年年初大力推出家教業務萬里目少兒成長中心,但到了秋天,因為中國打擊K-12課外輔導服務提供者,該業務受到了重大挫折。在最新的財報中,趣店表示正在縮減該業務的規模,但沒有說將關閉這項業務。

今年早些時候,趣店還推出了即食食品業務。不過,趣店在這個領域毫無經驗,而且還將面臨來自沃爾瑪(WMT.US)和百勝中國(YUMC.US)等能力更強大對手的激烈競爭。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C-Mer Eye Care announced last Friday that it had repurchased a total of 1.35 million shares from the market over the past five trading days.

快訊:希瑪眼科擲490萬港元回購股份

最新:希瑪眼科醫療控股有限公司(3309.HK)上周五公布,在過去五個交易日從市場回購合共135萬股,每股作價介乎3.55至3.73港元,總值490萬港元(455萬元)。 利好:股份回購會減少公眾持有的股票數量,在利潤及股息不變的情況下,每股收益及獲分派的股息將會增加。 值得關注:由於希瑪眼科的股價正處於過去52周的中低端水平,公司可能選擇在此刻回購,以提振股價表現。 深度:希瑪眼科由香港著名眼科醫生林順潮於2012年創立,是大灣區領先的連鎖眼科醫療集團,公司於2018年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截至今年6月底,在中國內地擁有8間眼科醫院和兩間眼科診所。該公司近年把業務擴展至包括牙科、整型外科、醫學美容、家庭醫學和腫瘤科等多個專科服務,令收入穩步上升。不過,該公司去年卻轉盈為虧,主要因為其位於上海及北京的核心眼科業務在疫情中受到打擊而出現虧損。 市場反應:希瑪眼科周一股價下跌,中午收市軟1.6%至3.59港元,比52周低位稍高16.6%。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3309.HK
Sino-Ocean Group suspended debt payment

停付債款董事跳船 遠洋集團告急

背負龐大債務的遠洋集團,停止支付境外債務,能否渡過困境,全看未來物業銷售 重點: 遠洋集團今年中期虧損近184億元,按年上升十六倍 公司長短期貸款達919億元,淨負債比率高達326%      劉智恒 內房企業負債堆積如山,市場先被中國恒大(3333.HK)驚天債項嚇了一大跳,繼而連原先以為穩如磐石的碧桂園(2007.HK)也幾被債務沒頂,近期甚至有大型國企中國人壽(2628.HK)撐腰的遠洋集團控股有限公司(3377.HK),也要暫停支付所有境外債務。 遠洋的公告表示,鑑於流動性緊張,暫停所有境外債務付款,直至整體重組,或延期解決方案獲得實施。同時,境外美元債券從9月15日起,於港交所停牌,直至另行通知。 過去市場一直認為,中國人壽持近三成權益的遠洋作風穩健,公司規模龐大,土地儲備充裕, 2021年更對部分深陷困境的房企施以援手,包括以40億港元(43.63億元)收購紅星美凱龍(1528.HK)旗下重慶公司七成權益。萬萬想不到昨天的白武士,今天也自顧不暇,處於瀕危邊緣。 中期虧損同比升16倍 集團在過去一年,不斷將到期債務展期,市場對遠洋的困境也心知不妙,直到近期公布的中期業績,對其狀況更加看得透徹。上半年虧損近184億元,去年同期只是蝕10.87億元,即一年間虧損擴大近十六倍。 虧損來自金融資產減值損失淨額近113 億元,主要是集團對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等,計提了預期信用損失撥備。 遠洋集團負債沉重,去年底淨負債比率已高達183%,半年過去,情況急轉直下,截至今年6月底止,淨負債比率已上升至326%。上半年長短期貸款達919億元,流動貸款更高達446億元,但手頭現金按年下跌32%至只得31.5億元,遠遠不足以償還年內債務。即使加上受限制銀行存款的45億元,仍然是杯水車薪。 事實上,別說要還本金,光是利息支出就教集團吃不消,由於國際市場利率不斷上升,集團平均利率由去年同期的5.07厘,上升至5.78厘,期內利息總開支升近13%至27.47億元,以集團業務與財務情況看,要償還利息也不容易。 今年中,董事局成員出現大變動,五位非執行董事中,有四位辭任,另外獨立非執行董事中,五位成員中有三位辭任,換言之董事會出現大變動,對於一家上市企業來說並不尋常。若結合公司的財務及經營狀況,不難讓人聯想到,是否董事們為免受公司問題拖累,選擇及早集體跳船。 核數師質疑能否持續經營 遠洋去年底的業績中,核數師立信德豪對公司能否持續經營,表示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立信德豪指出,截至去年底止,遠洋虧損156.5億元,經營現金淨流出155.3億元,而有220億元的銀行及金融機構貸款,已歸類為流動負債,但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有46.23億元,財務狀況對集團能否持續經營構成重大疑問。集團可能無法在正常業務中,變現資產或清償債務。 此外,核數師還對公司發出保留意見,其一是未能充分獲取遠洋的聯營公司瑞喜集團的財務資料,以作出適當的審計證據。另外是遠洋的非全資子公司中聯置地一筆滾存餘額106億的應收款,集團未提供必要資料,以證明款項是管理層所指的目的而存在。 要挽強瀾於既倒,遠洋早已十分果斷,將手上的大型項目斬纜退出或出售。去年底將成都遠洋太古里及相關物管公司各五成權益,以接近55億元轉讓予太古地產(1972.HK)。期間亦不斷退出或出售項目,包括北京遠洋銳中心、北京頤堤港一期,以及北京中國人壽金融中心一成股權,累計套現近140億元。 今年5月,更將北京遠洋未來廣場的權益,以19.63億元轉予居然之家,但扣除各項債務轉讓及對價後,實際只能收到近3.5億元。 未來銷售成關鍵 雖然遠洋願意割肉還債,但在今天中國樓市極度不景氣下,別說虧損出售,要在市場找到買家也殊不容易,特別八成以上開發商都是負債纍纍,他們也想將手上項目沽售。即使個別仍具財力的開發商,也不敢輕舉妄動,因為自身也要留下一定資金去應付樓市寒冬,而且在樓市持續下滑時,今天以為是平價收購,明天看可能就是高價,結果是人人按兵不動。 遠洋的困境能否迎刃而解,除了看債權人的取態,最重要還是看房屋銷售,畢竟房地產公司手上的資產主要就是房屋,若銷售理想,不但可以有資金回籠,還可有力向債權人證明,若有充足時間,集團是有機會償還欠債,這樣才能說服債權人,願意接受其債務重組方案。 不過,按目前遠洋的銷情進展,情況教人擔憂。上半年銷售356.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17%,似乎還可以接受。然而今年7月開始,銷售情況急轉直下,該月銷售金額只有25億元,較去年同期近90億元,大跌72%。到8月更加不濟,只有19.7億元,按年大跌78%。由1至8月累計銷售401億元,按年下挫34%。若然銷售持續不振,遠洋恐怕難以扭轉逆境。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3377.HK
WM Motor faces uncertain road with Kaixin

威馬汽車冀合併開心汽車赴美上市 (下篇)

儘管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在經歷痛苦的大洗牌,這兩家陷入困境的公司,上周簽署並購意向書, 重點: 即使新能源車企正在進行洗牌,開心汽車計劃通過收購威馬汽車和另一家新能源車企,轉型為新能源車製造商, 自宣佈收購威馬汽車以來,開心汽車的股價已下跌44%,雖然之前進行合股,但現時股價已重返1美元大關      欲閱讀本文上篇,點擊這裡 譚英 希望借殼Apollo智慧出行集團有限公司(0860.HK)在港上市的計劃落空數天後,四面楚歌的新能源車製造商威馬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上周宣布,找到了白武士——開心汽車控股(KXIN.US)。至於市值只有區區5700萬美元的開心汽車,究竟是何方神聖?  威馬汽車需要人來拯救這艘正在下沈的巨輪,包括因缺乏資金而在今年停擺的業務,但坦率地說,開心汽車看上去根本不像是威馬汽車需要的那種大救星。開心汽車曾有抱持機會主義的態度進行變身,包括最近進軍新能源汽車。最新這次轉型的時機似乎也不太好,在經歷了2018年至2020年的新能源車繁榮期(中國三分之二的新能源汽車是在這期間登記的)後,過熱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出現了大洗牌的跡象。 繁榮正在迅速成為歷史,而擁有百度(BIDU.US; 9888.HK)和騰訊(0700.Hk)等重量級投資者支持的威馬汽車,是昔日「電車四小龍」中,首家陷入掙扎求存境況的企業。 最初的救世主Apollo出行並沒有給威馬汽車帶來多少收入。但該公司擁有超級富豪的持者,包括李澤楷的電訊盈科(0008.HK)和已故賭王何鴻燊的信德集團(0242.HK)。相比之下,開心汽車的現金流不足以支撐它的雄心壯志。開心汽車通過發行新股收購了兩家新能源車企,即晨星汽車和現在的威馬汽車,這稀釋了現有股東的股份,他們長期以來一直遭受著煎熬。 在9月11日宣佈與威馬汽車簽訂非約束性並購意向書三天後,開心汽車宣布將股份15合1,以使股票達到納斯達克交易價格不低於1美元的要求。合股令每股股價提升,並可給投資者帶來精神上的振奮,不過它們不會改變公司市值。 但開心汽車這次合股並沒有帶來積極情緒,反之合股生效以來,該股在五個交易日內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市值。自宣佈與威馬汽車合併以來,開心汽車股價已下跌44%,哪裡是投資者有信心的表現。 開心汽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林明軍表示,威馬汽車時尚的產品和強大的品牌與開心汽車是「絕配」。「通過本次並購合作,威馬汽車將擁有更大的資本舞台,更好地推動智慧出行產業的發展,」他說。 開心汽車現在的首要任務之一——也是最大的任務,就是找到啓動威馬汽車今年暫停業務所需的資金。該公司是中國少數幾家自建工廠的新能源汽車初創企業,這是一項耗資巨大的努力,當時看起來令人欽佩,但現在再看似乎是狂妄的表現。中國其他大多數新能源汽車初創企業,都依賴第三方製造商。 迂迴的旅程 開心汽車進軍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可謂一波三折。早在2020年8月,公司就宣佈將關閉二手車經銷業務,並預計收入將出現暫時下降。當時,開心汽車與進口汽車電商平台海淘車網合併,後者的創始人林明軍出任新CEO。一年後,公司宣佈與北京步甲運車簽署了1萬輛新能源物流車的供貨訂單,為期五年。 在協議簽訂前幾個月,沒有任何新能源車製造經驗的開心汽車,於2021年8月收購了河南御捷時代,並表示已在華東城市蘇州建立了新能源汽車總部。接著,該公司又通過發行新股,收購了御捷時代的母公司晨星汽車,交易是在宣佈收購威馬幾周前完成。 據開心汽車稱,晨星生產的朋克牌迷你電動車,在中國生活水平較低的小城市很受歡迎。今年早些時候,該公司宣佈訂單數已經達到5萬輛,並準備把新能源車作為公司的「首要事項」。 從更廣泛的角度來說,威馬的高端新能源車,將擴大開心汽車的產品系列。後者還將獲得威馬汽車在溫州和黃岡的兩個生產基地(年產可達25萬輛),以及由621家實體店組成的銷售和服務網絡。 因此,現在的問題是,開心汽車真的能拯救威馬汽車及其CEO沈暉嗎?這位吉利汽車的前高管,因在2010年策劃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海外並購案——收購富豪,而讓人刮目相看。 當然,只有時間能告訴我們答案。但開心汽車的財務狀況看起來並不太令人鼓舞。到2022年底,公司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僅有710萬美元(5186萬元),與威馬汽車重啓運營所需的資金相比,這個數字微不足道,而就在今年1月,威馬汽車的估值還高達20億美元。 開心汽車2022年的營收只有區區8,280萬美元,比2021年下降了67%,淨虧損8,470萬美元。該公司於2017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但自2019年以來一直沒有盈利,2020年虧損530萬美元,2021年虧損1.96億美元。它仍然欠著前母公司人人網(現已更名為Moatable,MTBL.US)的貸款。 開心汽車加速推出新能源汽車的時機,可謂生不逢時。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在迅速整合,隨著政府補貼的削減,車企紛紛大幅降價。專家認為,最終可能只有5到10家企業能活下來——與2017年估計的300家企業相比,只剩零頭。在那段時間湧現的眾多初創企業中,只有少數幾家取得了相對穩定的銷量,比如蔚來(NIO.US; 9866.HK)、小鵬(XPEV.US; 9868.HK)、理想汽車(LI.US; 2015.HK)、零跑汽車(9863.HK)和合眾汽車。曇花一現才是常態,比如自游家,它已於去年12月停止了運營;還有雷丁汽車和拜騰,它們分別在今年5月和7月提出了破產申請。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KXIN.US
Viva Biotech announced Thursday that the acquisition of 20% of Langhua Pharmaceutical by its Weizongchen Pharmaceutical subsidiary for 640 million yuan has been completed.

快訊:維亞生物完成全購朗華製藥

最新:維亞生物科技控股集團(1873.HK)周四公布,旗下全資附屬公司維宗晨醫藥以6.4億元代價,收購朗華製藥餘下20%股份的交易已經完成。 利好:維亞生物的另一全資附屬維亞上海,亦會根據股權轉讓協議,將所持朗華製藥全部股權售予維宗晨醫藥,令朗華製藥將成為其全資附屬公司,以作為重組計劃的一部分。 值得關注:事實上,根據9月13日的公告顯示,由於持有該部分小數股權的股東,未能與維亞上海就有關朗華製藥的上市計畫達成一致,因此決定行使銷售權,將所持股份賣出。 深度:維亞生物成立於2008年,2019年以每股4.41港元上市,主要業務是就臨床前創新藥物開發,向全球生物科技及製藥客戶提供基於結構的藥物發現服務。該公司於2021年曾錄得2.87億元盈利,但去年卻再度虧損5.28億元,主要因為市場波動,導致其投資孵化企業的股權價值產生公允價值變動損失,以及中國內地的新冠疫情反覆,導致實際開工率受到限制。 市場反應:維亞生物周五股價上升,中午收市升4.1%至1.26港元收盤,位處過去52周的中下水平。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